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吉林白城高二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娱乐圈风波一个接着一个,大明星大导演们离婚的事还没消停,郭德纲曹云金这对师徒反目成仇的闹剧已粉墨登场

B. 有流程表当然好,但这流程表是提前制定好的,展会进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突发情况,这时就不能胶柱鼓瑟,要适时作调整。

C. 虽然离开母校多年,但一提起各位老师的名字,我就能回想起他们在讲台上讲课的样子,他们对我耳提面命的教导,我一刻都不能忘。

D.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虽然老师已退休,不再教我们,但他在许多画展上不断出现的画作依然给我们以形象的教诲。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类的声音和指纹  ①  是独一无二的吗?  ②  我们都无法肯定地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③  我们要真正测试对比完地球上近74亿人的指纹信息,  ④  那仍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⑤  我们能测试到世界上所有现存的人类指纹,  ⑥  无法去比较那些已经去世的人的指纹。

 

A

可能

其实

因为

/

就算

B

难道

所以

因为

但是

即使

C

可能

其实

虽然

/

就算

D

难道

所以

虽然

但是

即使

 

 

A. A   B. B   C. C   D. D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B.我国计划在2011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实验,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C.尽管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希腊经济总量有限,其债务危机不足以使美国经济受到直接冲击,但是仍然会间接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

D.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原因:一是十八个对口援建省市支援的结果,二是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所取得的成绩。

4、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氏”在夏商周时用来区别贵贱,贵者有名有氏,贱者无名无氏。氏可用国名、邑名、官名、职业名、住地名等。

B. “闾里”可以指乡里或城里平民居住的地方。“闾里”在汉代也是对城市居民实行监管、宵禁、征役的基本单位。

C. “西域”是汉以来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其广义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

D. “谥”分为官谥和私谥、褒谥和恶谥等。君主的谥号一般由礼官确定后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两位专家引资料,列数字,条分缕析, ,消除了与会代表的疑惑,令人豁然开朗。

②史志的编纂是一项复杂而浩大的综合性工程,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都不是小数目,实际动作起来恐怕  

③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政府各利好种政策的支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   ,蓬勃发展。

A. 娓娓道来   大动干戈   风起云涌

B. 侃侃而谈   大费周章   风生水起

C. 娓娓道来   大费周章   风生水起

D. 侃侃而谈   大动干戈   风起云涌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五四以来的文学传统至今仍是文络文学的出现实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多样化,这应该是两种文学形态在当下的基本定位。主流文学强调相对单一的文本,即指向阅读的唯一性,甚至不惜小众化,也要维护文络文学则将文学的传播功能放在了首位,文本价值退居其后,通过大众艺术文本的放大效应,如影视、游戏、漫画、动画等,实现其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中国网络文学的出现和高速发展看似突兀,实际上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背景,它一头连接着席卷全球的媒介革命,另一头连接着本民族文化心理和传承方式。深入其中得其真味,便能体会到或许只有中国才具有这双重的文化渊源,只有中国人才具有如此顽强的文化创造能量。回首百年可以发现,不断缩短人与世界万象之间的时空距离,乃是上个世纪全球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文艺作品借助想象力扩大了这一奇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快乐和烦恼,并通过跨文化传播实现了思想领域的融合和分化重组。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在上个世纪后半叶此消彼长、相互渗透的局面渐次明朗。在西方,法国新小说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最后一个精英文学流派,不仅遭受诸多非议,而且成为孤立的“绝响”,而面对面的艺术、大众艺术的狂欢却空前活跃,畅销书、流行音乐、摇滚乐、街舞、涂鸦等大众艺术形式风起云涌。与此同时,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其与票房、收视率捆绑的商业模式横扫全球,艺术创作与大众消费之间逐渐形成血肉关系。在二战之后,每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出现都有其深厚的民众背景,大众参与艺术创造、传播和评价的新的文化范式逐渐确立。在东方,日本的动漫文化、香港的武侠文化和边拍边播的韩剧模式都在这一时期占据了文化市场的要塞。

在这个基础上,大众文化以泛娱乐审美方式显示出超强的渗透力,跨越不同国度、不同文化、不同种族,面向所有个体,重构世界文化版图。美国学者詹姆斯·罗尔在《媒介传播文化:一个全球性的途径》一书中重新定义了“超文化”概念,他认为超文化包含六个方面:广泛的价值观念、国际资源、文明、国家文化、地区文化和日常生活。罗尔还在具体阐述中提及:电视对人们的时间、空间、距离的改变,直接使人们交往、谈话、睡眠、食物准备、消费以及其他日常的交际方式和家庭行为模式发生改变。这是罗尔30年前的表述,今天在互联网生态环境下,巨大信息流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改变可谓无孔不入,但就文艺创作领域而言简单概括起来无非两个指标:全球化与个人化并举,即联合与分化后产生新流。简而言之,文艺创作如果无视全球化的现实将难以实现有效传播,若不具备个人化则有悖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

互联网在上个世纪80年代商用,此后20年在全球广泛应用,信息技术革命急速放大了全球文化交流的路径。中国网络文学有幸介入了这一巨变,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标志性大众文化样式,深入人心,为中国大众普遍接受,并逐渐向海外拓展,自然融入全球大众文化的洪流之中。随着中国网络文学进入新的历史拐点,主流意识形态对网络文学的重视、赋能与规制,文学创作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至上转型,以及如何提升网络作家的文学地位、培育新生力量,让网络文学向精品化、高端化发展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摘编自马季《网络文学的泛文本与分众化阅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五四至当下,中国主流文学强调指向阅读的唯一性,坚持小众化,维护文学的“纯洁性”。

B.网络文学突出文学的传播功能,通过大众艺术文本的放大效应,实现其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C.中国网络文学迅猛发展具有两大文化渊源:世界性媒介革命和我国民族文化心理与传承方式。

D.中国网络文学发展20年,成为标志性大众文化样式,具有超强的渗透力,为中国大众普遍接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指出当下中国两种文学形态,然后分析了席卷全球的媒介革命对文艺创作全球化与中国网络文学出现和高速发展的影响。

B.文章重在阐述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历史人文背景,既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有对当下世界上大众文化艺术创作现象的分析。

C.文章引用美国学者詹姆斯·罗尔“超文化”概念及其阐述,意在强调在互联网生态环境下,巨大信息流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影响。

D.文章末段指出主流意识形态对网络文学的重视、赋能与规制,提升网络作家的文学地位、培育新生力量等问题,值得业界关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不像主流文学那样强调相对单一的文本,而是将文本价值退居其后,将文学的传播功能放在了首位。

B.每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都有其深厚的民众背景,离不开大众参与艺术创造、传播和评价,如日本的动漫等。

C.网络文学的创作,要重视全球化的现实,否则难以实现有效传播,又要具备个人化,否则有悖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

D.互联网得以广泛应用,信息技术革命放大了全球文化交流的路径,是因为成为大众文化样式的中国网络文学的介入。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题,共 30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  意思是如果到郊外来个一日游,只需准备三顿干粮,回来时肚子还是饱的。

(2)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力荐向宠,认为军中之事,都应与他商议,这样“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提到了“____________”的可贵品质,孔子认为这种不强人所难的品质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

(2)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坚持对美好德行的追求及至死不悔的心志。

(3)“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在《虞美人》中也用到了这两个意象:“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表明蜀国长久以来交通不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了秦王统一中国的大业,交代了兴建阿房宫的背景。

(3)《逍遥游》在论述小年时,用“________”的例子证明有的生命短暂不足月余;真正的逍遥,应在顺应天地万物本性的同时,“________”,才能自由随心无所依。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马说》中用“_________”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2)《诗经·氓》中用“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男女主人公年少时非常融洽的关系。

(3)苏轼在《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第三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文章不是直陈其事,而是用了两个问句,首先由曹操的《短歌行》中诗句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又由眼前的山川形胜发问:“__________________?”两次发问使文章泛起波澜。

(2)《岳阳楼记》开篇以“__________________”点明时间;第二段以“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承上启下,然后经“然则”一转,由单纯写景,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3)《氓》中选用意象“桑”,既做到了比喻贴切、生动,又暗示了情感的发展变化,初婚之时桑“________________”,遭遇遗弃时则“__________________”,读来自有神韵。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月”是诗文中常见的形象,它往往包含丰富的意蕴。《念奴娇》中,“人生如梦,_______”以酒祭月隐含着苏轼对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曲罢寂然无声,只见江月,既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又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一丝伤感涌上心头;南唐后主李煜则在《虞美人》中劈空一问“_________?往事知多少”,表达了自然永恒和人生短暂无常之思;《短歌行》中“________,何时可掇”,曹操把贤才比作可望不可即的明月,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望;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里“开琼筵以坐花,___________”抒发与兄弟的痛饮狂欢之情;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中“___________,忽到庞公栖隐处”则营造了因月出而暮雾消散,树影清晰的隐逸之境。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答张十一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曾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两人同时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踯躅:杜鹃花科。③恩波:皇帝的恩泽。④斗:同“陡”,顿时的意思。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诗首联勾勒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传达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旷寂寥的感受。

B. 本诗前两联先写近景,后写远景,层次分明。加上哀猿啼叫、杜鹃花开,可谓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C. 诗中景物一是静,二是闲。静从空旷少人烟而生,闲由处境遭遇而来,表现了诗人孤独闲适的心情。

D. “斗觉霜毛一半加”,诗人没有从正面写自己的忧愁之深,却用“斗觉”二字将感情推向了高潮。

E. 作者似乎要把激愤的感情深埋心底,又不自觉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使诗歌形成了含蓄深沉的特点。

2从本诗颈联中,你能感受到诗人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仙琕琕,字灵馥,扶风郿人。仙琕少以果敢闻,父忧毁瘠过礼,负土成坟,手植松柏。仕齐位豫州刺史。梁武起兵,使其故人姚仲宾说之,乃斩于军门以徇。帝又遣其族叔怀远说之,又命斩之。怀远号泣,军中为请乃免。武帝至新林,仙卑犹于江西日抄运糟。建康城平,仙琕举哀谓众曰:“我受人任寄,义不容降,今众寡不侔,势必屠灭。公等虽无二心,其如亲老何?我为忠臣,君为孝子,各尽其道,不亦可乎?”于是悉遣城内兵出降,余壮士数十,闭门独守。俄而兵入围之数十重仙琕令士皆持满兵不敢近日晚乃投弓曰诸君但来见取我义不降乃槛送建康至石头而脱之帝劳之曰:“卿勿以戮使断运,苟自嫌绝也。”谢曰:“小人如失主犬,后主饲之,便复为用。”帝笑而美之。俄而母卒,帝知其贫,膊给甚厚。仙脾号泣谓弟仲艾曰:“蒙大造之恩,未获上报,今复荷殊泽,当与尔以心力自效耳。”天监四年,师侵魏,仙琕每战,恒冠三军,与诸将论议,口未尝言功。人问其故,仙琕曰:“大丈夫为时所知,当进不求名,退不逃罪,乃年生愿也,何功可论?”胸山人杀琅邪太守刘晰,以城降魏,诏假仙琕节讨之。魏徐州刺史卢昶以众十余万赴焉,仙琕累战破走之。进爵为候,迁豫州刺史,加都督。仙琕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帏幕袭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其在边境,常单身潜入敌境,伺知壁垒村落险要处所,攻战多克捷,士卒亦甘心为用,帝雅爱仗之。卒于州,赠左卫将军,谥曰刚。

(选自《南史·马仙琕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兵入/围之数十重/仙琕令士皆持满/兵不敢近日晚/乃投弓曰/诸君但来见/取我义不降/乃槛送建康/至石头而脱之/

B.俄而兵入/围之数十重/仙琕令士皆持满/兵不敢近/日晚乃投弓曰/诸君但来见取/我义不降/乃槛送建康/至石头而脱之/

C.俄而兵入/围之数十重/仙琕令士皆持满/兵不敢近/日晚乃投弓曰/诸君但来见/取我义不降/乃槛送建康/至石头而脱之/

D.俄而兵入/围之数十重/仙理令士皆持满/兵不敢近日晚/乃投弓曰/诸君但来见取/我义不降/乃槛送建康/至石头而脱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忧,文中指父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请假回家守丧。

B.建康,文中指都城,即今南京市。东晋、南朝都在这里建都。又称金陵、建业等。

C.三军,文中指军队。春秋时,大国多设三军,如晋设中军、上军、下军,以中军为帅。

D.太守,官名。一般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掌管民政、司法、军事、财税等事务。历代有所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仙琕性格刚强,拒绝投降。他起先在齐朝做官,位至豫州刺史。梁武帝起兵后,先后派遣马仙琕的旧友和族叔前去劝降,但均遭马仙琕拒绝。

B.马仙琕为人忠厚,体恤部属。他在齐朝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为自己和部下分别选择了尽忠、尽孝的不同做法,既维护了自己的名声,也保全了部下的性命。

C.马仙琕归顺梁朝,深受信任。他表示愿意归顺梁朝,被梁武帝赞赏;他在豫州任职时,常孤身冒险刺探敌情,打仗多获胜,深得梁武帝爱戴和依赖。

D.马仙琕为人低调,受到拥戴。他为人低调,不张扬自己的战功,主张进不求名,退不逃罪。当了将军和州郡长官后,能和士卒同劳共逸,很受士兵拥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众寡不侔,势必屠灭。公等虽无二心,其如亲老何?

(2)蒙大造之恩,未获上报,今复荷殊泽,当与尔以心力自效耳。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小米董事长雷军曾说:“我愿意押上我人生积累的所有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字节跳动CEO张一鸣却表示,“不要随便说All in(押上所有)”,“说All in”意味着“赌一把”。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