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河北沧州初一上册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

A.黑龙江 B.塔里木河 C.额尔齐斯河 D.珠江

2、“引领未来智造﹣﹣2018中国制造峰会”2018年3月21日在青岛成功举办。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我们应该(     

A.大力开发矿产资源

B.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C.充分发挥人口众多的优势

D.鼓励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教育

3、郴州市汝城县早熟梨个大、味美,肉质细腻,清脆纯甜,香酥可口。早熟梨上市后,家住郴州市的晓敏准备去汝城县濠头乡采摘,最适宜的出行方式是(     

A.

B.

C.

D.

4、黄河、长江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是( )

A.青海和青藏高原

B.青海和黄土高原

C.西藏和青藏高原

D.四川和四川盆地

5、在宇宙中看地球更像一个“水球”,原因是(  )

A.地球表面全部是海洋 B.地球被水汽所包围

C.地球上七分是海洋 D.地球上没有水

6、我国领土最东端和最北端的省区是

 

A.甲

B.

C.

D.

 

7、我国半干旱环境下的主要天然植被是

A. 荒漠   B. 草原   C. 森林、草原   D. 森林

 

8、《航拍中国第二季》节目中某一省级行政区是中国经度跨越最大的省区,并且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下图中各图能正确反映该省区名称及聚居的少数民族是(     

A.

B.

C.

D.

9、全部位于南方地区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  )

A.三江平原、鄱阳湖平原 B.成都平原、江汉平原

C.洞庭湖平原、松嫩平原 D.辽河平原、江淮地区

10、我国第一级阶梯上的地形主要是(   )

A.高原和盆地 B.高原和山地 C.高原和丘陵 D.平原和丘陵

11、“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就是要保持耕地和技术的粮食生产能力,以备不时之需。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更加证明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真理。习主席在2020年5月23日指出:强化“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考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理解,正确的是(     

A.把粮食深藏于地下

B.要用先进的技术收藏粮食

C.要保护好耕地,并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

D.陡坡上开垦耕地,增加粮食产量

【2】关于我国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

B.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C.我国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

D.东北平原粮食作物的熟制为一年两熟

12、地表形态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是(

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

 

13、我国东部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     

A.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B.黄海、南海、东海、渤海

C.南海、渤海、东海、黄海

D.渤海、黄海、南海、东海

14、我国今后较长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出生率高   B. 人口基数大,青少年比重高

C. 人口死亡率低   D.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15、根据利用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土地分为(     

①耕地②林地③草地④建设用地⑤戈壁、沙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6、针对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下列行为不可取的是(     

A.一水多用,节约用水

B.充电后及时拔掉充电器减少对电的浪费

C.在家使用一次性餐具,卫生方便

D.双面打印,节约纸张

17、该省级行政区域著名的畜种被称为“高原之舟”,它是下列图中的( )

A.

B.

C.

D.

18、我国华北地区严重缺水,农业应大力发展

A.绿洲农业

B.河谷农业

C.节水农业

D.高寒农业

19、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主要分布的气候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20、被称为我国“黄金水道”的是(     

A.京杭运河

B.长江航道

C.“地上河”

D.塔里木河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北京有________多年的建城史,________多年的建都史。

22、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________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在下游________

23、我国最大的平原是 ,最长的人工运河是

 

24、我国人口分布大致以黑龙江黑河-云南___ 一线为界,东密西疏。

25、读图填空

温度带:图一C_______;图二干湿地区:④________区;气候类型:图三B___________

26、从耕作制度来看,东北平原______,长江中下游平原______

27、北京的________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它位于_________工业基地。

28、我国西北部分布着__________________

29、我国面积最大、位置最西、最年轻的直辖市是________,该直辖市因夏季闷热,冬季多雾而称作“______ ”。

30、中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国共有 个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族。

 

三、解答题(共5题,共 25分)

31、下图是中国空白政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回归线自东向西依次穿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云(填省区简称)

(2)①是________(填省区全称)

(3)与②相邻的省区有________自治区、青海省、________省和云南省。

(4)江苏省东临的海域③是________海;④是________海峡。

(5)我国疆界绵长,陆上国界线长达20 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其中⑤是________(国家);⑥是________(国家)。

32、【四大地理区域】我国地大物博,气候、地形、水土条件复杂多样,各地的民居与交通也是多种多样。结合图甲和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A地最典型的气候特点是______,该区域有被称为“沙漠之舟”的交通工具______;B地最典型的气候特点是______,该区域有被称为“高原之舟”的交通工具______

(2)图甲中三种水果和主要产地的连线,错误的是______(填写水果名),该水果应该种植在______(填大写字母)区,“橘生淮南则为橘”中的“淮”是指______

(3)在下列表格中填充C、D两地区的对比项目:

 

C

D

主要干湿区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主要耕地类型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主要粮食作物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说出图中两种典型民居各有什么优点。

蒙古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窑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精准扶贫”是国家制定的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读“中国贫困县分布图”“中国主要地形区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贫困县主要处在我国地势的第一、第______级阶梯。 

(2)甲区域地处________高原,形成了独特的________气候,自然环境严酷,生态脆弱。

(3)乙区域___________(生态问题)十分严重,形成了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困难。 

(4)丙区域地处我国西南部,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区,这里制约人民生产、生活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地形方面:地形以________为主,地表崎岖。交通方面:_________________。(填“交通便利”或“交通不便”)

34、读“中国政区图”和“夏季风图”,答题。

(1)我国两个内海是渤海和a______

(2)我国全位于热带的省是___(填字母),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___省(填简称)。

(3)成语“秦晋之好”中“秦”所指省级行政区域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晋”所指省区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____

(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春风”指的是______。解释为何“春风不度玉门关”? ____________

(5)我国夏季盛行的是偏________风,夏季风主要来自东面的太平洋和南面的________洋,气流特点是________(寒冷干燥或温暖湿润)。

(6)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分析回答:

①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___季节。

②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________________递减。

③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________灾害。

35、我国是世界上受季风影响显著的国家。下图为“中国季风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图为影响我国的_____(填“冬”或“夏”)季风。由于该季风活动不稳定,造成我国干旱、_____灾害频繁。

(2)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①季风来自_____洋。图示时期,我国东部地区的河流水位_____ (填“高”或“低”)。

(3)我国东西跨经度大,离海越来越远,受图示季风影响越小。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