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吉林通化高二下册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作为一项迟早要推出的公共政策,理性平和的评估与预测,可能比天花乱坠的想象更务实,也更紧迫。

②本书作者采用幽默却又不失严谨的笔调,将伶人瑰丽而又哀婉的人生轨迹勾勒出来,尤其是行文皮里阳秋,含蕴丰富,使这部作品留给读者更具别样精彩的阅读感受。

③日常交往中,平等是人与人之间投桃报李、礼尚往来的前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只会使人与人彼此疏离、产生隔阂。

④一些音乐类选秀节目的评委水平委实有限,不能从专业角度点评选手的优缺点,话语虽多却云山雾罩,不知所云。

⑤生活实践既是大学生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发现新知、运用真知的重要途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活水和最终归宿。

⑥在国产手机努力强调手机拍照如何强大、芯片如何多核的时候,那些高端手机却殊途同归地玩起了“多彩时尚”,苹果、三星的一款手机都提供了多种颜色选择。

A. ②③④   B. ①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唐代取士,   ①   看考试成绩,   ② 有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的推荐。 ③   ,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这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能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 ⑤   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 不乏其人。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既

  也

为此

  /

然而

  就

  B

一要

二要

于是

虽然

确实

  也

  C

  /

  也

所以

  虽

可是

  并

  D

不仅

还要

因此

确实

但是

  也

 

 

A. A   B. B   C. C   D.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是(  )

①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其要义就是让权力置于众目睽睽之下,让权力的主人看清、看住权力如何运行。

②向安和罗锋俩位教授异曲同工地认为,在新世纪的巨大冲击下,民间故事传承人的口头传承悄然消失,传统民间文学走向衰败。

③在医院的行业作风建设中,要大力发扬待人和气、言语文明、耐心细致等与人为善的美德,这样才能减少医患矛盾。

④连续的高温天气使得市民尽量避免白天出门;而到了晚上,市民便纷纷走进气温较低的琅琊山中避暑纳凉,顺便锻炼身体,真是一箭双雕

⑤黄山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名列全国第二,当记者问到原因时,负责人说:“主要是对游客的意见洗耳恭听,从而强化了对景区的精细化、人性化管理。”

A. ②④   B. ①⑤   C. ②⑤   D. ③④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的文化重镇,作为备受喜爱的文化“网红”,也一定能在展览理念上顾盼自雄,让井喷的文化热情妥善安放。

②“我绝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留守儿童。” 曾经的留守儿童不扶自直后,为下一代许下爱不会缺席的诺言。

③中国轨道交通近年来异军突起,打破了历来为欧美日等跨国公司所垄断的全球高端市场,继“波士顿第一单”后,中国有望在美国、欧洲等高端市场连续获得订单。

④中国巨量的住宅库存,在美联储加息的背景下,恐怕将会迎来更艰难的处境,因为在中国楼市兴风作浪的热钱,也许会很快回流美国。

⑤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处于震源中心的比芒村瓦釜雷鸣,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也变得伤痕累累。

⑥《中国在梁庄》以真实而辛辣的笔触,展示出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民的生存百态,可谓力透纸背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③④⑥   D. ①②⑤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这位曾经驰骋乒坛的名将已经回到祖国,现就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从事运动医学的教学与研究,为国家的体育事业贡献他的力量。

B.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可让病人得到更多心理安慰,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

C. “锦”是一种丝织品,在古代,由于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使得织品数量有限,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时尚奢侈品。

D. 在中国,尽管把恐龙化石当做“龙骨”并作为一味中药已有很长历史了,但从科学角度对之进行发现和研究,则是从20世纪才开始的事。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书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独一无二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它文化的标志之一。

  我们对传统的文化、传统的书法要有敬畏之心。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一,就是我们自古沿用下来的书法。中国的书法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人智慧的“舍利子”。一个对自己文化都不敬畏的民族何谈自尊。回顾历史,作为文字的书法,是完全实用性的,是人们生活、交往、奏事不可缺少的;但作为艺术,中国古代书家追求法度,追求书卷气、文人气,使书法不仅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述思想的实际手段,更用书法来体现文人的才情和学养,所谓“字如其人”、“书为心画”。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从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钢笔进入中国以来近半个世纪,硬笔代替了毛笔,使中国书法渐渐不再具有实用性。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随着电脑的高度发展和普及,这一代年轻人不要说写毛笔字了,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过去,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但是,在现代教育兴起之后,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被拆解:文字、音韵、书法,成为不同专业;文字归于中文,吟诵归于表演,而书法归于美术。识字作为必修课,书法却成为选修课。而今研究中文的,往往不了解书法;美术学院学书法的,并未开设文字、音韵的课程。

  可见,书法传统在代际绵延中发生了多次重大变化,书法之“法”对于使用毛笔的人来说,越来越隔膜,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混乱。尤其是经历了上个世纪的战乱与运动,书法传统的脉被人为地割裂了,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创作、鉴赏与批评的标准不断地泛化甚至是丧失。

  书法不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文化不能遗传和移植,也不能复制和再生,必须从小培养,必须要不断坚持,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孜孜不倦、点滴积累,耳濡目染、薪火相传,不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

  汉字对中国文化来说,是母体,是源头,是根本。书法应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弘扬传统书法事业,正是弘扬中华文化最基本的因素,也是“文化安全”的保障所在。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新被呼唤,中华民族精神重新被构建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中青年书法家需要不断努力补上传统文化的精深课程,同时发挥自身的影响力,用生命凝结的书法艺术,呼唤出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全力肩负起我们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与历史使命。

1下列关于“书法艺术”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作为艺术,书法同绘画、音乐等纯艺术不同,它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的标志之一。

B. 中国文字具有五千年的发展史,它是中国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C. 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也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D. 书法不仅是写字,还有更深层的蕴含,它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要想薪火相传,必须从小培养、不断坚持。

2下列对“书法艺术”渐趋衰落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

B. 现代教育将文字、音韵、书法分割成不同的专业,阻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C. 二十世纪战乱与运动人为地割裂了书法传统的脉搏,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艺术标准的泛化甚至是丧失。

D. 现代人对于书法不能从小培养、不能坚持,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书法艺术。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传承书法艺术,就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全体公民都要肩负起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和历史使命,特别是中青年书法家。

B. 古代入私塾读书,往往将识字、吟诵、书写合而为一,而现代教育却将其分割开来,造成了学生书法艺术的缺失。

C. 书法艺术不仅体现了文人的才情和学养,而且也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

D. 书法作为自古以来延续下来的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我们应该对其有敬畏之心。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题,共 30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有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写出了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也有与之相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里琵琶女演奏时,用“______”的指法弹奏出美妙的《霓裳》和《六幺》;最后,“_________”,使四弦齐响,余味无穷。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___________?”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和大肆挥霍的暴行。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并诗(节选)》)

(3)________________,况臣孤苦,特为尤甚。(李密《陈情表》)

(4)_______,雄飞雌从绕林间。______,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5)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纳兰性德《长相思》)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可与杜甫的“润物细无声”相媲美,又与王维的“山色有无中”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了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的潇酒从容,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而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指出自己和群小之间不可融合为一群,并认为这是自古皆然的法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韩愈对当时人们只知道学习句读,却不知从师以解决疑惑的现象给予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评价。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男子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

(2)《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认为“_________________”,就是失其本心的行为。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和对比手法,揭露并批判了秦朝统治者疯狂掠夺财富并大肆挥霍的行径。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 ___________________”写恋爱中女主人公未见男子时的神态,而在见到心上人之后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渔人刚刚发现桃花源,虽然走得并不远,但是眼前却一下子开阔起来。

(3)苏轼《赤壁赋》中,在介绍客人之后,“______________”点出了箫声的来由,而“_____________”则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箫声余音的特点。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长安杂题

(唐)杜牧

雨晴九陌铺江练,岚嫩千峰叠海涛。

南苑草芳眠锦雉,夹城云暖下霓旄

少年羁络青纹玉,游女花簪紫蒂桃。

江碧柳深人尽醉,一瓢颜巷日空高。

(注)①九陌:长安城中的九条大道。②霓旄:指彩虹,③羁络:马络头。

1赏析这首诗的首联。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尾联暗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广士

苏洵

古之取士,取于盗贼,取于夷狄;古之人非以盗贼、夷狄之事可为也,以贤之所在而已矣。盗贼下人,夷狄异类,虽奴隶之所耻,而往往登之朝廷,坐之郡国,而不以为怍。彼虽不能绳而尺步,华言而华服。然而其才果可用于此,则居此位可也。古者,天下之国大而多士大夫者,不过曰齐与秦也。而管夷吾相齐,贤也,而举二盗焉;穆公霸秦,贤也,而举由余焉。是其能果于是非而不牵于众人之议也,未闻有以用盗贼、夷狄而鄙之者也。今有人非盗贼、非夷狄,而犹不获用,吾不知其何故也。

夫古之用人,无择于势。今也,布衣寒士持方尺之纸,书声病剽窃之文,而至享万钟之禄;卿大夫之子弟饱食于家,一出而驱高车,驾大马,以为民上。若此者,皆非贤也,皆非功也,是今之所以进之之途多于古也。而胥史贱吏独弃而不录使老死于敲榜趋走而贤与功者不获一施吾甚惑也不知胥吏之贤优而养之则儒生武士或所不若。

昔者汉有天下,平津侯、乐安侯辈皆号为儒宗,卒不能为汉立不世大功。而其卓绝隽伟震耀四海者,乃其贤人出于吏胥中者耳。夫尹翁归,河东之狱吏也;王尊,涿郡之书佐也。是皆雄隽明博,出之可以为将,而内之可以为相者也,而皆出于吏胥中者,有以也。夫吏胥之人,少而习法律,长而习讼,老奸大豪畏惮慑伏,吏之情状、变化、出入无不谙究,因而官之,则豪民猾吏之弊,表里毫末毕见于外,无所逃遁。而又上之人择之以才,遇之以礼,而其志复自知得自奋于公卿,故终不肯自弃于恶以罪戾,而败其终身之利。

今之吏胥则不然,始而入之不择也,终而遇之以犬彘也。平民不能自弃为犬彘之行,不肯为吏矣,况士君子而肯俯首为之?然欲使之谨饰可用如两汉亦不过择之以才待之以礼恕其小过而弃绝其大恶之不可贳忍者,而后察其贤有功而爵之、禄之、贵之,勿弃之于流之间。则彼有冀于功名,自尊其身,不敢丐夺,而奇才绝智出矣。

夫人固有才智奇绝而不能为章句名数声律之学者,又有不幸而不为者。苟一之以进士、制策,是使奇才绝智有时而穷也。使吏胥之人,得出为长吏,是使一介之才无所逃也。进士、制策网之于上,此又网之下,而曰天下有遗才者,吾不信也。

(本文有删节)

(注)①由余:人名,西戎大臣。②贳:赦免,宽大。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彼虽不能绳而尺步   快走

B. 长而习讼   讼案

C. 故终不肯自弃于恶以罪戾   招致

D. 勿弃之于流之间   烦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卒不能为汉立不世大功   幽于粪土之中不辞者

B. 乃其贤人出于吏胥中者耳   以为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

C. 况土君子而肯俯首为之   其皆出于此

D. 此又网之下   沛公居山东时,贪财货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选拔官吏应不拘一格,不问门庭贵贱、身份高下,应重真才实学,对管仲、秦穆公曾经的举荐行为大为赞赏。

B. 作者将汉代未能立大功的“儒宗”与震耀四海的吏胥对比,又将宋朝对待吏胥的态度与汉代相对比,强调从底层官吏中选拔人才。

C. 文中指出,宋王朝一些长官未择人以才,导致吏胥待平民如犬彘,平民和士君子都不愿为官吏,这与作者的主张相违背。

D. 本文笔力雄健,语言明畅,议论锋利,尖锐地指出当朝科举制度的局限性,不能只知道以声律之学来考量人,否则易埋没人才。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而 胥 史 贱 吏 独 弃 而 不 录 使 老 死 于 敲 榜 趋 走 而 贤 与 功 者 不 获一 施 吾 甚 惑 也 不 知 胥 吏 之 贤 优 而 养 之 则 儒 生 武 士 或 所 不 若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是其能果于是非而不牵于众人之议也,未闻有以用盗贼、夷狄而鄙之者也。

(2)则彼有冀于功名,自尊其身,不敢丐夺,而奇才绝智出矣。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场战“疫”,惊心动魄,也留下了很多感人的画面。

画面一:两岁小男孩病愈出院,医护人员曹玲玲送出门,打算挥手告别,小男孩突然向她鞠了 一躬,她立马也还了个礼。小男孩这一举动被大家称为“最萌鞠躬礼”。

画面二:3月8日中午12点,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患者清零,或康复,或转院。医护人员孟力维缓缓关上舱门,对着“患者入口”,深深鞠躬。见证了无数悲欢,承载了无数绝望与希望,方舱终于“关门大吉”。

画面三:大约下午5点,去CT室途中,两栋楼之间,阳光正好,87岁的老人眼里流霧出渴望的神情。于是医生刘凯就陪老先生停留了五分钟。老先生看到那么美丽的落日,眼里重燃了对生命的渴望。

三个画面,也是人生的三个阶段:生命的起点,生命的流转,生命的归途。每一个阶段,都有医护人员在陪伴着你,而你,也同样陪伴着他们。

也许,目睹以上画面,你对“白衣天使"与病患、对人与人、对社会与生命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思考。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写作成文,字数800以上。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