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我国邻国中,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
A、俄罗斯 B、印度 C、蒙古
2、黄河干流流经的地形区,按从上游到下游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青藏高原 ②华北平原 ③黄土高原 ④内蒙古高原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 D.②③④①
3、读下图,甲、乙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大豆、油菜、甘蔗、棉花)分布图,则下列经济作物的排序与图中主要分布区一致的是
A. ①油菜 ②大豆 ③棉花 ④甘蔗 B. ①大豆 ②油菜 ③甘蔗 ④棉花
C. ①甘蔗 ②大豆 ③棉花 ④油菜 D. ①棉花 ②大豆 ③油菜 ④甘蔗
4、C区域的优势能源有
A. 煤炭和石油 B. 水能和石油 C. 石油和核能 D. 核能和地热能
5、从天津乘船到海南岛的三亚旅游,依次经过的我国沿海是( )
A.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B.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C.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D.黄海、渤海、南海、东海
6、下列山脉中既是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士高原的分界线的是: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
C.昆仑山 D.秦岭
7、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是
A.维吾尔族、藏族
B.蒙古族、回族
C.回族、维吾尔族
D.蒙古族、藏族
8、位于陇海铁路与京广铁路交汇处的枢纽城市是( )
A.徐州
B.株洲
C.郑州
D.洛阳
9、不属于中南半岛上的河流是( )
A.伊洛瓦底江
B.红河
C.萨尔温江
D.幼发拉底河
10、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建水库可以调配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B.跨流域调水可以缓解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
C.耕地多,草地少,后备耕地充足
D.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的平原地区
11、下列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呈东北—西南走向,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的是( )
A. 大兴安岭 B. 太行山 C. 昆仑山 D. 天山
12、下列民族与对应非物质文化遗产搭配正确的是( )
A.蒙古族——木卡姆艺术
B.回族——《格萨尔》史诗
C.新疆维吾尔族——呼麦
D.侗族——大歌
13、下图为某同学在中国地图上填写的各省级行政单位美食分布。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拉面”、“牛奶、牛羊肉”、“螺蛳粉”所在省区简称依次是( )
A.青、豫、黑
B.京、藏、甘(陇)
C.陕(秦)、新、青
D.甘(陇)、内蒙古、桂
【2】以“牦牛肉、糌粑”为特色美食的少数民族是( )
A.维吾尔族
B.蒙古族
C.藏族
D.壮族
14、下列四个省级行政单位,最早进入新的一天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读“沿32°N线中国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为( )
A.500米以下
B.1000-2000米
C.4000米以下
D.4000米以上
【2】地势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B.使我国许多大河自东向西流入海洋,沟通了东西交通
C.地势阶梯分界处附近的河段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D.加强了沿海和内地的联系
【3】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 )
A.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中部高,四周低
D.东、西高,中部低
【4】①代表的地形区是( )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黄土高原
16、夏秋季节,危及闽、浙、台、粤、琼沿海一带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 )。
A.伏旱 B.寒潮
C.台风 D.霜冻
17、关于我国民族、人口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
B.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C.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
D.目前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由乡村向城市集中
18、读“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四条河流的汛期主要出现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四条河流中流量最大的河流是( )
A.松花江
B.黄河
C.长江
D.珠江
19、在一次“因家地理论坛”活动中,来自中国、日本、蒙古和巴西的四名中学生,分别对各国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进行了叙述,其中对中国的相关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日本的村山太郎:中国陆上国界漫长,与14个国家相邻,利于发展陆上贸易
B.蒙古的巴特尔:中国的海岸线漫长,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加强与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
C.中国的李明: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气候适宜,四季分明
D.巴西的罗纳尔多:中国南北跨纬度广,跨寒、温、热三带,为发展农业提供多样条件
20、创意产业是指将个人创意、才华和专业技术、通过运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机会的新兴产业。近年来,某市部分地区将废弃的旧厂房、老建筑物加以改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园。这种旧工业建筑与现代创意产业的结合,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创意产业在旧城区发展,有利于( )
A.促进产业升级
B.降低城市房价
C.提高城市等级
D.减轻城市污染
【2】创意产业集聚的目的是( )
A.提高科技水平
B.靠近原料产地
C.降低运输成本
D.共用基础设施
21、读上面地形图回答问题
地形名称;1.________盆地2.________盆地3.________高原4.__________高原5._________山脉6.________山脉7. _________山脉8._________山脉9.________山脉10.一二阶梯的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世界上最雄伟高大的山脉是__________。12.世界最高的高原是__________。我国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__。
22、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是从 向 递减.
23、黄土高原的典型地貌 、 、 、 。
24、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_______部,是_______源区、______源区、_______源区的总称。
25、我国共有_______省级行政区,其中有_____个直辖市。
26、我国自北向南划分了5个温带带:______,中温带,____,亚热带,____。另外,还有一个青藏高原区。
27、我国的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大致分界线是: 。
28、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由图可知,我国水稻与小麦分界线是以____--____作为分界线,也与我国____毫米年降水量线大体一致,也是我国暖温带与____分界线,此界线以南主要种植水稻,粮食作物熟制是____,属于____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是____;此界线以北小麦分布____和东北平原,分为春小麦和____,影响小麦熟制的主要因素是____。
29、读下图,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________高原 C________山脉 ③________河流 ④________省级行政区
30、将下列地区与其对应的作物熟制填在后面的括号里面。
①东北平原 A.两年三熟 ①—( )
②华北平原 B.一年一熟 ②—( )
③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一年三熟 ③—( )
④海南岛 D.一年两熟 ④—( )
⑤青藏高原 ⑤—( )
31、如图所示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比较和土地类型比重,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出从___向___逐渐递减的特点。
(2)由图可知我国南方地区地少水多;而北方地区耕地所占比重___,水资源所占比重___,因此北方地区的耕地和水资源的配合状况___(合理或不合理),从而影响了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
(3)下列叙述中,哪个符合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_____)
A.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也大 B.土地类型多,平原多,耕地林地比例低
C.耕地比重小,后备耕地不足 D.耕地林地比重大,后备耕地充足
32、读“中国疆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②省区的行政中心是____,①省区的简称是____
(2)江苏省东临的海域③是____海,④是____海峡。
(3)我国疆界绵长,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其中⑥是____。
33、现代地理学家多依据地形划分中国的地理单元,而古人则更喜欢从文化相似性着手,辅之以山川,划分出许多充满历史文化蕴味的地理区域,如江南、塞北等。读中国历史中的地理单元简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这些古代地理单元,根据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位于湿润区的有____个。
(2)巴蜀主要对应的地形区是____盆地,过去,____(山脉)向来是关中和巴蜀之间交通的障碍。
(3)中原地区主要是指我国三大平原中的____平原。西域和塞北主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地区。
(4)西气东输一期和二期工程的终点分别位于图中的____和____。
34、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2017年9月底,北联“一带”南接“一路”的铁路线正式开通运营,构建起以重庆为基点,向北连接丝绸之路的铁路交通线。运营在这条交通线上的“中欧班列”从重庆出发,通过阿拉山口到达欧洲,其运营时间是海运的1/3。下图中甲、乙代表地形区,丙、丁代表山脉。
(1)该铁路线从重庆向西北方向运行,经过甲________盆地到阿拉山口;从重庆向南经过乙________高原到北部港湾。
(2)该铁路线穿越了我国重要山脉,丙以北地区________(选择填空)。
A、属于暖温带湿润区 B、年平均气温低于0℃
C、河流有结冰期 D、风力强,沙丘广布
(3)图中丁为________山脉,是我国地势第2级和第____级阶梯分界线,该山脉北侧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被称为“河西走廊”。
(4)“中欧班列”所代表的交通运输方式相较于海运的优势有_______。
(5)该铁路线南起________(省级行政区),北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5、读中国部分河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山脉,黄河流入____海。
(2)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____河段(填序号),目前已建成的最大水电站是____。
(3)长江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三分之二。因此。人们把长江称为“____”。
(4)黄河乙河段流经黄土高原,该地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河流,该河的丙河段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不断抬高,形成“____河”
(5)图甲、图乙是长江和黄河的流量年变化曲线图,据此判断甲河是____,乙河是____。
(6)黄河上游甘肃段计划在2022年底完成该区域湿地和森林修复面积5万公顷以上,请简述这一举措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