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新疆可克达拉初一(下)期末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中有爱才会有意义,如果 ,那么 。海德格尔曾说:人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这句话十分深刻,触到了生活的本质。   ,可能会沦为一张纸币;   ,则可能走向纳粹美学。诗意是生活最大的保护伞。

A. 责任是爱的骨骼 诗意则是爱的血肉 诗意若没有了爱 生活没有了诗意

B. 诗意是爱的血肉 责任则是爱的骨骼 诗意若没有了爱 生活没有了诗意

C. 责任是爱的骨骼 诗意则是爱的血肉 生活若没有了诗意 诗意没有了爱

D. 诗意是爱的血肉 责任则是爱的骨骼 生活若没有了诗意 诗意没有了爱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B.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战国时期大约六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按内容体制分为“赋、比、兴”,按表现手法分为“风、雅、颂”,二者合称“诗经六义”。

C. 从汉字字形结构上说,现代汉字大致可分为形声字、会意字和记号字三类。例如鸭,欢、梳是形声字,休、尖、森是会意字,日、水、土是记号字。

D. 古诗文中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阳光下,我静静   ,久久 天空中的一朵云在不停变幻。面对这朴素的时光,我的内心溢满幸福。朴素的时光是一种美丽、恬淡、   的情趣,它展开的,是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也是一阕阕   的词。

A. 矗立  眺望  婉约  静谧   B. 伫立  瞻望  热烈  婉约

C. 伫立  凝望  静谧   婉约   D. 矗立  眺望  热烈  委婉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莎士比亚是法国伟大的戏剧家,他的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重点塑造了夏洛克这个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B. 杜甫被誉为“诗圣”,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春望》都是他的作品。

C.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D. 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她的作品《老王》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良知,呼唤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5、文言文阅读

与王介甫①第一书

【宋】曾巩

巩启:

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其重之如此。又尝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至此论人事甚重,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

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时乞寓书慰区区②,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知竟何如也。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③有同者矣。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④其文,勿用造语及摸拟前人,请相度示及⑤。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

巩再拜。

(选自《曾巩集·卷十六》,略有删改)

【注释】①王介甫:即王安石。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②区区:自称的谦词。③潜:藏。④开廓:开阔,扩大。⑤相(xiàng)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舟船侍从以西_______

(2)不与足下共讲评之______

(3)欧公更欲足下开廓其文_______

(4)巩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

(2)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

3曾巩写这封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推断。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是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僻的地方。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

(1)首联诗人先用一问句表达感慨:这升起我心中诗的旋律的“萧萧数百竿”是谁种的呢?随即指出它们如今伴我这“闲官”清吟,是多么相称啊!“闲官”一词传达出了因官事清闲而带来的轻松愉悦心情。____

(2)颔联用拟人的手法写竹子不与娇艳的百花争春,孤独地守着坚贞,等待着寒冬来临的品格,同时也表现出作者随遇而安,无意仕途的心态。____

(3)颈联的“拂”和“侵”两字都用了拟人的写法。“拂”写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侵”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局上,使人感受到竹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同趣的意境。____

(4)尾联写自己第二年又被贬谪到了更远更荒僻的地方,但还时常想到今冬在这里看到翠竹白雪结为岁寒之友的情景。____

(5)此诗以竹自喻,人物融合,自然贴切;语浅意深,情味隽永。表露诗人的牢骚不平和自我宽解。____

2这首诗中的官舍竹具有什么特征?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徒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他所创作的《丑小鸭》《白雪公主》《稻草人》等作品享誉世界。

B.《红岩》中,华子良从许云峰挖出的地道逃出后,又带着队伍来解救难友,齐晓轩和刘思扬都在即将胜利的时刻牺牲了。

C.《水浒》中坚决反对招安的是鲁智深、李逵、林冲。

D.《西游记》中孙悟空名号的变化依次是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

(2)这里笼罩着死一般的沉寂和旷野的凄凉。怪不得给这儿的人写信,仿佛是送信给教堂过道上的墓穴,从来得不到答复。黑森森的石头诉说着府宅遭了什么厄运——火灾?但又是怎么烧起来的呢?这场灾难的经过加何?除了灰浆、大理石和木制品,还有什么其他损失呢,生命是不是象财产一样遭到了毁灭?如果是,谁丧失了生命?这个可怕的问题,眼前没有谁来回答——甚至连默默的迹象、无言的标记都无法回答。

我徘徊在断垣颓壁之间,穿行于残破的府宅内层之中,获得了迹象,表明这场灾难不是最近发生的。我想,冬雪曾经飘入空空的拱门,冬雨曾打在没有玻璃的窗户上。在一堆堆湿透了的垃圾中,春意催发了草木,乱石堆中和断梁之间,处处长出了野草。呵!这片废墟的主人又在哪里?他在哪个国度?在谁的保护之下?

①文段中的“这里”是指哪里?“我”是谁?

②这里曾遭遇了怎样的故事?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8、根据课文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八则)

②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⑦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六、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 15分)

9、①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③“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到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④不上田间的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⑤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⑥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⑦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⑧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⑨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⑩重又跑回山脚下的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⑪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⑫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选自《韩少华散文选》,有改动)

1根据本文情节的发展,以及“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填写完成下面表格的内容。

情节

“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

A

心情急迫

看到衰草

B

遥见草色

C

 

A 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回答下面两小题。

(1)请指出“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中“憔悴”的含义。

(2)第⑦段“春天,悄悄儿地落在林边了”中的“飞”字用得好,为什么?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由自然之春写到心灵之春,借“寻春”表达了自已独特的人生感受。

B. 第⑤段和第⑥段这两段文字写作者看到衰草和初春的萧条景象,为下文写遥见草色的欣喜做铺垫。

C. “草色遥看近却无”,说明了一个道理:过分的细心不易发现春天,胸襟开阔、不拘细节反而能看到到处都有春天的影子。

D. 段“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春天”指人生的理想、目标,心中的希望。

4比较本文第段和链接材料在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链接材料】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

表达方式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常给心灵排毒

 

①我们有过这样的感受:一遇到辽阔的海、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第一感觉就是心旷神怡,所有的烦恼、忧伤,瞬间杳无踪影。当初,梭罗来到瓦尔登湖,我想他就是去排毒的。在那里,他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一本巨著。而他如果一直在尘世生活,我想,他可能不会写出如此宁静、隽永的书。

  ②心灵的毒素必须清除掉,否则,严重时它们会夺去我们的性命、腐蚀我们的思想、吞噬我们的心灵。

  ③我们知道,孔融很器重祢衡的才气,多次在曹操面前夸他。于是曹操想见祢衡,但是祢衡很狂傲,不但不去跟曹操见面,而且还说了曹操的不少坏话,后又轻慢刘表、羞辱黄祖,最后为黄祖所杀。可见,祢衡是被狂傲“毒死”的。

  ④我们也听说过木马屠城的故事——特洛伊人与入侵的希腊联军作战,希腊联军假装败退,特洛伊人将敌人留下的一只巨大的木马当作战利品拖入城内,狂欢作乐。就在他们酣睡时,藏在木马中的勇士纷纷跳出,打开城门,里应外合,瞬间就将特洛伊人打败。可见,特洛伊人是被掉以轻心、得意忘形“毒死”的。

  ⑤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毒素存在我们心里。某某因为嫉妒、欺骗,本该得到的玫瑰花却开在别人的手上;某某因为贪得无厌,踏上了不归路;某某因为懒惰、敷衍,该认真的事他却应付了事,最终难逃被辞退的命运……不把心灵里的毒素清除掉,你就休想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⑥有人问纽约劝业银行创始人佛勒:“您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回答道:“用努力来发泄胸中的怒气。”人活于世,难免会碰壁、受伤,因此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与其把它们压抑在心里,倒不如用健康的方式痛痛快快地发泄出来。要知道,乌云散去是晴空。可见,给心灵排毒不失为明智之举。

  ⑦佛家云:“莫向外求”。诚如斯言,在这个世界上,最终能够帮助、挽救我们的,只有自己。因此,我们心里的各种毒素还得靠我们自己去把它们“赶尽杀绝”。每个人都是一个容器,这方面的东西盛得多了,那方面的东西就没有地方盛了。让我们把心灵里的毒素清理干净,腾出更多空间去容纳更多真、善、美,来滋养我们的身体、思想和心灵。

              (选自2015年《心理与健康》第9期)

【1】文章标题中的“排毒”有什么含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出第④自然段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请简要概括第⑥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火晶柿子

陈忠实

①我喜欢柿树。柿子好吃,这是最主要的因由。柿树不招虫害,任何害虫病菌都难以近身,大约是柿树特有的那种涩味构成了内在的天然抗拒,于是便省去了防虫治病的麻烦,也不担心农药残留的后患。柿树又很坚韧,几乎与榆槐等柴树无异,既不要求肥力和水分,也不需要任何稍微特殊的呵护。庭院里可以栽植,水肥优良的平川地里可以茁壮成长,土瘠水缺的干旱的山坡上、硷畔上同样蓬蓬勃勃,甚至一般柴树也畏怯的红石坡梁上,柿树仍可长到合抱粗。按照习惯或者说传统,几乎没有给柿树施肥浇水的说法。然而果实柿子却不失其甘美。

②在柿树家族里,种类颇多。最大个儿的叫虎柿,大到可称出半斤。虎柿必须用慢火温水浸泡,拔去涩味儿,才香甜可口。然慢火的火功和温水的温度要随机变换,极难把握,稍有不当就会温出一锅僵涩的死柿子,甭说上市卖钱,白送人也送不出去。再说这种虎柿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不能存放,温熟之后即卖即食,隔三天两日尚可,再长就坏了,属于典型的时令性水果。还有一种民间称为义生的柿子,个头也比较大,果实变红时摘下,搁置月余即软化熟透,味道十分香甜。麻烦的是软化后便需尽快出手,或卖钱或送亲友或自家享受,稍长时间便皮儿崩裂柿汁流出,不可收拾,长途运送都是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再有一种名曰火罐的柿子,果实较小,一般不超过半两,尽管味道与火晶柿子无甚差异,却多核儿,所以不被钟爱,几乎遭到淘汰而绝种,反正我已多年不见此物了。只有火晶柿子,在柿树家族中逐渐显出优长来,已经成为独秀柿族的王牌品种了。

③火晶,真是一个热烈而又令人富于想像的名字。火是这种柿子的色彩,单一的红,红的程度真可以用“文革”中用滥了的词儿“红彤彤”来形容来喻示。我在骊山南麓的岭坡上见到过那种堪称红彤彤的景观,一棵一棵大到合抱粗的柿树,叶子已经落光掉净了,枝枝桠桠上挂满繁密的柿子,红溜溜或红彤彤的,蔚为壮观,像一片自然的火树。火晶的名字中的火字大约由此而自然产生,晶也就无需阐释或猜想了。把火的色彩与晶字连结起来,便成为民间命名的高雅一种,恐怕只有民间的智者才会创造出这样一个雅俗共赏的柿子的名字来。

④火晶柿子比虎柿比义生柿子小,比火罐柿子大,个重两余,无核。在树上长到通体变成橙黄时摘下来,存放月余便软化熟透,尤其耐得存放,保管得法的农户甚至可以保存到春节以后,仍不失其新鲜甘美的原味。食时一手捏把儿,一手轻轻捏破薄皮儿,一撕一揭,那薄皮儿便利索地完整地去掉了,现出鲜红鲜红的肉汁,软如蛋黄,却不流,吞到口里,无丝无核儿,有一缕蜂蜜的香味儿。乡间小贩摆卖火晶柿子的摊位上,常见蜜蜂嗡嗡盘绕不去,可见其诱惑。

⑤关中盛产柿子,尤以骊山为代表的临潼的火晶柿子最负盛名。一种名果的品质,决定于水土,这是无法改变的常识。我家居骊山之南,白鹿原原坡之北,中间流着一条倒淌河灞水,形成一条狭窄的川道,俗称灞川,逆水而上经蓝田的五十里进入王维的辋州。由我祖居的老屋涉过灞水走过平川登上骊山南麓的坡道,大约也就半个小时。水土和气候无大差异,火晶柿子的品质也难分上下,然而形成气候形成品牌的仍然是临潼。

(《陈忠实散文精选集》,有删节)

1阅读第④段,概括火晶柿子的主要优点。

2有人认为在第②段中没有写火晶柿子可以去掉。请谈谈你的观点。

3下面句子加点词“一片”能否换成“一棵”,为什么?

一棵一棵大到合抱粗的柿树,叶子已经落光掉净了,枝枝桠桠上挂满繁密的柿子,红溜溜或红彤彤的,蔚为壮观,像一片自然的火树。

4赏析第④画线句子的作用。

 

七、作文(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材料,发挥想象,按要求将语段扩写成一篇记叙文

听说省博物馆展出了一艘从海底打捞出来的古沉船,我和妈妈前往参观。一进展厅,这般传说中的古沉船就映入我的眼帘。我驻足凝望,思绪飞扬,心也随船起航,穿越时空,回到了几百年前,如梦境般,经历了一场奇幻之旅。这段旅程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妈妈的催促下,我离开了。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