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海军建军70周年阅兵式上,人民海军挥戈闯大洋,砺剑海天间,民族自豪感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
B.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峰峦峭拔,谷壑幽深,郁郁葱葱的树木鳞次栉比。这个大型天然氧吧,让市民有了驻足流连愉悦身心的处所。
C.从沿海到内陆,从青壮到老幼,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在神州大地上筑起新的钢铁长城,与疫情展开了气壮山河的殊死搏斗,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时代篇章。
D.在旧城改造工作开展过程中,卞庄街道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加大工作力度,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施策,保质保量推进工作,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助推全县城镇建设事业更快更好发展贡献卞庄力量。
2、下面文段中对所用修辞方法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春天来了!
春天,从解冻的冰河中涌来,从大雁的叫声中飞来,从小草的萌发中醒来。
春天来了!
在这播种的季节里,快播吧!播下一颗颗绿色的心,播下一个个金色的希望。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像春笋一样冒尖,像山花一样烂漫。我们,从这里出发,走向夏的繁茂,秋得成熟……
A. 选段中用“醒来”一词赋予小草以人的行为,生动地描写出春天草木萌发、万象更新的景象。
B. 选段中运用“从……来”的排比句式,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时大地上五彩缤纷的景象。
C. 选段中把“我们”比喻成“春笋”“山花”,集中地表达了“我们”对美好春天的期盼之情。
D. 选段中反复运用感叹句“春天来了”,强烈地抒发了当春天到来时人们按捺不住的欣喜之情。
3、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我国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散文著作。其文尤其善于描述战争和外交辞令,如《唐雎不辱使命》。
B. 《三国演义》中周瑜想借孙权嫁妹之机巧取荆州,因诸葛亮妙计,他“赔了夫人又折兵”。
C. 《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格列佛四次出海航行冒险的经历。在飞岛国,他观看了那些正在候补重要官职或希望获得朝廷恩宠的人表演的绳舞;在慧骃国,他见识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
D. “文武二圣”指的是孔子和曹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看着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刺痛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B.从古希腊开始,英雄都是神衹和将军,而罗曼·罗兰却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
C.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解决并提出了这个问题。
D.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提供了证据。
5、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特牛"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辈四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要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日:”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遵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要家村中,云捕盗牛成,召村中牛悉集,各同所从来处。要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日:“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日:“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允济谓母日:“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日:“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
远近称之,政绩优异。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有改动)
备注:①牸牛:母牛。②孳:滋生,繁殖。③庵:小草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 (2)将之诣妻家村中
(3)妻家不知其故 (4)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2)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
【3】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
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
【4】现代汉语中“路不拾遗”经常与________连用,这两个成语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 宿乌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词描给的是一个暮色苍茫、烟云暖暖的黄昏:“平林漠漠烟如织”传达出一种空寞惆怅的情绪,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寒山一带伤心碧”描绘的是近景,画面中暗含了词人的主观感受:“暝色入高楼”由近及远,随着暮色笼罩高楼,人的内心感受在不断深化。
C.“有人楼上愁”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完成了由客观到主观、由物到人的过渡。
D.“宿鸟归飞急”一句中,急飞的宿鸟与久立之人形成强烈的对照,反衬出人的落拓无依。
E.亭是修在路边供旅人休息的地方,五里修一短亭,十里修一长亭。“长亭更短亭”说明路程遥远,归期在望。
【2】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7、二组同学负责搜集书法作品,做成主题为“莲之神——书法作品欣赏”的课件,请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1】第二组同学找到了上面四幅书法作品,请帮助他们选择一幅制作课件,用来展示人们赋予莲花的精神品质,并说明选择该幅作品的理由。
答:选择:________
理由:________
【2】为帮助同学深入理解莲花的内在神韵,他们还找到了以下四幅对联,最为合适的一幅是( )
A. 上联:钟鼓楼中终夜钟声撞不断
下联:荷花塘边何时河水流未停
B. 上联:守正不旁枝,直向天心书正字
下联:抱清能逸雅,漫从泥外布清风
C. 上联:喜爆声声佳宾共庆双飞燕
下联:和风阵阵丽日常煦并蒂莲
D. 上联:春来草原含情脉脉风荷丽
下联:秋临晨曦悲意切切草木情
8、默写
(1)角声满天秋色里, 。 (李贺《雁门太守行》)
(2)山重水复疑无路, 。 (陆游《游山西村》)
(3) ,星河欲转千帆舞。 (李清照《渔家傲》)
(4) ,不知贻阿谁。 (《十五从军征》)
(5)然则天下之事, , ,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
(6)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7)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8)俗子胸襟谁识我? 。 (秋瑾《满江红》)
(9)《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 ”两句意思一致。
(10)诗歌有声,弦外余音。你听,“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寒气袭来更觉战斗的艰苦;你听,“ ,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可以想象诗人生活的困顿;你听,“ , ”(杜牧《泊秦淮》),歌舞升平之中饱含对国家的忧心忡忡。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做人要大气/郭军平
①有一句话这样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但是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是啊,拥有一个广阔的胸怀何以不能成就成功的人生。纵观历史的星空,那些闪耀着熠熠光芒的历史名人们何以不是以自己广阔的胸怀容纳来自不同领域的异见,他们胸怀天下,胸怀事业,无论在做人还是在做事方面都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虚心接受来自不同方面的批评声音,才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才能进一步促进自己完善和进步。时代在发展,观念在更新,人们的知识视野在不断地扩大。一个人,倘若夜郎自大,坐井观天,盲目地认为老子天下第一,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往往只会自取其辱。先哲荀子曾言:“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一个人,只有面对广阔的生活,才能感到自己的渺小;也才能知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③故树立大胸怀,是做人大气的基础。要树立大胸怀,就要树立大理想,大目标,这样才会有大境界。一般而言,一个人的心胸不广,是理想不远,目标不高。由于理想不远,目标不高,人的眼光着眼点就短,心胸就窄;眼光短了,心胸窄了,内心的境界就不高。这样不同的建议和批评就容易难以接受。即使是一般的小事情也会耿耿于怀,蜗牛角上争长短。
④心胸要算狭窄的著名的莫过于三国时期的周瑜,《三国演义》上有一段精彩的三气周瑜的戏,在多次与诸葛亮的较量中周瑜最终吐血而亡,成为后人们嘲笑的气量狭小的典范。而在这一点上,与周瑜相比,司马懿就要大气的多。老子常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三国鼎立斗智斗勇的长期逐鹿天下的战争中,诸葛亮与周瑜斗法,与魏国司马懿斗法,周瑜不敌而亡。而司马懿却不是周瑜这样的气量,作为敌手,司马懿老谋深算,他知道自己用兵打仗智谋不如诸葛亮,就干脆装熊,在蜀兵侮辱谩骂声里死活都不出兵,以相持来拖垮诸葛亮。在这一点上,论司马懿的气度显然要比周瑜高出许多,周瑜心胸狭小,临终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而司马懿却不是这样,即使被诸葛亮打败了,还赞许“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但是最终,司马懿还是在诸葛亮死后消灭了蜀国,为晋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假如,司马懿也像周瑜那样,岂不是同样要步其后尘吗?
⑤每个人的才能天赋都是有差异的,承认这个差异,承认自己的不足,认识自己的局限性,就能以积极的态度来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批评。从而不会落入被人称为“坐井观天,夜郎自大,老子天下第一”的笑话来。
⑥做人要大气,这既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境界。大气的人生,什么时候都会是光风霁月,阳光明媚;不大气的人生,什么时候都是愁眉苦脸,忧忧戚戚,这样活着实在猥琐。因此,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做人,同样也要有一颗海纳百川,泰山不让其土的胸怀,欣赏他人,容纳他人,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自高自大,也不妄自菲薄。以低下头来的心胸成就自己。
(选自光明网)
【1】作者认为,做人怎样才能“大气”?
【2】第④段举出周瑜和司马懿两个事例,有什么作用?
【3】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做人要大气,这既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境界。
B.第②段引用荀子的话是要告诫人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注重实践。
C.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D.生活中我们既要看到他人的优点,也要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能骄傲自满,也不要妄自菲薄。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声老腔震山川
(霍竹山 )
①大幕拉开时,一群关中老农或站或坐,甚至有些零乱地散在舞台上。只是手中的农具变成了月琴、板胡、战鼓、大锣,不,还有板凳、梆子、惊木、烟袋。他们头顶手帕,穿着对襟和大襟的中装上衣、老土布裤子,好像刚从田里劳作回来没来得及换,身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土,带着野花的清香。
② 在一声震天的响声里,舞台上突然刮起了一股旋风。一时里月琴、板胡、战鼓、大锣、干鼓、钟铃、梆子、惊木齐鸣,像要把天震塌下来似的。台下观众,心一下就提到了嗓子眼儿。这哪是音乐啊,这分明是暴雨,一声惊雷里的漫天暴雨。“华州老腔一声喊,喊得那巨灵劈华山。”这哪里是唱啊,仿佛洪水决堤从九天呼啸着冲下!脑子里突然一片空白了,眼前是洪荒的景象,以至于后边唱什么,我都没听清楚,其实也没办法去听了!心在翻腾,黄河倒流到天上了,太阳掉落下西山了……
③八百里秦川,小时候我无数次地听父亲说起过。好像那关中就是小麦的故乡,面条裤带一样宽,馍馍枕头似的大,说尽了人们生活的富裕。这跟我的家乡陕北的贫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但说实话,那些年我心里是瞧不起关中的,就那喊破天的秦腔,听多了耳里会起老茧!哪像陕北信天游,窑洞里那一声“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烧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抒情得让人听了想流泪,想回家看看。悠扬的信天游,萦绕在山山峁峁上,也萦绕在我的梦里。没想到,我后来竟兼任了一个秦腔团的团长。逃不掉,干脆走进秦腔,这才知自己大错特错了。“家乡的月圆人也圆,他乡的太阳短半截”,我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
④ 一板凳尘烟弥漫,一嗓子通天入地。喊破天的秦腔,喊出了关中人劳动之余的激情,也喊出了关中人的一种气概。鼓乐声里,当我闭着眼睛细细地品味秦腔时,耳中分明是刀剑的撞击声啊!我想,这一定是人们安逸日子里不可或缺的一种昂扬斗志。马蹄的哒哒声,也许来自血液,仅凭此,便让那些入侵者害怕三分。至于秦腔与老腔的关联,除了源于西府和东府两个不同的地域,以及秦腔属于舞台大戏,而老腔是说唱艺术之外,渊源上我以为是相同的。马嘶萧萧,激昂澎湃,在“撑天破”“鬼神惊”、酣畅淋漓的啸叫声里,我们可以听出秦人不屈、拼搏、奋发的精神。
⑤“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这土得掉渣的老腔,不用舞台,田间地头就是舞台;不用背景,天地就是背景;不用铺垫,金戈铁马就是铺垫。那一阵阵苍凉高亢之气里,犹如有千军万马在沙场冲撞、角逐、冲杀或撕咬,容不得谁去躲避。这是陕北说书《刮大风》的震撼:“磨扇在地上翻烧饼,碾轱辘空中耍流星。”顿时,感觉置身秋风落叶的萧飒中了,一身湿热的汗水,早无影无踪!“风儿吹,月亮转,东边转到西那边。麦青了,又黄了,人醒了,又睡了,鸟儿背着太阳打转了……”朝代更迭,风云变幻,没有人能够改变逝去的历史。永远不变的是这一轴关中乡村的画卷,热爱生活、守护和平是人们的美好心愿,也是一种朴实的家国情怀。
⑤台上紧锣密鼓的敲击、声如洪钟的长啸戛然而止,可耳边还嗡嗡作响。戏散了,我跑到舞台上,拿着惊木在板凳上砸,却没了那种粗糙如霹雳的声音,那种撕心裂肺的声音,那种天籁般明净的声音。我知道,我做作了。
(《光明日报》2020年5月23日)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舞台上表演老腔的人是一群关中老农,而不是专业的演员。
B.第②段“台下观众,心一下就提到了嗓子眼儿”是侧面描写,为了突出老腔的震撼。
C.第③段作者说自己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是因为之前没有走进秦腔,不了解这一艺术而产生的误解。
D.作者在文章结尾说自己“做作”,是因为自己没有学会秦腔的演唱艺术而感到羞愧。
【2】第③段中写关中的秦腔、陕北的信天游,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上下文谈谈。
【3】阅读文中的划线句,回答问题。
(1)这哪里是唱啊,仿佛洪水决堤从九天呼啸着冲下!(从用词角度)
(2)这土得掉渣的老腔,不用舞台,田间地头就是舞台;不用背景,天地就是背景;不用铺垫,金戈铁马就是铺垫。(从修辞角度)
【4】题目说“一声老腔震山川”,请结合全文,谈谈老腔(包含秦腔)在声音上的“震”表现在哪?
【5】结合全文和链接材料,归纳“老腔(包含秦腔)”对关中人的重要意义。
【链接材料】
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的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
——节选自贾平凹《秦腔》
11、现代文阅读。
黑衣女和红衣女
①抗日战争胜利后,“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是所有寓居蜀中的人的心境。林风眠抛弃了所有行李,只带几十公斤未托被的画回到杭州。“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改变的何止是朱颜——旧居花园别墅已经变成日本人的兵营,院子中的花园变成日本人的马底;他那曾经震动世界的几幅巨幅油画,被日本人用来做养马的帐篷,此时只能看到一些碎布屑,其他都荡然无存了。
②他把妻子阿丽丝、女儿林蒂娜从上海接到杭州,无处栖身,只好住在岳王庙里。林风眠去上海接妻子和女儿回杭州时,有一位中文名字叫马国维的男子住在他的家中。马国维是犹太人,当时遭纳粹分子迫害,就逃到上海,以牙科医生的职业谋生,和阿丽丝有亲成关系。几年之后,马国维和林蒂娜结婚了。但是,林风眠很不喜欢马国维,并不赞成女儿和他结婚。待房子修好之后,他们全家搬入花园别墅旧居。花园别墅又恢复了昔日的幽雅,但别墅的主人已不是昔日风华正茂的最高美术学府的校长,而是一位孤独寂寞的画家。他仍超然尘外,埋头在他的创作中。
③林风眠的绘画道路,正是但丁的道路。他的个人画史,就是一部《神曲》。1929年,他画了一幅轰动世界的油画——《痛苦》。那时他不只画痛苦,也画地狱,画十字架上的耶稣。画家必须尝遍黑夜与创伤,才能把黑夜和痛苦搬到画面上。20年后,痛苦没有了,地狱、十字架没有了,成千上万个黑夜变成一片光明洁净。
④经过初期的邻毛、走兽、虫鱼,中期的山水风景,1944年开始进入人物画的林风眠,东归杭州后,更是勤奋不已。经过千百次的尝试,终于,第一张带有希腊风格的女像出现了。但是,他并不满意。希腊味有了,但不够浓厚,于是他继续画。他白天画,黑夜画,10张,100张,1000张……在画了几千张以后,他的“蓝衣女”“黑衣女”“绿衣女”以及“红衣女”相继出现了。这是一个现代奇迹,让我们又看到一个希腊,一个盛唐。这时,作家无名氏从重庆东归杭州,和林风眠做了邻居,经常出入林风眠的画室。他曾描述自己走进林风眠画室一—花园别墅时的心情:
⑤我几乎不相信我的眼睛。当这个乖督世界笼平着如此普遍的黑暗与骚乱时,这个画室却洋溢着巨大的光彩、宁静。一种极度灿烂的美拥抱我的视觉,我发现了一个我从未认识的世界。但我错了。这个世界应该是我认识的一—这正是明天的世界。这并不是画,而是生命本体的象征,明日信仰感觉的源泉。画家先知先觉地预言了另一个世界,下一个世纪——人类不再像今天这样自相残杀的世纪。
⑥后来,又有几次,作家默默走进画室,奇迹同样出现了。作家发现两个黑衣女从画里走出来。她们再忍不住画纸的关闭,要向他飞过来,扑过来。另一张睡着的黑衣女,也在挣扎、张臂,要坐起来,跋到画外。那幅杰作《红衣女》,简直以雷霆万钧的巨响包围着观者,一蓬红形形的大火,又热烈,又空灵。火是西方的,空灵是东方的。这是东西方美术最伟大的结合。画者第一次真正摆脱了水墨的束缚和压力,绝对自由地把心头最高灵感投射在画面上。
⑦林风眠的风格形成了,他艺术中的鲜明个性,使他成为中国绘画发展史上一个分水岭——中国画从此分为林风眠前的中国画和林风眠后的中国画。林风眼的水墨与色彩相融合的绘画形式,虽然不能说是中国画,它对中国画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一时还难断定,但它使中国画再也不会回到文人画的老路上去,可以说今后的中国不可能再有传统的文人画了。
(有删改)
【1】文章开头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出自唐代爱国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引用这句诗有什么作用?
【2】怎样理解第③段划线句的含义?
【3】文中为何插入一位无名氏作家的叙述内容?
【4】你从林风眠的身上感受到了哪些可贵的品质?请举例分析。
12、油炸“臭豆腐”闻着臭吃着奇香,是中国小吃一绝。“臭豆腐”各地皆有,而湖南长沙的油炸“臭豆腐”却更有名气。下面就是其制作的方法,请你整理成一段说明文字。
(1)产品特点
色焦黄,外焦里嫩,闻起来臭吃起来香。
(2)制作步骤
(1) | 用黄豆等制成豆腐片(白豆腐) |
(2) | 酝酿制卤水,用黑豆豉煮沸,冷却后加香菇、冬笋、白酒等佐料 |
(3) | 将豆腐放入卤水,春、秋季约需3~5个h,夏季约浸泡2h,冬季约需6~10h |
(4) | 用冷开水略洗,沥干水分,再将茶油烧红,放入豆腐用小火炸约5min,一待焦黄,即捞出放入盘内 |
(5) | 用筷子在豆腐中间钻一个洞,将辣椒油、酱油、麻油倒在一起调匀,放在豆腐洞里 |
要求:(1)说明对象明确,信息完整,顺序合理,符合说明文语言要求;
(2)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字数在150-20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