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符合语境义的一项是( )
A.有一种马太效应:已经得到的,他使劲儿地得到,多多益善【越多越好】;不能得到的,他永远得不到。
B.我也懒得去说服他,就采取阳奉阴违【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的方法,一旦干到具体活儿,他根本不清楚里头怎么回事。
C.可是我已经脱离第一线,高峰过去了,不干什么事情,已经堕落到了靠卖狗皮膏药【比喻骗人的货色】为生的时候,(笑声,掌声)却说我是权威。
D.扶植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潮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比喻重要的岗位或市场的前沿】上。
2、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李军在上学路上因帮助一个走失的小孩寻找他的爸爸妈妈,迟到了。对于老师的查问,李军既不想表现自己,又不想受到老师的批评,他该怎么说才能达到以上的目的,又显得自然得体呢?(不能撒谎)
A. 老师,我是不该迟到,但我不是故意的。我以前是有过迟到的现象,但这一次跟以前的原因不一样,信不信由你!
B. 对不起!老师,我不是故意的,不信您可以到街上去问问,我绝对没有骗您,骗您我是小狗!
C. 老师,我迟到是有原因的,但绝不是睡懒觉,也不是在街上闲溜达,可我不能说出来,求求您相信我吧!
D. 对不起!老师,我不是无故迟到的,我有不得己的原因,请老师相信我,我自认不愧为您的学生!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戏》是鲁迅先生的作品,文中的“我”觉得社戏并不好看,但平桥村那些热情好客、善良质朴的小伙伴着实令人难忘,此文选自《朝花夕拾》。
B. 《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的作者均是英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
C. 《小石潭记》的作者刘禹锡在被贬永州时曾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他和柳宗元被后世之人合称为“刘柳”。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民歌。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娴熟 湿漉漉 纷至踏来 心旌摇荡
B.堕落 茂腾腾 目眩神迷 招摇撞骗
C.浮燥 尾椎骨 川流不息 轻歌曼舞
D.抛锚 草坝子 舐犊之情 振耳欲聋
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我和我的祖国
词:张藜 曲:秦咏诚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
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
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贴着你的心窝
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
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xuán wō( )
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
……
这首歌曲在祖国母亲70周年华诞之际唱响神州大地,yíng rào( )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耳畔。她优美动人的旋律和朴实真挚的歌词xiāng fǔ xiāng chéng( ),zhèn hàn( )了我们的心灵,激荡着我们的爱国之情。
【1】文中括号内应填写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漩涡 萦绕 相辅相成 震撼
B.漩窝 萦绕 相辅相承 震撼
C.漩窝 荧绕 相辅相承 震憾
D.漩涡 荧绕 相辅相成 震憾
【2】下列对歌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歌词以第一人称,倾诉了“我和我的祖国”紧密相连、一刻也不能分割的心声。
B.歌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我的祖国”和“我”比作“浪花一朵”和“海”。
C.高山青青,大河滔滔,是祖国的自然之美;炊烟袅袅,村落座座,是祖国的家园之美。
D.歌词句式错落有致,节奏感强,情感真挚,让人一看到她,就不由得想放声歌唱。
6、古诗文默写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讲信修睦。
(2)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3)《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情相互矛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
(6)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
(7)杜甫心系天下苍生,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唯愿人民安居乐业。
7、我国民间有“少不读《水浒》”的说法,意思是年轻人读《水浒传》容易盲目崇尚武力与江湖义气,所以不要读《水浒传》。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谈谈理由。
8、阅读课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文章第一段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
【2】“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中的“这种风气”具体指什么?
【3】从全文看作者目前的心态是怎样的?
9、根据提示及要求写作。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是当今社会和谐的愿景,人们言语行为的规范。
请根据你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人生感悟,以“和”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符合所选文体,扣题作文,不少于600字;②不套作,不抄袭,不用本试卷中的材料作为写作内容;③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