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为某班黑板报中的一段文字,该期黑板报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
A.规划美好人生
B.坚定理想信念
C.关心国家发展
D.弘扬传统美德
2、2023年9月16日出版的第18期《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文章《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对此,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
A.我国已经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任务
B.教育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C.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D.只要提高教育地位就能促进国家不断创新
3、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养育负担……政府完善三孩生育政策( )
①能够适应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 ②表明计划生育国策已经改变
③能够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 ④能够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上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这说明( )
①共同富裕的本质是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②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③我国全体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已实现富裕
④实现共同富裕要根除区域、城乡不平衡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我国加快构建的新发展格局的主体是( )
A.国内大循环
B.国际大循环
C.国际经济合作
D.提升经济发展
6、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自治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为此,国家应( )
①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
②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③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④将民族地区的发展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来抓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从“双独二孩”到“单独二孩”,再从“全面二孩”到“全面三孩”,十多年来,是因为( )
①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②调控人口数量就能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③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
④人口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下列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有( )
①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生活条件艰苦,城乡发展不平衡
②京津冀雾霾严重,城镇化进程与生态环境发展不平衡
③中东等地区局势动荡,世界局势整体稳定与局部动荡不平衡
④中国10%最富有的群体占有全国64%的财富,收入水平不平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____、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
A.改革开放
B.科学立法
C.人民当家作主
D.依法行政
10、在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下,中国经济发展不断鸣奏新的华彩乐章,让中国发展“美”起来。从总量之“美”到结构之“美”,民生有保障的“好生活”与精神充实愉悦的“美生活”相得益彰。这说明( )
A.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B.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现实的挑战
C.我国经济实力快速提升,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发展水平
D.中国已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1、《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在全社会引发广泛关注,受到持续好评。下列名句与“以人民为中心”这一主题相一致的是(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得众者则得国,失众者则失国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亦余心之所善,虽九死其犹未悔
12、国务院总理提出政府要建立“三张清单”制度,用“清单”明确政府权责。
“三张清单”制度要求政府( )
①履行好执政兴国的职责,提升治理能力
②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③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
④按照法治原则运作,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制度创新助力科技创新。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
A.以“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为主题的第29届北京科技周顺利开幕
B.烟台市教育局出台《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录取工作实施意见》
C.我国积极构建新型举国体制,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
D.在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中国创新综合能力排名全球第11位
14、2022年11月4日,《新时代的中国北斗》白皮书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北斗,既造福中国人民,推进北斗国际化进程,倡导卫星导航系统间兼容与互操作,拓展北斗国际应用,服务全球( )
①我国凸显大国力量,主导世界发展走势
②我国积极作为,与各国共享发展新成果
③我国坚持合作共赢,主导全球规则制定
④我国勇于担当真正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新发展理念是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B.高质量发展是指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都要提高
C.统筹发展和安全就是要把发展和安全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D.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16、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省义乌市义乌国际商贸城考察,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与全球233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往来,即使置身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义乌市经济还是交出了2023年前8个月,出口3360.4亿元,同比增长20.4%的靓丽答卷。由此可知( )
①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发展的世界②我国顺应世界发展趋势,扩大对外开放
③经济全球化使风险和危机跨国界传递④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7、在第十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上,台湾艺术大学教授表示,经过他多年的调查,发现台湾古建筑墙上很多百年前的花鸟图样都是从福建“移”过去的。譬如一幅由猫、蝴蝶、菊花、寿山石构成的图样,猫、蝶代指“耄耋(màodié指老年;高龄)”,菊花是寿菊,加上寿山石,这是典型反映中华文化中尊敬长者的题材。教授的调查发现启示我们( )
①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利于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
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
③两岸同胞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对和平统一的认同
④要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为经济发展增动力,为合作添活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到2027年,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35年,适龄学生享有公平优质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总体水平步入世界前列。党和国家重视教育的缘由是( )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②我国努力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③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④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倡导世界各国要“拉手”而不是“松手”,要“拆墙”不是“筑墙”。这说明( )
A.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B.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需要共同解决
C.合作与共赢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D.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主导力量
20、2023年12月14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各族人民同项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告诉我们( )
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②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权利
③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④各民族在交往中形成“大聚居、小杂居、交错居住”的格局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1、请对以下两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辨析并说明理由
22、有人认为:中国自主芯片制造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在法兰克福世界超算大会上登顶榜单之首靠的是自主创新,“中国制造”现在已遍及世界靠的是自主创新。所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完全要靠自主创新。
请辩析观点。
23、 近期某市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六城联创”工作。所谓“六城”指的是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该市某县为配合“联创”修建改建了城区道路;城区沿街门面房集中改造,统一粉刷统一制作门店广告牌……城区面貌焕然一新……然而,为迎接上级部门的检查验收,有些临街店面被临时关闭,大街上流动摊贩也不见了踪影。对于创建工作中这种现象,同学们展开了热烈讨论:
| 六城联创建奇功,城市美环境亮,主要矛盾解决了。 | 联创工作是中心,店铺只是小事,无需挂在心头上。 |
|
|
|
24、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加大对民族地区发展支持力度,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推动各族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必将更加幸福安康。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长期以来,党和国家是如何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
25、为什么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职责?
26、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的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1)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2)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3)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4)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5)在中华美德建设方面,青少年应该怎样做到身体力行?
27、材料一 习近平主席在《之江新语》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
材料二某中学在九年级试行无人监考考试,推出了“诚信考场”。“诚信考场”的考生由学生自己报名申请,填写申请书和诚信承诺书,经学校政教处抽选产生。“诚信考场”推出后,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在报名申请的200多名学生中,学校随机抽选了部分学生参加。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体现了教材中哪些观点?(至少三个)
(2)你觉得学校设立“诚信考场”有何积极意义?
(3)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怎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28、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状况,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建党10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
怎样理解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