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人的心灵就像黝黑的泥土,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比如,当你因忙碌而憔悴时,能静下来,品清茗的芬芳,听微风的轻吟,疲惫的心神就会有所慰藉,甚至收获绽放的心花;当你感到思想干瘪、言辞匮乏的时侯,能坐下来,读古人的智慧,阅今人的风流,深邃的思想胚芽就会在心中茁壮成长。
A.“憔悴”“品”“微风”分别是形容词、动词、名词。
B.“黝黑的泥土”“言辞匮乏”分别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
C.“深邃思想的胚芽就会在心中茁壮成长”一句中的谓语中心语是“成长”。
D.“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后的“。”应改为“?”
2、清明的前一天是“寒食节”,后来逐渐合二为一。一千多年前的宋朝,苏东坡在寒食节即兴写下了《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下面对这幅书法作品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用笔粗重饱满 ,雄健而有气势。
B. 字形大小悬殊,横扁且斜取势。
C. 第一首布局前面疏朗,后面密结。
D. 字形瘦长错落,笔画跳荡飘逸。
3、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草房子》中烤红薯导致火灾,事后桑桑主动承认是他纵火,表现了他的担当。
B. 《三国演义》中曹操错杀吕伯奢一家、梦中杀人等情节刻画岀其奸诈多疑的性格。
C. 简·爱得知罗切斯特有妻子,逃出桑菲尔德庄园后被圣约翰所救。
D. 《老人与海》多次描写鲨鱼的凶猛,衬托了老人坚毅果敢、永不言弃的硬汉形象。
4、这一天,李白闷了,想找几个朋友喝酒聊天看月亮,他绝不可能找到谁?( )
A.高适
B.杜甫
C.王昌龄
D.陆游
5、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
幼时,其师教以旁行书,答曰:“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师怒,使执粪除圬塓①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
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有常伯熊者,因羽论复广著茶之功。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临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执器前,季卿为再举杯。至江南,又有荐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毁茶论》。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②入朝,始驱马市茶。
【注】①塓mì:涂抹 ②回纥hú:我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名称。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⑴. 终鲜兄弟 鲜: ____ ⑵. 使执粪除圬塓以苦之 苦:____
⑶. 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 危:____ ⑷. 次临淮 次:____
【2】下列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貌侻陋,口吃而辩
A. 执策而临之 B. 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
C. 云归而岩穴暝 D.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羽身世凄凉,自幼被弃在水滨,始终不知父母是谁。
B. 陆羽生长于寺庙,按照《易经》上的卦而自起名和字。
C. 陆羽经历坎坷,勤奋苦学,成为朝廷器重的学者和官员。
D. 陆羽率性而为,不慕名利,是古代清高士子的典范。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①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②,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湘君:传说舜南巡死后为湘水男神,称湘君。②天在水:天上的银河映在水中。
【1】请联系“满船清梦压星河”全句的意境,赏析句中“压”的妙处。
【2】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请指出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进行简要分析。
7、针对当今“快餐式友谊”,朋友间仅仅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上发短信,点赞保持联系的现象,班里举办了以“亲近书信,传承文化”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
(1)活动一:观察右面这幅图,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
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10月17日是重阳节,请你以“小新”的名义,给爷爷写一张贺卡,倾诉你对他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1)子曰:“ , ,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
(3) ,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4)赵师秀《约客》中常被人们用来形容江南黄梅雨季节清新、幽静的可爱景色的句子是: , 。
(5)默写李贺的《雁门太守行》。 , 。 ,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神圣的沉静
刘心武
①还记得童年在重庆的一些事。我家住在南岸狮子山,从那里可以到一座更高的真武山去游览。真武山上有段路非常险,靠里是陡峭的山岩,靠外是极深的悬崖。那天玩得很开心,返回时,我故意贴在悬崖边上走,还蹦蹦跳跳的。七岁的我还不懂生命的珍贵。那样做,有存心让母亲看见着急的动机。那悬崖下面的谷地,荒草里凸现着一块怪石,那石头自然生成盘蛇的状态,当中的一块耸起活像蛇颈和蛇头。混混沌沌的我,竟然拾起石块朝悬崖奋力掷去,把握不好投掷的重心,身体的姿势从旁看去就更惊心动魄了。
②还记得那天母亲的身影面容。她紧靠着路段里侧的峭壁,慢慢地走动。她一定后悔转到那段路以前没能牢牢牵着我的手,把我控制在她身边,她自己往前挪步,眼睛却一直盯在我身上。我顽皮地蹦跳投掷,不住地朝她嬉笑,呕她、气她,悬崖边缘就在我那活泼生命的几寸之外。事后,特别是长大成人后,回想起母亲在那段时刻的神态,非常惊异,因为按一般的心理逻辑与行为逻辑,母亲应该是惶急地朝我呼喊,甚至走过来把我拉到路段里侧,但她却是一派沉静,没有呼喊,更没有吼叫,也没有要迈步上前干预我的征兆,她就只是抿着嘴唇,沉静地望着我,跟我相对平行地朝前移动。
③那段险路终于走完,转过一道弯,路两边都是长满芭茅草和灌木的崖壁了,母亲才过来拉住我的手,依然无言,我只是感受到她那肥厚的手掌满溢着凉湿的汗水。
④我写第一个长篇小说《钟鼓楼》时,母亲就住在我那小小的书房里,我伏桌在稿纸上书写,母亲就在我背后,静静地倚在床上读别人的作品。我有时会转过身兴奋地告诉她,我写到某一段时自我感觉优秀,还会念一段给她听,她听了,竟不评论,没有鼓励的话,只是沉静地微笑,而且,有时她还会把手头所读的一篇作品的某些内容讲一下,那作品是一位同行写的,我没时间读,也并不以为对我有什么参考价值,不怎么耐烦听母亲介绍,母亲自然是觉得写得挺好,但她也并不加些褒扬的话语,她就是沉静地给我客观讲述,具有点穴的效果。后来《钟鼓楼》得了茅盾文学奖,那时母亲已到成都哥哥家住,我写信向他们报喜,母亲也很快单独给我回了信,但那信里竟然只字未提我获奖的事,没什么祝贺词,但语气沉静地嘱咐了我几件家务事,都是我在所谓事业有成而得意忘形时最容易忽略的。
⑤2000年第三次去巴黎,又去罗浮宫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众多的观赏者中,我忽然产生了一个非常私密的感受,那就是蒙娜丽莎脸上的表情并不一定要概括为微笑,那其实是神圣的沉静。那时母亲已仙去十二年,我凝视着蒙娜丽莎,觉得母亲的面容叠印在上面,继续昭示着我。
(选自《课堂内外》2016年12期,有删改)
【1】作者围绕母亲的沉静写了三个片段,请概括出片段一、二的内容。
片段一:
片段二:
片段三:我在卢浮宫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感受到了母亲神圣的沉静。
【2】联系前后文,说说下面加点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感受?
(1)那天玩得很开心,返回时,我故意贴在悬崖边上走,还蹦蹦跳跳的。
(2)她就只是抿着嘴唇,沉静地望着我,跟我相对平行地朝前移动。
【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丰富的表达效果。
但她却是一派沉静,没有呼喊,更没有吼叫,也没有要迈步上前干预我的征兆。
【4】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母亲的“沉静”是神圣的?
10、议论文阅读
生命永恒的香味 (马德)
①书香,是生命永恒的香味。一个人,若手头,桌头,床头,总有悦心的书陪伴,是一生的幸事。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品赏,芬芳盈口,满心余香,所得的,都是生命的真意趣,大滋味。
②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晴到朝暾甫上。在春秋默然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 (1) ,一波三折,百转千回,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世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即便从青春读到暮年, 从黑发读到白首, 也自痛快淋漓, 无怨无悔。
③读书可以增长智慧。一个人在自我精神的世界里,能够始终恬淡愉悦,一定是一本本的书,为他的心灵,暗开了一扇扇门,默指了一条路,所以才活得豁然开朗,意境层生。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书的智慧,对人的提升与引领所致。愚昧的人,一辈子像行进在暗夜之中,只能随波逐流,浑浑噩噩活过;而智慧的人,书是心中永远的明灯,引领自己时时清醒,步步睿智,最终走出完美的人生。
④读书可以培养气度。书博采百家之灵气,荟萃文化之精髓,古今中外,万千气象,云集其中。这些书,足以陶冶人的情操,历练人的性情,完美人的灵魂。常读书的人,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书的熏陶,锦心绣口,才华横溢。【 甲 】,赞的是那人的气度之雅,性情之真,人格之美。而这些卓尔不凡,其实就是书的灵秀、雅致、睿智,浸润到人的心底里,再穿过岁月的尘烟散发出来的。
⑤ (2) 。被命运的大书影响过的人,不会轻易被生活打败。在这个世界上,有经历过大起大落大荣大辱,九死一生而百折不挠的人,有遭遇过多舛的命运,遭受过灭顶的打击而顽强拼争过来的人,读这些人物的著作或传记,常常让人热血喷涌,灵魂震撼。这样的书,连缀在字里行间的,都是精神之钙。读它,可以厚重人的内涵,使人变得刚强勇毅,不畏强暴,不畏艰险,从而从容地面对生活呈现给自己的一切。【 乙 】
⑥读书可以丰富精神。一本本书,就是一个个心灵的朋友,在独酌的时候,它会与你同饮;在孤寂的时候,它会与你静坐。它是平淡的朋友,不喧哗,不招摇,以自身的智慧丰富着你的智慧,以自身的儒雅引领着你的儒雅,以自身的内涵厚重着你的内涵。它不说话,却无时无刻不在催促着你的思索。它以自己的简单,成就着你的丰富,它以自己的开放与接纳,完善着你的精神世界。
⑦时光流逝,岁月不言,生命一天天在书香的濡染中,会变得愈加醇厚耐品,一种灵魂的香味,自然会生发出来,飘逸四散。那如兰的一缕芬芳,就是我们留存在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痕迹。(有删改)
【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 将下面四个论据中的两句分别放在甲、乙处,最恰当的是(只填序号):
①有诗云:“是真名士自风流。”
②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
③海伦·凯勒又盲又聋,但她在老师的指导下拼命地摸读,不分昼夜地书写,手指头摸出了血也决不放弃,就这样凭着顽强的毅力一生写下了14部著作,成了20世纪美国有名的作家。一个生活在无声无色世界里的弱女子,却诞生了生命的奇迹。
④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回忆儿时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前还是少年,读后就觉得一只脚已经踏进了青春的大门。”这本书给他那贫困、孤独、饥饿的少年时代带来亮色,带来力量。
【 甲 】 【 乙 】
【3】根据文意,在文章中两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句子。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烤饼里的深情
王举芳
①林子拿出一块烤饼递给我说:“有一家新开的烤饼店,老板的促销方式真新颖,他说饼要是与妈妈一起吃,拍张合照给他,可以返还一半钱。”
②路过烤饼店,长长的一队人排着等买饼,熙熙攘攘,好不热闹。闲来无事,我也加入了排队的行列。
③“老板,我妈妈非常喜欢吃你烤的饼,看,我和妈妈的合照,我发给你。”
④“好,返还你的钱是用饼代替还是给您现金呢?”
⑤“饼,另外您再给我来三个饼。”
⑥“好唻。”
⑦就在这样的重复节奏里,半个小时后,终于轮到我,我仔细打量着老板:洁白的卫生帽下露出鬓角的霜白,笑纹满脸都是岁月的痕迹,看上去是个接近六旬的老人了。我说我要两个饼,他说记得与妈妈一起吃,拍张合照给我,返还一半钱。我点点头。拿着饼往家走,突然有些难过,他不知道,在一年前,我的妈妈病逝了。
⑧一个人吃着烤饼,想念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光,有些伤心,也有些美好。
⑨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路过烤饼店,店里没有顾客,老板一个人坐在那里,望着满墙的照片发呆。那些照片都是顾客和妈妈的合影。我走了进去。他立即起身招呼我。
⑩“带照片了吗?”他问。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在凳子上坐了下来。我说我妈妈一年前去世了,我没有妈妈了。我的声音有些哽咽。他端了一杯热白开水放在我面前,在我对面坐下来。他说是啊,妈妈没有了,就再也没有妈妈了。但妈妈不会远离,她一直在。
⑪有雨的天气,适合诉说一些往事。他轻缓地说:我童年的时候,日子穷啊,一家的白面没有多少,只有过生日时,妈妈才会给我做烤饼吃。那一年爸爸病逝,欠了很多债,生日别说是吃烤饼了,连口干粮都没有。妈妈抱着我欲哭无泪。前邻居知道那天是我的生日,我和她家的孩子是同一天生日,特意送来了一个烤饼,还有一点白糖。白糖在热热的饼上融化,黏黏的,甜甜的,真香。长大后远离家乡,常想起那带着糖的烤饼。现在做梦都觉得嘴巴甜甜的。他的脸上溢满幸福。
⑫临走,他给我两个饼,执意没收钱。
⑬我对林子说,从没见过这样做生意的。林子说:“我摸查了这个老板的底细,他在A城拥有很大的公司,现在交给他儿子打理了,根本不差钱。要是这烤饼能白送就好了。我妈妈特别喜欢吃。”我白了林子一眼:“想得美!”
⑭还真让林子美着了。没过几天,老板又推出新的促销方式,说只要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每天光顾该店的前十名顾客,凭身份证免费赠送烤饼,此前的优惠继续。
⑮一个敢于做亏本买卖的老板,图的是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更让我想不到的事情还在后面。
⑯一个星期后,老板又出新花样,说只要在吃烤饼时,与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分享,拍一张照片传给他,就可以享受优惠。这是嫌赔得不够多吗?
⑰我终于忍不住,对老板说:“您这样做生意很快会把店赔掉的。”
⑱他说:“我开烤饼店本来也不是为挣钱。”看我疑惑的样子,他继续说:“妈妈最喜欢把自己做的烤饼分给左邻右舍,看着别人喜欢,她就欢喜的不得了。90岁的妈妈,手把手教我做烤饼。几天后,我独自成功制作出了烤饼,妈妈尝了一口说和她做的味道一样。那晚她睡得很安详,再也没有醒来……今天,是她去世后的三七。”他的眼里蓄满了泪水。
⑲我也禁不住泪光盈动。母亲的爱,总是这样平凡,细小而又伟大。
⑳克制悲伤,把温情分享。一个个烤饼,凝聚着一个儿子对母亲浓浓的爱和最深情的缅怀。
【1】文中烤饼里饱含哪些深情?
【2】从描写的角度说说第⑦自然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3】第⑩自然段中说“但妈妈不会远离,她一直在”,请你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第⑪自然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5】老板用了哪些促销方式? 他为什么这样做?
12、按要求作文。
请以“黑板上的记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