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呼风唤雨的世纪》题目中“呼风唤雨”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20世纪的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B. 《搭石》一课作者描写了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赞扬了乡亲们无私奉献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C.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肖复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
D. 《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杏林春满》《去年的树》都是童话故事。
2、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浩荡(hào) 泼刺(là) 僵硬(jiāng)
B.摇柄(bǐng) 避免(bì) 家雀儿(què)
C.支撑(chēng) 冶炼(yě) 田埂(gěng)
D.拯救(zhěng) 掐住(qiā) 挑衅(xìn)
3、下列关于课文的信息,描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鸟的天堂”不仅仅指大榕树,更指大榕树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
B.《巨人的花园》告诉我们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C.《白公鹅》这篇课文的叙述带有嘲讽的语气,表达了作者讨厌白公鹅的思想情感。
4、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精疲力竭(尽)
B.通情达理(道理;事理)
C.奔流不息(消息)
D.山崩地裂(倒塌;崩裂)
5、给句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顾:①转过头看;看 ②注意;照管 ③拜访
(1)你读过“三顾茅庐”的故事吗?( )
(2)战士奋不顾身地冲进火场。( )
(3)我环顾四周,不见一个人。( )
6、[字义]下列词语中的“厌”字与“相看两不厌”中的“厌”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不厌 B.贪得无厌
C.喜新厌旧 D.求索无厌
7、“我”以前讨厌母鸡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鸡嘎嘎或如怨如诉的叫声
B.欺软怕硬
C.“我”曾在幼年时受了母鸡的惊吓
D.下蛋后炫耀自己
8、语言积累(8分)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 )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 )起来。
(2)绿水本无忧 ( ) 青山原不老 ( )
(3)山重水复疑无路,( )。
(4)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 )。
9、课外阅读。
黄 鹂
徐志摩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1】根据前面提示的背景,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渴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节的五行描写黄鹂飞来,只两句是实写。一句是_____,写出了黄鹂的色彩和动感;一句是__________,以瞬间之形写其瞬间之静。一动一静,生动地刻画出黄鹂_______而来___________于树的神采。
【3】第一节中第_____句鲜活地点染出黄鹂飞来时所激起的__________之情。而第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渐渐由实而虚,倾诉着由眼前黄鹂所激荡起的_________。
【4】诗人眼前所见的是一只匆匆飞来又匆匆飞走的黄鹂,而胸中所藏的却是一种__________与__________交织的情怀。这是一种感情的反差和逆转。两节的最后一句重复,词语相同而情怀各异,前一句写充实感,后一句却写__________感。
【5】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诗人表露出了在牢笼般的时代欢乐仅仅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更为持久的还是痛苦的情怀。
B.诗中的反复不是一般的感情升华,而是感情的逆转。这是本诗的独到之处。
C.诗中动与静的结合、形与神的交融、实与虚的转化都鲜活地点染出瞬间的情景变化。
D.诗人以黄鹂自比,不但“冲破浓密”,而且能“照亮浓密”,这既是一种渴求,也是一种自信。
10、课文回放。
武松不管什么“三碗不过冈”,连喝十八碗酒;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哨棒打断了,武松赤手空拳打虎;武松下冈时碰到身蒙虎皮的猎户等情节,都写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l.“赤手空拳”的意思是________。
2.你从这段描写中可以得出武松有怎样的性格?
3.用“ ”画出描写老虎的句子,对老虎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11、阅读《鸟的天堂》片段,然后按文后要求回答问题。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数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榕”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
【2】从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靠近——(________) 面貌——(________) 振动——(________)
【3】我从( )这个词知道枝干的数目很多,而且我还知道枝干的数目很多的原因是什么,我会用直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4】我先用波纹线画出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我喜欢这句话的原因是
【5】读第一自然段,我感受到了这是一棵(______________)的榕树。
【6】读第二自然段,我感受到了这是一棵(______________)的榕树。
【7】我也要用一句话来赞美榕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交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威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溢润万物的雨露……
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盤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1】选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末尾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试着写两句第一自然段末尾省略号省略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一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仿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盘古吗?你想对盘古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①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小时候在朝鲜半岛南部一个小镇上学。当时战争席卷了整个朝鲜半岛,虽然小学仍在坚持教学,但是一听到防空警报就不得不中断上课。记得有一堂语文课,老师给全班同学出了一道作业题:“平安是什么?”
②同学们纷纷答道:“老师,平安是在外打仗的爸爸能天天在我身边!”“老师,平安是晚上不做噩梦!”"老师,平安是每天早晨都有面包和牛奶!’
③“不对,这都不是‘平安’的最佳答案!”老师说。
④这时有一个同学用笔在白纸上画了一幅画:巍峨的山下炊烟袅袅,小木屋前的林荫小路通向远方,白云和小鸟遥相呼应……
⑤“老师,这应该是平安了吧?”同学举着画对老师说。“也不对,这应该是安静。
⑥那到底什么是平安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这时,老师也拿出一幅画:画面上,暴雨如注,狂风劲吹,大树战栗。在树的枝丫处,有一个(鸟窝、鸟巢),一只大鸟张着翅膀,眼睛(警戒、警惕)地四处张望;在它的翅膀下,有几只小鸟,它们睡得很熟,很安详……
⑦时隔半个世纪,潘基文对这堂课记忆犹新。他在一次演讲中说,正像老师说的,平安其实就是能像小鸟一样,无论外面如何凄风苦雨,仍在一种爱和责任的保护下,做着甜美的梦!他希望平安能像阳光一样照耀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上“√”。
【2】下面对短文内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潘基文上小学时,朝鲜半岛正处于战争时期。
B.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线上测试同学们“幸福是什么”,答案五花八门。
C.老师用一幅风雨中大鸟护小鸟的画作告诉大家平安的真正意义。
【3】阅读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可以让思考更加深刻。阅读本文时。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至少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写在下面横线上)
问题1:____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____
【4】老师对“平安”的理解是怎样的?请用“ ”画出来。潘基文对“平安”的理解是怎样的?请用“ ”画出来。
【5】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你认为平安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动物的睡眠
动物睡眠是为了休息,但,不全是为了休息。
夏天的傍晚,蝙蝠在院子里,在旷野上空,忽东忽西,忽高忽低地飞翔,它们边飞边捉蚊子、夜蛾等飞虫吃。可是等冬天来临,天气冷了,蚊子、夜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就用睡眠的办法来对付绝粮。冬天来临之前,蝙蝠三五成群地找个昏暗的山洞、屋檐集体睡眠。它们睡觉的方法很有特点,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着睡觉。它昏昏沉沉一睡就是四五个月。(待 侍)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蚊子、夜蛾活跃了,蝙蝠才伸伸懒腰,打打哈(hā hē)欠,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蝙蝠睡大觉在冬天,所以管它叫冬眠。
海参也有睡大觉的本事。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冬天,而是夏天。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海参靠海底的虫子生活。夏天到了,海面上风和日丽,气候火热,在海底过冬的虫子都浮到海面上来了。只会在海底蠕动的海参无法浮上海去追逐虫子,唯一的办法就是睡大觉。海参要睡多长时间呢?一般地说,要睡四五个月,夏天过去了,冬天来临了,原来热烘烘的海面变得寒气袭人,虫子们受不了,又回到海底过冬了。粮食来了,海参也醒过来了。因为海参睡眠的季节在夏天,所以叫夏眠。
蜗牛这动物更有意思,它动不动就关起门来睡大觉。冬天,它要冬眠,夏天天不下雨,它要夏眠,要是碰上了干旱的年头,二十个月不下雨,蜗牛就冬眠它二十个月。等到天气暖了又下着雨,蜗牛才推开大门,缓慢地伸出身子,背着房子,痛痛快快地逛一逛,饱饱地吃一顿。蜗牛真可称得上瞌睡大王了。
【1】用“/”划去不正确的读音或字。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不正确的是( )
A.海参在冬天睡大觉。
B.蝙蝠在冬天睡大觉。
C.蜗牛睡大觉的时间可以很长。
D.海参只会在海底蠕动,无法浮上海面。
【3】从文中的描述可以推测蜗牛喜欢( )的环境?
A.高温干燥 B.温暖潮湿 C.低温潮湿 D.任意一种
【4】读了这篇文章,你想提出哪些问题?选择一个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口语交际。
近年来,有不少小学在校园中因地制宜开辟出种植实践基地,让学生们亲手种植,并记录植物的生长状况。你喜欢这样的活动吗?请将自己的想法和理由与同学进行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语段,不恰当的一处是( )。
17、金鱼缸里有许许多多无数的金鱼。(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这学期,我们班同学经常阅读的杂志有《快乐语文》《少年文艺》《幽默小国学》。大量的课外阅读,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和写作水平。我们班还被学校评为“书香班级”的光荣称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笔下生花。
题目:找春天
要求: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将文章写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