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渭城曲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台城 唐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各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
A.两首诗都写到了“雨”和“柳”的意象,它们的作用基本上是相同的,都营造出一种朦胧的、凄美的离别氛围。
B.《渭城曲》中诗人对“朝雨”和“柳色”稍事描写后便引出下文的劝酒送别,结构相对简单;《台城》诗将一座古城隐藏于江雨、江草、春鸟、春柳之中,一“梦”字道破多少存亡兴衰的历史,情与景密切交融。
C.王维诗带有盛唐气象,全在最后两句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韦庄诗则是晚唐光景,“六朝如梦”几个字体现了浓厚的、悲凉的虚无的人生况味和历史观。
D.两首诗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用了叠字,用“青青”和“霏霏”分别来形容柳色和江雨,不但使得所描绘的景象更生动,也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致的音韵美。
2、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拭了拭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来。
B. 林海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C. 黄宗英谈到演员赵丹之死时说:“一个演员毕生塑造角色,而时代也塑造了他自己。他是在知心的观众欢迎的掌声和殷切的期待中,落下生命之幕的。”
D. 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急冲冲跑来对母亲说:“着火啦!冲天的大火!它吞噬了太阳!遮盖了大地!”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
A. 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就是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B. 近年来,中国出境游公民的素质明显加强,境外受访者多表示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有改善。
C.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已经全面启用,这是建设广州国际航空港的一项重大举措。
D. 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全长26公里,是由香港特区政府出资并委托港铁公司建设和规划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品牌时装需要宣传,寻求视觉冲击力未尝可以,但拿孔子、庄子做模特就不妥了。
B.我市成立绿色上网专区,意图采取变“堵”为“疏”,解决未成年人沉溺网络问题。
C.交管局在文华路与扬子路交叉口建设立交系统,极大地缓解交通高峰期堵车问题。
D.中国航天事业成就辉煌,这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谨庠序之教”中,“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B.“驽马十驾”中,“驽马”指劣马,“十驾”指马拉车十天所走的路程。
C.“句读之不知”中,“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读”,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句”。
D.“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中,“敲扑”是古代的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彭 大 刷 子
张爱国
彭大刷子本名彭敬贤。
在九潭镇,说一个人有本事,就说他“有一把刷子”。彭大刷子确实很有“刷子”。那年夏天,九潭镇遭受大涝。入冬,人们纷纷逃荒。彭大刷子却把一家老小安顿在家里,自己光着两手去了百里外的省城太原。十天后,彭大刷子挑着两袋粮食回来了,半袋留家里,其他的送给镇上逃不了的老弱病残。有人问他怎么弄来的,彭大刷子胸脯一拍:“你们只管吃,我自有刷子!”于是,“彭大刷子”在九潭镇叫开了。
彭大刷子在太原城用的什么“刷子”?进城那天,彭大刷子碰上一个玩把戏的,就跟着看了一下午。次日一早,彭大刷子竟然堂而皇之地开起了自己的把戏场子,什么滚刀山、下火海、口吐火蛇,一个个玩得溜儿熟。彭大刷子又人高马大,国字脸棱角分明,说话字正腔圆,有磁性,有感染力。太原城那些大姑娘小媳妇们每天追着看,还不断拿钱砸他。
就这样,彭大刷子每每在太原城玩上几天把戏,就往九潭镇送一回粮食,再回城接着玩。
一天,彭大刷子正玩着把戏,一伙土匪骑着马闯过来。彭大刷子都跑了几丈开外,却见一个骨瘦如柴的小男孩傻站在原地,于是他一个飞身迎上,抱着小男孩从马蹄间滚了出来。彭大刷子把小男孩送回家——哪里是家?就是街角一个临时搭建的小窝棚,棚里还有一个老人。彭大刷子一问,老人是东北人,日本人占领了东北,他一家八口一路逃向关内,到了太原就剩下了爷孙俩。彭大刷子丢下一把钱要走,老人却拉住他:“恩人救命之恩,老汉陨首难报。若不嫌弃,老汉愿以祖传手艺相赠……”
一听说手艺是制刷子,彭大刷子哈哈大笑:“老人家,九潭镇都叫我彭大刷子,若有幸承教,在下则名副其实也。”
同样半天工夫,彭大刷子就把破竹、制板、造型、磨光、钻孔、选鬃毛、栽毛固根、剪平修齐等一整套制刷手艺,掌握得门儿清。
灾害过后,彭大刷子回家开起了九潭镇第一家制刷作坊。彭大刷子的刷子,刷毛是上等猪鬃,不断裂,不变形;毛根蘸了松树脂,不松动,不脱落。彭大刷子还将黑白淡红、淡黄的猪鬃搭配起来,在刷面上点缀出双喜聚宝盆、花鸟虫鱼等各式图案。彭大刷子的刷子,不仅是日用品,还是艺术品。九潭镇的人都买疯了。
日本人围攻九潭镇那天,一名中国守军副官找到彭大刷子,要买一千把刷子。彭大刷子问要这么多做什么。副官说,他们发现每次战斗前,用刷子将战马的毛刷几遍,战马就精神抖擞,战力大增。彭大刷子胸膛一拍,向副官保证三天内一把刷子不少。副官问多少钱。彭大刷子立马变了脸,擂着胸膛:“兄弟们在前线拿命与鬼子干,如果要钱,我彭敬贤还是中国人吗?还是人吗?”副官热泪盈眶,给彭大刷子敬了个标准的军礼。三天制一千把刷子,彭大刷子完成不了,就发动全镇的人,手把手地教。老婆有点想不开:“我们家好不容易有了这门手艺,一旦镇上的人都会了,我们以后吃什么?”
“我就不说国难当头大家与小家的话了,单说将来,等我们把日本人撵进大海,九潭镇人人制刷,家家卖刷,将是一番何等景象?”彭大刷子静静地看着远方,“等天下太平,我彭大刷子要让我九潭镇成为刷子镇,让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来我九潭镇买刷子。”三天后,当彭大刷子将一千二百把刷面上呈“中国必胜”的刷子送去时,中国守军全体将士整齐列队,向他敬礼。
不久后,虽然九潭镇军民誓死抵抗,但九潭镇还是沦陷了。鬼子们也不知哪里得来的消息,要彭大刷子先制一百把“大日本皇军”的刷子给他们试试。彭大刷子摁了摁胸口,点了头。
九潭镇的人不干了,骂彭大刷子“日本狗”“狗汉奸”,连老婆孩子也骂他。彭大刷子不吭声,连夜上了一趟山,回家后把自己关进作坊里,制刷子。
几天后,当日本兵看到二三百把精美的“大日本皇军”刷子时,拍着彭大刷子的肩膀,哈哈大笑。
然而第二天,日本兵就端着枪嗷嗷大叫地冲进彭大刷子家——那些“大日本皇军”的刷子在马身上才刷了几下,就掉了色,成了“大呆王”。不仅如此,刷毛上还不知道被彭大刷子用了什么,凡是被刷过的马,皮肤红肿瘙痒,溃破流脓,焦躁不安,毫无战斗力。令日本兵恨得牙痒痒的是,彭大刷子已带着一家人上了五台山,参加了游击队。
如今,彭大刷子彭敬贤已去世三十年,九潭镇也早已成了他当年梦想的刷子镇,九潭镇依然传颂着他的故事,并且把一切坏人叫作“大呆王”。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以“彭大刷子”和“彭敬贤”——绰号和本名为开头,两者反差鲜明,目的是表现主人公既粗犷豪放又有中国的传统文化人格的特征。
B.水涝、土匪、逃向关内、日本人围攻九潭镇等细节构建了小说的时间框架,营造了一个内忧外患的乱世氛围,为主人公的英雄形象提供了时代背景。
C.小说结尾虽与主要情节无关,但照应了文中“我彭大刷子要让我九潭镇成为刷子镇”,同时也说明彭大刷子的精神长存于家乡,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D.小说语言既有口语化倾向,如“门儿清”“把日本人撵进大海”“嗷嗷大叫”等,也有一定的古典色彩,如“陨首难报”“若有幸承教,在下则名副其实也”。
【2】小说塑造彭大刷子这一形象时多处使用对比,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3】有人说,该小说在文学上具有鲜明的传奇色彩,请你先说说“传奇”在文学上的特点,再具体说明这个特点在该小说中的具体表现。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凝练地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化用“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两个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与王之涣在《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近的意思。
(4)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5)____________________,血色罗裙翻酒污。(《琵琶行》)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金陵怀古(其一)
王安石
霸主孤身取二江①,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②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③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注]①二江:宋代江南东路、江南西路的简称,也是建都金陵诸国的主要统辖区域。②东府:东晋简文帝永相、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府第。③黍离:《诗经》篇名,旧说为东周大夫行经西周故都,见宗庙宫室尽为禾黍,因眷怀故国而作。麦秀:即《麦秀歌》,为殷朝旧臣路过故都,因悯伤故国而作。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掉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注),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门外楼头: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当他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外时,陈后主仍在结绮阁上与宠妃张丽华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1】对以上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将霸主开创基业的艰辛和他的子孙携城受降的丑态进行对比,为颔联揭示亡国原因做铺垫。
B.颈联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描述自己游历金陵所见到的衰败景象、所听到的前朝余唱,景中有情。
C.词的上片围绕金陵秋色极尽渲染,以“画图难足”句作结来概说此地风物美不胜收,难以尽述。
D.词的下片以“念”字领起,表明作者的思绪由现在转入过去,从上片的摹形绘景转到议论抒情。
【2】王安石的这两首作品都以“金陵怀古”为题,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尽相同。请简述其不同。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顼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令将军与臣有郤 通“隙”,隔阂,嫌怨
B. 常以身翼蔽沛公 翅膀
C. 田父给曰 欺骗
D. 期山东为三处 约定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B.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C.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D.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急渡/今独臣有船汉至/无以渡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败北:“北”本来是二人相背的意思,因此军队打败仗背向敌人逃跑叫“败北”。
B. 亭长:官名,战国时,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任防御之责。秦汉时,十里一亭,设亭长一人,管诉讼等。
C. 侯:古代有男、子、伯、侯、公五等爵位,侯是第四等。
D.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平旦、黎明等与之意思相同
【4】将文中画线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2)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3)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10、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新型肺炎疫情发生后,网络上舆情汹涌,引发全民关注。在有些省市,一些人嘴里喊着“武汉加油”,但只要一听到身边有武汉人,就立马变脸,唯恐避之不及,甚至出现“悬赏”、驱逐武汉人的闹剧。
要求: 假设你是小强,请你给《温暖周刊》写一封倡议书,针对上述行为,表明你的态度,谈谈你的看法和感悟。注意语言得体,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