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
A.当作珍宝看待
B.极有价值;非常难得,珍贵
C.宝贝
2、下列加点字不是多音字的一项是( )
A.归还
B.到处
C.心脏
D.气愤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都是我国的少数名族。
B.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代表作有《飞鸟集》《园丁集》等,他曾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C.《山行》和《夜书所见》的作者分别是苏轼、叶绍翁。
D.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第四个胃是管消化的。
4、下列哪个是《安徒生童话》中的故事?( )
A.《白雪公主》
B.《海的女儿》
C.《稻草人》
5、在课文中找出10个表示动作的词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形近字组词。
耍____ 诚____ 纪____ 抡____
要____ 城____ 记____ 抢____
7、生字盘点。
1.池塘里的荷花在微风的吹fú( )下轻轻摆动,展现出优美的zī shì( ),fǎnɡ fú( )一位荷花仙子。
2.赵州桥是由石jiànɡ( )李春shè jì( )的,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的zhì huì( )和才干。
3.造纸术是世界lì shǐ( )上的一项wěi( )大的chuànɡ jǔ( )。
8、看拼音写词语。
rónɡ qiú huānɡ yě ɡuī zé jiù mìnɡ xiānɡ lí
là zhú chǔ fá shēn qǐnɡ wéi qún liú lèi
9、阅读能力提升
他要感谢那只手
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 一个皮肤棕黑色 ,又瘦又小, 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 ,弯腰低头问他:“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
“这是你的手,老师。” 孩子小声答道。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粘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不仅有物质上的给予,而且还有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题目中的“他”指的是谁?“那只手”指的是谁的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7自然段中,“非凡的意义”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在文中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15岁那年,他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时光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经两年了。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兄弟们在登高聚会的时候,一定也在思念着我。也许他们正在西望长安,无限深情地说:“也不知道王维一个人在长安过得怎么样……”
王维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提起笔来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联系课文说说诗句中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异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佳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倍思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王维在长安看到的重阳节景象。用浪线画出王维回忆家乡重阳节的景象。
(3)从课文中看,重阳节的风俗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4)短文第三自然段中两处用了省略号,你认为它们省略了什么内容呢?
第一处省略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省略__________________。
(5)在你积累的古诗中,你还知道有哪些表达了与这首诗类似的的感情。尝试默写两首吧。
11、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美丽的西双版纳
①西双版纳位于祖国的西南边睡。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傣族、哈尼族、汉族等14个民族。
②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这里的原始森林无边无际:有耸立云雷的望天树,有“见血封喉”的箭毒木,有1700年前的古茶树,有会跳舞的草,有会吃蚊虫的花……走在林间,如果你觉得口渴,这里有“天然水壶”,吹下一根叫“扁担藤”的植物,藤的断口处,清甜可口的水就像泉水一样喷流出来。下雨了也不用发愁,这里有“天然雨伞”。砍下一张海芋叶,宽大的叶子足够你遮雨。
③西双版纳又是动物的王国。长臂猿、黑灵猫在山间道旁与游人嬉戏,悠然自得的象群甩着长鼻子在丛林里散步,绿孔雀展开五彩缤纷的羽毛为你跳舞助兴,兀鹫在空中盘旋,虎豹在密林深处出没……
④走进西双版纳的村子,你会看见一幢幢别有情趣的建筑:竹楼、竹凉亭、尖顶佛塔……身穿各色民族服装的男女老少快乐地说笑着,他们是这块土地上最美的风景。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填写在括号里。
边境( ) 直立( ) 悠闲( )
【2】读读短文,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美丽的西双版纳的,填一填。
【3】第②自然段通过写无边无际的___________、“天然水壶”____________和“天然雨伞”____________,把“西双版纳是植物王国”写清楚了。
【4】读着第②自然段,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最后说“他们是这块土地上最美的风景”,是因为( )
①西双版纳的人们身上穿的各色服装很鲜艳。
②西双版纳的人们热爱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
③西双版纳的人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得很快乐。
12、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未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园。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这段话主要写出了鱼的________多和________多我是分别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词语看出来的。
【2】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段话中画“_____”的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西沙群岛的海里鱼很多,鱼和海水各占一半
B.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为的是说明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
13、阅读
带刺的朋友(节选)
我在草棚里慢慢地搜寻着。墙角草堆里,传来窸(xī)窸窣(sū)窣的声音。仔细一瞧,两只大刺猬像两个大刺球,紧紧挤在一起。它们一动也不动,背上长长的硬刺根根竖起来,时刻准备刺向来犯的敌人。在两只大刺猬的腹部,有四个白乎乎的小刺球。呀,这不是小刺猬吗?怪不得大刺猬那样匆忙地去寻食,原来是为了这四个可爱的小宝宝……
“嗡”(wēng)的一下,我的脑袋仿佛涨大了好几圈,心里感到一阵内疚。刺猬妈妈夜里出去找吃的,我倒把它吓了回来。没有吃的,小家伙还不饿?再说,听爸爸讲,刺猬一旦发现有人入侵了领地,它们就要搬家了。眼下,带着孩子,能搬到哪儿去呢?望着刺猬身边铺着的碧绿的树叶、鲜嫩的青草,以及从角落扯来的一撮(cuō)撮苔藓(tái xiǎn),我仿佛看到了它们安家的艰辛。猛地,手指尖触到鼓囊囊的衣兜(dōu)。对,带来的礼物还没拿出来呢。我忙把衣兜里的红枣儿大把大把地掏出来,轻轻地放在它们的身边。
直到离开草棚,我的心还在怦(pēng)怦地跳:刺猬呀,吃了我送的红枣儿,你们还会搬家吗?
(选自宗介华《带刺的朋友》,内容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给带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 )里。
(1)它们一动也不动,背上的硬刺根根竖起来,时刻准备刺向来犯的敌人。(______)
A.犯罪 B.侵犯,入侵
(2)怪不得大刺猬那样匆忙地去觅食,原来是为了这四个可爱的小宝宝……(______)
A.吃东西 B.寻找食物
【2】读短文,判断下面的说法,正确的填“√”,错的填“×”。
(1)“我”一阵惊喜,是因为终于找到刺猬住在哪里了。 (______)
(2)“我”感到内疚,是担心刺猬不肯离开我家的草棚。 (______)
【3】读短文中画“_____”的句子,我能感受到( )(填写序号)
A.大刺猬安家不容易,以及大刺猬对小刺猬的爱。
B.大刺猬为了安家,偷了许多“我”家的东西。
【4】照样子,用带点的词写句子。
两只大刺猬像两个大刺球,紧紧挤在一起。(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吃了“我”送的枣儿,刺猬还会搬家吗?它们是怎样想的?顺着故事情节进行猜测。
刺猬________(会 不会)搬家,它(刺猬)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与理解。
最棒的玉米
①从前有一个老婆婆,她在屋子的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猜想到了什么?
②一天,一个颗粒饱满裹[guǒ]着几层绿外衣的玉米自信地说道:“收获那天老婆婆肯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周围的玉米听了也都不约而同地称赞着。
③收获的时候到了,老婆婆只看了看那个最棒的玉米,并没有把它摘走。
④“老婆婆可能(眼色 眼神儿)不大好,没注意到我。明天!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的!”那个很棒的玉米自我安慰着。
⑤第二天,老婆婆又唱着快乐的歌儿收走了其它的玉米,唯独没有摘这个棒玉米。
⑥“明天老婆婆一定会把我摘走的!”棒玉米继续给自己打气……
⑦第三天,第四天,老婆婆没有来,从那以后的好多天,老婆婆都没有来过,棒玉米被摘走的希望越来越小,它非常失望。直到一个漆[qī]黑的雨夜,棒玉米才突然领悟到: “我总以为自己是今年最好的玉米,我对自己的估量太高了。其实,我是今年最差的玉米,老婆婆不要我了。白天,我顶着烈日,原本饱满而又排列整齐的颗粒变得干瘪[biě]坚硬,整个身体像要炸裂一般。夜晚,我要和风雨搏[bó]斗,我感觉自己快要腐[fǔ]烂了。”它越想越伤心,准备和玉米秆[gǎn]一起烂在地里……
⑧不知不觉,一缕[Iǚ](柔软柔和)的阳光照在棒玉米的脸上。它抬起头,睁开眼睛,一下就看到了站在它面前的老婆婆。
⑨老婆婆正在用赞赏[shǎng]的目光看着它,自言自语道,“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用作种子明年肯定能种出更棒的玉米!”棒玉米正迷惑着,只见老婆婆一边用手轻轻抚摸它,一边又开心地说道:“只有最棒的玉米才配留作种子呀!”
⑩这时,棒玉米心情舒畅[chàng]起来,终于明白老婆婆为什么不摘走它了。
⑪这个棒玉米被老婆婆轻轻地摘了下来……相信自己,但是有时候需要再等一下。
【1】请你运用预测这种读书方法,边读边预测,把你预测的结果写在短文右侧的方框内。
【2】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3】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
(2)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
【4】根据短文内容完成表格。
【5】老婆婆在摘这个最棒的玉米时,为什么要轻轻地摘呢?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6】这篇短文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不盲目自信,也不轻视自己,要客观地认识自己,不被别人的看法干扰。
B.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当有的人没有及时发现时,要批评他们。
C.并非所有的努力付出都能马上获得好的结果,这时,坚持和耐心最为重要,切不可半途而废。
15、阅读《掌声》选段,完成后面练习。
①一天,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讲故事。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知道英子的情况。
②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学声。英子向天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③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1】选文写出了英子前后的变化,根据选文内容完成填空。
起初,英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英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自然段加点的词语中,“犹豫”写出了____________;“慢吞吞”体现出____________;“眼圈红红的”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选文中两次掌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第一次是鼓励的掌声,是同学们发自内心地给英子加油,而非英子担心的嘲笑。
②第二次是感动的掌声,除了鼓励,也饱含着同学们对英子的赞扬与肯定。
③“骤然间”说明这掌声是有人组织的,同一时刻同时响起了掌声,目的就是为了鼓励英子。
【4】结合选文说说,英子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思想交流
夏天是一个快速生长的季节,与去年相比,你觉得自己长大了吗?从哪些方面可以表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我把绒毛吹到他脸上。(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翠鸟是我们最敬爱的鸟。(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发现草地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草从土里长出来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能看题目猜内容。
《小真的长头发》,这个故事大概会写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1)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果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了《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联欢会上,我们听到了悦耳的歌声,优美的舞蹈。(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平台。
题目:____________,真美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看到一个缤纷的世界。把你印象最深的美的事物或场景写下来。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把内容写清楚、写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