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电解水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从现象上判断:负极产生的是氧气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从宏观上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2、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 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A.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钾
B.烧杯①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中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3、现有X、Y、Z三种金属,把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Y产生气体的速率比X快,把Z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无明显现象,根据以上事实,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正确的是
A.X>Y>Z
B.Y>Z>X
C.Y>X>Z
D.Z>Y>X
4、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5、天热的时候把半杯糖水(蔗糖已全部溶解)放进冰箱的冷藏室,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底出现了部分蔗糖晶体。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未放入冰箱前的糖水一定是饱和溶液
B.降低温度可从糖水中获得蔗糖晶体
C.放入冰箱前糖水中蔗糖的质量分数比放入冰箱后大
D.温度降低后蔗糖的溶解度随之变小
6、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
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石油、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
7、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①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所以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②若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③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可变为软水;④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取水时,仰视量筒刻度会使所配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低;⑤除去烧碱中混有的少量Na2CO3杂质,可加入过量的盐酸,然后蒸发结晶;⑥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8、浩瀚的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NaCl
B.MgCl2
C.CaCl2
D.H2O
9、以下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C.木炭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D.甲烷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
10、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CO与Fe2O3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后固体的颜色由红棕色变成了银白色
B.加热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C.NaOH溶液应改为Ca(OH)2溶液以检验产生的CO2气体
D.该实验装置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11、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溶解度/g | 32 | 46 | 64 | 85.5 | 110 | 138 | 170 |
甲是80℃含有100 g水的KNO3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饱和溶液只有2种
B.甲到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25: 34
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
12、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
A.CO2
B.2H
C.2H2
D.Fe
1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①空气②硬水③生铁④五氧化二磷⑤石灰石⑥C70⑦液氮.
A.③④⑤
B.①⑤⑦
C.④⑤⑥
D.④⑥⑦
14、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
”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该反应( )
A.有单质生成
B.是化合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两种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
15、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厨房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B.汽车油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C.酒精在桌面上着火时用湿布盖灭
D.图书档案着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16、“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尤其是青少年更应向毒品说“不”,如吸食“冰毒(甲基苯丙胺:C10H15N)”成瘾后毒副作用很强,会严重破坏人的生理和免疫机能。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基苯丙胺是有机物
B.甲基苯丙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9
C.每个甲基苯丙胺分子含有26个原子
D.甲基苯丙胺中C、H、N的质量比为10:15:1
17、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8、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与之原理相同的是( )
A.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B.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C.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D.森林着火时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19、铀235是核电站的主要燃料,其原子核内有92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3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铀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B.铀235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2
C.铀235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3
D.铀235原子的质量为235g
20、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现象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
D.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2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H4+2O22H2O+CO2
B.P+O2P2O5
C.S+O2SO2↑
D.4Fe+3O22Fe2O3
22、乳酸具有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能. “某品牌”酸奶中含有乳酸,其化学式为C3H6O3.下列关于乳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乳酸分子共含有12个原子
B.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6:3
D.乳酸是一种有机物
23、CO、H2还原Fe2O3的过程相似,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向4.8gFe2O3中不断通入H2,不断加热,实验测得固体残留率(固体残留率=×100%)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点对应固体为Fe,其质量为3.36g
B.从a到d点,固体中的含氧量逐渐变小
C.从a到d点,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水的质量
D.bc段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Fe3O4+H23FeO+H2O
24、空气成分中,可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
A.
B.
C.
D.稀有气体
25、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方案是
A.探究反应物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B.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 C.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D.探究燃烧时温度是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白磷着火点:40℃) |
A.A
B.B
C.C
D.D
26、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未成年人需要摄入足够的钙促进骨骼的生长。下列食物中钙含量最低的是( )
A.牛奶
B.青菜
C.豆类
D.虾皮
27、生活离不开化学,按要求填空:
I. 空气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能引起温室效应的物质是_____。
II. 水
②自来水净化过程中通入氯气的作用是_____。
③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电解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a、b 管中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
III. 医药
④咖啡因是世界上最普遍被使用的精神药品,其化学式为 C8H10N4O2。咖啡因由_____种元素组成,该物质中所含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是_____,0.1mol 该物质中约含有_____个氢原子(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28、如下图所示,把下列实验所用的主要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1)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到的反应容器是_______;
(2)某同学要量取48.6mL的水进行实验,在量取液体时,需要用_______和_______。
29、(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如图, A-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A B C D
在 A-D中,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____;位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是 ___;(以上两空均填字母);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______ (填化学符号)。
(2)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
①厨房里可以用_来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 OH)2]。
②能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对油污具有__作用。
③吃完学校美味的自助餐,赵子曦同学拿着还没开盖的可乐,跑回教室,打开瓶盖后,汽水喷涌而出,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______。
30、分析比较NaCl、Na2CO3、(NH4)2CO3在组成、性质等方面的异同,回答问题:
(1)NaCl、Na2CO3中含有的相同离子是______;
(2)将这三种固体分别与稀盐酸混合,没有气泡产生的是______;
(3)要用一种溶液将这三种固体一次性鉴别开,该溶液是______。
31、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用“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请回答:
(1)变化I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写序号)
A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B分子变小了
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3)写出从变化I的微观过程得出的一条信息________。
32、现有六种物质:①小苏打、②干冰、③熟石灰、④酒精、⑤二氧化硫、⑥活性炭,请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1)造成酸雨的气体是_____;
(2)实验室中常用的燃料是_____;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
(4)可做净水吸附剂的是_____;
(5)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_____;
(6)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
3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图3-12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
(1)氧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2)写出1号、8号和11号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它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同一周期(横行)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具有共同的特点是 (任写一点)。
34、碳元素让人类的生活多姿多彩,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木炭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燃料,木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在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当温度达到1100℃,反应后会生成铜和氧化亚铜,生成的固体混合物中铜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6:1,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5、在Hg、Zn、Fe、Mg、Cu几种金属中:
(1)在稀硫酸中反应最强烈的是 .
(2)不能从盐酸中置换出氢的金属是
(3)在上述五种金属中,有一种金属能与其他四种金属硝酸某的溶液(即四种溶液中都含有硝酸根)能发生置换反应,这种金属是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 .
36、小明喜欢在厨房自己制作点心、饮料等。
(一)他用面粉、鸡蛋、牛奶、白糖、橄榄油等原料制作蛋糕。
(1)上述原料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_____。
(2)蛋糕散发出阵阵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白糖、果汁、小苏打和柠檬酸等制作汽水。从物质溶解的角度看,打开汽水瓶盖,有气泡冒出,说明气体溶解度与______有关;从变化的角度看,配制汽水时,小苏打与柠檬酸(化学式为C6H8O7)发生反应:3NaHCO3+C6H8O7═C6H5O7Na3+3X+3C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二)这几天他想自己制作豆腐。查阅到豆腐制作过程如下: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操作A为 ___________。
(5)豆腐能够预防骨质疏松症,说明豆腐含较丰富的 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6)豆腐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软水,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常用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7、请你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f的名称是_____;
(2)同学们在实验室欲用方框内的仪器完成高锰酸钾制成氧气的实验,还需补充的一种主要仪器是_____.
(3)装置A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请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请你指出能用图B装置来干燥并收集的气体应具备的两条性质.①_____②_____.
(5)小丽同学在实验室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发现石蕊溶液变红,请你帮助她找出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①_____;②_____.
38、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下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图中能够提供热源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
(2)在实验室里,用KMnO4来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②除选用A装置外,还应该选择所给仪器中的F、I、K、M、N和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室里,选用B装置和其它仪器组合制取二氧化碳并做性质实验。
①若要制取4.4g二氧化碳,需要含碳酸钙80%的大理石_____________g;
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验满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
39、据浙江在线《水能灭火,可是昨天这场雨,却在一起火灾中充当了“油“的角色》报道:30米挂车在江南大道上一路撒“火种”13小时,这一切都是因为这辆载有20多吨电石的大货车。据介绍,电石,化学名称碳化钙(CaC2),不可燃,是一种有机合成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遇水后能激烈分解产生产生乙炔(C2H2)气体和熟石灰,释放出大量的热,请回答:
(1)请写出碳化钙遇水后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上述信息,你认为应该如何保存电石?
40、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得到的固体粉末为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粉末中单质铜的含量进行测定。三组同学各取10克粉末样品置于烧杯中,然后加入不同质量的同浓度的稀硫酸(铜不溶于稀硫酸,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硫酸铜和水),充分反应后,对烧杯中剩余固体进行称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组别编号 | 样品质量(克) | 加入稀硫酸质量(克) | 剩余固体质量(克) |
1 | 10 | 20 | 8.4 |
2 | 10 | 30 | 8 |
3 | 10 | 40 | 8 |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组实验中的剩余固体是 。(写出物质名称)
(2)样品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为 。
(3)加入的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