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宁夏吴忠五年级(下)期末试卷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按要求填空。

1.“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的字面义是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现在常用来指应该___________

2.原指柳树枝条比较容易成活,而花即使我们精心培植也难使其成活开花的俗语是“______________”。这个俗语告诉我们有些时候,过分执着反而得不到,一个无心的举动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是生活好时要常想想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

2、古诗文名著知识积累。

①孔子东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其故。

②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_________________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_________________

⑤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声音高叫着:______________,给你自由。

⑥读书犹如漫步春天,感受“草长莺飞二月天,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机;读书犹如徘徊夏日,欣赏“__________________,树阴照水爱晴柔”的清幽;读书犹如回味秋天,感叹“_________________,欲作家书意万重”的乡愁;读书犹如追忆冬天,领略“千里黄云白日曛,___________________”的壮阔。

⑦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

⑧请你为母校写一条临别赠言:________________

⑨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

⑩“读万卷书,_____________”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你的同学想要了解更多有关昆虫方面的知识,你会推荐他读一读法布尔《______________》想要阅读革命题材的小说,你可以推荐他读一读《______________》,想要阅读表现童年生活的作品,你则可以推荐他读《______________》。如果你的同学喜欢探险,你可以建议他读《______________》。

3、填空。

(1)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______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______罢了,只有________罢了。时光如此匆匆,我想用“__________”(诗句或格言)来警示自己珍惜时间。

(2)《那个星期天》一文,作者按照______顺序记叙了他难忘的第一次盼望,作者在这一天的心情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数字

①不知细叶谁裁出,(   )月春风似剪刀。

②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   )月下扬州。

③飞流直下(   )尺,疑是银河落(   )天。

④朝辞自帝彩云间,(   )里江陵(   )日还。

⑤碧玉妆成(   )树高,(   )条垂下绿丝绦。

5、根据语境填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一组对偶句。这两句话的大意是:一溪流水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破门而入送来了莽莽青翠。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写的是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讽刺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往。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人王灼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一处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语段赏析

日照            

遥看               

       直下         

疑是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歌的题目是                     ,是    代诗人            写的。

3这首诗歌中表现庐山瀑布壮美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杜牧的《清明》,回答问题。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杜牧字(   ),( )(朝代)的著名诗人,人们把他和(   )并提,称他为“(   )”,称杜甫为老杜”.

2理解词语

①清明 ――(   )

②欲断魂――(   )

③借部――(   )

④纷纷――(   )

3理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明时节雨纷纷,诗人杜牧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理解

为中华之崛(jué)起而读书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的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地。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的、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一旁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的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替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顿。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界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周恩来一直静静的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啊!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1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人物的?(

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A. 外貌 B. 心理 C. 行动 D. 语言

2写出一个可以替换加横线部分的词语。

a、从租界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________

b、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去看个究竟________

3回答下列问题。

从租界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结合周恩来看到的中华不振的现实与他在修身课上的铿锵话语,推想一下他在沉思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难忘的小学生活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反  返)。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这样一闪而过了。面对即将分离的那一刻___面对传授给我知识的老师___面对曾经帮助过我的好朋友___我却怎么也说不出___再见___这两个字___幸福的脚步总是那么短___我时常想可不可以赖着不走___但随着时间步伐的推动___我不得不离开生活了六年的学校___而留下的只有美好的回忆___

  忘不了,尽职尽责的李老师。记得一个星期六,老师被摩托车碰了,没来上课,整整一上午,同学们都很担心,都在想老师伤得重不重……星期一,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我们的眼帘——是李老师。原来他怕耽误我们的课程,(竟  竞)然忍着疼痛来上课。李老师一瘸一拐地走上讲台的那一幕,至今仍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那一堂课,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李老师嗓子不好,要做手术,我原以为他早就做了手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老师们的谈话,才知道他并没有做手术,医生说做完手术要休息4个月,我们即将毕业,老师放心不下我们,便准备把我们这一届带出来(再  在)去做手术。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

  忘不了,曾经鼓(励  历)我的白老师。一次期中考试,我语文才考了90分。我对自己很失望,一点信心都没了,学习越来越退步了。这时,白老师说:“这次你没考好,一定是不细心,失误了,不过没关系,下次努力。”这虽是简短而普通的一句话,却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对自己又充满了自信。从此,我努力学习,终于取得了好成绩。

  我当然也忘不了六年中最好的朋友——吉悦悦。记得有一次,我们闹矛盾了,谁都不理谁,我心里很难受。后来我觉得自己不对,毕竟当我有困难时,总是吉悦悦帮助我,当我伤心时,也是她第一个安慰我。那段时间学校正在整理图书,我正好和吉悦悦在一个小组,我向她道了歉,我们又成了好朋友。

  六年中发生的事说也说不完,那一件件往事已被我装进脑海中的一只只小船上,它们将永远停泊在我记忆的海洋边。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一去不复________(反  返)       (竟  竞)________

(再  在)________            ________(励  历)

2给文中第一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面对即将分离的那一刻________面对传授给我知识的老师________面对曾经帮助过我的好朋友________我却怎么也说不出________再见________这两个字________幸福的脚步总是那么短________我时常想可不可以赖着不走________但随着时间步伐的推动________我不得不离开生活了六年的学校________而留下的只有美好的回忆________

3画线的句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一定也想起六年来很多令自己难忘的人和事,简要地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一天上午在操场劳动,有人跑过来告诉我:征文在报栏里贴出来了,有你的,上面打满了双圈。我很兴奋,即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挨到中午,校园里寂静无人时,我像做贼一样地溜过去,独自站在报栏前,欣赏我的打满双圈的作文。我带着心跳,从头到尾一个个数下来,一共是九十八个红双圈。这是我的语文老师给我的评价。

1   画出描写获奖后的心情的句子。

2挨到中午,校园里寂静无人时,我像做贼一样地溜过去,独自站在报栏前,欣赏我的打满双圈的作文。一句表现了我_____

A. 胆怯害怕 B. 自豪又羞涩 C. 高兴又骄傲

12、课内阅读

桃花心木(节选)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依赖__________ 优雅__________

2种树人的一番话有哪三层意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对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段话,你想到了哪些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中秋节为何吃月饼

中秋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月饼,那么,中秋节为何要吃月饼呢?天津 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 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太师饼”,这是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 “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常把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等作为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受百姓青睐的中秋美食。到了清代,月饼的制作工

 

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

赵之珩表示,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元宵一样,都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情感。

1解释词语。

脱口而出:_________

2连一连。

太师饼   汉代

胡饼 宋

月饼 殷、周

宫饼、小饼 唐

3根据选文填空。

月饼的 “始祖”称为________,真正称为月饼是在_________,逐渐流传是在_____,制作工艺得到较大提高是在_____

4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

5文章引用了苏轼的古诗来写月饼,查查资料,把写一句其他有关月饼的古诗吧。

____________

14、端午日

沈从文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这三个节日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成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

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船只的样子,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船体又长又窄,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以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鼓手和锣手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把锣鼓敲打起来,调理桨手的划桨节拍。划船的快慢靠的就是这锣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好事的军人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长官,为了与民同乐,便派士兵把三十只大雄鸭,放入河中,熟识水性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管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晚上才结束。

1端午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但以纪念(   )的说法流传最广。

A.屈原 B.伍子胥 C.司马迁 D.曹娥

2短文是按(   )顺序描写端午日的活动的。

A.地点变换 B.事情发展 C.内容不同 D.时间先后

3下面不是茶峒的端午风俗的一项是(   )

A.捉鸭子 B.用雄黄蘸酒在额角画王字

C.逛河街 D.划船比赛

4船上鼓手、锣手的主要作用是(   )

A.指挥船只进退 B.调理桨手划桨节拍

C.制造欢乐气氛 D.为桨手呐喊助威

5短文画线的三个句子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详写了哪个场景?略写了哪个场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中队委员会的决定,我们都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肯定很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大黑猫得意扬扬地念了一阵经。(用同样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几种句式的变化形式是你熟悉的,请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例:气候变化无常,人们怎么能不感冒呢?

气候变化无常,人们会感冒。

1)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王宁说:我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2)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3.每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都不得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双重否定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4.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不可。(双重否定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20、用两组不同的关联词语将下面的两个句子分别连成一句话。

我们为人民服务。 我们这个队伍一定会兴旺起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温暖,是冬日里父母为你端来的那一碗热汤,是考试失利时老师投来的鼓励眼神,是无助时朋友给你的那一个拥抱……请以“温暖”为话题,完成一篇45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1.字迹工整,段落清晰。2.真情实感,题材新颖。3.有恰当的细节描写。4.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5.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