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吉林松原高二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一些国际主流媒体持续跟踪报道中国反腐工作的进展、成效,认为中国反腐工作体现了中共惩治腐败的决心和信心,增强了公众对中共的相信。

B. 目前的国学热虽然还是主要分布在大众教育和国学知识传播方面,但是营造这样一种传统文化热的氛围,对传承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都是很有意义的。

C. 一系列中国承诺和中国行动,正通过国民的生活点滴释放着令人羡慕的经济、文化推动力,同时也为相关国家提供了观察自己的窗口和改善民生的借鉴。

D. 那些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不论它们关注了什么事,也不论它们具体围绕哪个阶层的人为中心来展开,能够肯定的是,它们都深切关注了人生。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对一个新病毒的认识和研究都会经历一个过程。病毒一开始可能在局部范围内暴发,不构成全球威胁。构成全球威胁,人们开始关注和重视它,投入人力和物力研究。美国没有埃博拉病例发生,  ③ 就没有关注这个病毒,只是在小范围的几个实验室进行研究。美国将感染病毒的医生接回国内,等于将活病毒主动带回国。敢这么做,现在虽然没有治疗和预防方法,但是人类已经掌握了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控制方法。

 

A

只有

可能

或者

之所以

是因为

B

如果

可能

仅仅

既然

就是说

C

如果

或者

既然

就是说

D

只有

仅仅

之所以

是因为

 

 

A. A   B. B   C. C   D.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2017年3月10日,习近平在新疆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说,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至理名言

②单论扫码加微信这种事情让人毫发不爽是母庸置疑的,但当男子辱骂并且强抢女生手机的时候,就已经构成了犯罪。

③一些地方的基层干部自以为“天高皇帝远”,没人管得到自己,对待群众态度蛮横,甚嚣尘上,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④进入2018年,新一轮人才抢夺暗潮涌动,城市抢人战已从“隔空争夺”升级到“上阵肉搏”,各大城市以千金买骨的气魄,纷纷向人才抛出橄揽枝。

⑤燃放烟花爆竹只是一种形式,真正的传统流淌在血液里,绵延在精神中。虽然少了烟花爆竹的喧闹,但旧年俗与新年俗交相辉映,塑造着当代中国春节的文化景观。

⑥今天,我们正面临人类历史上二本前所未有的新文化形态。人们赋予它许多称谓——“媒介文化”“后工业社会”等。不管怎样称呼,有一点显而易见,那就是一种新阅读文化正趋形成,人们的阅读习性随之而变。

A. ①③⑥   B. ②④⑥   C. ①②⑥   D. ②③⑤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从某种意义上说,廉价药体现着社会的良心,在科学合理平抑药品价格、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促进大众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毕竟,     。一个合理的医药市场结构就是,既有价格较高的新药特效药,也有更多寻常草根能买能用的廉价药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①事关人的生命

②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③支持更多人投身新药研发

④让大多数人能够买得起药、看得起病

⑤也要通过多元化杠杆工具挤出暴利的泡沫

⑥我们既要以灵活的定价机制和利润激励

A. ③⑤①②④⑥   B. ⑥③⑤①②④   C. ②①⑥③⑤④   D. ②①⑥⑤③④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220日,罗马机场一段即兴“快闪”,不少中国人热泪盈眶:当天,航班延误,人心焦虑之时,上海交响乐团演奏家们拿起乐器演奏了《我的祖国》。

B. 在火车站,你或可看见一名戴墨镜的女警察,当然,她并不是耍酷,她戴的是一种能够进行面部识别的墨镜,用它扫描人群,可以迅速识别出逃犯。

C. 国家从降低企业负担,提高重点群体待遇,减轻个人税负、居住、就医、消费成本,增加民生收入等方面,努力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D. 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出口额,去年超过了480 亿人民币,其他的任何中国文化产业从未达到过这个高度,是整个创意产业的最强的主力军。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优秀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从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优秀传统文化是经历了长期的继承,并且仍然保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文化,也就是说,传统文化在我们今天,依旧存在。这也就说明,没有文化的继承也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更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经过长期发展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精神指引。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拥有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矢志不渝的精神力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等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摘编自赵思蒙《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年教育的途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是经历了长期继承,并全部保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在我们的今天,传统文化其实依旧存在。

B.中华文化可谓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优秀传统文化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

C.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文化强国的任务,也是传承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它们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全面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重点论述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及传承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

B.文章由界定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到阐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进而引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观点。

C.文章第二段以中华文化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等论述了中华文化血脉从未中断过。

D.文章最后三段从思想理念、传统美德、文化内容等角度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及价值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优秀传统文化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文化需要继承,也需要积累,否则我们今天就不会拥有文化。

B.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惠民利民的思想理念,就可以认识和改造世界。

C.只有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才能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和规范。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了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有影响,它们是珍贵的精神财富。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题,共 30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赤壁赋》中苏轼运用想象,表现凄凉婉转的箫声,使人闻其声,凄然落泪的句子是“_____”。

(2)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词人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两句是 “_________。”

(3)《蜀道难》中李白通过“__________。”两句,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鱼我所欲也》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收复洛阳、长安等地,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短歌行》中运用典故表明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②《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___”展现出一幅辽阔无际水天一色的秋景。

③《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描写洞庭湖浩瀚无垠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④《李凭箜篌引》中表现音乐的震撼力的诗句是“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

⑤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⑥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杜甫《咏怀古迹》)

(2)引壶觞以自酌,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介绍刘裕当年所居之处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____”,这与他“_______”的北伐的气势恰好相反。

(4)故木受绳则直,______。(荀子《劝学》)

(5)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和“______”两句,形象地阐释了人与自然万物的“变”与“不变”。

(6)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一句,写了琵琶女半夜醒来满脸泪痕的凄苦。

(7)《氓》中“_____________”两句,反映了人们用占卜的方式预测婚姻吉凶的婚俗。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2)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5)荀子在《劝学》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老子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似,借“行路”来强调从点滴做起、逐步积累的重要性。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送东阳马升序》中“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了自己早年穿着旧衣服出入于那些衣着光鲜的同学之间,而心中毫无羡慕之情的状态。

(2)在《琵琶行(并序)》中,白居易告诉人们在艺术表现中要适当以“空白”展现更丰富的意蕴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封狼居胥”,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①

洪炎

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村。

鸟外硫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②

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

看插秧针欲忘返,杖藜徙倚至黄昏。

【注】①本诗为作者在杭州任职期间所作。太冲、表之、公实,是作者三位友人的字。②武陵源:指桃花源。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写诗人于初夏的傍晚同友人在郊野漫步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B. 首联以山峦耸立、田野葱翠、村落绵连,写出了乡野秀美而淡远的特点。

C. 农人“插秧针”的场景让诗人若有所思,更坚定了其辞官归隐的决心。

D. 诗歌通过描写、议论等方式,表达了对田园风光以及农事的喜爱之情。

2下列与“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表达的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王硅《金陵怀古》)

B.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C. 造物陈诗信奇绝,匆匆摹写不能工。(陆游《日暮自湖上归》)

D. 老去读书随忘却,醉中得句若飞来。(范成大《明日分弓亭按阅,再用西楼韵》)

3诗歌第二联运用多种手法来描写景物,请任选其中两种加以赏析。

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洪炎《野步》诗的首句运用叠词“矗矗”和“田田”,使景物特征更加鲜明,且富于音乐美。李清照的《声声慢》开篇也运用叠词“寻寻觅觅,②   ”,有评价说“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苏轼《赤壁赋》中的名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不绝如缕”,也使用叠词来渲染箫声的悲凉幽怨、婉转悠长。

洪炎诗第二句“近是人烟远是村”一句,又让人联想到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描写“村与烟”的诗句“”。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神功元年冬,闰十月,以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仁杰上疏以为:“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东拒沧海,西阻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自典籍所纪,声教所及,三代不能至者,国家尽兼之矣。窃谓宜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委之四镇,继高氏绝国,使守安东。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事虽不行,识者是之。

久视二年夏,四月,戊申,(武则天)太后幸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车驾观葬舍利,太后许之。狄仁杰跪于马前曰:“佛者戎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山路险狭,不容侍卫,非万乘所宜临也。”太后中道而还,曰:“以成吾直臣之气。”

太后信重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乃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太后曰:“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初,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百姓为之立生祠。后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贪暴为人患,人遂毁其像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

B.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

C.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

D.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

2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郎,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自唐以后,三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

B.戊申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4个。中国传统历法中有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文中的“久视二年夏,四月,戊申”的“戊申”属于干支纪日。

C.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自请退职,常称“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D.宿直,又称“寓直”,唐代有文官宿直制度,即官员夜间值守官舍,其含义与今日部分公务员“值夜班”大抵相当。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很有政治谋略。在任鸾台侍郎时,就提出要因地制宜,利用少数民族的力量来安定边境。大家都很赞同。

B.狄仁杰性情耿介,有直臣之气。他经常在朝堂上直言谏诤,武则天对他所提的建议意见大多采纳,有时甚至违背了自己的本意。

C.狄仁杰为国选贤举能。选才认真,所选人才大多成了名臣;用才较真,他坚持荐举张柬之为相,武则天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

D.狄仁杰一生清正忠贞,深受老百姓的爱戴;但却被贪婪残暴的儿子拖累了名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后幸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车驾观葬舍利,太后许之。

(2)太后信重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地方的幸福很重要,要记得住乡愁。比如:小时候爱吃的东西。比如:贵阳的牛肉粉。”

②2015年,习近平来到村民李德昌家,看到房子雕梁画栋、院落干净整洁、植物生机勃勃、一家人“四代同堂”,总书记说:“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

③学者刘再复说:“诸子百家、屈原诗赋、李杜诗篇、《红楼梦》。全是我的故乡。故乡在,灵魂就不会荒芜。”

④《新京报》评论认为,诗歌《乡愁》定义了中国人的一种情感模式:乡愁,是有关母亲、故乡和祖国的综合性的情感,是一个民族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乡愁”是一个汉语词汇,也是中国人的一种情结。读了上述材料,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乡愁”的?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或阅读经验,写一篇文章,可陈述故事,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见。

要求:不得脱离所给材料立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