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教 jiāo________ jiào________
便 biàn________ pián________
觉 jué________ jiào________
2、指出下面关于年龄的特殊称谓。
20 岁_____ 30 岁________ 40 岁_________
50 岁______ 60 岁________ 70 岁________
3、补全诗句:
①海内存知己,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谁言寸草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 ___________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
⑤王师北定中原日, ________________。
⑥ ____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4、把词语补充完整,按要求做题.
一_____一样 无_____于事 一丝不_____ _____空而起 __________之众 聚____会____ 得_____扬扬 垂头丧_____ ________欲试 九____二____之力
1.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两个含有两个数字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之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用它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聚( )会( )”意思一样的四字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词语中,描写神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九( )二( )之力”是多字成语,请再写出两个这样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一比,再组词。
群(_______) 挺(________) 跌(________) 持(________) 众(________)
裙(_______) 庭(________) 铁(________) 待(________) 从(________)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素:____________ (2)札札:____________
(3)章:____________ (4)脉脉:____________
【2】《适迢牵牛星》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绸缪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两句是(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
C.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4】赏析“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小诗,完成问题。
山高路远
(汪国真)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还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唤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1】下列诗句中哪句最能表达诗的中心(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认为最可怕的不是人生的大风大浪,不是人生的各种坎坷,而是平淡无奇,单调乏味的生活。
B.面对困难和挫折,面对机遇和挑战,勇敢者应该“走向远方”“走向大山”。
C.从“走向远方”“走向大山”可以看出作者厌恶都市生活,渴望宁静平淡的生活。
D.全诗洋溢着经历人生风雨,战胜艰难的沧桑感。
【3】诗中加点的“呼喊”和“沉默”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
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
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释】 ①水国:水多。②蒹葭(jiān jiā):水草名。③苍苍:深青色。④今夕:今晚。⑤离梦:离人的梦。⑥杳(yǎo):无影无声。⑦关塞:边关塞外,代指遥远的地方。
【1】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要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往往要借助独特的景物。从第一、二句能看出本诗是在______季所作,选取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都能够传递离情。
【2】第三句诗的意思是:谁说友人千里之别从今晚就开始了?根据这句话的意思和语气可知道最后一句诗的意思是( )
A.离别后的梦无声无息,就像迢迢关塞一样绵长(有这样的梦相伴,我们如同没有分离)。
B.离别后连相逢的梦也杳无踪迹,它竟像迢迢关塞那样遥远(让我连离别的思念都无法寄托)
9、阅读文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面是某县公布的该县学生体质状况的最新检测结果:
【1】根据以上资料提供的信息,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结合上面的最新检测结果,给学校或学生的家长提出合理化建议。(不少于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母亲的书
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生活天天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也读不完的。//第一部分
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我:“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我就会问:“哪本书呀?”“那本橡皮纸的。”我就知道妈妈今晚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给爸爸绣拖鞋面了。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色彩缤纷的丝线,用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的图案和颜色,仿佛都是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皇历。她在床头小几的抽屉里、厨房碗橱的抽屉里,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日子的好坏,对母来说太重要了。她万事细心,什么事都要图个吉利。买猪崽、修理牛栏猪圈、插秧、割稻都要拣好日子,腊月里做酒、蒸糕就更不用说了。只有母鸡孵出一窝小鸡来,由不得她拣在哪一天,但她也要看一下皇历。如果逢上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她就好高兴,想着这窝鸡就会一帆风顺地长大;如果不巧是个不太好的日子,她就会叫我格外当心走路,别踩到小鸡,在天井里要提防被老鹰攫去。有一次,一只老鹰飞扑下来,母亲放下锅铲,奔出来赶老鹰,还是被它衔走了一只小鸡。母亲跑得太急,一不小心,脚踩着一只小鸡。她手捧受伤的小鸡,后悔不该踩到它,又心痛被老鹰衔走的小鸡,眼泪一直流,我都要哭了。
皇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皇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气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气为止。我也跟着背:“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我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还有老师教过我《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我当时对“宛在水中央”不大懂,而且觉得有点滑稽。最喜欢的是头两句。“白露为霜”使我联想起“鬓边霜”,老师教过我那是比喻白发。我时常抬头看一下母亲的额角,是否已有“鬓边霜”了。
《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儿,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第二部分
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第三部分
【1】短文中,“我”的身份是( )
A.郎中 B.养鸡人 C.绣花女 D.教师
【2】作者说母亲的那本橡皮纸的书是“无字天书”,是因为那本书里只有( )
A.木字旁的字 B.丝线、花样和鞋面
C.草字头的字 D.二十四节气
【3】母亲的那本“无字天书”里,最厚的一页是( )
A.丝线 B.花样 C.水绿缎子鞋面 D.橡皮纸
【4】短文画横线的句子中,流泪的是( )
A.受伤的小鸡 B.作者的母亲
C.文中的“我” D.母鸡
【5】“我时常抬头看一下母亲的额角”,表明“我”当时( )
A.很想验证老师教的比喻白发。
B.很想找到“白露为霜”的答案。
C.很关心和心疼母亲。
D.很不理解诗经的含义。
【6】根据短文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1)短文中,作者提到的母亲的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短文第二部分所写的几方面内容,可以分别用3个字的小标题来概括:选丝线、绣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第三部分,先解释“博古通今”的意思,再谈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现代文阅读。
风暴之夜你能否安眠
①从前有一位农场主,在大西洋沿岸耕种一块土地。他总是不断地张贴雇用人手的广告,可还是很少有人愿意到他的农场工作。因为大西洋沿岸的风暴总是摧毁沿岸的建筑和庄稼。直到有一天,一个又矮又瘦的中年男人找到农场主应聘。
②你会是一个好帮手吗
农场主问他
这么说吧
即使暴风雨来了
我都可以睡着
应征者得意的回答。虽然听上去有点狂妄,农场主心里也有点怀疑,但是农场主还是雇佣了这个人,因为他太需要人手了。
③新来的雇工把农场打理的井井有条,每天从早忙到晚,农场主十分满意。不久后的一天晚上,狂风大作。农场主跳下床,抓起一盏提灯,急急忙忙地跑到雇工睡觉的地方,使劲地摇晃梦中的雇工,大声叫道:“快起来,暴风雨就要来了!在它卷走一切之前把东西全都拴好!”
④雇工在床上不紧不慢地翻了个身,梦呓一样的说:“不,先生。我告诉过你,当暴风雨来到时候,我能睡着的。”农场主被他的回答气坏了,真想当场就把他解雇了。
⑤他强压着火气,赶忙跑到外面,一个人为即将到来的暴风雨做准备。不过令他吃惊的是,所有的干草堆都早已盖上了焦油防水布,牛在棚里,鸡在笼里,所有门窗紧闭,每件东西都被栓的结结实实,没有什么能被风吹走的。农场主这才明白雇工的话是什么意思。
⑥这个雇工之所以能够睡得着,是因为他为农场平安度过风暴做足了准备。如果当风暴吹过你的生活的时候,你能睡得着吗?
【1】请给第②段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短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 顺序来写的。
【3】下图是一位同学为本文的雇工画的思维导图,请你从中选择雇工的某一项性格特点,用文中的事例来理解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于描写人物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
【5】⑥段中的加点词“风暴”与前文中所说的“风暴”意思一样吗?请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说说你遇到“风暴”时,你是怎样面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对短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讲了一位雇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为农场主做好了一切准备,使其安然度过险情。
B.农场主之所以明白了雇工的话是因为暴风之夜他没有损失任何财产。
C.雇工在精神、心理、身体等各个方面都做好了准备,所以他才会坦然睡觉。
D.本文给人的启迪是做人做事要学会居安思危,才会在变故面前泰然处之。
12、课外阅读。
鲁滨孙漂流记(节选)
1659年9月30日,我,可怜而不幸的鲁滨孙·克罗索,在一场可怕的大风暴中,在大海中沉船遇难,流落到这个荒凉的小岛上。我且把此岛称为“绝望岛”吧。同船伙伴皆葬身鱼腹,我本人却九死一生。
整整一天,我为自己凄凉的境遇悲痛欲绝,我没有食物,没有房屋,没有衣服,没有武器,也没有地方可逃,没有获救的希望,只有死路一条,不是被野兽吞嚼,被野人饱腹,就是因缺少食物而活活饿死。夜幕降临,因怕被野兽吃掉,我睡在一棵树上。虽然整夜下雨,我却睡得很香。
10月1日清晨醒来,只见那只大船随涨潮已浮起,并冲到了离岸很近的地方。这大大出乎我意料。我想,待风停浪息之后,可以上去弄些食物和日用品来救急。但又想到那些失散了的伙伴,这使我倍感悲伤。
……
(1)给加点字注音。
①同船伙伴皆( )葬身鱼腹( )。
②可怜而( )不幸的鲁滨孙,在大海中沉船遇难( ),流落到荒凉的小岛上。
(2)这部小说的作者是________国的__________,小说是用________人称,按____________顺序来叙述的。
(3)用“____”画出“我”境遇凄凉的句子。
(4)节选的这段文字共讲了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1】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词语。
①形容声音有力,响亮而有节奏。________
②大声叫好。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①“有志者当效周生啊!”的意思是________。
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崛起”的意思是振兴,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3】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面对“为什么读书”这个问题,你怎么回答?我要为________。
14、年糕
新年食品当中,我独爱年糕。
它们圆滚滚、亮晃晃,一看到它们,我心中便自然而然地生出喜庆之意、圆满之感。
小时候,我曾有一段时间,寄居在祖母家。每年岁暮,喧喧腾腾地准备过年的当儿,我最爱的,便是看祖母做年糕。
尽管市面上有现成的糯米粉出售,可是,祖母担心那些糯米粉掺进别的杂质,所以,每年总买大包大包的糯米回来,自己磨。她一面转着那古老质朴的小石磨,一面虔诚地喃喃自语:“年糕年糕年年高。”
把感望寄托在传统食品里的这种美好的情愫,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
磨好了的糯米粉,像白雪一样,高高地堆着。祖母在糯米粉中加入水、糖,搅匀;
然后,在圆形的铁罐里妥妥帖帖地铺上剪成圆形的蕉叶,小心翼翼地倒入拌好了的糯米,再把铁罐一只一只地搁在炭炉上面的蒸笼里,蒸上几个小时。
蒸好的年糕,软滑如水,不黏牙,不滞齿,切片而食,幽香绕舌,那股适口的甜味,晃荡晃荡地由喉头轻飘飘地流进了胃囊里,通体舒畅。
别人做年糕,做不出同样的水准,登门讨教,祖母在倾囊相授之余,总会加上这两句话:“磨粉的时候,心一定要诚。年糕小气,你心不诚,便做不成。”
祖母已去世多年了,然而,每逢新年吃年糕时,我脑海里总会浮现祖母磨粉时那一张虔诚至极的脸。而这些年来,“你心不诚,便做不成”这句话,也成了我重要的处世哲学。
【1】年糕的样子是________、_________的,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详细写的是________,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六步完成。
【3】从这篇文章中我明白了,在介绍饮食的时候,要抓住它的______和_______等来写。
【4】试着运用本文中学习的方法介绍一款自己喜欢的家乡美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1. 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成感叹句)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成疑问句)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成反问句)
16、请你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按照合理的顺序组成一个通顺的句子。
(1)挫折和失败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
(2)挫折和失败会给人带来痛苦。
(3)挫折和失败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将下列句子改变句式。
(1)老黄鹂把小虫塞到一只小黄鹂的嘴里。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被车长全扔了出去。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
(1)这幅画是我们班刘波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不会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①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离开自己的祖国。(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告诉我们:“当时,我让你们传看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你们根据错误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支钢笔是他的,不是我的。(改动标点,使句子的意思相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你这样做,岂不是太糊涂了吗?(不改变句子原意,给句子换个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春城无处不飞花。(仿写一个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解释并用下列词语写句子。
饱经风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以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