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减少的是
A.锌和稀盐酸
B.氢氧化铜和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D.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2、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4,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0
B.34
C.44
D.78
3、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
”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该反应( )
A.有单质生成
B.是化合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两种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
4、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都能用浓H2SO4干燥
B.Na2CO3溶液和NaNO3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C.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则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5、天热的时候把半杯糖水(蔗糖已全部溶解)放进冰箱的冷藏室,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底出现了部分蔗糖晶体。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未放入冰箱前的糖水一定是饱和溶液
B.降低温度可从糖水中获得蔗糖晶体
C.放入冰箱前糖水中蔗糖的质量分数比放入冰箱后大
D.温度降低后蔗糖的溶解度随之变小
6、CO、H2还原Fe2O3的过程相似,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向4.8gFe2O3中不断通入H2,不断加热,实验测得固体残留率(固体残留率=×100%)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点对应固体为Fe,其质量为3.36g
B.从a到d点,固体中的含氧量逐渐变小
C.从a到d点,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水的质量
D.bc段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Fe3O4+H23FeO+H2O
7、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C.图c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图d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8、对化学概念的准确理解是正确运用的前提,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是
A.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复分解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变
C.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9、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糖
B.食盐
C.氢氧化钠
D.花生油
10、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 A | B | C | D |
实验方案 |
|
|
|
|
实验目的 |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 探究燃烧条件之一需要可燃物 | 探究铁钉生锈时O2是否参与反应 | 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A.A
B.B
C.C
D.D
11、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单质、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A.H2SO4 Na2O C CO
B.Mg(OH)2 CuSO4 C CO2
C.KOH HNO3 O2 SO3
D.HCl NaOH O2 P2O5
12、某无色溶液X是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中的一种,取三份等质量的X溶液,向其中分别加入酚酞试液、Fe2O3粉末、BaCl2溶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根据现象判断,无色溶液X是()
加入的物质 | 酚酞试液 | Fe2O3粉末 | BaCl2溶液 |
实验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黄 | 无明现象 |
A.稀硫酸
B.稀盐酸
C.NaOH溶液
D.Na2CO3溶液
13、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A.NaCl氯化钠食盐
B.CaO氧化钙熟石灰
C.Na2CO3碳酸钠纯碱
D.NaOH氢氧化钠烧碱
14、下列物质的微观示意图,从物质的分类来看,其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15、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倾倒液体
C.称量固体
D.过滤
16、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N
B.O2
C.CO2
D.Zn
17、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
A.CO2
B.2H
C.2H2
D.Fe
18、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氧气、液氧
B.石墨、金刚石
C.水、过氧化氢
D.干冰、冰
19、铀235是核电站的主要燃料,其原子核内有92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3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铀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B.铀235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2
C.铀235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3
D.铀235原子的质量为235g
20、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大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生石灰
D.氢氧化钠
21、将a、b、c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b溶解并产生气泡;把a和c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a表面有铜析出,c没有变化。则a、b、c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A.c>b>a
B.b>a>c
C.a>c>b
D.b>c>a
22、金属、金属材料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常用于制造医疗器械
B.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用于制造炊具
C.铝合金轻而坚韧,可作汽车、飞机和火箭的材料
D.铅锑合金的熔点较低、电阻率较大,常用于制成发热体
23、我国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处理火灾现场方法错误的是
A.油库着火,用水浇灭
B.身上着火时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C.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
D.无法逃生时,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并向门窗浇水,再发出求救信号
24、足量的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一段时间内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①铁钉上的铁锈消失②铁钉上有气泡③溶液呈黄色
A.①②
B.①②③
C.③
D.①③
25、下列结构示意图中属于离子的一组是( )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⑤
26、化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下列过程本质上与其他不同的是
A.工业上利用空气制氧气
B.用海水晒盐
C.利用白炽灯照明
D.火力发电
27、科学家受光合作用启发,利用阳光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和异丙醇(C3H8O)燃料,构建了一个安全、高效的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统称为“人工树叶”如图。
(1)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 ____ 种化合物。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 。
(3)若异丙醇完全燃烧,生成物是 ____ 。
(4)下列关于“人工树叶”说法正确的是 ____ (填序号)。
A 它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B 它模拟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C 它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转化
28、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联系学过的化学知识,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能氧化、杀菌、脱色、除臭的新型高效水处理剂,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该物质属于_______(填序号).
①酸 ②化合物 ③盐 ④碱 ⑤氧化物
(2)如图为“胃酸完全抑制剂”的标签.服用“胃酸完全抑制剂”后在胃内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
(3)医生往往给胃病患者喝钡餐(主要成分是BaSO4)作胃病检查,但可溶性重金属钡盐是剧毒物质,前不久马大叔误食碳酸钡而中毒,后来医生立即让他服泻盐MgSO4 来解毒,解毒的原理是(填化学方程式)_______.
29、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与原理.
(1)铝塑板是一种房屋装修材料,它是在聚乙烯塑料中加入氢氧化铝等物质而制成.聚乙烯塑料属于_____(填标号).
A 金属材料 B 无机非金属材料 C 合成材料
(2)使用洗洁精更容易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是:_____(选填“溶解”、“乳化”或“催化”)作用.
(3)在抗击旱灾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干冰.干冰主要是用于:_____.
(4)下表是几种植物生长最适宜的pH范围.某地土壤呈弱碱性,你认为该地最适宜种植的作物是_____.
农作物 | 茶树 | 烟草 | 水稻 | 甘草 |
pH | 5.0~5.5 | 5.0~6.0 | 6.0~7.0 | 7.2~8.5 |
(5)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原理是利用镁粉与水反应放出的热对食物进行加热.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反应中放出的热能是由_____能转化成的.
30、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之一。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你根据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填序号
。
A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B 中子数不同
C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 质子数不同
(2)②③④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__填“酸”、“碱”或“盐”
。
(3)①②两种元素能组成两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1、(8分)南海是中国四大海域中最大、最深、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域,南海不但资源丰富,还是亚太地区海运的“咽喉要道”,这里有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因此引起周边国家的窥视。
(1)海水属于 (“填纯净物、化合物或混合物”);海水晒盐属于混合物分离操作的是 (填序号)
A、蒸馏 B、蒸发 C、过滤 D、沉淀
(2)南海油气资源丰富,石油加工可得到石油液化气,假设某石油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为C4H10,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海南省博物馆展出的“南海一号”打捞出来的文物中,“金龙纹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残存很少,这说明金、铜、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3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_____溶液;
(2)某同学用硫酸铜溶液把“铁刀变成铜刀”,该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
(3)用一氧化碳和磁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3O4)炼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硫酸化工厂排放未经处理的含硫酸废水,利用适量熟石灰中和其酸性的原理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科学家在440℃和高压的条件下,利用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得到金刚石和碳酸钠,给人造金刚石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3、实验室有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用pH试纸测定液体的pH时,所需用品除玻璃片、pH试纸外,还需要 ____;
(2)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时,液面如右图所示,该液体的体积是 mL。
(3)倾倒液体时,细口瓶的塞子应 在桌上;标签应 ,瓶口要挨着试管口,缓慢地倒。
34、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密切相关。
(1)铜常用于制作导线,因为其有良好的延展性和_____性。
(2)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35、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是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石油中主要含有_______两种元素;将石油加热炼制,可得到的产品之一是_______。
(3)煤燃烧时排放出_____气体,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防治酸雨的措施之一是_____。
36、从H、C、N、O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用化学式填空:空气中体积分数含量最高的物质是_________;在炼铁生产中作还原剂的氧化物是_________;燃烧产热量高,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是________。
37、实验员老师欲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配置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
(1)步骤:计算、____、量取水、____、转移。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
(2)仪器:天平、量筒、烧杯、________、玻璃棒、药匙、细口瓶。
(3)若配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可能原因有_________。
A 量水时仰视读数
B 称量固体时只在药品一端放纸了
C 砝码生锈了
D 量筒量水时本来就有水
E 烧杯洗涤时残留水了
实验二、配置10%的稀硫酸200g
(4)需要98%硫酸______(密度为1.84g/mL)毫升,加____毫升水。(水的密度为1g/mL,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配置溶液。
38、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如图)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_____;
(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①_____;②_____。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3)小李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 和_____(填字母)进行组装。小红在实验室中选用C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在他们的实验中都用到了一种相同的固体药品是______(填化学式),在两个反应中它起______作用。请你写出小红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4)装置 B、C 都可以用来制取CO2气体,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出 B 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____。
(5)有一名同学欲用 G 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口_____通入。
39、结合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6%的溶液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需要质量分数为30%的溶液________g;
(2)量取:量取所需水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配制出的稀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6%(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混匀:将准确量取的溶液和水倒入________(填写一种仪器名称)中,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4)装入棕色瓶中贴好标签(标签中包括过氧化氢溶液和________),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40、在化学实验中,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消防队员扑灭一般火灾时常用大量的冷却剂,如水等。请你说出以上两种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