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卯(mǎo) 孱头(chàn) 吞噬(shì) 怏怏不乐(yāng)
B.驿路(yè) 猥琐(wěi) 羸弱(yíng) 心有灵犀(xī)
C.竹篾(miè) 一摞(nuò) 告罄(qìn) 屏息凝神(bǐng)
D.修葺(qì) 毋宁(wú) 无虞(yú) 相形见绌(chù)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爸爸笑着对小张说:“你在家自学这段时间,你的自觉性这么高,真让我刮目相待啊”。
B.钱钟书、杨绛老人的善良和正直,对生、老、病、死的透彻豁达,使人获益匪浅。
C.老师是辛勤的园丁,用自己的汗水培育祖国的花朵,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D.见到自己的孩子到处惹事不学好,惹得四邻投诉,张先生深恶痛绝,深感对不起去世的妻子的嘱托。
3、下面关于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人,代表作品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B. 《木兰诗》写于西汉时期,是一首叙事性的乐府民歌,其风格刚健质朴,塑造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女英雄木兰的形象。
C.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D. 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其所著《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逸事,不少篇章包含着他的寄托和感慨。
4、下列关于课文或文学作品的常识与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中“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句,加点的“卿”表示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B.“雄伟壮丽”“热烈欢迎”“热爱祖国”“放松下来”“桃花红”这五个短语分别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
C.“今天,无偿献血成为我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中心医院献血点,五名三、四十岁的公安干警各献出了300毫升鲜血。”这个句子顿号使用无误。
D.《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5、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挚痛(zhì) 山涧(jiàn)污秽(huì) 缠绕(chán)
B.胸膛(táng) 默契(qiè) 喷涌(yǒng)田垄(lǒng)
C.召唤(zhāo) 镐头(gǎo) 辘辘(lù) 浆液(jiāng)
D.仰望(yáng) 白桦(huà) 斑斓(lán) 怪诞(dàn)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
B. 他站在一边不走了,嘴里念念有词,不停地抱怨着他们所受的种种苦难——有的是真的,有的是他的幻觉。从他语焉不详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C. 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
D. 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
7、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省吃俭用攒了三年,终于买下一辆车,但车很快就被霸道的刘四抢走了。
B. 《骆驼祥子》还描写了祥子周围的人物,如大胆泼辣的虎妞、走向毁灭的小福子和诈骗祥子的孙侦探等。
C. 《骆驼祥子》中作家老舍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给通俗朴素的文字增添了“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使人感受到小说的地方特色。
D. 《海底两万里》中的人物充满智慧。如潜艇“诺第留斯号”困在冰隧道里时,船员们通过往冰上浇开水,来降低结冰的速度,为走出困境赢得了时间。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可以调素琴 调:______________
(2)阅十余岁 阅:_____________
(3)湮于沙上 湮:_____________
(4)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甲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乙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极其令人惊讶的结局。我们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9、根据语境进行默写。
(1)《木兰诗》中表明边塞生活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登上顶峰眺望远景,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感,大家纷纷拍照留影。(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填空)
(3)《游山西村》于写景中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心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孙权为了让吕蒙多学一些知识,对吕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骆驼祥子(节选)》(有删改),完成后面小题
①但是,他下了决心,一千天,一万天也好,他得买车!第一步他应当,他想好了,去拉包车。遇上交际多,饭局多的主儿,平均一月有上十来个饭局,他就可以白落两三块的车饭钱。加上他每月再省出个块儿八角的,也许是三头五块的,一年就能剩起五六十块!这样,他的希望就近便多了。
②他真拉上了包月。可是,事实并不完全帮助希望。不错,他确是咬了牙,但是到了一年半他并没还上那个愿。包车确是拉上了,而且谨慎小心的看着事情;不幸,世上的事并不是一面儿的。他自管小心他的,东家并不因此就不辞他;不定是三两个月,还是十天八天,吹了!他得另去找事。自然,他得一边儿找事,还得一边儿拉散座;骑马找马,他不能闲起来。在这种时节,他常常闹错儿。他还强打着精神,不专为混一天的嚼谷,而且要继续着积储买车的钱。可是强打精神永远不是件妥当的事:拉起车来,他不能专心一志的跑,好像老想着些什么,越想便越害怕,越气不平。假若老这么下去,几时才能买上车呢?为什么这样呢?难道自己还算个不要强的?在这么乱想的时候,他忘了素日的谨慎。皮轮子上了碎铜烂磁片,放了炮;只好收车。更严重一些的,有时候碰了行人,甚至有一次因急于挤过去而把车轴盖碰丢了。设若他是拉着包车,这些错儿绝不能发生;一搁下了事,他心中不痛快,便有点楞头磕脑的。碰坏了车,自然要赔钱;这更使他焦躁,火上加了油;为怕惹出更大的祸,他有时候懊睡一整天。及至睁开眼,一天的工夫已白白过去,他又后悔,自恨。还有呢,在这种时期,他越着急便越自苦,吃喝越没规则;他以为自己是铁作的,可是敢情他也会病。病了,他舍不得钱去买药,自己硬挺着;结果,病越来越重,不但得买药,而且得一气儿休息好几天。这些个困难,使他更咬牙努力,可是买车的钱数一点不因此而加快的凑足。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③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作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也无济于事。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了一个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六个月:除非你把大箱碰碎,我都白给修理;保单,拿着!”
④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他又抬头看了看天,蓝天特别晴美,没有一点云,日光照射下来,使人感到特别的温暖。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1】阅读第②③段,说说祥子买车“没有再等”的原因有哪些。
【2】第④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3】结合选文,简要分析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11、阅读茨威格《伟大的悲剧》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而的秘密,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做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可是突然之间,①伙件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逊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②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③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件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唯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全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他们快快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④珊珊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在他们身后刮来深列的寒风。斯科特怀着不祥的预感在日记中写道:“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
【1】下列对文中划横线词语和句子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句“鲍尔斯变得不安”,是看到了前面无垠雪地上的一个黑点,他感到已经有人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B. ②句表明地球的南极点这个千万年来人迹未至的地方,在极短的一个月两次被人发现,是之前所没有的。
C. ③句表明科斯特一行尽管精疲力竭,但为即将到达南极点儿实现自己的梦想兴奋的整个晚上都睡不着。
D. ④“珊珊来迟”形容来的很晚。对于斯科特一行来说,他们已经来迟了。
【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斯科特他们为了完成登陆地球南极点的事业,做了长时间的准备,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
B. 1912年1月,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和以斯科特为首的英国人先后登陆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的地球的南极点,在那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C. 挪威的阿蒙森在地球的南极点留下一封信,目的是想请斯科特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因为他知道斯科特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
D. 到达地球南极点后,出于对同一事业的热烈追求,斯科特接受了挪威的阿蒙森托付的任务:在世界面前为他完成的业绩做证。
【3】下列对选文中人物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首次登陆了荒无人迹的地球的南极点,他们是登陆地球南极点的英雄。
B. 以斯科特为首的英国人在阿蒙森之后也到达了地球的南极点,他们虽不是第一批到达的人,但同样也是英雄,值得人们尊敬。
C. 阿蒙森、斯科特他们敢于冒险,有着坚强的意志,千万年来南极被冰雪覆盖,人迹未至,但他们敢于登陆,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千辛万苦。
D. 斯科特发现自己不是第一个到达地球南极点的人后,只是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从中可看出他是个待人冷漠,不能坦然面对失败的人。
12、按要求作文。
从依稀记事到青葱岁月,有许多“那一刻”令你久久回味。那一刻,也许是在摆脱烦恼的困扰之后,也许是在收获意外的惊喜之后,也许是在顿悟亲情的温暖之后,也许是在震撼于自然的伟力之后,那一刻,你的世界春暖花开,充满阳光。
请以“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