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吉林长春高二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座建筑密度极低的城市,垂柳袅袅,花香阵阵;置身于这柳暗花明的静谧中,立感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忘记了工作的疲劳和生活的烦扰。

②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③莫言一生潜心为学,专心于名山事业,为世人奉献出一部部宏伟巨著,从《红高粱》到《檀香刑》,再到《蛙》《生死疲劳》,每一部都力透纸背

④越南老兵吴日灯回忆说,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但也看到了中国士兵秋毫无犯粮仓和百货商场,并在门外贴上封条的情况。

⑤母亲薄氏卧病期间,汉文帝刘恒不顾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见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为她亲口尝汤药。

⑥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侧,才能一往情深。超旷空灵,才能羚羊挂角

A. ③⑤⑥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D. ①③⑥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大多A级景区都是地质地貌唯一性景观,或是重要的人文历史古迹, ①   设立国家级别。黄山泰山等景区 ②   成为了城市名片而闻名中外。 ③   “树大招风”,著名景区必然吸引大量客流, 衍生 ④   一系列管理问题:这些游客如何安排?游客需求与景区保护之间的矛盾如何妥善处理?消防等安全保障有没有跟上去?这些由于“树大”招来的“风”拷问着景区经营水平。 ⑤   是很多地方引进了企业动作后, ⑥   收门票坐吃山空的经营模式真的就被问住了。

 

A

因而

甚至

从而

尤其

B

因为

/

从而

尤其

C

甚至

/

进而

但是

D

因而

因为

进而

但是

 

 

A. A   B. B   C. C   D. D

 

3、下列各种表述中,语言得体的一句是

A. 我们刚走到饭店门口,服务员就打开门,微笑着说道:“欢迎光顾!”

B. 李刚把自己的书画给老师,并说:“请您雅正,学生真是敬谢不敏。”

C. 小明对小华说:“我们是好朋友,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D. 65岁高龄的爷爷说:“感谢各位屈尊光临贵府,我感到十分荣幸。”

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伤(bēi) 息(shùn) 延(mián)

B.足(shè) 怀(liàn) 立(chù)

C.萋(qī) 清(chén) 忧(yù)

D.息(tàn) 择(xuǎn) 欺(piàn)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从高铁、核电到“一带一路”,中国的国家战略已从韬光养晦转变为“走出去”的负责任大国战略,中国正在为疲弱的世界经济贡献力量。

②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的措施,素有“金九银十”之称的楼市,不瘟不火,价格继续僵持。

③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徐志摩的诗可谓独树一帜,他的诗富于想象,意境清新,风格柔美飘逸。

④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⑤我们是几十年患难与共的朋友,他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不管什么事我都要鼎力相助,绝不会袖手旁观。

⑥为了推销产品,商家打起了“绿色生活”“环保电视”的主意。专家提醒,环保电视市场存在鱼目混珠的现象,消费者购买时须认清“中国环境标志”。

A. ①③④   B. ②④⑤   C. ②⑤⑥   D. ①③⑥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品牌命名的语言之美

翟 甜

一直以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国际化的商业往来中,产品的推广过程往往兼顾着语言与文化的传播。品牌最终能否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不仅依靠自身产品的价值以及能否真正站在消费者的文化习惯上去为其服务,也需要生产者在树立品牌形象时切实考虑消费者需求。其中,消费者的语言习惯是文化习惯的具体反映之一。众多商家在缔造品牌文化时,如何让自家品牌“响亮而大气”,以最精准的语言体现企业文化内核,成为近年来热议的话题。品牌所体现的汉语之美与汉语文化自信有深刻的联系。

纵观中国传统品牌的命名,在选字用词时,老字号品牌多选用“福、庆、德、泰”等中国人认知中与吉祥喜庆相关的字词,如“全聚德”“隆庆祥”“瑞蚨祥”“盛锡福”等,这就很容易激活汉语母语者对品牌产生积极的联想,增加认同性。另一方面,传统品牌塑造过程也重视语言所代表的意象的产生。如“张一元”的“一元”取“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同仁堂”中,“同仁”源于《易经》,意为和同于人,宽广无私;“丰泽园”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丰富而味道润泽的情景。老字号品牌将自身的产品与美妙的意象联系起来,无形中影响了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的潜意识。同时,传统品牌名称在发音上多为三音节,在音节上,既凸显于平淡的双音节词,又不会像四音节,乃至更多音节词那样增加记忆负担。而第三个音节的声调多为阴平(一声)和阳平(二声),这就使得这个音节音响效果出色,朗朗上口且易于汉语语言使用者记忆。传统中华文化的自信通过老字号的汉字、意象、韵律得到多方面表达。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曾指出,汉语借用外来词时,意译是正常的方法,音译只是变通的方法。作为美式快餐代表的“麦当劳”(Mcdonald's),进入中国后,作为外来词,“麦当劳”采取的是直接音译的造词方式,但这很难使人直接从语言形式中把它的意义推断出来。“麦当劳”代表的意义已突破了作为一种食品的基本词汇内涵,而成为美国快餐,乃至美国文化的典型代表。随着20世纪美国文化的强势蔓延,麦当劳文化席卷全球。音译词这样的造词方式,本身是两类相异文化的一种无缝对接。但由于不同文化背后的实力之差,这种音译词曾一度成为“时尚”的代表。2017年10月12日,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其各地分公司也将陆续更名。这一做法立刻引发网友的热切关注。据介绍,此次名称的变化也体现了企业进一步中国本土化的需求。

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洋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时,放弃了以前直接音译的命名方式,更多地选择利用汉语的语言文字之美、向中国文化靠拢的做法来为自己的品牌命名,以达到迎合中国消费者的效果。如全球著名的民宿网站Airbnb将自己的中文名定为“爱彼迎”,此名可使中国人明显感受到该品牌内涵中浓烈的“彼此相迎之意”;瑞典享誉全球的家居品牌IKEA译名为“宜家”,这一译名取自《诗经》“之子于归,宜室宜家”,使熟悉中国文化的消费者非常容易与舒服适宜的家居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共鸣。

中国品牌“走出去”同样体现汉语之美。“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从根本上说,语言的自信来源于文化的自信,我们对汉语的自信相当程度上源于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对外传播中国语言与文化的方式的选择上,传播者们越来越多地选择使用我们日常熟悉的语言表达手段。当中国制造的小米手机风靡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时,“Xiaomi”的汉语拼音也在这些国家和人们的口中传递;在覆盖世界142个国家的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上,“给我起一个好听的中文名字”已成为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外国学生经常对汉语老师提出的请求;“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已然成为在华留学生最想在自己国家使用的中国名词。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海外的传播,由中国创造的新词汇、新名称正逐渐成为沿线国家的热词和流行语。所有这些无不彰显出以汉语为载体的中国文化的强大影响力。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品牌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除依靠自身产品的价值以外,还需要考虑消费者的文化习惯和实际需求。

B.老字号品牌多选用中国人认知中与吉祥喜庆相关的字词,以此激活汉语母语者的积极联想,增加认同性。

C.随着中国实力增强,洋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采用意译的方法,向中国文化靠拢,迎合中国消费者。

D.中国创造的新词汇、新名称正逐渐成为沿线国家的热词和流行语,彰显出中国文化的强大影响力。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品牌从消费者的语言习惯出发,将自身的产品与美妙的意象联系起来,增加品牌传播的能力。

B.麦当劳文化席卷全球,这种音译词曾一度成为“时尚”的代表,是因为不同文化背后的实力之差。

C.外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命名方式更加中国化、本土化,反映出中国实力的增强和汉语语言文字的魅力。

D.传播者们对外传播中国语言与文化时越来越多采用国人熟悉的语言表达手段,带来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可。

3品牌命名的汉语言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全文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题,共 30分)

7、补写出斜率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永恒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舳舻和旌旗概括了曹操军队的军容之盛,紧接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观刈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叙写了妇女儿童们去饷田的情形。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方式描写自己身世的一句是“_______”,然而诗人对自己的生死并不顾惜,因为他的人生追求是“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表明了君子的智慧、道德通过广泛的学习和自我反省的结果;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以“__________________”的质问,对秦王朝极尽贪婪的掠夺和肆意无度的挥霍,表达强烈的愤怒。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既见复关,_____________。(《诗经·氓》)

(2)_____________,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论语》)

(3)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4)___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5)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书愤》)

(6)___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琵琶行》)

(7)_____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泉香而酒洌,____________。(《醉翁亭记》)

11、(1)陶渊明《饮酒(其五)》一诗中表现诗人虽身居闹市却内心宁静的诗句是:                  

(2)《逍遥游》论小年时,指出有的生命短暂得不足一月的句子是:                

(3)韩愈《师说》一文中用“               ”两句批判了士大夫以社会地位为借口而耻于互相学习的心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游山西村》中描写农家祭社祈年习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3在《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写贬谪之地的音乐“___________________”和琵琶女高妙的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归朝欢·题赵晋臣敷文积翠岩

辛弃疾

我笑共工缘底怒,触断峨峨天一柱。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野烟荒草路。先生柱杖来看汝。倚苍苔,摩挲试问,千古几风雨。

长被儿童敲火苦。时有牛羊磨角去。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结亭三四五。会相暖热携歌舞。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

(注)①本词当作于庆元六年,时稼轩罢居瓢泉。赵晋臣敷文:赵不遇,字晋臣,江西铅山人。庆元六年罢职家居,与稼轩过从甚密,彼此多有唱和。赵曾为敷文阁学士,故称以“敷文”。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汝”称积翠岩,既赋予山石人的情味,又表现自己对积翠岩的了解怜惜。

B.词中化用韩愈《石鼓歌》“牧儿敲火牛砺角”句,赋予了积翠岩田园生活的气息。

C.全词用大半篇幅描绘积翠岩,最后由“细思量”转入议论,文脉通顺,一气呵成。

D.这首词作整体语言风格流畅质朴,开篇用典,词末双关,浅白中兼有含蓄蕴藉。

2本词中词人如何托物寄意,劝慰友人?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4、阅读材料,完下面小题。

灯市

我邑岁于三月二十三日为天后诞展,先期县官出示,沿衡鸣锣,令居民悬灯结彩以祝,前后数日,城外街市,盛设灯彩,自大东门外之大街,直接南门,暨小东门外之内外洋行街及大关南北,绵亘数里,高搭彩棚,灯具不断,店铺争奇赌胜,内外通明,遥望如银山火树,金吾不禁,彻夜游行;百里外舟楫成集,浦滩上下,泊舟万计;名班演刷,百技杂陈,笙歌之声,昼夜不歇。凡阅半月,而灯事始毕,自道光辛丑,海疆多故,驻兵设防,因罢灯市,通商后,华夷杂处,恐生争端,遵以为禁云。

雨苍氏曰:“乱后文章感慨多”,拙句也。生际承平一罹变故觉事无大小知皆有今昔之慨灯市其一端尔

(节选自毛祥麟《墨余录》,有删节)

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4处)

2文末加点的“雨苍氏曰”的作用与《史记》中的________ 及《聊斋志异》中的________ 相同。

3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灯市的特点。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5、阅读下面的诗歌,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也许(节录)

舒 婷

也许泪水流尽

土壤更加肥沃

也许我们歌唱太阳

也被太阳歌唱着

也许肩上越是沉重

信念越是巍峨

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

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

也许

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

我们没有其他选择

你品读这首诗产生哪些联想或感触呢?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触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诗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