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吉林通化高一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政府大规模推行企业国有化和制定经济计划,并且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在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的模式下,使计划达到预期目的。法国的这一系列措施(       

A.缓和了经济“滞胀”问题

B.适应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要求

C.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D.克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据史学家唐长孺先生考证,西晋时门阀等级序列业已排定,虽有一些“新出门户”,如颍川庾氏、阳翟褚氏出身寒微,也有个别寒人因军功而被提升到士人地位,但大部分寒人地位卑贱,仕途蹉跎,无法涉足士流。由此可知,西晋时期(     

A.社会阶层流动不畅

B.察举制的弊端凸显

C.门阀制度达到鼎盛

D.统治基础受到削弱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根据图表信息,我们可以推出(     

站名

车到分秒

车开分秒

停车分秒

乘客人数

六合路

31分25秒

31分55秒

30秒

13

华清街

35分50秒

36分55秒

1分5秒

30

青年会

40分5秒

40分50秒

45秒

30

A.汉口实现了交通运营的机械化

B.城市主权独立是交通发展的前提

C.近代城市化注重时间观念

D.节约时间得到普通民众一致认同

4、下表是1840—1927年中国部分地区近代工业统计表(单位:个/万元)。其中,乙是(     

【注:为中国44座主要城市所在地区数据】

地区

厂数

资本

751

160304

173

75324

141

51659

44

15391

A.京津冀地区

B.珠三角地区

C.长三角地区

D.东三省地区

5、有学者认为:“1905年科举废除后,新式学堂激增,引发了由士子童生到学堂学生的集团式转变,庞大的新型学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该学者旨在说明科举的废除(     

A.改变了旧式价值观念

B.引发学生运动的高涨

C.推动了传统社会转型

D.加快了民主革命进程

6、18世纪中后期以来,本来大本营在城市的英国上层人士纷纷开始向乡下搬迁和居住。1772年,夏洛特王后把她的小别墅盖在克佑区的森林里。到18世纪末,许多有钱人经常会到他们豪华的度假村庄里过周末。就连穷得负担不起周末村舍的人们也希望偶尔到乡村里呼吸新鲜空气。这主要是由于(       

A.郊区基础设施建设更为完善

B.交通条件改善便利人们出行

C.工业革命造成城市环境污染

D.城市人口增多居住空间紧张

7、2008年,针对农民工进城生活状况,某记者在江苏昆山采访了来自安徽、四川的共400名农民工(见下表)。据此可知

进城生活满意度占比

14%很满意

62%基本满意

21%不满意

3%很不满意

满意的主要原因占比

38%认为收入高于种田

34%认为可以接触新事物

21%认为利于子女教育

7%认为生活好于农村

A.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B.农业产值呈现不断下降趋势

C.市场经济改变以往生活习俗

D.择业情况折射价值取向变化

8、秦统一货币以来,货币运行便在上、下两个层面存在。秦朝以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上币贵重易携带,下币低廉易日用,随着后世社会经济发展、变迁,逐渐演化为政府财政税收与民间日常用度的上下之分和商业资本循环与小农经济运行需求的上下之分。据此可知,这一货币制度设计(     

A.促进了封建等级秩序逐渐瓦解

B.是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C.阻碍了全国性统一市场的发展

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9、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书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十,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     

A.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

C.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

D.任用外戚权臣,削弱宦官权力

10、宗教改革之前,英国主教群体在国家世俗和宗教事务上拥有诸多特权,如司法豁免等;宗教改革之后,主教的职能被限制在宗教领域,并被取消了一系列宗教特权。这一变化(     

A.破坏了天主教会的信仰基础

B.勾勒了理性王国的发展蓝图

C.推动了英国的近代国家建构

D.催生了英国君主的世俗权力

11、孔子在为《周易》撰写的《文言传》中说:“上下无常,非为邪也。注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这表明孔子(     

A.主张与时进退

B.敦行民本思想

C.痛惜礼乐崩坏

D.重视道德修养

12、学者石仲泉在《红军长征的基本内涵与红军长征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红军长征的内涵很丰富,不简单地是突围、转战和打仗等。他认为的丰富内涵不包括(     

A.革命与反革命、光明与黑暗的大搏斗

B.党内指导思想和政治路线的尖锐斗争

C.极端自然环境和饥寒伤病折磨的考验

D.坚持革命理想与放弃斗争的艰难抉择

13、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2.2倍,英国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该时期物价的变化(     

A.引发了新一轮殖民扩张

B.推动了西欧的社会变革

C.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水平

D.助长了社会的奢靡风气

14、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尊为天子,设官“抚万民,度四方”。帝尧之时,“百姓昭明,合和万国”。虞舜设官分职,“播时百谷”以解除饥馑,“敬敷五教”以教化民众。《尧典》、《舜典》、《大禹谟》等也有类似的记载。这些文献(     

A.论证了皇权专制合理性

B.突出了农业的邦本地位

C.说明教化百姓的重要性

D.强调以民为本的合理性

15、商鞅变法后,秦国以法家思想立国称霸,标榜“皆有法式”,国家社会生活大小事务都诉诸法律制度,弱化官吏的人格意象与道德表率。秦朝却围绕忠信、善行等道德品格,教导官吏“劳以率之,正以矫之”。这一变化反映出秦朝(     

A.开启了以礼入法的统治

B.行政实践优化治理理念

C.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

D.官员道德素养得到提升

16、1959年美苏两国依据文化协议举办国家展览,在莫斯科展出的美国主要展品是食品、服装、体育用品、书籍、音响设备;在纽约的展出的苏联主要展品则是喷气式飞机、拖拉机、汽车、水力发电装置。据此可知(  )

A.美国民生产品更具吸引力

B.苏联重工业取得显著成就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D.美苏冷战渗透到文化领域

17、如表为1890~1913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现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水力和电力)消耗情况(单位:相当于百万吨煤)。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应是(     

国家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1913年

145

171

185

195

71

112

158

187

36

47.9

55

62.5

10.9

30

41

54

A.德英法俄

B.英德法俄

C.英德俄法

D.英法德俄

18、下图所示为商代王位世系图(局部)由此可知商代(       

A.奴隶主贵族的权力斗争激烈

B.已出现宗法分封制度的雏形

C.形成相对稳定的王位继承制

D.国家政治制度逐渐得以完善

19、王守仁的心学认为心只有一个,就是道心,并明确提出了“心即理”的命题,这就很容易让人认为人的所有心念都是符合于道即天理的,只要是从心中发出来的,都是天理。晚明李贽沿着这个思路前进,提出了“童心说”,却掀起了反理学的浪潮。这主要说明

A.李贽继承了心学的精髓

B.王守仁明确倡导思想解放

C.心学反对盲目服从权威

D.理学内在矛盾推动其衰弱

20、某学者总结了中国古代“士”这一概念产生演变的过程,如下表所示。与战国时期“士”的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时间

内容

西周之前

泛指部落中的成年男子

西周和春秋

特指卿大夫以下的低级贵族,属于“国人”阶层,能够接受“六艺”等贵族教育

战国

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已与出身无关;“士”非常活跃,其共同身份标志是知识、智慧与才能

A.平民教育取代贵族教育

B.民间聚徒讲学之风兴起

C.诸子百家思想实现融合

D.宗法观念已经荡然无存

21、《世说新语》中记载:桓大司马乘雪欲猎,先过王、刘诸人许。真长见其装束单急,问:“老贼欲持此何作?”桓曰:“我若不为此,卿辈亦那得坐谈?”这反映当时(     

A.世家大族走向没落

B.门阀士族生活奢靡

C.品评十分注重仪服

D.统治集团存在矛盾

22、1547年,伊凡四世即位后,不仅大量吸收新贵族进入沙皇控制下的大贵族杜马群体,还通过个人领地制将贵族对土地的占有同贵族无条件地为君主服役紧密联系起来,使土地的占有具有明确的受禄性质。伊凡四世此举(     

A.强化了中央的行政权力

B.摆脱了对旧贵族的依赖

C.为帝国扩张创造了条件

D.提升了新贵族经济地位

23、如图是1964年出版的《奋发图强,争取农业大丰收》宣传画:一位强壮的男社员,在脱粒机旁,手捧着倾泻而下的谷子,笑逐颜开。该作品旨在

A.倡导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激励农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C.宣传国民经济建设调整政策

D.赞扬包产到户取得显著成效

24、《皇清职贡图》是乾隆年间皇帝命沿边总督、巡抚将所辖境内不同民族的衣冠状貌,绘其图像,集结而成的古代大型民族志图册。图册绘图三百种,以男女别幅,共计六百数,并有文字题记,简要说明其分布地区、历史沿革、服饰饮食、社会生产及向清政府贡赋数额。这反映了清代(     

A.边疆治理有较大提升

B.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

C.开放包容的帝国形象

D.“中华天下观”的最终形成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意义

(1)国内意义

①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民主政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②使资产阶级分享到了___________

③是英国社会获得政治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④英国逐渐实现了向___________国家的转变,是英国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

(2)国际意义:对欧洲乃至世界作出了贡献。

26、观察中国古代各朝疆域版图,回答问题

(1)请按照示例将表格空缺处填写完整。

 

 

朝代

①:

②:

③:唐朝

判断依据

④:

⑤:

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措施

⑥:

⑦:

⑧:

 

 

(2)概括这三幅图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特点。

 

27、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贯穿着整个世界近代史。它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自己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

(1)按照提示,完成内容。

(2)根据上表内容,结合所学,谈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影响。

 

28、建立

(1)政治前提:___________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基础。

(2)《三年法案》:议会至少三年召开一次,每届议会期限不得超过___________

(3)《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继承顺序,且明确未来国王必须是___________

29、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不仅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将下列“重要时期”与同时代的“重要史实”相对应(填写字母)。

 

30、意义

(1)对英国

①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限制了英王的实际统治权,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___________、司法权和军事权,从而结束了英国长期以来形成的___________

②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得到提高,___________的原则得以确立。

(2)对世界:英国的___________,成为以后很多国家资产阶级效法的样板。

31、特点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___________政体,国王与议会并存,共同构成国家的政治体制。

(2)就国王而言,王权本身要受到___________和议会的限制。

(3)就议会而言,权力不仅得到了提升,而且占___________地位。

32、原则

(1)限制王权:通过___________分权的办法来分割和架空君主的权力,使国王受到___________和议会的限制。

(2)议会至上:议会成为一个常设性___________机构,由它掌握立法、财政、司法、军事等最重要的国家权力。

33、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法治化、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以及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等。

现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法治化、民主化。填写下列空格内容。

(1)经济的工业化

①18世纪下半叶,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启动,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英国诞生的第一个工业部门是________。

②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________的发明带动了交通业的发展并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

(2)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

①英国光荣革命后,1689年议会颁布的《________》,在英国开始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________》,成为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②1787年颁布的《合众国宪法》确立的美国政体是________、国家体制是________。1885年,日本明治政府实行________制,在现代政治制度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

 

34、___________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割___________、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___________给日本。开放沙市、___________、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___________的途径,阻碍了中国___________的发展。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阅读下述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

材料二 :俄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轰临时政府;1928年井冈山会师。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中俄两国革命的“路”有何相同?

(2)简要指出造成两国革命道路之“异”的不同国情。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8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美法两国的历史文献: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代议制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就被欧洲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

材料一

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等提出弹劾……

材料二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众议员议员任期4年,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任期9年,每3年改选其中的1/3。……”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出自美法两国的什么政治文献?以上材料体现了哪一种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类型?

2材料一、材料二的政治文献分别对其本国社会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国家在实行代议制时贯彻了怎样的原则?

 

37、思潮的涨落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问题:

以“时代与思潮”为主题,叙述鸦片战争至新文化运动期间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历程。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毫无法律根据而征收吨税和磅税……(27)肥皂、食盐、酒、皮革、煤以及类此的一切最通用和最必需的物品的专卖。……(120)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如挖掉那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国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以国会的一项法案,宣布这样权力是违犯法律的。

——《大抗议书》

材料二《权利法案》本身并没有多少新的内容,它的一些基本条款在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1641年的《大抗议书》和1679年的《人身保护法》中已经提了出来。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把英国议会和人民一再争取和重申的原则再一次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王章辉《英国文化与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抗议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台的政治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权利法案》与《大抗议书》的关系。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实践的特点。

39、阅卖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中国

外国

19世纪40——60年代

签订《南京条约》;林到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洋务远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英国、法国、美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签订《辛丑冬约》;维新变法运动兴起;辛亥革命爆发。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在航天、电子计算机等领域,中国已走在世界前列: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被称为“新四大发明”。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至今依然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