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贵州遵义初一下册期末政治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小倩自幼丧母,父亲沈某常年在外经商。小倩跟奶奶一起生活。小倩15岁时,沈某突发心肌梗死,抢救无效去世。小倩的叔叔蛮横地霸占了沈某的遗产。完成下面小题。

【1】小倩叔叔的行为侵犯了小倩的(     

A.生命权

B.名誉权

C.身体权

D.继承权

【2】小倩要维权,可以到(     

①法律服务机构寻求帮助②公安机关提起刑事诉讼

③检察院提起行政诉讼④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泛网络视听领域市场规模超7000亿元,有42.7%的用户在最近半年内因观看网络视频或网络直播而购买过商品,短视频平台成为网民获取新闻资讯及学习相关知识的首要渠道。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网络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②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③网络为文化的传播搭建了新平台 ④网络无限突破了人们行为的底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乐乐平时喜欢打听别人的小秘密并到处传播。有人提醒他这样做可能会侵犯别人的隐私权,他却不以为然地说:“我只是实话实说啊!”你应该告诉乐乐(   

①诚实与隐私是互相矛盾的②遵守法律,无视伦理原则

③权衡利弊,运用诚信智慧④恪守诚实,尊重他人隐私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4、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世界”,富兰克林说“劳动是幸福之父”,达·芬奇说“荣誉在于劳动的双手”,陶铸说“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下列表述与这些伟人、名人观点相符的是(   

①广大人民艰苦奋斗、用劳动创造了今天的辉煌

②每个人都应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③脑力劳动者的无私奉献成就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④体力劳动者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就能实现中国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3年杭州亚运会中,有许多志愿者加入服务亚运会的行列,其中很多大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做志愿者,积极做各种服务工作。他们的行为(     

①是为了追求个人名利②有助于他们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③是服务社会的亲社会行为④会影响学习,得不偿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对于如图漫画《“硬核”要求》反映的主题,下列认识需要加以订正的是(     

   

A.劳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

B.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C.这有利于学生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塑造健康人格

D.这将会“挤占”学习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

7、2023年8月18日起,柳州再添5条敬老爱老公交线路,不仅车辆的硬件设施对老年人很友好,还在服务提升方面优先安排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参与线路运营,关注老年群体乘车安全。关爱老人,开通敬老爱老公交线路(     

①给老年人带来温暖和希望②只是对老人道义上的支持

③有助于老人感受幸福生活④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图示法是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常用方法。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我国法律规定,诉讼的类型有(     

①民事诉讼   ②行政诉讼 ③公诉   ④刑事诉讼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下列体现自觉遵守规则的是(     

A.自习课上,同学们安静学习,小刚唱起了歌

B.小明将垃圾进行分类放进垃圾箱

C.小红乱闯红灯

D.小丽看无人,踩踏草坪

11、对下面漫画理解正确的有(       

   

①实干创造未来   ②实现梦想需要艰苦奋斗   

③美好梦想通过劳动实现   ④只要实干就能实现梦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我国自古就有“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之说。这告诉我们(     

A.不需要接受他人的关心和爱护

B.关爱他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C.接受他人帮助是丧失自尊的表现

D.有气节的人拒绝任何帮助

13、郑先生在某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缴付5000元订金准备购买新能源汽车,商家承诺不想要可随时退款。后因没有看到合适的汽车,按照商家约定时间到店退费,结果被商家拒绝。对此,郑先生可以(     

①若与公司协商无果,可到法院提起诉讼 ②向工商局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③将公司领导堵在办公室,不解决不准走 ④联系新闻媒体对该公司进行曝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针对小明的烦恼,你的建议是(     

晓楠日记

2023年10月15日 周日 晴

这天放学后,老师告诉我们,还有两个星期就要考试了。我也想好好复习一下,考个好成绩。但是一拿上手机看新闻,新闻好精彩,一看就无法停下来!好烦啊!我该怎么办?

A.提高网络媒介素养

B.学会“信息节食”

C.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D.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15、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社会规则有很多。下列情境与规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①小壮上学从不迟到,课堂认真听讲——纪律

②小蓉即使看到路边的野花很美也绝不会采摘——法律

③小鹏爸爸停车时看到禁停标志就立刻离开——法律

④小磊每次在食堂用餐后都把餐桌整理干净——道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已成为社会共识的是(     

A.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奉献、尊重资本

B.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C.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土地、尊重技术

D.尊重劳动、尊重管理、尊重财富、尊重创造

17、从图中可以看出(       

   

①网络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网络扩大了公民的监督权          ④网络拓宽了民主互动渠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8、中学生陈某自从结识了一帮社会上不务正业的“朋友”后便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后来他开始小偷小摸,没有钱上网打游戏时,他便和另外几个“朋友”拦路抢劫,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对于陈某的变化轨迹,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陈某走上犯罪道路都是“朋友”的责任

B.要从小事做起,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C.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D.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违法犯罪也没关系

19、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说明(     

A.每个人都能获得社会的认可

B.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奉献

C.投身社会实践才能走向成熟

D.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20、为厘清概念间的关系,图示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选项可以用下图表示的是(     

A.①刑事违法行为;②一般违法行为

B.①法律;②社会规则

C.①刑罚;②主刑

D.①驱逐出境;②附加刑

二、辨析题(共3题,共 15分)

21、小明放学回家后,因妈妈不让小明上网,便与妈妈吵起来。

判断:

理由:

22、   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为伟大祖国取得辉煌成就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应该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荣使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同学们就“如何建设美好祖国?”展开讨论,请你参与辨析。

23、   2020年12月4日是第七个国家宪法日,也是第三个宪法宣传周。为部署开展2020年第三个宪法宣传周活动,你校拟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维护宪法的相关活动,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看法。

接受教育助成长,学习宪法无意义。

依宪治国很重要,遵宪守宪我有责。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24、评析网络事件

事件一:网上预约挂号,病例实现多家医院网络共享,患者不用再做不必要的重复检查;网上订餐……就算去菜市场买一棵葱也可扫一扫支付。如今,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满足人们各种生活需要。

(1)概括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事件二:小青妈妈的手机微信中转来《坏人变老人!在上海某公交车上50岁老头暴打8岁儿童!!》的帖子,妈妈要转发,小青赶紧劝阻并上网搜索该信息,原来上海警方已发布通报,该帖文内容纯属谣言,编造该谣言的犯罪嫌疑人江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妈妈说:反正这信息又不是我编的,真的假的,也不能怪我,自己只是动手转发,无伤大雅。小青反驳道:发布网络信息不能没有底线……”小青又上网搜到以下相关信息,并从网民与遏制网络谣言关系的角度对妈妈进行劝说。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小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据《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2)你认为发布网络信息的底线是什么?小青应如何劝说妈妈?

(3)小青的做法对我们使用网络有什么启示?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材料二:“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2016年央视猴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歌曲《六尺巷》受到观众的好评。此歌曲取材于桐城六尺巷的故事,掀起了一股对六尺巷的关注和探访热潮,人们纷纷前往实地领悟、体会其互敬礼让、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

(1)材料一中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2)材料二体现了哪种亲社会行为?

(3)亲社会行为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有哪些帮助?

(4)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说明了什么?

26、[法治建设守护正义]

在当下的中国,法治建设的每一个步伐,正如雕刻师手中的刻刀,将公平正义的信仰,深深地雕刻进时光的年轮,雕刻在人民群众的心中。为了进一步理解正义的重要性。

某校决定举办一次“正义的阳光”法治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分别设计一条宣传标语和一种活动形式。

(2)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作为青少年应怎样守护正义?

27、“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句网络语言成为很多“低头族”的真实生活写照。如今,超过40%的国人成为“低头族”。手机成瘾不仅造成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还容易带来近视、颈椎病等生理疾病。智能手机改变人们的交流方式,拉近人与人的时空距离,却疏远了心灵之间的情感距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初中学生成为“低头族”后有哪些潜在危害?

(2)对被手机“绑架”的“低头族”同学,你有什么忠告或建议?

28、2016年10月新中国迎来67岁的生日。为了庆祝祖国67岁生日,某校决定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喜迎新中国成立67周年知识竞赛活动。以下是这次竞赛中的部分试题,请你参与完成。

1)填写下表,感受中华民族精神。

名言警或事例

体现的民族精神内涵

民族精神的核心

天道酬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1771年,土尔扈特蒙古部族在远离故土140多年之后重返祖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和为贵与人为善

 

2)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要有一种精神。任何时候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民族精神是(答案不唯一)( )

A.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B.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C.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D.中华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请你列举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表现?(至少写出2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