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是( )
①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其要义就是让权力置于众目睽睽之下,让权力的主人看清、看住权力如何运行。
②向安和罗锋俩位教授异曲同工地认为,在新世纪的巨大冲击下,民间故事传承人的口头传承悄然消失,传统民间文学走向衰败。
③在医院的行业作风建设中,要大力发扬待人和气、言语文明、耐心细致等与人为善的美德,这样才能减少医患矛盾。
④连续的高温天气使得市民尽量避免白天出门;而到了晚上,市民便纷纷走进气温较低的琅琊山中避暑纳凉,顺便锻炼身体,真是一箭双雕。
⑤黄山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名列全国第二,当记者问到原因时,负责人说:“主要是对游客的意见洗耳恭听,从而强化了对景区的精细化、人性化管理。”
A. ②④ B. ①⑤ C. ②⑤ D. ③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布衣,借指平民百姓。古代平民一般不能衣锦绣,故称布衣。此处指穿着粗布衣裳。
B. 兵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司法等,长官为兵部尚书。
C. 廪,官家供应的粮食,这里指俸禄。“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的“廪稍”与此相似。
D. 大辟,是古代五刑之一,初谓五刑中的死刑,隋朝后泛指一切死刑。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西成高速列车运行速度由250公里/小时提高到350公里/小时,提速却不提价,让先前担心票价会上涨的人放了心。
B.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的一年,要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等,解决好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问题。
C. 圣诞节等一些外来节日之所以流行开来,原因是因为那些洋节日对中国年轻人来说很轻松,都多少被附加了一些“购物狂欢”的特征。
D. 刚刚结束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将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侯云德院士,以表彰他在突发传染病防控方面取得的开拓性贡献。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 ① 离不开酒。 ② 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 ③ 唐代文人之醉酒, ④ 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 ⑤ 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 ⑥ 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总是 | 既然 | 而 | / | 但是 | 从而 |
B | 都 | 如果 | / | 固然 | 而且 | 因此 |
C | 可是 | 倘若 | 那么 | 既 | / | 所以 |
D | 却 | 与其 | 所以 | 虽然 | 反而 | / |
A. A B. B C. C D. D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丑陋吗?
鲁迅先生的重要成就是对中国人国民劣根性的揭示;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中所激烈批评的也是中国人国民性的负面。他们都不是进行严谨而具逻辑的理性剖析,而是凭着敏感与尖锐,随感式却一针见血地刺中国民性格中的痼疾。鲁迅用这种国民集体性格的元素塑造出中国小说人物画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形象——阿Q。当然,鲁迅也把这种批判写在他许多杂文中。柏杨则认为杂文更可以像“匕首一样”直插问题的“心脏”。故而柏杨没有将国民性写入小说。
这使我想起从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传教士文学”。传教士出于对异文化的好奇,热衷于对中国文化形态进行描述。他们笔下中国人的劣根性是相当复杂的。有善意的批评,有文化误解,也有轻蔑和贬损。特别是后者,与西方殖民者傲慢的心态相关。由于人们对鸦片战争以后屈辱的历史刻骨铭心,所以很少有人直面这些出自西方人笔下的批评。
然而我们对自我的批评为什么也不能接收呢?是鲁迅和柏杨所言荒谬,还是揭疤揭得太狠?不狠不痛,焉能触动。其实任何国家和地域的集体性格中都有劣根。指出劣根,并不等于否定优根。应该说,揭示劣根,剪除劣根,正是要保存自己民族特有的优良的根性。
从文化视角观察与解析国民性需要非凡的眼光,用批评精神将国民性格的痼疾揭示出来需要勇气。尤其是柏杨先生这个充满自责和自警的题目——丑陋的中国人——多容易被误解呀!但是只要我们在这些激烈的自责中能够体会一位作家对民族的爱意,其所言之“丑陋”便会开始悄悄地转化。
如今,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走向繁荣。繁荣带来的自信使我们难免内心膨胀。似乎我们不再需要自省什么“丑陋不丑陋”了。然而一个真正的文明的民族,总要不断自我批评和自我完善,不管是穷是富。为此,柏杨先生这本令人深省的书该重新放在我们的案头。
(有改动)
【1】作者所论及的“传教士文学”是怎样的一种文学?试作简要说明。
【2】从全文来看,鲁迅和柏杨对“国民劣根性的揭示”及其效果有何异同?
【3】为什么说“柏杨先生这本令人深省的书该重新放在我们的案头”?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鹏鸟要高飞九万里所凭借的除了风,还必须要有辽阔的天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宋濂求学之路艰难困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要求填空。
(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_____,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_____》)
(3)《鱼我所欲也》中作者先假设为了求生避祸不择手段的做法,然后论述了仁人志士的做法是“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与其用“在艰苦的环境中,才知道谁是真正的君子”来激励自己,还不如把《论语》中孔丘“________,________”的作为座右铭,含义相同,雅俗有异。
(2)当有人纠结于取舍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借用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帮助他做出正确的选择。
(3)《三峡》中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三峡水流之急之疾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民,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2)《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风飘荡,在辽阔的江面上自由来去。
(3)《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人生短暂要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左传·曹刿论战》中,曹刿对鲁庄公解释当时可以放心追击不用担心有埋伏的依据是:“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比较士大夫与巫医乐师百工不同的学习态度后,感慨地说,巫医乐师百工们“____,____”,这现象实在奇怪。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了刘裕父子的典故,父亲是“________”的气概,儿子却是“________”的狼狈结局。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概括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心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以“_______”写出琵琶女弹奏琵琶动作熟练,用“_______”写相邻船的反应,从侧面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高超技艺。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以“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连州腊日观莫徭①猎西山
刘禹锡
海天杀气薄,蛮军部伍嚣。
林红叶尽变,原黑草初烧。
围合繁钲息,禽兴大旆摇。
猜鹰屡奋迅,惊鹿时踢跳。
瘴云四面起,腊雪半空销。
箭头馀鹄血,鞍傍见雉翘。
日暮还城邑,全笳发丽谯②。
注:①莫徭:即现时瑶族。②丽谯:城门更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题目即已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诸多要素,一个“观”字统领起全诗。
B.猎场围合铜停敲,旌旗四处摆动,既紧张更有序,与开篇时的人声鼎沸杂乱喧嚣不同。
C.诗人并未直写所获猎物多少,但透过箭头余血和鞍旁雄羽便可推知一二,反更有韵味。
D.本诗写观猎不只表现瑶民围猎的欢乐,更有对这一民族勇敢豪放精神的讴歌与颂扬。
【2】本诗写景极具画面感,诗人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14、阅读文本,完成各题。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
(宋)曾巩
①谈者谓南越偏且远,其风气与中州异。故官者皆不欲久居,往往车船未行,辄已屈指计归日。又咸小其官,以为不足事。其逆自为虑如此,故其至皆倾摇解弛,无忧且勤之心。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故越与闽、蜀,始俱为夷,闽、蜀皆已变,而越独尚陋,岂其俗不可更与?盖吏者莫致其治教之意也。噫!亦其民之不幸□已。
②彼不知由京师而之越,水陆之道皆安行,非若闽溪、峡江、蜀栈之不测。则均之吏于远,此非独优欤?其风气吾所谙之,与中州亦不甚异。起居不违其节,未尝有疾。苟违节,虽中州宁能不生疾邪?其物产之美,果有荔子、龙眼、蕉、柑、橄榄,花有素馨、山丹、含笑之属,食有海之百物,累岁之酒醋,皆绝于天下。人少斗讼,喜嬉乐。吏者唯其无久居之心,故谓之不可。如其有久居之心,奚不可邪?
③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薰蒸渐泽,今大者专一州,岂当小其官而不事邪?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驱于治,居闽、蜀上,无不幸之叹,其事出千余年之表,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然非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者不能也。官于南者多矣,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④材叔又与其兄公翊仕同年,同用荐者为县,入秘书省,为著作佐郎。今材叔为柳州,公翊为象州,皆同时,材又相若也。则二州交相致其政,其施之速、势之便,可胜道也夫!其越之人幸也夫!其可贺也夫!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欤 B.也 C.耳 D.乎
【2】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往南越的路途较闽蜀之途更加安全。
B.南越风气和中州无异,一般不会生病。
C.南越的花果海产酒醋等物产质量上乘。
D.南越百姓性格平和,非逞勇斗狠之徒。
【3】本文是一篇赠序,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揭露自古以来官场对南越的偏见,感慨越人的不幸,并认为南越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偏远鄙陋。
B.南越交通便利,风俗气候与中原相近,只是人们不愿久居,才传言说那里落后。
C.古人治理乡县,能够以道德仁爱来教化百姓,无论治理之地是大是小,都应当如此。
D.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4】本文结构严谨,前后多处呼应,试找出两处并分析其作用。
15、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5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结合材料
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② “风波”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风浪,多比喻纠纷或乱子。请以“风波”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50字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