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察图中的函数图象,则关于的不等式
的解集为( )
A.
B.
C.
D.
2、如图,E,F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CD,AD上的点,且CE=DF,AE与BF相交于O.下列结论:①AE=BF;②AE⊥BF;③AO=OE;④.其中正确的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3、如图,在Rt△ABC中,∠A-90°,∠C=30°,B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并交BC于点E,若ED=3,则AC的长为( ).
A. B.3 C.6 D.9
4、三角形的两边的夹角为
且满足方程
,则第三边长的长是( )
A.
B.2
C.2
D.3
5、下列方程中,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A.x2﹣x(x+3)=0
B.ax2+bx+c=0
C.x2﹣2x﹣3=0
D.x2﹣2y﹣1=0
6、如图,在Rt△ABC中,ACB=90,A=56.以BC为直径的⊙O交AB于点D,E是⊙O上一点,且CE的弧长和CD的弧长相等,连接OE,过点E作EFOE,交AC的延长线于点F,则COE的度数为( )
A.88 B.72 C.68 D.56
7、将直线y=2x向上平移两个单位,所得的直线是
A.y=2x+2
B.y=2x-2
C.y=2(x-2)
D.y=2(x+2)
8、在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中,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
B.
,
,
C.
,
,
D.
,
,
9、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有两组数据,甲组数据:-1,-1,0,1,2;乙组数据:-1,-1, 0,1,1;它们的方差分别记为和
,则( ).
A. =
B.
>
C.
<
D. 无法比较
10、如图,在矩形中,
,
,对角线
、
相交于点
,点
是
上一动点(不与
、
重合),过点
作
和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
,则
的值是( )
A.
B.
C.
D.3
11、若在▱ABCD中,∠A=30°,AB=7cm,AD=6cm,则S▱ABCD=_________.
12、图中显示的是某商场日用品柜台10名售货员4月份完成销售额(单位:千元)的情况,根据统计图,我们可以计算出该柜台的人均销售额为___________千元.
13、将某中学九年级组的全体教师按年龄分成三组,情况如下表所示,则表中a的值是_________.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频数 | 6 | 10 | a |
频率 | b | c | 0.2 |
14、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两车的距离与慢车行驶的时间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快车的速度为__________.
15、已知实数满足
,那么
的值为_________.
16、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
17、如图,把正沿
边平移到
的位置,它们的重叠部分(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的面积的一半,若
,则此三角形平移距离
的长度是_________.
18、菱形中,过点
作直线
的垂线,垂足为
,且
,若
,则菱形
的面积为______.
19、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为_____.
20、已知,则
_______.
21、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过点B作AC的平行线,过点C作BD的平行线,两线相交于点P.
(1)求证:四边形OBPC是菱形;
(2)已知AB=5,BC=6,求四边形OBPC的面积.
22、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某校组织八年级1000名学生参加汉字听写大赛,为了解学生整体听写能力,赛后随机抽查了部分学生的成绩(得分取正整数,满分为100分)进行统计分析,并制作成图表:
组别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分数段 | 50.5~60.5 | 60.5~70.5 | 70.5~80.5 | 80.5~90.5 | 90.5~100.5 |
频数 | 16 | 30 | m | 80 | 24 |
频率 | 0.08 | 0.15 | 0.25 | n | 0.12 |
(1)本次抽样调查的样本容量为 ,表中m= .n ;
(2)此样本中成绩的中位数落在第 组内;
(3)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4)若成绩超过80分为优秀,请你估计该校八年级学生中汉字听写能力优秀的人数.
23、如图,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20cm,D是腰AB上的一点,且BD=12cm,CD=16cm.
(1)求证:△BCD是直角三角形;
(2)求△ABC的周长.
24、某市篮球队到市一中选拔一名队员.教练对王亮和李刚两名同学进行5次3分球投篮测试,每人每次投10个球,图记录的是这两名同学5次投篮所投中的个数.
(1)请你根据图中的数据,填写下表;
姓名 | 平均数 | 众数 | 方差 |
王亮 | 7 |
|
|
李刚 |
| 7 | 2.8 |
(2)你认为谁的成绩比较稳定,为什么?
(3)若你是教练,你打算选谁?简要说明理由.
25、计算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