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危机关头,他们亲自批挂上阵,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一切障碍,成为所有人无比敬仰的“英雄”。
②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读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茅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③他的笔下有历史,有中国哲学的智慧,他谈论的是历史上的人与事;但常常枝蔓开去,或联想,或抒情,或状物,天马行空。
④虽然电脑病毒猖獗,但电脑公司总能在第一时间推出新的杀毒软件及时杀毒,这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⑤中国画“书画同源”的要求决定了写意画的表现方式是用“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的春秋笔法,把深邃的意境呈现出来。
⑤看完电影《虎口脱险》后,大家将小王对号入座,说他就像影片中的那个有才能的音乐指挥,常常因粗心做出一些有惊无险的事。
A. ①③④ B. ②④⑤ C. ①④⑥ D. ②⑤⑥
2、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汤显祖、英国莎士比亚、西班牙塞万提斯这三位文艺巨匠,他们的生活空间远隔万里,置身于不同文化背景中,却都创作出了彪炳千古的名作。
②当前的网络直播市场给人的一个直观感那就是鱼龙混杂,一方面直播平台中教唆犯罪等违法违规内容并不少见,另一方面侵权问题也屡屡被诟病。
③文学作品是影视作品的重要源流,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电视剧不胜枚举,据统计,80%以上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改编自文学作品。
④对网络语言的粗鄙化,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加强监测和引导,逐步凝聚起了社会共识,局面有所改观,但仍难一气呵成。
⑤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为更好地把法国人由臣民变为公民,当权的革命者对高等教育体系进行了大张旗鼓的改革。
⑥今天的中国既要继续传统的珍贵遗产,又不能抱残守缺,应与时俱进,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座建筑密度极低的城市,垂柳袅袅,花香阵阵;置身于这柳暗花明的静谧中,立感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忘记了工作的疲劳和生活的烦扰。
②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③莫言一生潜心为学,专心于名山事业,为世人奉献出一部部宏伟巨著,从《红高粱》到《檀香刑》,再到《蛙》《生死疲劳》,每一部都力透纸背。
④越南老兵吴日灯回忆说,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但也看到了中国士兵秋毫无犯粮仓和百货商场,并在门外贴上封条的情况。
⑤母亲薄氏卧病期间,汉文帝刘恒不顾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见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为她亲口尝汤药。
⑥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侧,才能一往情深。超旷空灵,才能羚羊挂角。
A. ③⑤⑥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D. ①③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我想,你不如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不去受苦。
B. “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当天,不少市民都趁着放假,带着亲朋好友、家人、朋友、老人、孩子一起出游,各地旅游景点游人如织。
C. 动物的游戏行为造成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成为行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争议的焦点是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
D. “感动中国”将镜头对准生动的现实生活,聚焦于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体,释放正能量,解读了平凡中的伟大。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2月7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江流的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因病医治无效,于1月30日逝世,享年95岁。
B. 人饮酒后容易产生意识模糊、判断力下降,如果驾车上路,极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请您不要酒后驾车。
C.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火了,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凭借丰富的诗词储备和谦逊的态度备受好评。
D. 广西警方跨区作业、深入侦查,最终成功告破一起价值400亿元的特大地下钱庄案,打掉地下钱庄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7名。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披露了一件以在校大学生为作案对象的“校园贷”“套路贷”案件,现阶段共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11人。被害人因沉迷网络赌博,不仅花光了父母给的生活费,还欠下不少债务,在同学的介绍下到校外某贷款公司借钱,后因无法及时偿还贷款,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欠款数目从6000元累积到10余万元,翻了近20倍。
(摘编自《高校学生陷“校园贷”,偕1.3万欠100余万》)
材料二: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一些不良校园贷机构利用虚假宣传,诱骗在校大学生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小贷”滚成“巨债”,并采取威胁、恐吓甚至暴力方式催贷。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再次提醒广大学生务必“提高警惕”“找准组织”“理性消费”。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表示,不良校园贷机构往往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以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为诱饵,诱骗学生过度消费,其本质就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广大学生要提高警惕,对广告中的“免费”“优惠”“打折”要多留一份心眼、多打几个问号。平常要多学一些金融常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身对网贷业务甄别、抵制的能力,切勿盲目信任。而学校和家长作为监护的责任主体,则需在思想引导、风险教育上下功夫。
(摘编自《不良校园贷“免费”套路藏风险》)
材料三:
非法校园贷沦为“校园害”的背后,既有社会层面的问题,也有容易被忽略的教育问题。正如有人所言,我们的大学生还缺少财商教育。例如,金融被兴举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液”,金融理财能力被称为“公民实现富裕幸福生活的基础”,金融常识这堂课应该在大学生中普及,尤其是在网上借贷流行、电子支付普及的今天。试想,如果高校能够与时俱进,多进行一些金融常识方面的教育,在普及知识中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在剖析案例中提升学生的防骗能力,在培养财商中提升学生的理财能力,那么学生哪怕看不穿校园贷的套路,也会有所警惕。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重视金融知识教育,加强对不良校园贷的警示教育,这无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非法校园贷走了,但换个马甲的新骗局还可能登场。加强财商教育,就相当于为大学生披上抗击诈骗的盔甲。
业内人士认为,非法校园贷潜滋暗长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借贷机构用较低的门槛诱骗学生上当;二是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三是虚荣心所致。就此而言,大学生在学习金融常识的同时,也需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当收入满足不了消费、能力撑不起欲望,该怎么办?面对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是否非要进行超出自身能力的高消费?这就需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驾驭和自我克制。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如果不善于自我管理,最终就会迷失自我。“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贷款消费已成时代潮流,不应再被妖魔化。当非法校园贷被禁绝,也应增加合法借贷资源的供给。据报道,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小额信用贷款的业务。
(摘编自《别让校园贷成为“校园害”》)
材料四:
近日,湖北省公安厅联合相关单位开展2019年防范和处置非法校园贷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生经历全面深刻的警示教育。文艺会演将宣传防范非法校园贷等金融知识融入歌舞、小品、快板等节目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自觉抵制非法校园贷。
(摘编自《湖北开展防范非法校园贷活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不良校园贷从“小贷”滚成“巨债”,这与个别大学生轻信不良校园贷机构虚假宣传、不识其套路陷阱有关。
B.在网上借贷、网络支付流行的今天,缺乏金融常识是大学生易上当受骗的原因之一。
C.当代大学生都消费需求旺盛,爱好时尚和潮流,都追求超前消费,为非法校园贷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所以大学生要加强财商教育。
D.校园贷沦为“校园害”,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长和学校都有责任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加强防范意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通过具体案例对某类非法校园贷的形成进行了报道,材料二则介绍了非法校园贷的一些具体形式并对学生做了提醒。
B.不良校园贷机构采取“免费”“打折”等虚假宣传,隐瞒了其诈骗意图,这是某些大学生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的原因之一。
C.校园贷的本质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其暴力催贷方式对在校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所以应严厉禁止。
D.大学生成长成才关键是要学会自我管理,如果学生自己不能提高警惕、抵制诈骗,即便非法校园贷没有了,还可能会有新骗局出现。
【3】从政府角度考虑,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防止非法校园贷事件的发生?请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的《逍遥游》中,作者先论述积水不够深则无法承载大船,其实是为了引出“_________,_________”,强调风对大鹏起飞的重要性。
(2)屈原《离骚》中说,楚怀王糊涂荒唐,致使“_____________”,而自己又遭嫉妒,被小人“_________________”,不受重用,难以施展抱负。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方式描写自己身世的一句是“_________”,然而诗人对自己的生死并不顾惜,因为他的人生追求是“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一文中,写出了群臣嫉妒贤能,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在《三峡》中,郦道元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正面描写“两岸连山”之高峻。
(3)自居易的《琵琶行》中,以“月”烘托离别时惨淡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以“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寂寞冷清的语句是“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萋妻, __________。(《诗经》)
(2)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4)则有心旷神怡,________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5) __________,横架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6)斜阳草树,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人不可以无耻,__________,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8)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__________。(刘勰《文心雕龙》)
10、⑴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⑵_________________,何事苦淹留?(柳永《八声甘州》)
⑶________________,青眼聊因美酒横。(黄庭坚《登快阁》)
⑷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⑹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⑺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⑻王杨卢骆当时体,_______________。(杜甫《戏为六绝句》)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述将别之时,点明送别地及杜少府将宦游之地,气势雄浑壮阔,以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蓄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自身,“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先写蜩与学鸠以自己的飞行和休息来嘲笑大鹏,发出“_______”的疑问,再写斥安鸟以自己的飞行来嘲笑大鹏,发出“_______”的疑问。
(2)白居易《琵琶行》在行文内容上多次写到“月”,送别时用“________”一句借月抒发别情,听完音乐后用“________”一句借月表达感受。
(3)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用“_______”一句写出他对暮色中春花飘零的感叹;用“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他在花闯小路上心情难宁。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秋夜作
韦庄
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
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
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注。
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
【注】蟏蛸:蜘蛛的一种,脚很长,通称蟢子。
【1】尾联通过_________的表现手法,抒发________ 的情感。
【2】请说说诗歌的前三联是如何扣住“早秋”二字展开描写的。
14、(五)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清心亭记
曾巩
①嘉佑六年,尚书虞部员外郎梅君为徐之萧县。改作其治所之东亭,以为燕息之所,而名之曰清心之亭。是岁秋冬,来请记于京师,属余有亡妹殇女之悲,不果为。明年春又来请,属余有悼亡之悲,又不果为。而其请犹不止,至冬乃为之记曰。
②夫人之所以神明其德,与天地同其变化者,夫岂远□?生于心而已矣。
③若夫极天下之知,以穷天下之理,于夫性之在我者,能尽之,命之在彼者,能安之,则万物之自外至者,安能累我哉?此君子之所以虚其心也,万物不能累我矣。而应乎万物,与民同其吉凶者,亦未尝废也。于是有法诫之设,邪僻之防,此君子之所以斋其心也。虚其心者,极乎精微,所以入神也;斋其心者,由乎中庸,所以致用也。然则君子之欲修其身、治其国家天下者,可知矣。
④今梅君之为是亭,曰不敢以为游观之美,盖所以推本为治之意,而且将清心于此,其所存者,亦可谓能知其要矣。乃为之记,而道予之所闻者焉。十一月五日,南丰曾巩记。
(选自《曾巩集》)
【1】第②段方框中应填入的词是( )。
A. 哉 B. 矣 C. 也 D. 已
【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梅君在嘉佑六年担任萧县县令。
B. 梅君改建东亭来作为休息场所。
C. 作者因妹亡女殇之悲两拒写记。
D. 作者终写此记因梅君再三邀请。
【3】对第④段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交代了梅君建造此亭的缘由。
B. 肯定了梅君建造此亭的用意。
C. 阐释了作者为政治国的理想。
D. 照应了文章标题,收束全文。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神明其德与天地同变化不在于心。
B. 穷尽天下道理者不会被外物所累。
C. 君子做到了清心就可以为政治国。
D. 梅君造此亭可见其知清心的重要。
【5】梳理第③段的行文思路。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98年,抗洪救险,我们众志成城,齐退浩洋;
2003年,抗击非典,我们众志成城,同抗疫潮;
2008年,汶川地震,我们众志成城,并赴国难;
2020年,冠状肺炎,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众志成城”,简单的一个词,却包含着多么丰富的内涵,蕴藏着多少磅礴的力量。
请你在班会上,结合这次全民防控疫情,谈谈对“众志成城”的思考和认识。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