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我国民族说法正确的是( )
A.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回族,主要集中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B.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C.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中壮族的人口最多
D.少数民族分布最广的民族是珞巴族
2、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通过我国的省区简称是( )
A.云、桂、粤、台
B.桂、粤、闽、台
C.粤、琼、闽、台
D.桂、粤、琼、台
3、我国平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第一阶梯
B.第二阶梯
C.第三阶梯
D.大陆架上
4、下列河流中,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的是
A.塔里木河 B.额尔齐斯河 C.雅鲁藏布江 D.澜沧江
5、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图反映了( )
A.川滇黔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京津沪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C.云贵川的城市老年人口比重比农村高
D.黑吉辽的农村老年人口比重比城市高
【2】三孩政策,是国家积极应对人口问题而实行的一种生育政策。其应对的人口问题是( )
A.人口分布不均
B.人口数量多
C.人口增长快
D.人口老龄化
【3】下列有利于三孩政策推进的是( )
A.健全社会养老体系
B.提倡晚婚晚育
C.奖励独生子女家庭
D.降低养育成本
6、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但又被称为“中国的忧患”,结合黄河干流及支流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曾吟诵:“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现在看来,这“天上”是指( )
A.贺兰山
B.巴颜喀拉山
C.冈底斯山
D.祁连山
【2】黄河河水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工业发达,污染严重
B.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C.过度抽取黄河水,带走泥沙
D.水中行船多,搅动河沙
【3】关于图中黄河各河段的忧患或措施,错误的是( )
A.河段①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建立自然保护区
B.河段②初春和初冬时节易形成凌汛
C.河段③大力扩大农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D.河段④加固黄河大堤
7、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焦麻的最大产地是:
A. 欧洲西部 B. 中东地区 C. 东南亚 D. 东亚
8、2020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重要讲话,中国展现大国担当。完成下面小题。
【1】《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中“气候变化”目前主要是( )
A.全球变暖
B.臭氧层变薄
C.酸雨扩散
D.地震频发
【2】近年来,由全球气候变化所引发的极端灾害天气有增无减,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你认为我国政府应当( )
①坚持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禁止温室气体排放③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和挑战④坚持科学发展,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发展“低碳经济”是有效缓解目前“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 )
①提高能源利用率②开发清洁能源③禁止CO2的排放④追求绿色GDP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布匹 B.煤炭 C.钢铁 D.闪电
10、既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又位于南方地区的地形区是( )
A.东南丘陵 B.东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
11、正安县地处贵州省北部,长期处于深度贫困状态。在国家对口帮扶和产业扶贫等政策支持下,2020年3月正安县实现脱贫“摘帽”。读贵州省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正安县长期处于深度贫困状态的原因是( )
A.交通不便
B.沼泽广布
C.污染严重
D.气候干旱
【2】近年来,到贵州避暑的人越来越多。贵州成为夏季避暑胜地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纬度高,气温低
B.海拔高,气温低
C.位于内陆,气候凉爽
D.临海,夏季气温低
12、能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的气象灾害是( )
A.台风
B.寒潮
C.干旱
D.洪涝
13、下图为“我国长江、黄河、黑龙江三大河流的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三大河流对应的名称分别是( )
A.长江,黑龙江、黄河
B.黄河、黑龙江、长江
C.长江、黄河、黑龙江
D.黑龙江,黄河、长江
【2】对长江流域的开发利用,下列各项合理的是( )
A.上游加强土地开垦,增加耕地面积
B.中游退田还湖,增强蓄洪能力
C.上游大力发展航运
D.下游大力开发水能资源
14、读我国四大地理单元水资源、人口、耕地比重图,其中水资源和人口、耕地资源配置最不合理的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5、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A.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B.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东南地区
C.汉族相对集中在北方 D.汉族分布均匀,少数民族相对集中
16、我国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多千米,各地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各不相同。现代地理学家多依据地形、气候等要素划分地理单元,而古人则喜欢从文化相似性着手,辅之以山川,划分出许多充满历史文化韵味的地理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南北纵贯5500多千米,导致( )
A.西域与江南日出不同时
B.岭南与塞北冬季不同景
C.西番与江南气温差异大
D.西域与江南干湿差异大
【2】下列地理区域,目前人口较为稠密的是( )
A.西域
B.塞北
C.西番
D.巴蜀
【3】生活在塞北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
A.朝鲜族
B.蒙古族
C.回族
D.维吾尔族
【4】关于西域,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
B.位于内流区,河流水量小
C.位于昆仑以南
D.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5】下列民居与江南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是( )
A.高脚屋
B.土墙平顶屋
C.雪屋
D.砖墙斜顶屋
17、关于我国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寒带,无热带
B. 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无寒带
C. 我国面积辽阔,热带、温带、寒带都有分布
D. 黑龙江省位于寒带地区,海南省位于热带地区
18、我国“吃小米,住窑洞,唱信天游”的地区是( )
A. 华北地区 B. 黄土高原 C. 东北地区 D. 东南丘陵
19、昆仑山脉南北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
A.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黄土高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D.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
20、我国面积最大和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A.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B. 内蒙古自治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C.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
D. 西藏自治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21、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 ,夏季南北普遍 。
22、各民族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日本的两大对外贸易港口是________和________。
24、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在 ℃以上,只有 等少数地区,气温相对较低.
25、黄土高原是世界上____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河最大的特点是____治理黄河的关键是____。
26、北京故宫是 、 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请你再写出两个北京的名胜古迹 、 。
27、我国陆上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为 。
28、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____。
29、我国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其中北方耕地以 为主,南方耕地以 为主。
30、我国外流河的河水主要来自于________。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________。
31、大美山川,数字贵州
贵州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茶香四溢、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主题为“创新发展数说未来”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将于2019年5月26日在贵阳开幕。此活动引起了师生们的关注,学校开展了贵州的研学活动。下图为贵州示意图及资料。依据研学活动资料,冋答下列问题。
第一小组以“贵州茶树种植的优势条件”为主题进行研究,查阅到史料记載:贵州省种茶历史超过3000年,该省茶叶曾一度成为皇室用茶。近年,东部的浙、闽等茶产业大省种植面积逐渐萎缩,西部的贵州已成为我国茶园面积第一大省。
(1)同学们搜集的当地俗语中,能够说明贵州承接“东茶西移”优势自然条件的是______(双项选择)。
A.天无三日晴B.下雨当过冬
C.地无三里平D.黔地多良药
第二小组以“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了解到:近年,贵州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大数据产业发展尤为引人关注。大数据产业是建立在互联网、物联网的基础上,大量数据资源收集、存储和加工的信息服务业。该产业的特点是高耗能,电力成本占整个支出成本的50%-70%,其中一半是机器设备散热需要的空调费;其次,大数据存储需要洁净的空气。
(2)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地表崎岖,河流落差______,年降水量______,______丰富,又有丰富的__________(矿产)资源,为大数据产业提供充足的电力;贵州海拔__________,比同纬度地区气温__________,可减少机器设备散热消耗的电能;多阴雨天,空气湿度大,尘埃少,空气质量__________,可大幅降低大数据中心机房的除尘成本。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风能发电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前景。
风能发电是目前可再生能源中最有效的一项能源技术,它既能化解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危机,也可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中国风能资源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
材料二 我国冬、夏季风图
(1)风能属于 (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
(2)下列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是
①西北地区 ②云贵地区 ③青藏地区 ④东南沿海地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为什么说风能发电能化解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危机?
(4)目前中国发电能源中,除风能外,还有哪些?(至少两种) 、 、 。
33、读我国两大河流水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和长江都发源于___________,其中长江水最终注入______,两河的水能资源丰富,都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填“上”、“中”或“下”)游河段。图 B 中甲是湖北的_______,是世界上最大水利枢纽工程。
(2)黄河 ①②③ 河段中,“地上河”景观出现在_______(填代码)河段,主要原因是中游流经_________(地形区),造成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34、根据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基本资料(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1)该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是_________人/平方千米。(保留整数)
(2)该省级行政区属于_________(沿海、边境)省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级阶梯。
(3)该省级行政区属于干湿地区中的_________区,主要的气候类型为 (________)
A.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4)根据土地利用构成,该省级行政区应着重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是_________(林业、畜牧业)。
(5)该省级行政区最有可能是下图中的______(填字母),简称________。
A. B.
C. D.
35、读“北方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①______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是我国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首都北京位于②______平原上
(2)北方地区濒临的内海④______。
(3)⑤______山脉,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其农业用地类型是______(选填耕地、林地或草地);⑥______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4)东北三省依托丰富的资源,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______工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