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河南驻马店初二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术兰诗》是一首南北朝民歌,北宋郭茂倩编。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

B.《驿路梨花》以“梨花”为线索,讴歌了年青一代的优秀品质。“驿路梨花处处开”一语双关,歌颂雷锋精神到处发扬光大。

C.《台阶》用散文的笔触讲述了“我”父亲与台阶的故事。台阶既是父亲的物质期待,更是父亲的精神追求。

D.《紫藤萝瀑布》是当代作家宗璞的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使作者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化为宁静和喜悦,并由此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2、下列各句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王》的作者是杨绛,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干校六记》《围城》等。

B.《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为鲁迅,其代表作还有小说《呐喊》《故事新编》等。

C.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D.“大约两个小时““非常关心”“高兴”(加点词语都是副词。)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问(jié 溅(bìng shì 忧心忡(chōng

B.热(chì 育(   赘(léi 人不倦(huì

C.妥帖(tiē 拟(   宁( 气方刚(xiě

D.午(shǎng   羸弱(yíng 逗(tiǎo   重负(jūn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案子十分棘手,不仅案情扑朔迷离,侦探不易,而且关注度高。

B.春节联欢晚会上,潘长江的小品真逗,连一向严肃的爸爸看了也忍俊不禁

C.如果学习方法运用恰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他乐于助人的事迹如此感人,我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B. 好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习惯,你就可以与智慧结伴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

C. 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诗词经典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这些经典。

D. 通过此次青春期教育活动,使我明白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小说集《朝花夕拾》,表达了鲁迅对阿长的怀念之情。

B. 《伟大的悲剧》选自《人类群星闪耀时》,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都德。

C. 《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D. 《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策勋十二转”中的“十二转”,指最高的勋级。“军书十二卷”中“十二卷”指十二卷征兵名册。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泰山的南北两面,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C.《左传》是记载春秋历史的史学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春秋末年史官左丘明所作。

D.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其发矢十之八九 发矢:射箭

B.康肃忿然曰 忿然:激动的样子

C.一寺河干 临:靠近

D.十余岁 阅:经历

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

B.公亦以此自矜—他也因此自豪。

C.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可能到河的上游去找。

D.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但是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的道理的人和事很多啊。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是以故事来揭示某种道理,甲文通过写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熟能生巧,即使有一技之长也不要骄傲自满;乙文通过记叙寻找河中石兽的经过,告诉了人们天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事很多,不可以按照常理主观臆断,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调查探究。

B.甲乙两文都是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陈尧咨地位显赫,卖油翁身份卑微;甲文陈尧咨“当世无双”,卖油翁默默无闻;陈尧咨“十中八九”,卖油翁沥油而钱孔不湿。乙文教书先生嘲笑侍僧,他认为石兽并非木柿,不会被大水冲走,而是为水中的沙一点点的湮没,沉于深处;老河兵对僧人和教书先生的两种做法嘲笑,他的经验是,只要水中遗失了石头,应当到上游去找。

C.甲乙两文都是先讲故事,最后在文末点明主旨。甲文卖油翁把他的沥油技术高超归结为“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乙文在最后通过议论的形式“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D.甲乙两文都通过语言、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卖油翁“睨之”“微颔”陈尧咨“忿然”“笑”把人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刻画出他们的自负和对别人的嘲笑。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9、诗中阐明世上事物具有两重性的诗句是: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0、课外记叙文阅读。

家有香椿树

林清玄

①我在市场里看到有人卖香椿,一大把十元,简直有点欣喜若狂,立刻买了三把回家,当天晚上就做了香椿拌面、香椿炒蛋、炸香椿,吃的时候自己都觉得好笑,感觉自己就像得了相思病,不,是“香椿病”。

②说起香椿,它给人的味觉是很难形容的,它的香气强烈而细致,与一般的香菜,像芫莱、芹菜、紫苏,大为不同,食之风动,令人心醉。香椿与一般香菜更不同的是,一般香菜多为草本,香椿树却是乔木,可以长到三四丈高,如果家里种有一棵香椿树,一年四季就都有香椿可吃。

③我对香椿的感情是从小就培养出来的。我们以前在山上的家,屋后就有几棵极高大的香椿树,树干笔直,羽状复叶树形和树叶都非常优雅,是非常美的树木。

④我的父亲独沽一味,非常喜欢香椿的气味。他白天出去耕作,黄昏回来的时候,就会随手摘一些香香椿的嫩叶回家,但是偏偏母亲不喜欢香椿的味道,所以父亲时常要自己动手。他把香椿叶洗净,剁碎,加一点油,加一点酱油,撒在热气腾腾的面上,抄起筷子拌一拌,就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⑤最简单的做法,是把香椿剁碎了放在酱油里,不管蘸什么东西吃,那食物立刻布满了香椿的强烈的气息。次简单的做法,是用香椿叶来炒蛋,美味远非莱脯蛋、洋葱蛋可比。或者是用蛋和面粉裹香椿叶下锅油炸,炸得酥黄香脆,可以当饼干吃。或者,以香棒拌豆腐还有复杂一点的就是以香椿叶子包饺子、包子、粽子,香气宜人。

⑥我受了父亲的调教,自小就嗜食香椿,几乎有香椿叶子,什么东西都吃得下了。而香椿树那种独一无二的气味,也陪伴了我的童年。那高大的香椿树每到初夏,就会开出一簇簇的小白花,整个天空就会弥漫着一种清香,然后,结果了,果熟裂开了,香椿树带着小翅膀的种子就会随风飞到远方。

⑦自从成年来到台北以后,就难得品尝到香椿的滋味了,所以每次回乡下,我总会设法去找些香椿来吃。有一年,我住在木柵的兴隆山庄特地向朋友要来两株香椿树的幼苗种在院子。香椿树长得有一人高,我偶尔会依照父亲的食谱,摘香椿叶来试做,滋味依然鲜美,从前那遥远的记忆浮现在眼前。

⑧后来我搬家了,也不知道院子里那两株香椿树变成什么样子了,会像故乡的香椿树那样长到三四丈高吗?会开花吗?种于也会飞翔吗?

⑨有一次读庄子的《逍遥游》,说道:“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所以香椿树应该是很长寿的。由这个典故,以香椿有寿考之征,所以古人称父亲为“椿”,称母亲为“萱”,唐朝牟融有诗说“堂上椿萱雪满头”,是说高堂的父母已经白发苍苍了。

⑩父亲过世之后,我也吃过几次香椿,但每次,那强烈的气息都会给我带来悲情,使我想起父亲,以及他手植的香椿树。他常说:“香椿是很上等的木材,等长好了,我们自己砍下来做家具。”一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他也没有砍过一棵香椿树。我以前一直以为是香椿还没有长好,现在才知道那是感情的因素,八千年为春秋,那是永远也长不好了。但愿,父亲在极乐世界,也会有香椿拌面可以吃。

⑪端午节的时候,我路过松山的永春市场,看到有人在路边卖“香椿粽子”,便买了几个来吃,真有一点父亲的味道。唉!吃香椿粽子的时候,我决定了,将来如果有一个庄园,屋前屋后我都要种几棵香椿树。

(选自《林清玄散文精选》,有删改)

1阅读②、③、⑦、⑩段,仿照第③句划横线的句子,填写完整。

①儿时山上的家,__________,一年四季总能吃到新鲜的香椿;

②成年台北的家,__________,偶尔摘香椿叶做出鲜美的食物。

③未来的家,我在屋前屋后都要种几棵香椿树

2赏析第②、④段画横线的句子。

①它的香气强烈而细致,与一般的香菜,像芫菜、芹菜、紫苏大为不同,食之风动,令人心醉。

②他把香椿叶洗净,剁碎,加一点油,加一点酱油激在热气腾腾的面上,抄起筷子拌一拌,就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3说说第⑥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4结合全文,分析文末“我决定了,将来如果有一个庄园,屋前屋后我都要种几棵香椿树”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11、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他们就是我的城市

秦珍子

①我女儿一岁半,她最熟悉三种职业:医生、警察和快递员。因为定期体检、打预防针,她能准确识别白大褂和听诊器。偶尔需要动用“权威”使她听话,警察的“不许动”很管用。

②对幼小的她来说,“快递员叔叔”是神奇而甜蜜的存在。他们会在一天里某个随机的时刻出现,摁响门铃,送来水果、饼干或玩具。“快递员叔叔来了,你的礼物就到了。”我曾经一边在网上下单一边对女儿说。她认真地想了几秒答:“和圣诞老人一样!”比起那位传说中的红衣老爷爷,这些叔叔才是真正穿越风和雪,把她想要的东西送到她身边的人。

③这几年,一直是一位家在赤峰的小哥往我家送顺丰快递。女儿出生后不久,某天我忽然收到他的短信:“在家吗?我是顺丰,方便开门吗?”收了快递,我忍不住问他:“你怎么不摁门铃?”他不好意思地说:“上次来,看你肚子挺大,估计这会儿已经生了,怕吵着宝宝睡觉。”我逗他:“你还挺有经验?”他笑答:“我女儿5岁啦,跟我在北京呢!”

④我家楼上那户也有孩子。每天晚上11点之后,我还常常能在客厅、卧室、婴儿房……听见天花板上传来各种声响杂物落地、轮子滚动、器皿破碎、孩子尖叫、大人斥责……上楼沟通过数次,没有任何改变。最后一次,操着本地口音的男主人打开门,一脸坦然地说:“我也没辙呀,要不您报警吧!”

⑤临街有几间商铺,附近居民赖以生存的蔬菜摊就在那里。卖果蔬的是一家早出晚归的安徽人。老爷子收菜钱,侄儿收水果钱,儿子打杂。侄儿活络,叔叔阿姨大哥大姐的永远挂在嘴上,今天让你尝个草莓,明天手一挥五毛不要了。猕猴桃放久了,还提醒“别给小孩买”。在这个时代,我和邻居可以互不相识,但我们不会不熟悉这家人。

⑥我新买的电脑出现故障,退换需要包装上某个标贴——纸箱子早扔楼道里了,因为每天都有人来收。我跟物业、保安打听一番,在另一栋楼的地下室里找到小区收废品的两口子:他们租住在最多五平方米的小屋,睡上下铺。听完来意,大哥立即行动。他打开另一间屋子,里面从地面到屋顶叠满了各式各样的纸壳箱,无法计数。他开始一张一张地往外抽,抽了一个多小时,抽空了半间屋子,终于找到我要的。我掏出钱感谢,大姐冲出来,把我轰走了。有天我晚归,凌晨一两点遇见他俩,才知道他们收拾楼道弃置物品,为了不影响居民出入,不占用电梯,都是夜里悄悄进行。

⑦商场买好家具,东北大哥和他万能的金杯车能提供一站式服务。夏天空调坏了,背着工具箱的四川小伙敏捷地钻出窗户,修理外挂主机。家务实在忙不过来,上网找个电话号码,上门支援的湖北小阿姨能麻利搞定孩子的饭、老人的茶、地板上的毛发。

⑧他们如此真实、有力地活着,需要着这座城市,也被这座城市需要着。

⑨我们享受服务的同时,也应该接纳服务可能带来的风险。为居民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是城市的职责所在。容纳东北大哥、四川小伙和湖北阿姨的奋斗,则是城市的灵魂所托。即使谈不上“建设者”,只是地下通道里的一位流浪歌手,也能让窝在办公桌前加班整晚的年轻人,听见爱情和自由。在白纸黑字里,他们只是一串“数字”、一个“定义”和一种“风险”,但在我不可或缺的日常中,他们是抱着尿不湿巨大纸箱而来的顺丰小哥,是用冻伤的手给我做早餐的煎饼摊老板,是我吓得拉住他工作服生怕他掉下窗台而他耐心宽慰我的四川小伙。那些面孔那么具体,那么鲜活。

⑩对于每一个这样的个体来说,出身、天赋、教育、命运、能力、志趣、市场……都可以决定他们将离开哪里,走向哪里。我知道,有的快递员会入室抢劫,大部分小摊食品细菌超标,东北大哥搬个柜子可能漫天要价。还有人会说:“等火烧到你家你就闭嘴了。”可是,这座城市没有了他们,就没有了谎言、罪恶和灾难吗?在人性和劳动面前,谁也没比谁高等。

⑪反正,下一次顺丰小哥来的时候,我会跟我女儿说:“这个快递员叔叔就是圣诞老人。”——在她还相信美好的年纪。

(有删改)

1文中“我”的女儿为什么说快递员叔叔“和圣诞老人一样”?

2选文第④段写楼上本地男子的表现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标题“他们就是我的城市”含义的理解。

4文章结尾,“我”告诉女儿的话中,寄托着作者怎样的生活观?

五、作文(共1题,共 5分)

12、大千世界,异彩纷呈。平凡的人和事,自有其独特的美。请以“平凡之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