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福建漳州初二(下)期末试卷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下列各选项与如图所示曲线相符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横坐标

纵坐标

A

向一定质量的锌粉中加入稀硫酸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生成氢气的质量/g

B

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

加入铜粉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C

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碳酸钙粉末

加入碳酸钙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D

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

加入水的质量/g

溶质的质量/g

A.A

B.B

C.C

D.D

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

B.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

C.将t1℃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A、C两溶液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A中含有少量B,要提纯A通常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3、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模拟图如下:

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

C.该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

D.生成物中镁元素显+1价

4、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探究燃烧条件之一需要可燃物

探究铁钉生锈时O2是否参与反应

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A.A

B.B

C.C

D.D

5、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32

46

64

85.5

110

138

170

甲是80℃含有100 g水的KNO3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饱和溶液只有2种

B.甲到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25: 34

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

6、下列变化中,只有加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A.Zn→ ZnSO4

B.MgO → MgCl2

C.CaCO3→CO2

D.Ba(NO32 →BaSO4

7、现有X、Y、Z三种金属,已知:①X+Y(NO3)2=X(NO3)2+Y,②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和稀硫酸反应.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

A.Z<Y<X

B.Y<X<Z

C.X<Y<Z

D.Z<X<Y

8、下列关于碳的各种模型(如图1-3)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1可推测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B.由图2可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2.01g

C.图3中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D.图3中三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不相同

9、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4,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0

B.34

C.44

D.78

1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B.物质溶于水时都放出热量

C.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11、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都能用浓H2SO4干燥

B.Na2CO3溶液和NaNO3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C.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则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2、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

A.用硫酸除铁锈:FeO+H2SO4═FeSO4+H2O

B.铝锅形成致密氧化膜:4Al+3O2═2Al2O3

C.酸雨的pH小于5.6的原因:CO2+H2O═H2CO3

D.证明铁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之前的金属:2Fe+6HCl═2FeCl3+3H2

13、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4、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该反应(       

A.有单质生成

B.是化合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两种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

15、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10

3

90

0

反应后质量/g

3.2

3

待测

3.2

A.W可能是单质

B.Y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

16、空气成分中,可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

A.

B.

C.

D.稀有气体

17、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某物质燃烧生成,据此推测该物质组成里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18、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与之原理相同的是(  )

A.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B.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C.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D.森林着火时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19、下列有关物质的比较推理中正确的是

A.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

B.NaCl和NaNO2都是有咸味的盐,所以可以用NaNO2代替NaCl作食用盐

C.铁和铜都是金属,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D.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由于它们分子的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是不同的

20、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C.图c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图d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21、2010年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迎来了八方游客.空气中弥漫着油菜花而甜津津的气味.人们能够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22、如图是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的表示方法,手指上的物质能与手掌心氧气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

C.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会污染空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反应

23、“雪碧”等碳酸型饮料的pH小于7,晃动后打开瓶盖,其pH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24、向一定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中同时加入4g硝酸钾和16g水所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A.20%

B.15%

C.10%

D.无法计算

25、化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下列过程本质上与其他不同的是

A.工业上利用空气制氧气

B.用海水晒盐

C.利用白炽灯照明

D.火力发电

26、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氧气、液氧

B.石墨、金刚石

C.水、过氧化氢

D.干冰、冰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文化的传承、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研发等都离不开化学。

(1)朱砂为红,是最纯正的中国色,朱砂(即硫化汞)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工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人民传统的饮茶习俗。喝茶时未尝其味,先闻其香,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茶叶中含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茶多酚,其中一种的化学式为C22H18O11,该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忠信花灯”和“高州木偶戏”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用塑料亚克力(PMMA)代替传统材料制作的花灯具有经久耐用的特点,PMMA属于___________材料(填“天然”“合成”或“复合”);木偶的装饰材料有丝绸和棉布等,鉴别丝绸和棉布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为落实“绿色冬奥”的理念,北京冬奥会使用的汽车燃料是被誉为“最清洁燃料”的氢气,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冬奥期间,为维持文明、清新的社会面貌,我们能做的文明行为是___________(写一条)。

28、下图中的各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B是常用调味品,EF的俗称分别是熟石灰、纯碱。

结合上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物质的分类中,D属于________(”“”“氧化物”)

(2)写出BE的化学式:B ________E ________

(3)图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Cl、NaNO3、MgCl2、CuSO4、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小明为了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

操作

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的成分是

生成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是  

根据上述实验   (填‘能’或‘不能’)确定原固体粉末中含有NaCl、NaNO3

 

30、小明选择铝丝和盐酸反应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开展探究。下表是他分别用相同质量的铝丝和足量稀盐酸反应的三组实验数据:

实验编号

盐酸的浓度/%

反应温度/

铝丝消失

的时间/s

3

20

500

6

20

300

6

30

80

 

(1)写出铝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和③表明:该反应的快慢与__________有关。

(3)能表明盐酸浓度对反应快慢有影响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把实验①中盐酸的浓度改为4%,请你推出铝丝消失的时间(t表示)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除了用铝丝消失的时间来衡量反应的快慢外,你还能提出新的方法来衡量该反应的快慢吗?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P点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

(3)若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4)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32、201829日,歼﹣20开始列装空军作战部队。它是一款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的隐形第五代战斗机。其隐身材料是目前最新的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芳纶是一种可做此材料的新型高科技特种纤维,可由间苯二甲酰氯和间苯二胺缩聚而成。其中,间苯二胺的化学式是C6H8N2,试回答:

①间苯二胺属于_____(填写单质”“氧化物”“有机物)之一。

②间苯二胺由_____种元素组成。

③间苯二胺分子中,NH两种原子的个数之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④间苯二胺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⑤间苯二胺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

33、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用洗涤剂洗油污,是利用洗涤剂的_____作用;

2)许多农村地区的生活用水是硬水,生活中常用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冰箱中的食物久放会产生异味,可用活性炭消除异味,请你根据化学知识思考: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性;

4)装食品用的塑料袋之所以能通过加热的方法封口,是因为这种塑料具有_____性。

34、如图是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过程图像。

1)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是将______(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滴入另一溶液中。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1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此时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5、有多种化学方法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简要写出一种操作方法及化学方程式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6、质量为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钾溶液和质量为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混合,所得溶液的pH___7(“>”“=”“<”)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字母)。

(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填装置字母)。

(4)实验室有一瓶没有贴标签的过氧化氢溶液,同学们取部分溶液进行如图的实验,根据图中数据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38、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常见实验。请回答。

(1)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写一点)。

(2)B燃烧条件的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3)C倾倒二氧化碳实验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CO2的性质是___________

(4)D浓硫酸的稀释实验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___________

(5)E电解水实验中,在水中加入硫酸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X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探险队员”——硫酸,走进了有许多食人兽”(即能与硫酸发生反应的物质)的小山,请你帮助它安全地走出小山。

⑴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

入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口。

⑵小山中潜伏着一种红褐色的食人兽,若硫酸遇上,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

4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把80g物质a加入到20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欲使a物质的溶液从M点转化为N点,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

3)将P点对应的c物质的溶液升温到t 3℃,其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写“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最小的是_____(填物质序号)。

5t3℃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