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湖北黄石初一上册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湖北省总人口约6028万,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约为:

A.0.0029平方千米/人 B.290人/平方千米

C.335人 D.335人/平方千米

2、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耕地总面积居世界前列 B.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单一

C.在土地资源中耕地所占比重很大 D.各类土地资源的比例构成比较合理

3、欧洲西部总体地势特征是(     

A.中间高,四周低

B.南北高,中间低

C.南高北低

D.北高南低

4、坎儿井是新疆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在地下取水是为了(  

A.利于灌溉

B.避免蒸发

C.利用地势自流

D.节约成本

5、下图反映的是城市周边的用地情况,①②③④四地农业布局合理的是(    )

A. ①水果林木区 ②蔬菜园艺区 ③乳肉家禽区 ④粮食产区

B.①蔬菜园艺区 ②乳肉家禽区 ③水果林木区 ④粮食产区

C.①水果林木区 ②乳肉家禽区 ③粮食产区④蔬菜园艺区

D.①粮食产区 ②蔬菜园艺区 ③乳肉家禽区④水果林木区

6、据下图可以得出长江( )

A.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B.通航里程长,航运价值大

C.降水丰富,防洪压力巨大 D.含沙量大,下游形成“地上河”

7、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同河流所起的作用不同。长江干流起的作用不如黄河干流突出的是(   )

A. 运输   B. 灌溉   C. 发电   D. 养殖

 

8、下列省区与其行政中心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贵州省——昆明   B. 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宁   C. 福建省——厦门   D. 台湾——台北

 

9、读太阳光照示意图,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地轴上的箭头,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①

B.图中大海和小山两位同学,最适宜酣睡的是小山

C.图中位置,太阳直射的纬度大约是23.50N

D.此时我国正值冬至日

10、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将于2014年9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举行。若按民族人口数分配参赛名额,你认为参赛运动员人数最多的民族是

A.壮族

B.汉族

C.维吾尔族

D.回族

11、造成我国南北方农村耕作制度和种植业农作物差别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 B、地形 C、水热条件   D、习惯

 

12、关于我国水资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夏秋多,冬春少

C.南丰北缺

D.人均占有量高

13、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流域越干旱,人们越盼望高温,其主要原因是(     

A.冰雪融水增多

B.瓜果更甜

C.太阳能更丰富

D.河流断流,吸引游人观光

14、关于黄河的上中下游分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宜昌是上、中游分界点

B.河口是中、下游分界点

C.湖口地区是中、下游分界点

D.桃花峪是中、下游分界点

 

15、我国从1953年至2020年,共进行了七次人口普查。读“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图”,从数据统计图可知(     

A.全国人口总数持续增加

B.人口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C.人口年均增长率持续下降

D.1982年以后,全国人口逐渐减少

16、2021年5月31日,我国放开三孩政策,鼓励生育三胎。我国制定人口政策的依据是(     

A.人口发展要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B.人口发展要与国家人民生育的意愿相适应

C.人口越少经济发展效率越高

D.人口越多经济发展越快

17、下列属于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的是(  )

①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②重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③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

④在海域划界和若干岛屿归属上与有关国家存在争议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18、“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此诗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的是我国北方地区入冬早的气候状况,此时该地区受到( )的影响。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夏季风 D.冬季风

19、我国水能蕴藏量最大的地带是(  )

A.地势第二、三阶梯之间

B.地势第一、二阶梯之间

C.各大高原上的山区

D.东部低山丘陵地区

 

20、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的地形区是(     

A.柴达木盆地

B.成都平原

C.华北平原

D.黄土高原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我国政府分别在   年7月1日和   年12月20日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2、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当前最大的生态问题是   ,针对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通过   、种草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等等。

23、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________。

24、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

 

25、我国领土最南端位于

26、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是:

 

27、我国的第一大能源是__

28、 是我国最长、流域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29、浙江省的简称是____,行政中心是____

30、南方地区气候是________________,农田多以_________为主,以种植________、________等为主。

 

三、解答题(共5题,共 25分)

31、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探究“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读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示意图和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列探究。

(1)图中的人口地理界线的两个端点城市分别是A____和B____,该线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

(2)从地形类型上看,我国约65%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地区。

(3)从海陆位置上看,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沿河、沿湖地区。

(4)从纬度上看,我国东部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____(填“稠密”或“稀疏”)的地区之一,大部分位于降水较多、气候温和的中低纬度地区。

(5)综合归纳: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受地形、____、纬度等因素的影响。

32、“引汉济渭”为陕西省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以缓解渭河流域用水紧张的问题。读“该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引汉济渭”工程所在省份的简称是陕或____,渭河是河流____的最大支流,该工程主要解决省内水资源的____(时间/空间)分布不均问题。

(2)“引汉济渭”工程通过隧洞方式穿过图中甲山脉____,该山脉也是我国湿润区与____的分界线。

(3)渭河流域农业发达,但水资源短缺,请给该地农业发展提供一条可行的建议:____

33、读我国土地利用地域差异图,回答问题。

(1)写出我国农业四大区域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2)A、B两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

(3)A区域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油料作物是__________,糖料作物是__________

(4)B区域的水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黄河水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_ _山,呈巨大的字形,   因素影响曲折东流入   海。

(2)黄河上游的塞上江南指C   和D  

(3)黄河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A___   _ (填地形区)。一遇暴雨大量泥沙沿着支流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    最大的河流。

(4)黄河进入下游B 平原地区后,形成地上河

(5)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根本措施在于

 

35、读“黄河水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黄河发源于___________高原上的___________山脉,向东注入___________海。

(2)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地点位于___________(城镇),中游与下游的分界地点位于___________(城镇)。

(3)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___________(地形区)。

(4)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水文站中,河流含沙量最大的可能是_____

A.① B.②   C.③ D.④ 

(5)大量泥沙给黄河下游带来的影响是_____

①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②抬高河床,形成地上河 ③塑造了华北平原和黄河三角洲  ④加大了落差,水流湍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但历史上水患严重。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治理黄河的是_____

A.加固下游河堤   B.上游地区开荒种地 C.修建水利工程  D.植树种草,加强水土保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