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云南曲靖高三(上)期末试卷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王夫之说:“天下之治,统于天子者也。以天子下统乎天下,则天下乱。故封建之天下,分其统于国;郡县之天下,分其统于州。州牧刺史,统其州者也,州牧刺史统一州而一州乱,故分其统于郡。郡守,统其郡者也,郡守统一郡而一郡乱,故分其统于县。上统之则乱,分统之则治者,非但智之不及察;才之不及理也。”这表明王夫之主张(       

A.扩大君主权力

B.恢复西周时期分封制

C.健全监察制度

D.反对权力的高度集中

2、南宋夔州路转运判官指出:“本路施、黔等州荒远,绵亘山谷,地旷人稀,其占田多者须人耕垦,富豪之家诱客户举室迁去……凡为客户者,许役其身,毋及其家属;凡典卖田宅,听其离业,毋就租以充客户。”这反映出南宋时期(     

A.区域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B.地主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C.土地兼并现象日益突出

D.人口迁徙受到严格限制

3、1950年,新中国政府先后开展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其主要目的是

A.消灭私有制

B.稳定全国物价

C.建立公有制

D.克服财政困难

4、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突破敌人的重重围追阻截,来到井冈山同红四军会合。这些军事行动(     

A.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B.揭开红军战略大转移的序幕

C.确立起建党建军原则

D.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

5、《三毛流浪记》是张乐平在1947年创作的连环漫画,通过主角“三毛”的种种遭遇,画家不仅描绘出当时贫苦儿童的生活境遇,还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当局的腐朽,勾勒了不平等社会中的人生百态。这一漫画(     

A.顺应了战略决战阶段的局势

B.展现了真实的社会生活场景

C.成为了反蒋斗争最有力武器

D.有利于激发民众反蒋的热情

6、洪秀全从基督教教义出发,在《原道救世歌》中提出“开辟真神惟上帝,无分贵贱拜宜度。天父上帝人人共,天下一家自古传”。 由此可知,洪秀全的政治主张为(     

A.追求社会的绝对平等

B.学习国外对上帝的崇拜

C.重建封建的等级秩序

D.倡议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7、1906年,孙中山解读三民主义时:欧美各国“文明进步”却引起“社会革命”,“文明有善果,也有恶果……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我们这回革命,不但要做国民的国家,而且要做社会的国家”。据此可知,孙中山的目的是(       

A.明确提出了反帝救国民族主义

B.倡导实行国民共享的民生主义

C.实现资产阶级掌权的民权主义

D.主张摒弃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8、南朝史书记载,江南地区“至余粮栖亩,户不业阖,盖东南之极也……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北民南迁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交通便利

D.民族交融逐步加深

9、对西周宗法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分封制是宗法制度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B.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大的特点

C.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

D.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10、鲁国大夫季桓子明目张胆地观赏专属于天子的“八佾之舞”。孔子看见此状直呼“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其出发点是(  )

A.顺应变革潮流力促发展

B.活跃思想引起争鸣

C.维护周礼以巩固旧的统治秩序

D.明理以扩充善性

11、历史学习需要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某同学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基本阶段及其特征有如下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宋元时期——大一统国家建立与巩固

D.明清时期——政权分裂与民族交融

12、1864年普鲁士驻华公使不顾国际公法,在中国的大沽口扣留了丹麦的三艘货船。中国为此同普鲁士进行交涉,强调普鲁士扣留丹麦船只之处是“中国专辖之内洋”“外国在中国洋面,扣留别国之船,乃显系夺中国之权”,最终中方交涉成功。这一事件反映了(     

A.传统宗藩外交体系逐渐解体

B.内河主权丧失致使列强横行

C.近代外交意识推动主权维护

D.清廷近代外交体制渐趋完善

13、东晋王羲之和王献之的楷书笔法清新脱俗,结构玄远天然,带有一种隐逸恬淡的“山林气”;唐代楷书则有一种中正平和,端稳凝重,法度谨严的“庙堂气”。由此可知,中国古代书法(     

A.深受主流思想演变的影响

B.具有兼容并包的特点

C.体现严谨工整的审美需求

D.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

14、元朝创立行中书省制度,是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该制度(     

A.出于加强皇权的需要

B.造成地方割据势力膨胀

C.削弱了地方行政能力

D.是地方制度的重大变革

15、宋代出现了众多书写异域的著作,如沈括的《熙宁使史契丹图钞》、朱彧的《诸蕃志》《萍州可谈》 《岭外代答》等。这些著作都是据作者见闻记录,所叙述的山川地理、风俗人情、动植物产等趋于客观真实,与以前志怪笔记中的异域想象大异。这反映了当时(     

A.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自觉意识

B.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治学态度

C.开疆拓土经略异域的雄心壮志

D.革故鼎新富国强兵的时代精神

16、1912年2月9日《神州日报》刊登了题为“鹬蚌相争”的漫画,将鹬蚌比作南北双方,旁边则站立着两个人,分别代表日本和西方帝国主义。此漫画的寓意为(     

   

A.南北议和,稳定政局

B.携手共建,民主共和

C.妥协退让,维护宪法

D.避免专制,捍卫成果

17、据统计,武则天统治时期,科举出身的10位宰相中6位来自下层官吏或平民家庭。晚唐正史有传的官员中,14%出身于寒门。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登科录》中记载有601 名中榜进士的详细情况,其中大多数是乡户,平民家庭出身的有417人。这说明唐宋时期科举制(     

A.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

B.推动社会公平意识迅速增长

C.促使门阀政治退出历史舞台

D.拓宽了民众政治参与的途径

18、在一片荒野上,“长春一汽”项目克服严寒、多雨等各种困难,仅用三年时间就于1956年建成投产。该项目的迅速建成(     

A.展现了民众建设新中国的空前热情

B.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

C.改变了东北在全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标志着中国制造工业的起步

19、1919年12月,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指出:对于传统儒学,要反对调和,因为评判的态度只有是与不是、好与不好,没有古今中外的调和。所以革新家的责任只是认定“是”的一个方向走,不要回头讲调和。这一思想主张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当时(     

A.封建专制思想的根深蒂固

B.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传播

C.民族资产阶级的逐渐壮大

D.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影响

20、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很快从“公审蒋介石”转向“联蒋抗日”。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号召“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中国共产党的转变(     

A.适应了民族抗战的需要

B.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C.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D.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1、有思想家曾言:“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下列思想同属于这一思想家的是(     

A.强调格物致知

B.主张知行合一

C.重视经世致用

D.提倡个性自由

22、下面的“1949—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单位%)”是根据《中国经济年鉴(1949—1959年)》中的有关数据编制而成的。导致出现如图所示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投资的侧重点差异

B.新中国生产关系的变革

C.对资本主义改造的创新

D.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实行

23、王淦昌教授谈起建国初他的一段经历时说:“尽管我生于农村……但对于地主如何剥削农民、压迫农民并不了解……最重要的是使我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农民组织起来,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他的经历是参加了(     

A.土地改革运动

B.“银元之战”

C.“米棉之战”

D.抗美援朝战争

24、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一边倒”方针,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方针。这主要是为了(     

A.改善全球治理体系

B.构建均衡发展格局

C.消除分歧增进互信

D.建立合作共谋发展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_____年,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_____,定都________,是为隋文帝。______年,隋灭____,结束南北分裂的局面。

26、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推动大陆同台湾同胞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1992年在香港达成“_______

27、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体现了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进行的统治。

28、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已经使用天然火,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

29、打退国民党反共高潮:1941年国民党突袭新四军,制造了________

30、国共合作

①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____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____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______召开,提出了____________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三大政策,_______________正式形成。

31、在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________的地位,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32、元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设________,边远民族地区设________进行管理。

 

33、战略决战:1948秋战略决战到来,三大战役是___大战役基本摧毁了_____

34、雅典民主制度的黄金时代是_____担任首席将军期间。____是最高的权力机关。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中苏是世界现代史上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它们都曾探索过如何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我国是如何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其建立有何影响?

(2)有人说苏俄曾探索向社会主义社会的“直接”与“间接”过渡两种方式,“直接过渡”与“间接过渡”各是指什么?

(3)从中苏两国建立社会主义所有制中你有何启示?

3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是什么?

37、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领域取得重大成就,请回答:

(1)面对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形势,新中国采取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方针是什么?

(2)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外交政策不断走向成熟,其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哪次会议表明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国际重要会议?

(3)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打开建国以来的外交僵局,说出70年代前期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三项重大外交成就。

(4)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什么政策?

38、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学说?你能举出若干学派的核心思想内容吗?

39、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成就有何具体的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