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
A.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的地区
B.西部内陆地区
C.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D.亚热带
2、下图展示了我国的一项产业,关于此产业说法正确的是( )
A.事关国计民生,处于基础地位
B.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C.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先行发展的地位
D.只包括种植业,是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3、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A.从南向北逐渐减少
B.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地区递减
C.从东向西逐渐减少
D.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4、下列关于我国领土东、西、南、北四个端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最东端所在省区的行政中心为沈阳
B. 最西端位于青藏高原
C. 最南端位于海南省
D. 最北端所在温度带为寒带
5、八年级某学生在学完“辽阔的疆域”后,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做了如下的总结:①我国领土跨寒、温、热三带;②我国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③我国领土的最北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④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其中正确的有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6、下列山脉中属于我国阶梯分界线的是( )
A.阿尔泰山 B.大兴安岭
C.长白山脉 D.台湾山脉
7、习近平总书记生动描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命脉在田”是指大力开垦耕地,体现了人地协调发展的观点
B.“田的命脉在水”是指南方地区以灌溉农业为主,体现了因地制宜的观点
C.“水的命脉在山”是指河水都来自高山冰雪融水,体现了自然要素相互影响的观点
D.“土的命脉在树”是指森林可以保持水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8、“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还有珠穆朗玛峰儿,是最高山坡”。这座雄伟的山峰位于 ( )
A. 中国与尼泊尔的边境上 B. 中国与缅甸的边境上
C. 中国大陆内部 D. 中国与印度的边境上
9、我国的小麦主要分布在( )
A.东部季风区
B.秦岭一淮河以北
C.秦岭一淮河以南
D.西南地区
10、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下图深色区域代表我国自治区的分布,正确的是( )
A. B.
C. D.
11、下图甲、乙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大豆、油菜、甘蔗、棉花)分布示意图,下列经济作物的排序与下图中主要分布区一致的是( )
A.①大豆②油菜③棉花④甘蔗
B.①油菜②棉花③甘蔗④大豆
C.①棉花②甘蔗③大豆油菜
D.①甘蔗②大豆油菜④棉花
12、“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尔》史诗,属于下列哪个民族
A. 维吾尔族 B. 侗族 C. 藏族 D. 蒙古族
13、下列属于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的是( )
①城乡建设用地
②工矿和交通用地
③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
④戈壁、沙漠、石山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4、确定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植被 C.河流 D.气候
15、我国新疆地形的轮廓特点是“三山夹两盆”,其中中间山脉的名称是
A.阿尔泰山 B.昆仑山 C.天山 D.太行山
16、我国最大的湖泊是( )
A.青海湖
B.洞庭湖
C.鄱阳湖
D.纳木错
17、有关中国地理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领土位于北半球,最北端位于黑龙江省境内
B.地处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C.北回归线穿过中国南部
D.从经度看,中国全属东经度;从纬度看,中国大部分属低纬度
18、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的天然植被为( )
A.森林 B.草原
C.草原、荒漠 D.森林、草原
19、“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条件不同
B.栽培技术不同
C.耕地制度不同
D.气候条件不同
20、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地理事物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是天山,位于新疆
B.③是弧形山脉
C.a是长江
D.④是阿尔卑斯山
【2】能在甲区域看到的景观是( )
A.黄河源头冰雪天,牦牛慢走在山间
B.重走丝绸古道路,干旱困扰使人愁
C.阴山脚下威风鼓,黄土高原信天游
D.帆开青草湖中去,衣湿黄梅雨里行
21、四川省简称是____和____ ;山东省简称是____;湖南省简称是____,省会是______
22、读台湾岛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西隔A____海峡与B____省相望。
(2)台湾岛地形以____为主,受地形影响,台湾河流水流湍急,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____是岛内最长的河流。
(3)台湾岛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热带____气候;因岛上广泛种植____,故有“东方甜岛”之称。
(4)台湾岛的农业分布于____平原,其原因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5)台湾岛有“地震之岛”之说,其原因是台湾岛地处____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23、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可将自然资源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24、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400多亿立方米,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图分别示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武汉市长江径流量年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两条调水路线都是把______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_______地区。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_______向北输水,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向北经_______(城市)、石家庄到达______和天津等省级行政中心。
(3)武汉地处长江______(上、中、下游)河段,_______(季节)径流量大。
25、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应重点防范的灾害性天气是_____。
26、四大高原各有怎样的地表特点?青藏高原(我国最 、世界最 的大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
27、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是____,海拔最高的铁路干线是____。
28、我国今后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性问题主要____、____、____。
29、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是__________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__________。
30、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江河的最初水源来自_______的融水。
31、下图是中国地形略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是____山脉,其东侧的地形区是____;B是____山脉,它大致是____走向。
(2)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地形以____和____为主。
(3)长江和黄河均发源于____(地形区),受____地势的影响,它们的流向均大致为____。长江在C、D附近河段水能资源丰富,原因是____。
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最南端的省级行政区域是________。
(2)图中A是________岛,岛内居民以________族为主
(3)图中B为________(山脉),其以东的耕地类型主要为________。
(4)C地形区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的地表特征是________,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________。
33、阅读台湾的相关资料和地图,回答问题。
在台湾省最高山——玉山的顶峰(3997米,我国东南诸省最高峰),有一座面向大陆的半身铜像,他就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去世前,于右任写下了《望大陆》这首使人怆然涕下的悲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表达了作者怀乡思国之情。
(1)“望故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水域_________。
(2)台湾省河流短小,但水能丰富,简要分析其原因。______
(3)台湾省和塔里木盆地的交通线路都呈环状,连接了很多城市,请分别分析其环状布局的原因。______
(4)台湾省森林资源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之称,分析其原因。_____
34、离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过去了两年时间。如图为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及西成高铁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明确了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方略。2017年开通运营的西(安)一成(都)高铁有力地促进了秦巴山区的脱贫致富。
(1)由图示信息可知,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于____(选填“非季风”或“外流”)区。我国地理的____(选填“400mm年等降水量线”或“1月份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巴山区。
(2)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位于武陵山区腹地,因村内有18个天然溶洞而得名,是一个典型的苗族村寨。近年来,曾经贫困落后的十八洞村通过产业扶贫,实现了整个村寨的脱贫致富。请结合村情和所学知识,说说该村产业扶贫的主要产业类型不适合的是____(选填“乡村特色农产品生产”“高新技术产业”或“乡村特色旅游业”)。
(3)荒漠化是滇桂黔石漠化区的致贫原因之一。该区呈喀斯特地貌发育,多溶洞、石林、多地下河。试分析其形成石漠化的降水条件是____。
(4)在探讨井冈山区实现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措施时,各学习小组积极地开展了讨论。下面分别是玲玲和贝贝发表的意见,你支持____的观点。
35、朱自清的《春》为我们描绘了蓬勃的春景。读“我国杏花开放日期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盼望着,东风来了”。“东风”指图中的____(风向)季风。
(2)“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图中甲山脉以北植被以____林为主,当地土壤主要是____土。
(3)“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乙地形区位于____(温度带),该地区“水涨起来”且流量最大的季节是____。
(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图中A、B两城市杏花开花日期较早的是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