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安徽安庆三年级(上)期末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B.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C.秋天的田野是一座辽阔透明的音乐厅。

D.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2、下面几组词语,搭配不合理的一项是(     

A.彩色的翅膀

B.红红的枫叶

C.金色的气味

D.油亮亮的衣裳

3、下列关联词填入句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

________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________从海面上看,色彩就不同了。

A.不但……而且……

B.如果……就……

C.虽然……但是……

D.因为……所以……

4、“花儿形状有单瓣的、重瓣的,______。”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       

A.千变万化

B.万紫千红

C.千奇百怪

D.千姿百态

二、填空题(共3题,共 15分)

5、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一身___________________的羽毛,一对_________________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____________________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荷花在这些_________________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_________________花瓣儿。有的花瓣儿________________,露出嫩黄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_________________,春来江水_________________。能不忆江南?

6、查字典,填空。

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齿字的第5画是________;带有偏旁的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水,也是大自然的__________________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____________。小雨滴____________ ,一场________________便开始了。滴滴答答……____________……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书写(共1题,共 5分)

8、将下面诗句工整规范地抄写在横线上。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7题,共 35分)

9、课外阅读。

稻草人(节选)

田野里白天的风景和情形,有诗人把它写成美妙的诗,有画家把它画成生动的画。到了夜间,诗人喝了酒,有些醉了;画家呢,正在抱着精致的乐器低低地唱,都没有工夫到田野里来。那么,还有谁把田野里夜间的风景和情形告诉人们呢?有,就是稻草人。

稻草人是农人亲手造的。他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细竹枝,他的肌肉、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破竹篮子、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拴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他的骨架子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人把这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他就整天整夜站在那里了。

稻草人非常尽责任。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懒怠多了,有时躺在地上,抬起头看天。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顽皮多了,有时到处乱跑,累得主人四处去找寻。他从来不懒怠,像牛那样躺着看天;也从来不贪玩,像狗那样到处乱跑。他安安静静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的小雀,他们是来吃新结的稻穗的。他不吃饭,也不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这是当然的,田野里夜间的风景和情形,只有稻草人知道得最清楚,也知道得最多。他知道露水怎么样洒在草叶上,露水的味道怎么样香甜;他知道星星怎么样眨眼,月亮怎么样笑;他知道夜间的田野怎么样沉静,花草树木怎么样酣睡;他知道小虫们怎么样你找我、我找你。总之,夜间的一切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摘自叶圣陶《稻草人》有删改)

【1】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懒怠”的意思:_____________

【2】根据文意对下列稻草人的说法做出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稻草人爱漂亮,戴帽子,扇扇子。( )

(2)稻草人会把夜间的风景和情形告诉人们。( )

(3)稻草人比牛勤快,从不躺着看天;比狗安静,从不到处乱跑。( )

【3】在文中用“﹏﹏﹏”画出第2、3自然段的中心句。

【4】读文中画“ ”的句子,“直挺挺”一词让你想到____________的画面,请用这样的词语写一写文中夜晚的田野。

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把稻草人当人来写,请你仿照这样的写法,用几句话写植物或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蚂蚁的习性

生物学家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对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了一些认识。

蚂蚁经常到离巢穴很远的地方去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回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他们同心协力地把食物拖回巢去。

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给同伴的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那对触角。它们用触角互相撞碰来传递信号。(   )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触角(   )摆动得特别[猛烈 热烈]。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的景物[辨别分析]方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一个圆筒围住一群在归途中的蚂蚁,只让它们看见天空。蚂蚁仍然能准确地认清前进的方向。如果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蚁群就会四散乱跑起来。蚂蚁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回来时,(   )它们闻到这种气味(   )能确定路线。如果用手指在蚂蚁爬过的路上画一条横线,或者用樟脑等有怪味的东西将蚂蚁要走的路画断,蚂蚁就迷路了。

研究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价值吗?有。认识蚂蚁的生活习性,对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提供一些可贵的科学资料。

1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①搬兵:___________②归途:____________

2在文中的(    )里加上关联词语。

3“~~~~”线画第四自然段中的中心句。

4将文中[    ]内不合适的词划掉。

5分段,用“‖”线分段,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我不能失信

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她刚走到门口,忽然想起,小珍今天上午要来找她学叠花篮。 父亲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奇怪地问:庆龄,你怎么不走啦? 爸爸,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她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庆龄说。 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改天再教小珍吧。父亲说完,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 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回来你去小珍家解释一下,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学花篮,好吗?妈妈在一旁说。 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 我明白了。我们的庆龄是个守信用的孩子。妈妈望着庆龄笑了笑,说:那你就留下来吧! 庆龄点点头,甜甜地笑了。

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叠(diē dié)花篮 约(yuē   diào)好   解释(  shì 

歉(qiān  qiàn)意 早餐(shí cān

2、在括号里填入恰当词语。

伯伯家养的鸽子,( )的嘴巴,(   )的眼睛,(   )极啦!

3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 从宋庆龄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12、课外阅读。

大墙下的小花苗

春风把一粒花种吹到一面墙的阴影里。

不久,种子变成了一棵小花苗。大墙外边,小树、小草都长得生机勃勃,只有小花苗又瘦又小,它难过得哭起来。

“你为什么哭啊?”一只小蜜蜂问“我见不到阳光,长得太小了。”“别难过,我帮你把墙推倒!”小蜜蜂用力推起来,可是大墙纹丝不动!小蜜蜂只好飞走了。

你不是也有手和脚吗 靠自己的力量 攀到阳光里去呀 墙顶上的小蜗牛说。是呀,自己细细的藤,就是手和脚呀!小花苗擦去眼泪,鼓足勇气,沿着墙壁开始往上爬了……

有一天,它终于爬上了高高的墙头。阳光下真温暖!小花苗使劲长,满身披上绿叶,开出金黄色的花朵。

孩子们从大墙下走过,都说……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一点儿也不动。( )        (2)形容充满生命力并富有朝气。( )

【2】给第四自然段中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在大墙的阴影里,小花苗长得又瘦又小,它靠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不断地往上爬,终于爬上了____________,之后小花苗使劲长,满身披上绿叶,开出金黄色的花朵。

【4】短文末尾孩子们会说些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写在下面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古怪食品馆

山前随着下课铃声响起,新华小学放学了。同学们刚出校门,就发现校门口不知什么时候有了一个食品馆。食品馆门面虽然不大,可上面挂的招牌却挺醒目:古怪食品馆。店名挺有趣,孩子们都商量着明天来这儿吃早餐,看看到底有什么古怪的食品。

第二天早上,小学生们一窝蜂似的挤进了古怪食品馆。小学生们翻着桌上的食谱,异口同声地大呼:“怪食品!”只见食谱上写着“朴素馒头”“太阳饼”“勤奋馅包子”“诚实拌勇敢”等等。

这时,门外又走进来四个小学生,他们分别是东东、南南两个小小子和西西、北北两个小丫头。他们刚坐下,古怪先生便端上了饭菜,还一盘盘地介绍:东东的是“锻炼饼”和“跑跳糖”;南南的是“什么都吃饼”和“香呀香糖”;西西的是“勇敢馅饺子”和“一点不怕冰糖”;北北的是“勤奋馅包子”和两块“认真巧克力”。四个孩子被那五颜六色、香气扑鼻的饭菜吸引住了,咬一口“勇敢馅饺子”又香又软,孩子们放开肚子把自己那份早点一扫而光。

凡是在古怪食品馆吃了食品的小学生到了学校或回家后,怪事发生了。东东从不锻炼、不劳动,可今天一到学校就绕着操场跑了几圈,回到教室后又主动帮助别人打扫卫生。南南特别挑食,豆子不吃,萝卜不吃,身体瘦得像根豆芽菜,可吃过“什么都吃饼”后,一下子就转变了,回家后饭菜吃得津津有味,吃什么都觉得香喷喷的。西西变化也很大,她从小娇里娇气的,怕这怕那,可吃了“勇敢馅饺子”后,她不再怕大虫子了。有一天,西西还为保护低年级的小同学,打死了一只大老鼠呢!北北是一个平时学习成绩很差的女孩,可吃了这顿早餐后,北北变了。她上课再不走神了,下课也知道复习了,学习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慕名而来,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改掉了坏毛病。当最后一个小学生改掉坏毛病的第二天,古怪食品馆关门了。

1文中第3自然段提到了食品馆里的哪些食品?这些食品各有什么用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吃了古怪食品馆的食品后,同学们有了什么变化?想一想:作者想通过这种变化告诉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为“古怪食品馆”再加几种能改掉坏毛病的食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早晨,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里筛(shāi)下来,在小池塘里留下了自己的影子。

一只小鸟向池塘飞来,想美美地喝口水。这时,他忽然看见一根芦苇竖在水里,便忍不住(   ):“瞧这根芦苇多直呀!”

“不!它是弯的!”一个声音传来,循(xún)声望去,原来是一条金鱼。他围着芦苇游了一圈,(   )地问:“它怎么是直的呢?你看花眼了吧?”

“你才看花眼了呢!”小鸟有点儿不高兴了,一字一顿地说,“它一定是直的!”金鱼急了,一边游来游去一边反驳:“明明是弯的!你瞧,它还在动呢!”鸟儿是真的不高兴了,他生气地说:“你这是(   )!芦苇一定是直的,一定是……”“你瞎说!”金鱼也生气了,“我在水里看得清清楚楚,是你自己没看清!”

“我也在岸上看清了,怎么会是我的错呢?”“弯的!”“直的!”“你看错了!”“我是对的!”

他们越吵越激烈,宁静的树林里热闹起来。忽然,芦苇自己开口说话了:“你们都别吵了!”

鸟儿和金鱼愣住了,芦苇(   )地说:“你们一个在岸上,一个在水里,由于光的折射和水的波纹,你们各自眼中的我当然不同啦。你们俩怎么只会从一个角度看问题呢?”

金鱼和鸟儿不说话了……

1.给短文加上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请将“胡编乱造、自言自语、语重心长、莫名其妙”分别填到文中合适的括号里。

3.小鸟和金鱼为什么争吵起来了?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明原因。

4.读文中加线的句子时,应该用 的语气。

5.你觉得小鸟和金鱼的争论可笑吗?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三个和尚

传说古时候,一个活泼伶俐的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庙里。开始,他勤快地挑水,不但自己够喝,还往菩萨手中的净瓶里灌水,净瓶里的柳枝活了。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他与小和尚为了喝水和挑水的问题发生了争执,谁也不愿意吃,于是,两人商量一起抬水。

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都不愿意多挑水。没过两天水缸露底了。净瓶里的柳枝也因没水而开始枯萎了。

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的时候,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掉在香案上,小庙起火了。危机之中,三个和尚争先恐后地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

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明白了什么。从此,水缸里的水又满了,三个和尚高高兴兴地捧着大碗喝水,净瓶里的柳枝又恢复了生机。

【1】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争执:____

争先恐后:____

【2】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是____,故事发生的地点是____

【3】第一自然段是按____的顺序写的。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4】三个和尚明白了什么?

________

【5】净瓶里的柳枝又恢复了生机,是因为: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3题,共 15分)

16、句子训练营。

(1)松柏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穿上。(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换个句式,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老师急得直跺脚。 (照样子,写一写)

妈妈累得_______________ 

(4)书桌上摆着很多文具,有钢笔、直尺、跳绳和笔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

1.同学们用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雨停下脚步,一边喘气,一边休息。(用加点的关联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雪花在空中飞舞。(扩写句子,把句子写得更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屋檐上   一张 织了   网 小蜘蛛   又大又漂亮的(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修改病句。

①《课堂内外》《少年先锋报》《学语文》是我最喜欢的课外书。

____

②北京的秋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____

(2)用“继续”写一句话。

____

(3)照样子,写带引号的句子。

例:“不要紧,”小公鸡说道,“第一次能这样就很不错了。”

____

(4)想象描写的情形,照样子写句子。

例:小家伙摔得还挺重。

________

(5)请你用下列句子开头,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我喜欢夏天的夜晚,____

六、修改病句(共2题,共 10分)

19、修改病句。

(1)作文写好之后,我们要多读几遍,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已经很深了,他还在写做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围着一条红色的围巾,一顶蓝色的帽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句子。

(1)爷爷披着一件外衣,一顶草帽,出门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买了很多水果,有苹果、香蕉、葡萄和冬瓜。

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笔下生花。

世界是缤纷的,请把你仔细观察后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

要求:(1)自拟题目;(2)可以从看、听、闻、触、尝等方面写出景物的变化;(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语句通顺,无错别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