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圣人”——孔子,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推崇。
B. 为了考上名校的博士,他半年来目不窥园、废寝忘食。
C. 看云识天气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
D.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她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2、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 )
A.“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句中加点词语词性是一样的。
B.“我把那把红色的雨伞弄丢了”句中两个“把”字词性相同。
C.“他曾经告诉过我这个名字的经历”句中加点词语是动词。
D.“大国工匠”“记住乡愁”“精准扶贫”“履职尽责”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3、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B.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意识。
C. 通过学习《最后一课》,使我明白了母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D. 《最后一课》由于其深刻的主题和生动的艺术手法,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4、小玉酷爱古诗创作,曾发表一首题为《踏雪觅春》的七言律诗。如果按每字5元计算(含诗题),小玉应得稿费多少钱? ( )
A.160 B.220 C.280元 D.300元
5、下列关于《海底两万里》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林肯”号在追击传说中的“独角鲸”时,遭到猛烈撞击,教授、孔塞伊和捕鲸人不幸落水,后来成了“鹦鹉螺”号的俘虏。
B. “鹦鹉螺”号上一切机械的灵魂是电,而且它发电并不依靠地下金属,而是依靠开采海底的煤矿提炼海水中的钠完成的。
C. 由于遇到了大浮冰,“鹦鹉螺”号虽经过几十次的冲击,却完全不能动了,导致他们最终无法抵达南纬90度的南极。
D. “鹦鹉螺”号在托雷斯海峡撞上暗礁搁浅,后来海水涨潮潜艇顺利地脱了险。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B.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如“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家君”是对别人父亲的敬称。
C.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D.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由冼星海谱曲,光未然作词。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盗贼索性躲进了小楼,兀兀穷年地研究起了如何躲避警察的追捕。
B. 大凉山森林火势凶猛,消防官兵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C.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痛心疾首地强调,腐败问题治理不好,是要亡党亡国的。
D. 美丽的画面与逼真的音响效果相得益彰,使这部影片达到很高的艺术效果。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②以百数。有戴嵩③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身随。一日曝④书画,有牧童见之,拊⑤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⑥入两股间今乃掉⑦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诗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选自(《苏东坡文集》)
(注释)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宝:这里是动词,珍藏。③戴嵩:唐代画家。④曝:晒。⑤拊:拍。⑥搐:此处指“夹”。⑦掉:摆动。
【1】下列句中加点字与文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水陆草木之花(《爱蓬说》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D.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河中石兽》)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B.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C.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D.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4】文中第②段有什么作用?
9、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4)当人们爬山登临山顶时,心中会豪情顿生,自然想起杜甫的《望岳》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桌小明这几天心情苦闷,你便用普希金的诗句去安慰和鼓励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①造屋的那些日子,父亲很兴奋。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我担心父亲有一天会垮下来。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终于,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
②接着开始造台阶。
③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于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球。
④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那黄泥加了石灰水和豆浆水,颜色似玉米面,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
⑤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駝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⑥不知怎么回事,我也偏偏在这让人高兴的瞬间发现,父亲老了。糟糕的是,父亲却没真正觉得他自己老,他仍然和我们一起去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父亲边撬边和泥水匠争论那石板到底多重。泥水匠说大约有三百五十斤吧,父亲说不到三百斤。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⑦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进去了。父亲曾摸着其中一块的那个小凹凼惊异地说:“想不到这么深了,怪不得我的烟枪已经用旧了三根呢。”
⑧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新台阶很气派,全部用水泥抹的面,泥瓦匠也很用心,面抹得很光。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
⑨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进新屋里去。于是,父亲和我们就在新台阶上进进出出。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再从下往上跳一遍。然而,父亲叮嘱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其实,我也不想跳。我已经是大人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详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详写?
【2】联系选文内容说说第②段有什么作用。
【3】根据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面的语句,任选其一体会其表达的妙处。
(1)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词语运用)
(2)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细节描写)
【4】如何理解第⑤段中父亲露出的“尴尬的笑”?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先父闻一多二三事
闻立雕
①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半个多世纪,然而他的音容笑貌却像钢铁一般浇铸在我的脑海之中。
②1912年夏,父亲考入清华后,课余还下了很大功夫自修古籍。清华每年放两个月的暑假,父亲暑假回家也不休息,而是终日在书房中埋头阅读古籍。
③父亲不仅爱祖国的山川、草木、花鸟、屋宇,爱祖国勤劳智慧的人民,而且酷爱祖国悠久的文化。他曾说:“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他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他对祖国的文化已经不仅是爱不爱的问题,而是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自觉地要充当文化卫士,要捍卫和弘扬我们祖国的伟大而悠久的文化了。
④父亲不仅自己对诗情深意浓,而且常用诗来感染和熏陶自己的家庭成员。他把这项工程称之为“诗化家庭”。那真是一些令人难忘的日日夜夜,我们至今想起父亲眉飞色舞逐字讲解诗句的神情或倚靠在床头、闭着眼睛、慢慢捋着胡须聆听我们背诵唐诗的情景,倍感温馨幸福!
⑤父亲讲诗常常讲得出神入化,诗的主人公就是他,他就是诗中的主人公。他的感情和音调随着诗情的喜怒哀乐而跌宕起伏,时而激昂兴奋,时而低沉婉转,常把我们的感情也调动得时喜时怒时哀时呆。当我们听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辛辛苦苦烧出的100多斤木炭,竟被两个蛮横的小衙役以极少的代价强行换走时,一个个都气愤得咬牙切齿。白居易的绝代佳句,再加上父亲充满激情的朗诵讲解,我们一个个听得如痴如醉,呆若木鸡。父亲成年伏案阅读、写作,双腿不免时感僵硬酸胀,常需有人帮助捶腿。他靠在床头上给我们讲诗时,我们兄妹几个就轮流给他捶腿。有时父亲讲到精彩处,我们听得出神,竟然听着听着把捶腿也忘记了。待到父亲讲完“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几句时,我们几个也都感动得鼻子发酸了。
⑥父亲曾经应我小妹的要求,给她写了一页题词。题词的内容一共两句话,21个字,即:“对功课太认真了是不好的,因为知识不全在课本里。”这两句话同他自己几十年来嗜书如命、读书如痴、埋头书案、潜心治学的态度及历来对我们的要求相比,变化太大太大了!
⑦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1945年8月14日,日本刚刚宣布无条件投降,蒋介石立刻就密谋策划,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共产党。父亲毫不犹疑地全力投入了反内战斗争。美国加州大学邀请他去讲学,除付给高薪之外还可带家属,父亲认为在此关键时刻,不能离开斗争第一线,婉言谢绝了。有一次,他甚至一跨进教室就怒气冲冲地发起火来,痛斥蒋介石专制独裁,猛烈抨击国民党官员贪污腐败,导致物价暴涨、民不聊生等等,以至于下课的钟声响了,他还没讲一句课文。
⑧在父亲的头脑里,同反动派进行斗争,或者说革命,是压倒一切的最重要的事,其他任何事情都是次要的,都要服从于这件最重要的事,为它让路。
⑨小妹当时只有10岁,父亲题词的用意她是不会理解的。不过醉翁之意不在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题词虽是给小妹写的,但其意义则远在其上啊!
⑩父亲精神的火花,始终照耀着这片土地。
(选自《读书文摘》2020年第5期有删改)
【1】本文主要叙述了父亲闻一多的哪些事?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
有一次,他甚至一跨进教室就怒气冲冲地发起火来,痛斥蒋介石专制独裁,猛烈抨击国民党官员贪污腐败,导致物价暴涨、民不聊生等等,以至于下课的钟声响了,他还没讲一句课文。
【3】文中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4】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12、以“啊,好美的花!”为开头,联系生活,描写一个画面。
要求:(1)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并请在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下面画上横线。(2)描写生动优美,顺序合理。(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连贯。(4)字数在100-200字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