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降水最少的月份是( )
A.1月
B.5月
C.7月
D.10月
【2】该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3】根据图中资料,可确定该地位于(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白色人种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人种
B.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英、美、法等发达国家
C.白色人种是优等人种,黑色人种是劣等人种
D.日本人是白种人
3、(题文)联系香港和内地的重要铁路线是( )
A. 京广线 B. 京九线 C. 京沪线 D. 京哈线
4、读“我国东部地区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分配示意图”,我国东部地区四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点为雨热同期,原因是( )
A. 大陆性气候显著 B. 季风性气候显著
C. 海洋性气候显著 D. 地形复杂多样
5、造成“南橘北枳”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原因
B.地形差异
C.人为原因
D.土壤差异
6、关于我国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B. 我国煤炭产量低,每年需要大量进口
C. 我国初步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D.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
7、下列哪个城市有汽车摇篮之称( )
A.沈阳
B.长春
C.大连
D.哈尔滨
8、据下图,我国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
A.水资源南多北少,耕地资源南少北多
B.水资源南少北多,耕地资源南多北少
C.南北方水土资源分布均匀
D.水土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充足
9、下列对我国地形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 B.云贵高原地面崎岖,“地无三尺平”
C.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是东北平原 D.黄土高原开阔坦荡,草原肥美
10、关于我国降水描述正确的是( )
A.时间、空间分布都均匀
B.年降水量北京多于广州
C.淮安夏秋多于冬春
D.无规律可循
11、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中唱道:“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那么我国最早“迎来日出”和最迟“送走晚霞”的省份分别是( )
A.新疆和海南
B.黑龙江和新疆
C.内蒙古和新疆
D.黑龙江和海南
12、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多依附于大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A.高技术人才集中 B.交通发达
C.环境优美 D.劳动力资源丰富
13、我国动植物资源丰富,农、林、牧、渔各业综合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
C.大陆性气候显著 D.多特殊天气
14、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A.西南、西北和东北
B.西南、东南和西北
C.西北、东北和东南
D.东北、东南和西南
15、2021年11月5日,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从上海出发,前往南极中山站等地执行科学考察任务。读雪龙号科考航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雪龙号前往南极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
A.太平洋、北冰洋
B.大西洋、印度洋
C.太平洋、大西洋
D.太平洋、印度洋
【2】雪龙号在南极科考期间( )
A.南极地区白昼时间长,处于一年中较温暖的时期
B.南极地区冰雪全部融化,安全性高,便于通行
C.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风雪小,方便观测极光
D.南极地区处于冬季,冰层厚,有利于冰层取样
16、下列山脉中,走向与其它山脉不同的是( )
A.长白山 B.雪峰山 C.祁连山 D.武夷山
17、甲、乙、丙演示图,显示了森林、草地所具有的哪些作用
①防风固沙 ②防止水土流失
③涵养水源 ④维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造成海水赤潮的原因( )
A.海水温度不断升高
B.鱼类的急剧增加
C.浮游生物爆发性增殖
D.暖流的颓然变化
19、诗句“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映了我国地理位置的那一特征( )
A.经度跨度大
B.纬度跨度大
C.海域跨度大
D.东西跨度大
20、2020年的夏季,我国长江流域多地发生洪水危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与河流 B.河流与地形 C.气候与地形 D.天气与海拔
21、黄河中游流经的______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河下游流经_________平原水流速度减缓,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逐渐抬高而成为“________河”。
22、亚洲有世界最深的湖泊是________。
23、长江、黄河发源于________高原,长江注入____海,黄河注入____海。
24、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________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________%。
25、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著名高等院校很多,请写出两所: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26、我国政府分别在 年7月1日和 年12月20日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7、(题文)国际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有关经济、政治等方面共同问题的商谈叫做“________”。
28、我国气温的主要特点是冬季________;夏季________。
29、综合地理位置、自然、人文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________地区、________地区、________地区、________地区。
30、“一江春水向东流”“滚滚长江东逝水”都反映了我国地势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31、旅游业是泰国的支柱产业,中国是泰国最大的海外游客来源国。某中学的同学们对泰国吸引中国游客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学习。下图为泰国简图和中南半岛地形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理位置组)
(1)泰国地处____带,位于____河三角洲。
(旅游资源组)
(2)清迈及周边是泰国重要的避暑胜地据图分析该区域成为避暑胜地的自然条件:____;____。(提示:可从纬度位置、地形等方面分析)
(3)从地理位置、旅游资源两方面分析泰国吸引大量中国游客的有利条件:____、____。
(民俗文化组)
(4)泰国人喜食菠萝饭、芒果饭,传统民居也极具特色。请从饮食和传统民居中任选一方面描述其特征,并分析其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32、关注工程 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缓解了人们生产、生活用水困难的状况。
材料二:“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南水北调中线地形剖面示意图”、“中国水资源分布图”和“我国南、北方水土组合状况比较图”。
(1)南水北调西线方案是把长江上游的水引入 _______河,调到____________地区;中线是从丹江口水库引水,经过湖北省、_____________省和___________ (省级行政区简称),抵达京、津两市;东线工程自南向北依次跨越长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系,最后进入海河水系。东线和中线都到达______________平原。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一大特点是全线基本实现自流输水,输水成本低。据图分析中线能自流输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对错:据图和所学知识判断。
①南水北调东线与中线相比,东线工程量较大,但水质方面优于中线 (____________)
②下中图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其中甲地比丁地水资源丰富 (____________)
③下右图反映了我国南、北地区相比,北方地区水资源少,耕地资源多 (____________)
④除南水北调外,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____________)
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后不再增长;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我国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为实现该目标,开发和利用洁净能源势在必行。
材料二:广东省是中国风力发电最早的地区之一,风能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常规能源短缺,近年来广东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下图为广东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示意图。
(1)图中的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位于_________海,该海域属于_________(温度带)
(2)风力发电属于_________(填“可再生”或“非可再生”)资源。广东省风电场主要建在海上,其发电量较大的季节是_________季,最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类型是_________。
(3)简要分析近年来广东省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的原因。
(4)为践行“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中学生,我们能做些什么?
34、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预计未来40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人口增长将约占全球人口增长的97%。
材料二
(1)从图中看出,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是(多选)(__________)
A.非洲北部 B.亚洲北部 C.欧洲地区 D.亚洲南部
(2)从海陆位置看,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3)①地区主要分布着________人种;②地区居民大部分使用____________(语言)。
(4)③地区人口稀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人口增长较快,产生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写出两条即可)。
(6)一个国家人口的增长应该与____________发展相适应,与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协调。
35、读中国疆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沿海有四个海,从北往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陆上邻国:A________,我国海上邻国:B________。
(3)岛屿:C________,海峡:D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