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当上级领导把这项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有一种既光荣又自豪的感觉是颇能形容的。
B. 这次我们完成的任务,大约是全年的40%左右。
C. 当上级领导把这项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有一种既光荣又自豪的感觉。
D. 谁也不能否认这次成绩的取得不是学雷锋的结果。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要贡献。
B. 《说和做》结构严谨,开篇总领全文后,先表现闻一多“学者的方面”,后表现闻一多“革命家的方面”,在上下两部分之间,用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文章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C. 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作者通过对她所知道的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琐事的描写,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与人们眼中的形象不同的,更和蔼、更随和、更真实的鲁迅,并借此来抒发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D.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断代史《资治通鉴》。本文以对话表现人物,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可能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必要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使就学”。
3、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把中国比喻成一盘棋,位于中部的襄阳无疑是极具战略意义的腹地。(加点词语的词性分别是“形容词”和“副词”)
B. 通过学习《孙权劝学》,使我明白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C. 一般来说,排比的各项之间是并列关系。(这句话的说法是正确的)
D.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的作者是司马迁。(这句话的说法是正确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百度”、“美团”、“饿了么”,这三家外卖平台的全国日订单量约在700万单左右。
B.按照田园城市的建设标准,规划者首先考虑的是,让市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C.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D.外卖小哥雷海为夺得第三届《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缘于他痴迷于古典诗词,十三年坚持不懈日积月累的结果。
5、下列对语文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常见的描写方法有多种,其中按照内容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种。
B.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个人呢,也没有‘说'。”这句话中加点的“而”是连词。
C. “他们春游”“心情愉悦”“记笔记”“柳絮飘飞”都是主谓短语。
D.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这段文字使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景方法。
6、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于监管不利,基建安全的不力局面长期得不到扭转。
B. 同学们对新班规反应的意见,老师听了未作出任何反映。
C. 高调处事,低调做人,是一种智慧的处世法则。
D. 权利再大的人,也不能随意侵犯他人的权力。
7、下列字形书写及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暑名shǔ 才略luè 鸿孺rú 夐不见人qù 锋芒必露1ù
B.选聘pìn 功勋xún 案渎dú 燕然勒功yān 篷断草枯péng
C.淤泥yǖ 怆然chāung 金析tuò 鞠躬尽瘁cuì 家谕户晓yǜ
D.殷红yān 友谊yì 筹划chóu 扑朔迷离shuò 截然不同jié
8、阅读下列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权谓吕蒙_______
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
③涉猎经史_______
④唯傅修期耳_______
【2】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愿陛下亲之信之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年 二 十 余 有 友 人 与 之 书 而 不 能 答
【4】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5】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9、按要求写句子。
(1)《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地做准备的几句诗是__________ 。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后对亲人的思念的几句诗是_______。
10、阅读陈志江《温暖的记忆》,完成后面小题
①雪是从年三十晚上开始下的。我和妻乘坐的大巴车一路慢行,回乡者一个个都在各自的城市站点下车了,等到了我们所在的县城的车站时,车上就剩我们俩了。
②那时已经是凌晨时分,劳碌了一年的人们此时早已进入梦乡,偶尔,未眠者燃放的焰火一遍遍腾空而起,灿烂的焰火与漫天的飞雪映照在一起,引发人无限的遐思。
③我们下车时,偌大的车站已是空无一人。正想走着回去,只见车站广场的边上,有一个人披着雨衣,顶着大雪,俯着身子,吃力地推着一辆三轮车向我们走来。
④蹬三轮车的怎么这么晚了还没回家?
⑤诧异间,那人已到眼前,把雨衣的帽子搬了下来。我这才看清楚,那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岁月的风霜在她的脸上已刻下明显的痕迹。她对我们憨憨地笑了起来:“走,我送你们回去,你们可是我最后一批客人啦。”
⑥一路上我们攀谈起来。她说她是晚上8点多出来的,已经在风雪中忙活了近5个小时。
⑦“都已经是大年初一了,怎么不在家团圆?家人呢?”
⑧“儿子和他爸在北京打工,他们没买上票,说是初二到家,迟就迟两天吧,没事!”那女人还是憨憨地笑着。
⑨“还有一个闺女,在南京上大学,今年大三了,寒假在那儿做家教,人家小孩不让走,硬是把她留下来过年。她打电话说要回来照顾我,我没让,我身体好着呢。我婆婆八十多了,平日里我一边蹬三轮,一边在家服侍她,今天一天我就挣了将近两百块!
⑩“晚上吃完晚饭,本想歇歇,我一看雪下大了,车站连夜回来的人又多,出租车、三轮车都很少,人家肯定急着回家,哪个家里不盼啊。反正他爸他们也没回来,干脆就到车站搭客了,和人拉拉家常,心里挺敞亮的。”
⑪那女人一口气跟我俩讲了许多,脸上依然堆着笑,言语间满是开朗豁达。下车的时候,她只收了我们两块钱,我们要多给,她坚决不要,说她好腿好脚,挣钱的机会多着呢,大过年的,不能多收人钱。临走前,还送给我俩一大堆祝福的话。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我们夫妻俩从小区门口坐上了一辆三轮车,去参加一个宴会。巧的是,半路上又碰到了年三十夜里拉我们回家的那个女人。她正骑着三轮车拉着客人从旁经过,瞧见我们立即热情地打招呼。
⑫“你们认识啊?”三轮车车主很是好奇。于是,我们就把大年初一凌晨发生的事讲了一遍。
⑬“唉,这个人命苦呢!”
⑭三轮车车主的话令我们大吃一惊,细问之下,我们才知道那个女人的不幸家事。
⑮原来,八年前大年三十晚上,也是一个大雪天,她的丈夫和儿子在北京打工返乡途中遭遇车祸,双双罹难。儿媳后来带着孙子和人跑了,至今下落不明。后来她一个人靠蹬三轮养家,一边侍奉老婆婆,一边还要供女儿上学。为了女儿不受罪,为了婆婆不伤心,她一直未嫁人。女儿很争气,最终考上了大学,还年年获得奖学金,平时还兼做家教贴补家用。
⑯“她心地特善良,搭客从不多收,我们这圈子里的人都知道她不容易,都让着她,尽量让她多挣几个。”
⑰“想起来就为她难过,你知道她为什么每年三十都要到车站去搭客,一搭就到深更半夜吗?大伙儿说她每到这个时候就想念那死去的爷儿俩啊……”
⑱在我们周围,每天总有一些平凡而动人的故事发生,这些故事穿过城市喧嚣的天空,穿过功利纷争的灵魂,温暖着我们的记忆。
【1】文章的题目是“温暖的记忆”。你认为“温暖的记忆”有哪几层含义?
【2】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3】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有一个人披着雨衣,顶着大雪,俯着身子,吃力地推着一辆三轮车向我们走来。
【4】本文与杨绛的《老王》都塑造了蹬三轮车的人物形象,结合全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两位作者在写作意图上的异同点。
(链接)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1】文中划线句采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文段中红军战士的对话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精神?
12、作文。
只是因为 (那本书,那个人,那条路)
要求:(1)请先从括号内任意选择一个短语,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姓名。
(3)书写工整,字迹清楚,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