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河北邯郸初一(下)期末试卷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同治十一年年,李李鸿章在“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曾说,清王朝正面临三千年年未有之变局。其实,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早已被打破。故这“变局”应始于: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鸦片战争

C. 洋务运动

D. 甲午战争

2、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成立相应的国际组织,共同应对人类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能够证明上述结论的史实有(   

①三国协约的形成       ②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③三国同盟的结成       ④联合国的成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1881年,意大利同哪国争夺突尼斯失败而决定加入德奥同盟?

A. 美国   B. 法国   C. 俄国   D. 英国

4、“罗斯福总统推行的‘新政’不仅给美国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更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共同的价值观。”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使美国逐步摆脱了经济危机  

②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③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  

④使联邦政府的权利得到加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会议是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6、文艺复兴兴起的地点是

A. 英国

B. 法国

C. 意大利

D. 德国

7、西方“步入近代”的社会巨变,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是器物(技术)方面的变革。与这些变革不相关的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C.工业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8、在一次“你最崇拜的美国总统”民意调查中,华盛顿、林肯、罗斯福得票最多,其中罗斯福的主要事迹是( )

A.领导北美人民取得民族独立

B.推行新政,领导美国进行反法西斯战争

C.结束中美20余年的隔绝状态

D.解放黑奴,维护统一

9、图一和图二分别是20世纪两次国际会议的历史记录,从图一到图二会议,英法两国对德国的态度是

A.从争霸到结盟

B.从结盟到扶植

C.从宰割到纵容

D.从对抗到联合

10、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主要是因为该模式(  )

A.缺乏民主法制保障

B.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C.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D.优先发展轻工业比例失调

11、下列各项,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的是( )

A. 汽船和火车机车

B. 电灯和电车

C. 汽车和飞机

D. 有线电报和无线电报

12、1943年3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到:“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  )

A. 萨拉热窝事件   B. 凡尔登战役

C.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D. 斯大林格勒战役

 

13、下列科技发明中,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有

A.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有学者认为:“随着这些城市起义(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接连失败,毛泽东在农村的活动开始呈现出重要性。”此时,毛泽东在农村进行的“重要性”活动之一是

A.参加中共一大 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召开遵义会议 D.领导红军长征

15、   当前相关新闻报道有助于引导人们关注了解历史,而过去的新闻报道也成为人们了解历史的途径。下面是刘老师依据新闻报道,设计的一组山西地方史试题。请你参与完成下面小题

1如图反映的是2020年5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同市云冈石窟考察。从下面搜集的云冈石窟的相关文字资料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A.云冈石窟体现了当时民族交融和中外文化交流历史

B.云冈石窟造像特征表明佛教艺术北魏时期传入中国

C.云冈石窟造像气势宏伟、栩栩如生

D.云冈石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2下面是在图书馆查阅到的一段新闻报道材料。材料中“爱国捐献竞赛活动”的背景是

A.抗美援朝战争进行 B.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C.三大改造达到高潮 D.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颁布

16、雨果曾预言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1993年,欧洲建立的初步实现这一预言的高一级整体

A.欧洲共同体 B.欧洲联盟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约

 

17、20 世纪 30 年代的一份《国联调查团报告书》指出:“日本军队未经宣战,将向来毫无疑义属于中国领 土之一大部分地面,强夺占领,使其与中国分离并宣布独立,事实俱在。”此报告书(  

A.推动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进程 B.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C.揭露了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罪行 D.遏制了日本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

18、“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这段话称颂的“设计”应是

A. 英国的《权利法案》 B. 美国的《独立宣言》

C. 美国的《1787年宪法》 D. 法国的《人权宣言》

19、它是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延续了近300年之久。它是( )

A.启蒙运动

B.新航路开辟

C.马克思主义

D.文艺复兴

20、2018年3月16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教育部长陈宝生就“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作为中国私学的开创者,孔子的哪一思想集中体现了他对“教育公平”理念的追求?

A. 仁者爱人

B. 因材施教

C. 温故而知新

D. 有教无类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_______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2、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慕尼黑阴谋”

B.二战全面爆发

23、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24、两汉时期,科技发展,文化繁荣。《史记》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__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东汉名医____写成《伤寒杂病论》,被后世称为“医圣”。

25、万隆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________空前高涨,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________________的共同问题。它们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26、1947年3月,美国总统______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______”。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______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______”,即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27、印度民族大起义

影响:印度民族人起义沉重打击了________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________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8、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___________上进行,后来,战争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阵地战。由于死亡人数太多,____________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德国企图打破僵持局面,但遭遇失败。

(2)1917年,美国参加____________一方作战;俄国十月革命后,____________第一次世界大战。

(3)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以____________的失败而结束。

(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____________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____________。这场战争持续时间长、规模大、使用新式武器、伤亡惨重。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____________

29、一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______”。

30、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实行________制度、________制度,向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________制度。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不久,________国和________等国也宣布成为“福利国家”。20世纪50年代,美国几次修订《________》,扩大受益群体,提高最低工资,资助贫困学生。随着福利政策的推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________、失业保险和教育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资产阶级也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可以________,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________的社会环境。但是,社会保障制度________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   6世纪下半叶,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秩序几近丧失,国家衰落。日本皇室和部分留学中国的留学生决心改革,推行中国隋唐的政治制度,以振兴国家。

请回答:

(1)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改革?

(2)这次改革是效仿哪国的制度?有何历史意义?

(3)概述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史实?

 

32、简述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主要内容及意义。

 

33、土地改革前后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国近现代史是列强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抗争和探索史,更是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嘉庆年间,英王遣使来华,意欲与中国建立外交、通商关系,嘉庆皇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其辑和尔民,慎固尔疆土,无间远迩,朕实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

材料二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二)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则,不变更其条件……(三)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三  向各国政府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材料四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似乎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新加坡《联合早报》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试分别举例说明材料四中所说的“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和“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4)近代以来,从任人宰割的旧中国到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并主动融入世界,中国的发展变化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