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湖北仙桃初三上册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下列有关光学的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A.光照到墙面上发生的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是90度

C.玻璃幕墙反射太阳光造成光污染是漫反射

D.一束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可能不变

2、在小聪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发现将蜡烛放在如甲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一个和透镜等大的光斑,左右移动光屏后光屏上的光斑始终大小不变,关于此透镜的焦距f和实验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乙所示,先将蜡烛移到20cm刻度线处,再适当移动光屏位置(图中没有画出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B.小聪继续实验,若蜡烛在20cm刻度线处不变,光屏向右移动3cm,为在光屏上成清晰像,凸透镜往右移动距离应大于3cm,才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出蜡烛清晰的像

C.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小聪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近视眼镜

D.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燃烧而逐渐变短,此时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上方移动,为了能让烛焰的像回到光屏的中央,小聪应该将凸透镜向下调节

3、图甲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  )

   

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在4~10℃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一定质量的水,它在1℃时的体积比在10℃时的体积大

D.示意图中从A到E(从上到下),湖水的温度逐渐降低

4、小芳步行的部分信息如表,根据信息可推断此过程中小芳(  )

距离:3000m 用时:45min

步数:4718 配速:15min/km

A.步长约为2m

B.每分钟步行15km

C.平均速度为4km/h

D.步行3km用时15min

5、下列关于小岗(8年级男生)的一些数据,与实际明显不符的是(  )

A.身高167.8cm

B.心率70次/分钟

C.脚长40cm

D.百米短跑成绩15.6s

6、某同学对预防流感措施中涉及的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测体温”:一个人的正常体温约为26℃

B.“勤洗手”:一瓶家用洗手液的质量约为50kg

C.“要消毒”:一张消毒湿巾的厚度约为20mm

D.“戴口罩”:一只长方形口罩的面积约为

7、下列估测合理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8.5℃

B.一枚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为2cm

C.一只咸鸭蛋的质量约为0.6kg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8、如图所示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

B.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的运动速度为

D.相遇前甲、乙最远相距

9、下列光路图中,对光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 在水中看岸上的树变高了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10、对下列物理量,描述合理的是(  )

A.物理教材的宽约为

B.正常人的心率约为60次/

C.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D.洗澡水的温度

11、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m/s

C.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

D.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

12、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小明对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

B.课间操的时间约为

C.教室门框的高度约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

13、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密封在针筒里的空气用力压缩,针筒里的气体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B.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

C.一瓶矿泉水喝掉一部分后,剩余部分水的密度减小

D.将一铁块从地球运载到空间站,质量和密度都变小

14、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5、“超声洁牙”能有效去除牙龈上的牙石、菌斑,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  )

A.超声波是洗涤剂

B.超声波引起液体振动,振动把污垢“敲”下来

C.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

D.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16、甲、乙两小车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乙车的速度为6米/秒

C.甲车越来越快

D.乙车不可能静止

17、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

A.90dB

B.70dB

C.50dB

D.0dB

18、“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为行车安全,大家要提醒身边的朋友家人,切勿酒驾。如图为交警夜查酒驾的情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交警手中的荧光棒是光源

B.交警身上穿的反光背心是光源

C.车灯发出的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D.车灯光在夜空中是沿曲线传播的

19、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20、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

A.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B.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

C.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D.乙物质的密度为

21、如图所示,A、B是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其棱长分别是20cm、30cm。将A放在水平地面上,B放在A的上面,如图甲所示,A对地面的压强是B对A的压强的4倍;然后将物块B放在水平地面上,A放在B的上面,如图乙所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A、B的质量之比mAmB=4∶1

B.A、B的密度之比ρAρB=8∶81

C.图甲中只将B沿竖直方向切割部分并取走,A对地面的压强保持不变

D.图甲中A对地面的压强与图乙中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ApB=9∶4

22、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教室高约为6m

B.人正常步行速度为5m/s

C.正常人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约为70次

D.人的正常体温为39℃

23、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为340m/s

B.可以利用回声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C.只要有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够产生声音

D.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2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  )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地震、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质量是6kg的木块放在斜面上,则它受到的重力大小是___________ N,方向___________ ,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 

26、如图a所示,伍实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b、c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图d、e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乐音的波形.请提出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  

 

 

27、如图所示,物体甲的长度为______cm,停表乙的示数为______s。

28、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_____而发声;小明右手拉弓,左手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_____。人说话的声音是靠 _____传播的,“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 _____来判断的。

29、温州水上台阁是一种供观赏用的龙舟。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在龙舟比赛中,如果以划行的龙舟为参照物,岸上的房屋是_____的。

30、白光通过绿色的玻璃照在绿色的菠菜上,菠菜呈现_____颜色,照在红色的西红柿上,西红柿呈____颜色。

31、从“探究斜面”实验我们看出:利用斜面提升重物可以省__________,但不能省_________.利用其他机械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省力的机械费________省距离的机械费_________

32、   建立了原子的核式模型,盖尔曼提出了中子核质子都是由被称为   的小微粒构成.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再把绳尽可能撕成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散开了,这个现象中包含的物理知识有    

 

33、智能手机的“智慧语音“功能,可以通过声音识别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这一特征来工作的。“抖音”APP是一款社交类的软件,它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抖音的音调比正常声音的_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

34、有一位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小石块的质量时,若他用的砝码已经磨损,则测量结果将偏_________。若将此小石块送到太空中,则此小石块的质量与其在地面上的质量相比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35、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将光具座上点燃的蜡烛的火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节在______,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图乙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生活中的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四、解答题(共3题,共 15分)

36、一辆汽车从甲地经过乙地开往丙地,从甲地到乙地用了90分钟,休息了20分钟,又花了1小时10分钟到达丙地。其中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为54km,乙地到丙地的路程为46km。求:

(1)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

(2)求汽车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

37、某同学用天平、玻璃瓶和水来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测得空瓶的质量为,瓶中装满水后总质量为,将瓶中水全部倒出并装满待测液体后总质量为。(水的密度为

(1)玻璃瓶的容积;

(2)待测液体的密度。

38、(1)闪电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在空气中光速比声速快得多;如果某次闪电后经过3s听到雷声,则闪电处离人耳的距离为多少m

(2)声呐被称为潜艇的耳目。若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对相距7500m的潜艇B发出声波探测,则潜艇A多少时间能接收到回声信号?(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

五、作图题(共3题,共 15分)

39、如图所示,静止在斜面上物体,画出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

40、如图所示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41、请根据要求作图。

(1)请在图中画出与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以及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______

(2)在图作出点光源S通过平而镜所成的像S′(保留作图痕迹)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