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分类”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有序地研究物质,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二氧化锰、氧化钙、高锰酸钾
B.混合物:硬水、澄清的石灰水、冰水混合物
C.化合物:臭氧、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
D.纯净物:氧气、氢氧化钙、氯化钠
2、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陶瓷烧制
B. 石雕印
C. 粮食酿醋
D. 火药爆炸
3、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 )
A.运输海鲜时用甲醛浸泡保鲜
B.拌凉菜时加少许食醋调味
C.种植蔬菜时喷洒剧毒农药杀虫
D.加工火腿肠时放入过量亚硝酸钠防腐
4、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日前用普通水制造出了一种新型的固体物质.科学家们介绍说,这种新型固体物质的分子中仅包含有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固体物质和水是同种物质
B.该固体物质属于一种新型化合物
C.该固体物质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由普通水制成该固体物质后,分子停止运动
5、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减少的是
A.锌和稀盐酸
B.氢氧化铜和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D.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6、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大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生石灰
D.氢氧化钠
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B.物质溶于水时都放出热量
C.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8、将a、b、c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b溶解并产生气泡;把a和c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a表面有铜析出,c没有变化。则a、b、c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A.c>b>a
B.b>a>c
C.a>c>b
D.b>c>a
9、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10、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小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
D.氯化钠
11、构建模型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丙的化学式为H2
B.x的数值为2
C.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12、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13、铀235是核电站的主要燃料,其原子核内有92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3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铀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B.铀235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2
C.铀235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3
D.铀235原子的质量为235g
14、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①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所以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②若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③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可变为软水;④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取水时,仰视量筒刻度会使所配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低;⑤除去烧碱中混有的少量Na2CO3杂质,可加入过量的盐酸,然后蒸发结晶;⑥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5、空气成分中,可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
A.
B.
C.
D.稀有气体
1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
B.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
C.将t1℃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A、C两溶液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A中含有少量B,要提纯A通常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17、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都能用浓H2SO4干燥
B.Na2CO3溶液和NaNO3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C.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则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8、下列有关氢氧化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物质制备:工业上,用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钙
B.物理性质: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可配制出澄清石灰水
C.化学性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呼气中存在的二氧化碳
D.常见用途:农业上,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等
19、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
A.CO2
B.2H
C.2H2
D.Fe
20、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图所示
,过一会儿,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
A.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
B.蜡烛由于氧气不足不完全燃烧生成了炭黑
C.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
D.蜡烛中本身不含有碳元素,但燃烧后生成了碳单质
21、资料显示:新冠病毒在高温、碱性环境、高锰酸钾和次氯酸钠等消毒剂中生存能力较差,其中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1
C.0
D.+3
22、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质量/g | 10 | 3 | 90 | 0 |
反应后质量/g | 3.2 | 3 | 待测 | 3.2 |
A.W可能是单质
B.Y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
23、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
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石油、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
2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质的方法 |
A | CaCl2溶液 | 稀盐酸 | 加过量碳酸钙、过滤 |
B | K2CO3溶液 | KCl | 加适量稀盐酸 |
C | CaO | CaCO3 | 加水,过滤 |
D | NaCl溶液 | Na2CO3 | 加适量硝酸钙溶液,过滤 |
A.A
B.B
C.C
D.D
25、过硫酸铵【(NH4)2S2O8】作为氧化剂和漂白剂,被广泛地用于蓄电池等行业;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和腐蚀性,长期接触可引起变应性皮炎。过硫酸铵中硫(S)元素的化合价 ( )
A.+7
B.+6
C.+4
D.-2
26、野炊时将柴火架空燃烧,可使柴火烧得更旺的原理是( )
A.可燃物着火点降低
B.可燃物着火点升高
C.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7、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2个氧原子_________; (2)3个四氧化二氮分子___________;
(3)钙离子____________; (4)食盐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
(5)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_____; (6)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__________;
(7)俗称“纯碱”的盐____________; (8)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__。
28、水是生命之源,是最常见的溶剂。
①上图为电解水实验装置,负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
②在水电解器中加入100g含有少量NaOH的水(已知NaOH可以加快水的电解速度,电解时NaOH不发生变化,其他损失忽略不计),若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减少了4.8g,则电解过程中得到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③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Ⅰ. t1℃时,甲的溶解度_____乙的溶解度(填“>”或“<”或“=”);
Ⅱ.将t1℃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_____(写一种);
Ⅲ.将20克甲放入t2℃的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g;
Ⅳ.在盛有等质量t2℃蒸馏水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和乙,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降温到t1℃。在两支试管由t2℃到t1℃的变化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两支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均增加 b t1℃两支试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相同
c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减小 d t1℃时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29、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 答下列问题:
(1)t1oC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A B(填“>”、“<”或“=”,下同)。
(2)将t3oC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oC,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 B 。
(3)t2oC时,100g水中溶解50gA刚好饱和,那么50g水中溶解 gB也刚好达饱和。
30、写出下列化学用语
(1)2个氮原子_____;
(2)钙离子_____;
(3)标出氧化镁中镁的化合价_____;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
31、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
(1)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普通干电池采用石墨作为电极材料,是利用其优良的__________性;
(3)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为,反应物中发生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
32、如图中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1)中共有_____种元素的原子,它们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D 图可表示5个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3)五幅图中,能表示混合物的是___(填字母,下同);能表示化合物的是___。
33、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某同学利用该原理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对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
(1)给玻璃管加热的仪器叫酒精喷灯,要用其________(填“外焰”“内焰”或“焰心”)进行加热。
(2)实验中玻璃管里氧化铁粉末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澄清石灰水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前“通入CO”与“开始加热”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实验后“停止通CO”与“停止加热”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3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其化学式为C2H5OH,则乙醇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一个乙醇分子由_______个原子构成。
(2)用稀盐酸可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___功能。
35、请从C,H,O,S,Cl,Na,Fe等7种元素中选择恰当的元素,用离子符号、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按下列要求填空:
(1)硫酸钠中的阴离子______;
(2)氯化铁中的阳离子______;
(3)写出一个能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填空:
(1)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 ;
(2)t3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
(3)t2 ℃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之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4)欲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乙,丙饱和溶液,应保持温度在___℃;
(5)欲将t3℃甲的不饱和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_____________;
(6)将t3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 g,分别降温至t1 ℃,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37、依据下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选择“I”或“II”进行作答,二者均作答,按“I”进行计分。
I | II |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发生装置选择_____。 (2)氧气可选用E进行收集,其原因是_____。 |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收集装置选择_____。 (2)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_____。 |
38、如图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 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试回答:
①B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 g
②D操作应选用_____mL的量筒(从10mL、50mL、100mL中选择);
③E操作的作用是_____。
39、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图所示,请回答:
(1)50℃,乙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
(2)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________。
(3)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0、制作“叶脉书签”需要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请问:
(1)配制时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是 g,水的质量是 g;
(2)若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配制,需要2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是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