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四川甘孜州高二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B. 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

C. 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D. “守株待兔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2、下列对相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靖是年号。明清两朝,大多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嘉靖皇帝、康熙帛帝。

B.古代官职的升迁任免大多由吏部掌管,有专门的词语表示。如 “擢”“加”“拜”是古代表示官职升或降的词语。

C.御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名。春秋战国时期设有御史,秦以御史监郡,汉以后御史职衔累有变化,职责则专叫纠弹。

D.保甲是旧时代统治者通过户籍编制来统治人民的制度。若干家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保设保长,甲设甲长。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书籍的收藏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把它们丢掉  ①  是一项巨大的罪名。  ②  当你在一个布满灰尘、塞满书籍和光盘的房间里喘不过气来时,  ③ 视其为一种创造空间的努力。可以遵循一条简单的原则:  ④  它放不进你的书架,  ⑤  不该放在你家里。如果不知道从何处开始,请运用比例规则来清除,直到所有的书都能放进你的书架,  ⑥  有多余的空间。

 

A

虽然

也许

/

其实

B

似乎

不如

如果

C

/

然而

即使

而且

D

/

那么

因此

 

 

A. A   B. B   C. C   D. D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李局长爱读书,读到会心处往往会拍案而起,有心领神会之感,感觉到很多心里没来得及说的话,都被作者用精辟的话语概括出来了。

②韩国在其境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其实是火中取栗,非但无助于自身安全,反而使韩国沦为美国的“棋子”,并且承受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风险。

③杭州G20峰会的成功举办,让世人再次想起8年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紧要关头,二十国集团临危授命,同舟共济,把世界经济拉回到稳定发展的轨道上。

④引力波有可能继电磁波之后成为一种通讯的新媒介,并最终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吗?这让我们拭目以待

⑤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站在正义的立场,为中国发声,他们的危言危行,受到中国人民一致好评。

⑥领导说:“B组在本次招标活动中,虽然开始有些不尽如人意,但最终迎头赶上,还是不错的!”面对没想到的不虞之誉,B组成员终于放下包袱。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5、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美感起源于形象的直觉,不带实用目的。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里,平时习惯以实用和功利的眼光看待事物,如果能摆脱这样的羁绊,适当把自己放在实际生活之外,就像叔本华说的那样“丢开寻常看事物的方法”,换一个视角看周围的世界,就会发现:素来以为平淡无奇的东西会表现出不寻常的美。

A.美感起源于直觉,不带任何实用目的。

B.平淡无奇的东西会表现出不寻常的美。

C.我们习惯以实用和功利眼光看待事物。

D.摆脱实用和功利眼光会发现不寻常的美。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音乐在古代为别的艺术所利用,在中世纪又成为宗教的装饰。巴赫给它解放,使它独立为“纯音乐”。到了现代,纯粹的音乐中又掺入别的分子了,但这一次不是音乐为别的东西所利用,而是音乐利用别的东西。音乐仿佛是从长期的奴隶生活中脱出,暂时闭居在象牙塔中,现在又自动地走下象牙塔来与世人相见。这便是标题音乐的发生,即依照标题作曲,在曲中用音描写标题所示的内容。它是近世浪漫音乐的名物。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差别,前者以形式为主,后者则注重内容。古典主义的艺术,有一定的形式与一定的美的标准;而浪漫主义的艺术,则注重独创,崇尚清新。起初作曲家运用音的巧妙的结合,自由地陶写胸中的情绪与感兴,后又渐渐把外界的自然音加以音乐化,加以诗化。贝多芬是浪漫乐派的先驱,贝多芬以前的音乐,大都是“绝对音乐”,当时盛行的“室内乐”,就是以音乐美为本体而不描写事象的绝对音乐。室内乐是王公贵族的宫室中所演奏的音乐,贝多芬给室内乐解除贵族的束缚,使其始脱离贵族而独立。同时他又倡导音乐的事象描写,他的九大交响乐中有三曲是有标题的,即《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这三曲交响乐,不仅表现出对于英雄、田园、命运的抽象的观念,而且具体地描出英雄的力与悲哀、牧童的快乐命运与人的葛藤,所以贝多芬是近代标题音乐的祖先。

(节选自《丰子恺谈音乐》,有删改)

1解释文中加点的“奴隶生活”的具体含义。

2根据文意,依次写出音乐发展过程中的流变名称。

3为什么说“贝多芬是近代标题音乐的祖先”?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题,共 30分)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既见复关,_____________。(《诗经·氓》)

(2)_____________,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论语》)

(3)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4)___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5)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书愤》)

(6)___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琵琶行》)

(7)_____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泉香而酒洌,____________。(《醉翁亭记》)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3)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4)其为人也,发愤忘食,__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5)夫天地者,_________;光阴者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里仁篇》中有“___________”两句,意在告诫我们:见别人的长处要学习,见不足要检查自己。

(2)《荀子·劝学》中,论述“思与学”关系的重要句子是:“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__”描写刘裕挥师北伐的英雄气概。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左传·曹刿论战》中曹刿分析了敌我之间“_______________”的形势才建议转入反攻,而他建议谨慎追击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做法相似。

(3)   《赤壁赋》中客人听了苏轼一番话后,转悲为喜,继续痛饮,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距文章开头“泛舟”“月出”遥相呼应。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解释自己不肯答应婚嫁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飘摇在宽阔浩淼的江面上。

(3)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

 

12、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三国英雄人物常常是诗人借以抒发情怀的对象。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江山依旧,英雄早已不在的怅惘,杜甫《蜀相》“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苏轼《赤壁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_________________”,借曹操这样的英雄也只是一时显赫,感叹人生短促无常。

②高考结束,你在班级毕业留言册上写下古诗“_________________”,劝慰同窗无惧路远水长,豁达面对离别。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暑热思风 王令

坐将赤热忧天下,安得清风借我曹?

力卷雨来无岁旱,尽吹云去放天高。

岂随虎口令轻啸,愿助鸿毛绝远劳。

江海可怜无际岸,等闲假借作波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紧扣标题从暑热入笔,写作者遭受赤热之苦,希望清风为自己和天下人驱除暑热,寄情深远。

B. 第三句寄望于风能带来降雨,让百姓免遭旱灾,隐含作者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统治者不作为的愤慨。

C. “放天高”一语双关,既写出风吹云散后天空的高阔,又喻示时运清平,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

D. 颈联写风变化多端,既随虎口呼啸而生,也助鸿毛高飞远行,“虎口”与“鸿毛”形成鲜明对比。

E. 尾联写无边无际的江海如果借助风的威力来兴起雄波巨澜,就能为世人送来清凉,可谓想象奇特。

2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4、(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1)孔子曰:“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至于不振。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其职矣。故子曰:“听讼(1),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此非虚言也。汉兴,破觚(2)圜,斫雕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不至于奸,黎民艾安。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

(取材于《史记》)

注释:(1)听讼:指审理案件。(2)觚:方,文中指严酷的法令。

(2)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谓乱离之后,风俗难移。比观百姓渐知廉耻,官人奉法,盗贼日稀,故知人无常俗,但政有治乱耳。是以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异端,自然安静。公等宜共行斯事!”

贞观四年,房玄龄奏言:“今阅武库甲仗,胜隋日远矣。”太宗曰:“兵备寇虽是要事,然朕唯欲卿等存心理道,务尽忠贞,使百姓安乐,便是朕之甲仗。隋炀帝岂甲仗不足以至灭亡,正由仁义不修,而群下怨叛。宜识此心。”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王珪顿首曰:“陛下能知此言,天下幸甚!”

(取材于《贞观政要》)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之以政   导:引导

B. 上下相遁   遁:欺瞒

C. 其职矣   溺:沉迷

D. 兵备寇虽是要事 饬:整顿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民免无耻   斫雕为朴

B. 法令治之具   言道德

C. 破觚而   隋炀帝岂甲仗不足

D. 公等宜共行斯事也   而群下怨叛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最有道德的人不(标榜自己)有道德,因此(才真正)具有道德

B. 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法令越严酷,盗贼越多

C. 仁义积则物自归之

仁义积累(得深厚)百姓自然会归顺君王

D. 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

如有片刻懈怠,就不能够达到远方了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信哉是言也!

②故知人无常俗,但政有治乱耳。

5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内容,分别概述孔子、老子、唐太宗治理国家的主张,并说明三人主张的相同之处。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唐代诗人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时,带了两块天竺山石回乡作纪念。一天,他摆弄石块时幡然醒悟:如果到西湖游玩者都带几块天竺石走,天竺山的秀美岂不要消失殆尽?山石虽不值钱,但取之如同贪污,玷污了名声。于是写下自责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