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下列句子中,正确的是哪一项?( )
长津湖战役十分激烈,我们志愿军的伤员( )从战线上被抬下来。
A.连续
B.陆续
C.继续
D.持续
2、下面四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坪坝 糊涂 钥匙 犹豫
B.迅速 姿势 蝌蚪 理睬
C.水构 孵蛋 鹦鹉 汇聚
D.飘扬 饥饿 偶尔 基础
3、下列词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穿带 火焰 静悄悄 大吃一惊
B.邮票 跳舞 瀑风雨 闪闪发光
C.蜡烛 围裙 慢吞吞 严严实实
D.药才 演奏 雾蒙蒙 淡妆浓抹
4、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辕北辙》中的坐车人错在他带的盘缠多,他的马跑得快。
B.读了《叶公好龙》,我体会到做人不能虚伪,要表里如一。
C.《郑人买履》告诉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懂得变通。
5、积累与运用。
1.萧萧梧叶送寒声,________________。
2.两个人只要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用“_____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两句来描写洞庭湖夜晚水月相融的美景。
6、填空。
(1)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本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有美好品质的人。如__________的司马光和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2)法国作家__________说过这样的话:“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7、生字盘点。
(1)小弟弟拿着一个bō luó(_______),吸引来一只hú dié(___________),它那jiāo nèn(_______)的翅膀漂亮极了。
(2)我去bài fǎnɡ(______)王叔叔,到她家时王叔叔正zhǔn bèi(________)去sàn bù(_________)正好碰到我。
8、书写提示
【1】观察分析
“英、柔、奏、及”等字都有相同的笔画,分别是_____和_____。
【2】书写要求。
这两种笔画在具体书写时做到________,这样字形才优美。
【3】我也会写。
9、课内阅读。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1】“拢”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凑起,总合。B.靠近。C.使不松散或不离开。“归拢”中的“拢”应选择意思(______)。
【2】结合课文内容把刺猬偷枣的过程写完整。
缓慢爬树→摇晃树枝→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文中表示刺猬动作的词,从中感受到这是一只 的刺猬。
10、课外阅读。
有趣的刺猬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
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刺猬的四(枝 肢)很短,跑起来很快。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quán juǎn)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刺猬不但能用硬刺保护自己,而且还可以用它来搬东西呢!
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bèi bēi)着瓜溜走了。
【1】选择正确的字词、读音,用“√”画出来。
【2】用“ ”画出描写刺猬外形特点的语句。
【3】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出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4】刺猬的硬刺有什么作用?试着写下来吧!
11、课外阅读
西晋的时候,一个名叫祖逖的青年,与好友刘琨住在一起。他们面对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无限忧虑和悲愤。
一天夜里,祖逖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怎样才能练好本领,为国家效力呢?到了后半夜,他听到鸡叫的声音,受到启发,决心练一身过硬的本领,报效国家。于是,他推醒刘琨,两个人起床到院子里练习武艺。祖逖手持长剑,刘琨手挥大刀,在皎洁的月光下,刀光剑影,认真地挥舞起来。从此以后,无论是凛冽的寒冬,还是炎热的酷暑,也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一听到鸡叫,他们就立刻起身练武。由于勤学苦练,他们的武艺都很高强。
后来,祖逖当上了将军。他带领的队伍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打了不少胜仗,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成语“闻鸡起舞”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来的。后来人们用它比喻有志气的人奋发图强、勤学苦练,获得了真本领。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来回翻动身体,也指思维或动作上的反复。( )
(2)比喻有志气的人奋发图强、勤学苦练,获得了真本领。( )
【2】祖逖和刘琨面对( )的社会现实,无限( )。
【3】用“_______”在文中画出具体描写祖逖和刘琨练习武艺的句子。
【4】仿写句子,用上加点的词语。
(1)到了后半夜,他听到鸡叫的声音,受到启发,决心练一身过硬的本领,报效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
(2)祖逖手持长剑,刘琨手挥大刀,在皎洁的月光下,刀光剑影,认真地挥舞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实际,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huo hé)的火炉,喷香(pèn pēn)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她赶紧擦着(zhe zháo)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lè yuè)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1】选择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打“√”。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明亮______ 强烈______ 寒冷______ 痛苦______
【3】用“没有……没有……也没有”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第2自然段中小女孩幻想的句子。
【5】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时,她双手都冻僵了,才鼓起勇气抽出一根,但现在为什么她却敢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女孩真的跟着奶奶飞到了天上去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快乐读书吧。
豌豆上的公主(节选)
一天夜里,突然下起一阵大雨,天空电闪雷鸣,让人害怕极了!就在这时,传来一阵敲城门的声音,老国王亲自走去开门。
城门外站着一位公主。天啊!恶劣的天气,让她的样子变得既狼狈又难看。雨水顺着她的头发和衣裳往下淌,以至于流进鞋里,又从鞋跟流了出来。不过她说,她是一个真正的公主。
“好吧,这一点我们很快就能弄明白。”老皇后心里想着,却一句话也没说。她进入卧房后,把床榻上所有的被褥(rù)都挪开,在床板上搁了一颗豌豆;随后她又拿出二十张厚厚的床垫铺在上面;接着,她又在这些床垫上放了二十条鸭绒褥子。
这一夜,公主就睡在这张床上。
第二天早晨,大家向她询问睡得怎样?
“啊,简直糟透了!”公主说道,“我几乎一夜没合眼!天晓得床上到底有什么?一粒硬邦邦的东西硌(ɡè)得我浑身发紫,太可怕了!”
现在大家都清楚了,这的确是一位真正的公主。因为隔着二十张厚厚的床垫和二十条鸭绒褥子,她依然能感觉到那颗豌豆的存在。只有真正的公主,才有这么娇嫩的皮肤。
【1】这篇童话是《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丹麦作家( )写的。
A.格林兄弟
B.叶圣陶
C.曹文轩
D.安徒生
【2】“这一点我们很快就能弄明白”中“这一点”是指( )
A.为什么会突然下雨?
B.公主为什么那么狼狈?
C.城门外站着的是不是真正的公主?
D.公主从哪儿来?
【3】大家是如何确定“这的确是一位真正的公主”的?请你用“ ”在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
14、课外阅读。
一张纸条
上初中那年,我喜欢《格林童话》到了(痴心 痴迷)的地步。那时父母工资微薄,除了(维持 维护)生活以外,根本没有余钱去买一本既不能吃又不能穿的书。
平时父母总是把钱放在写字台的抽屉(tì)里,而钥匙就放在写字台上。几经(忧都 犹豫)之后,我试着用钥匙打开了抽屉,从里面拿出了一张2元的纸币。第二天,我从书店里买回了那本梦寐以求的《格林童话》。几天过去了,风平浪静,父母似乎并没有发现我拿钱的事。
不久,书店里又进了一批新书,其中《绿野仙踪》是我盼望已久的一本童话故事书。禁不住“仙子”的(迷惑 诱惑),我如法炮(páo)制。当我再一次打开写字台抽屉时,却发现里面多了一张纸条:“峰儿,你是个好孩子,爸爸妈妈相信你会永远做一个好孩子。”我很惭愧,取出纸条,悄悄地锁上了抽屉。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一张纸条成了我一生的警示,一张纸条给了我一生的尊严。
【1】用“ ”划去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词。
【2】画横线的句子中“类似的错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短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这张纸条对“我”的教育极大?用“ ”画出来。
【4】结合短文,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短文中的父母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可是方法不太好
B.如果父母教育孩子讲究方法,就会达到预想的效果
C.“我”私自拿钱买书是因为父母不同意给“我”买书
D.“我”是一个诚实、勇于改正错误的孩子
15、学无止境
自幼聪明过人的苏轼七岁知书,十岁能文,常常出口成章,发言为诗。许多年长的人都来请教小苏轼。
听多了众人的夸奖,再加上自家书房中已经读完了,苏轼渐渐骄傲起来,他觉得自己 “学富五车”了。在这种自满的情绪的支配下,他得意洋洋地写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就在小苏轼感到骄傲的时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一本书上门求教。他对小苏轼说:“我问了好多人,但他们都不认识这本书上的字。听说你博学多识,因此我专门来向你请教。”苏轼一听很自信地接过老人手里的书,心想:“不就是字吗?我肯定行!”但他翻开书一看就呆了,不但没看过,有很多字他根本就不认识。他只好惭愧地摇了摇头。
透过这件事,苏轼觉得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不应该那么自负。他拿来笔墨,在上下联的前面各加两字,只见对联变成:“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1】请把文中带“自”的词语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白发苍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意洋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为什么要改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让你来改对联,你想分别加上哪两个字呢?
_____识遍天下字;_____读尽人间书。
16、按要求做题。
(1)天下着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今天刮大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哎呀( )小明说( )我忘记拿钥匙了( )(请给句子加标点符号)
(3)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读句子,答题)
这句话中,“儿”指的是 _____________ ,“之”指的是____________;看到落水的小孩,司马光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一空请用原文回答)
(5)小明急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明走进公园,看到了美丽的花儿和迷人的芳香。(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照样子,用几个连续性动词仿写句子。
例: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口语交际。
这次期中考试小明没考好,心情很不好。假如你是他的老师、家长、朋友,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假如你是老师,你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你是朋友,你会说: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①他身穿长衫,头戴礼帽,手拿一支毛笔,笑的很温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铅笔盒里放了很多文具,有铅笔、小尺、橡皮、指甲剪和小订书器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句子。
(1)放学了,同学们连续走出校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物园里有很多动物,有老虎、海鸥、鹦鹉和榕树等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书面表达
看一看,写一写。“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