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本是一个勤奋的学生,自从与几个无所事事的青年结识,熏陶渐染,开始沉迷网络,经常逃课。
②登上天梯峰,灵山之美尽收眼底,一山一水,一峰一石,都让人流连忘返。大自然的神工鬼斧,真是令人无比惊叹。
③对于较为次要的历史人物,如五代吴越王钱,林教授也能要言不烦地评价其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
④这“凸”“凹”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
⑤他把自己关在书房,夜以继日,手不释卷,终于完成了这篇10万余字的小说。
⑥弘一法师曾说:“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其光风霁月的怀抱令人钦佩。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2、下列各句中加滑下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一个由局部抗战演变为全国抗战的历史过程。尽管二者不能等量齐观,却共同构成一个连续的历史链条。
②作为中学生,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并没有觉得它有什么微言大义,后经专家点拨,才明白它精微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③让“14 年抗战”取代“8 年抗战”,实至名归。无论是从历史认知、国际认知的角度出发,还是精准描述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与贡献,都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④近代以后,为什么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为世界历史所罕见?回答这个问题,首当其冲、痛彻心腑的就是一个大大的“腐”字!
⑤《战国策》主要记录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策谋,以记言为主,铺张扬厉、文辞瑰丽,塑造了苏秦、张仪、冯谖等一系列纵横捭阖的“士”的形象。
A. ①⑤ B. ②④ C. ③④ D. ④⑤
3、李红因家庭经济困难,同意学校保送她上师范大学,师范大学的招生老师考察李红时问她:“有些优秀学生,不愿被推荐上师范院校,你是怕高考落榜呢,还是碍于学校老师的面子,不好推辞呢?还是喜欢教师这一职业呢?”李红应选下边哪一句话回答,才既得体又诚实。( )
A. 凭我的成绩,考大学应没问题。至于职业,我认为都有其优越的一面。
B. 作为一名高三学生,能被保送上大学是值得骄傲的,我应尊重学校给我的这份光荣。
C. 关于保送我上师范大学的事,学校征求过我的意见,我是经过慎重考虑后才同意的。
D. 都不是,是因为我家庭比较困难,反复权衡,我还是读师范院校合适。
4、下列句子中,选出语言最得体的一项
A. 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B. 毕业之后,学生感念师恩于心。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 (听说几位朋友要来访) 老王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D. (高三毕业赠言)希望你时刻牢记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劝诚,争取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美国非裔导演巴里·杰金斯自编自导的《月光男孩》,勇夺第89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大奖。这部讲述一个黑人男孩成长故事的作品,在近几年出品的黑人主题电影中可谓独树一帜。
②针对传承与创新动力不足、保护力度不够、机制体制僵化等问题,有关部门提出,要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实现传统技艺薪火相传,大力推动“老字号十互联网”工程, 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③作为开年首部好莱坞动作大片,《极限特工:终极回归》如愿收获了“开年第一冠”的票房佳绩,但豆瓣网评分却差强人意,仅5.8分。
④中国彩电产业的发展,基本上已经形成了显示技术派、低价格派、用户派三大阵营分庭抗礼的格局。短期来看,这种竞争格局将会保持相对稳定。
⑤“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京东也好,天猫也好,这些电商平台都已经是巨人级企业,应该担负整体提升中国网购商品质量的责任,而不是浑水摸鱼。
⑥春节期间,记者走访发现,与不瘟不火的售楼处相比,在本市一些大型购物中心内的楼盘推介活动显得人气更足。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寂寞
陆蠡
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当他子身作长途旅行的时候,当幸福和欢乐给他一个巧妙的嘲弄,当年和月压弯了他的脊背,使他不得不躲在被遗忘的角落,度厌倦的朝暮,那时人们会体会到一个特殊的伴侣-寂寞。
愿意听我说我是怎样和寂寞相习的么?
幼小的时候,我有着无知的疯狂,我追逐快乐,像猎人追赶一只美丽的小鹿 这是敏捷的东西,在获不到它的时候它的影子是一种诱惑和试探。我要得到它,我追赶。它跑在我的面前。我追得愈紧,它跑得愈快。我越过许多障碍和困难,如同猎人越过丘山和林地,最后,在失望的草原上失去了它。一如空手回来的猎人,拖着一身疲倦。我怅惘,我懊丧,我失去了勇气,我觉得乏力。为了这得不到的快乐我是恹恹欲病了,这时候有一个声音拂过我的耳际,像是一种安慰:
“我在这里招待你,当你空手回来的时候。”
“你是谁?”
“寂寞。”
“我还有余勇追赶另一只快乐呢!”我倔强地回答。
我可是没有追赶新的快乐。为了打发时间,我埋头在一些回忆上面。如同植物标本的采集者,把无名的花朵采集起来,把它压干,保存在几张薄纸中间,我采撷往事的花朵,把它保存在记忆里面。我说:“我有旧的回忆代替新的快乐。”不幸,当我认真去回忆,这些回忆又都是些不可捉摸的东西。犹如水面的波纹,一漾即灭。又如镜里的花影,待你伸手去捡拾,它的影子便被遮断消失,而你只有一只空手接触在冰冷的玻璃面上。我感到空虚,是近乎一种失望。于是复有一个关切的声音向我嘤然细语:
“我在这里陪伴你,当你失去回忆的时候。”
“谁的声音?”我心中起了感谢。
“寂寞。”
我没有接近它,因为我另有念头。
我有另一个念头。我不再追赶快乐,不再搜寻记忆,我想捞获些别的人世的东西。像一个劳拙的蜘蛛,在昏晓中织起捕虫的网,我也织网了。我用感情的黏丝,织成了一个友谊的网,用来捞捉一点人世的温存。想不到给我捞住的却是意外的冷落。无由的风雨复吹破了我的经营,教我无从补缀。像风雨中的蜘蛛,我蜷伏在灰心的檐下,望着被毁的一番心机,味到一种悲凉,这又是空劳了,我和我的网!
“请接受我的安慰罢,在你空劳之后。”
这是寂寞的声音。
我仍然有几分傲岸,我没有接受它的好意。
岁月使我的年龄和责任同时长大,我长大了去四方奔走。我离开温暖的屋顶下,去暴露在道途上。我孤单地登上旅途,孤单地行路,孤单地栖迟,没有一个人作伴。世上,尽有的是行人,同路的却这般稀少!夏之展,冬之夕,我受等待和焦盼的煎熬。我希望能有人陪伴我,和我抵掌长谈,但是无人陪伴我,于是,寂寞又来接近我说:
“请接受我的陪伴。”
如同欢迎一个老友,我伸手给它,我开始和寂寞相习了。
我和寂寞相安了。沉浮的人世中我有时也会疏离寂寞。寂寞却永远陪伴我,守护我,我不自知。几天前,我走进一间房间。这房里曾住着我的友人。友人离开了,没留下辞别的话却留下一地乱纸。我怃然望着这堆乱纸,望着裸露的卸去装饰的墙壁,以及扃闭着的窗户。我有着一种奇怪的企待,我心盼会有人来敲这门,叩这窗户:我希望能够听见一个剥啄的声音。忘了一句话,忘了一件东西,回来了,我将是如何喜悦!
我屏息谛听,我听见自己呼吸的声音和心脏的跳动。室内外仍是一片沉寂。过度的注意使我的神经松弛无力,“不会来了,不会来了”,我自言自语着
“不要忘记我”一个低沉难辨的声音。
我握上门柄,心里有一种紧张。
“我是寂寞,让我来代替离去的友人”
“别人都离开而你来了,愿你永远陪伴我!”
啊!寂寞是忠诚的,不渝的和寂寞相处的时候,我心地是多么坦白,光明!寂寞如一枚镜,在它约而前可以照见我自己,发现我自己我可以在寂寞的围护中和自己对语,和另一个“我”对语,那真正的独白。
当我在酣热的场中,听到欢乐的乐曲,我有点多余的感伤,往往曲未终前便想离开,去寻找寂寞,寂寞是无声的音乐,它接近你,包围你,如水之包围鱼,使你的灵魂得在它的氛围中游泳,安息!
(有册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寂寞由“不喜爱”到“亲近”的态度改变,涵盖了作者成长历程中复杂心酸的人生体验。以及他由“外观世界”到“内观心灵”的精神成长。
B.作者将回忆比成“水面的波纹”“镜里的花影”,可以看出,回忆中的人、事于他而言毫无意义且空无虚幻、无法捕捉。
C.本文与《囚绿记》有诸多相似之处,都在对往事的回忆中呈现丰富的情感变化,语言都含蓄蕴藉、多用修辞,艺术感染力强。
D.在情感表达上,本文很符合孔子对《诗经·关雎》“哀而不伤”的艺术评价,虽然以寂寞、忧郁为基调,但结尾处并不低沉、绝望。
【2】文章多次写到“我”与“寂寞”的对话,这样安排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本文多以第一人称叙述“我”与“寂寞”的故事,为何在结尾画线句改用第二人称叙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名余日正则兮,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⑵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⑶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⑷_____________ ,云归而若穴瞑。(欧阳修《醉翁亭记》)
⑸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⑹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⑺德不孤,____________。(《论语・里仁》)
⑻_____________,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美人为喻,写自己因才能出众而招致小人嫉妒诽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作者躬 耕南阳时不求扬名,只愿在乱世中保全性命的心态。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落叶飘零、大江 奔流,抒发了人生有尽、天地无穷的感慨。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士也罔极,_____________。(《诗经·氓》)
(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4)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5)东南形胜,三吴都会,_____________。烟柳画桥,风帘翠幕,______________。(柳永《望海潮》)
10、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阐明择师方面不分地位高低和年长年少的原则:“____________”,无论年长年少;“______________”,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 ______________”,以美女衬英雄;再用“______________”,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其中“进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退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子倾诉自己天天从早到晚不停地劳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学”与“思”不能偏废,二者必须结合起来。
(3)韩愈的《师说》一文中称赞圣人,说虽然他们超出众人很多,“_______”,表现得虚心而好学;同时批评当时的普通人,尽管远不如圣人,“_________”。
12、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子无良媒。(《诗经·氓》)
(2)______________,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
(3)______________,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5)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______________。(《孟子》)
(6)______________,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7)主忠信,毋友不知己者,______________。(《论语)
(8)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______________。(刘勰《文心雕龙》)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点绛唇 春闺
[明] 陈子龙①
满眼韶华,东风惯②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芳草王孙路。春无语,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③。
【注】①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华亭(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清兵入关,他坚持抗清斗争,被俘后投水殉国。②惯:照例。③“杜鹃啼”二句:鹃啼凄厉,能动旅人归思。又传其啼至哀,能至血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词之起句,“满眼韶华”,此时抒情主人公举目所见,是一片明媚春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愉悦舒畅的情绪。
B. 以“几番”照应前面的“惯”字。说明东风之摧残百花非止一次,而是经常如此。“烟雾’二字,补足前句未及写出的“雨”字。
C. 下片的“王孙”,在这里指纵情声色、乐游忘归的贵族子弟,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D. “春无语”意味着春天将尽,也暗示闺中人青春不再;“杜鹃”“不如归去”的哀鸣,并没有唤回恋人的归来。
E. 如果说上片紧扣题目中的“春”字来写的话,下片则重在落实其中的“闺”字,写出了闺中人的相思与幽怨。
【2】这首词字面上属闺怨之作,但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家国之思。请结合全词加
以分析。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复,字履初,太子太师嵩之孙,新昌公主之子。少秉清操其群从兄弟竞饰舆马以侈靡相尚复衣浣濯之衣独居一室习学不倦词人儒士不与之游以主荫,初为宫门郎,累至太子仆。广德中,连岁不稔,谷价翔贵,家贫,将鬻昭应别业。时宰相王缙闻其林泉之美,心欲之,乃使弟竑诱焉,曰:“足下之才,固宜居右职,如以别业奉家兄,当以要地处矣。”复对曰:“仆以家贫而鬻旧业,将以拯济孀幼耳,倘以易美职于身,令门内冻馁,非鄙去之心也。”缙憾之,乃罢复官,沉废数年,复处之自若。后累至尚书郎。大历十四年,自常州刺史为潭州刺史、湖南观察使。及为同州刺史,州人阻饥,有京畿观察使储廪在境内,复辄以赈贷,为有司所劾,削阶。朋友唁之,复怡然曰:“苟利于人,敢惮薄罚。”寻为兵部侍郎。扈驾奉天,拜吏部尚书、平章事。复尝奏曰:“宦者自艰难已来,初为监军,自尔恩幸过重。此辈只合委宫掖之寄,不可参兵机政事之权。”上不悦,又请别对,奏云:“陛下临御之初,圣德光被,自用杨炎、卢杞秉政,惛渎皇猷,以致今日。今虽危急,伏愿陛下深革睿思,微臣敢当此任。若令臣依阿偷免,臣不敢旷职。”卢杞奏对于上前,阿谀顺旨,复正色曰:“杞之词不正。”德宗愕然,退谓左右曰:“萧复颇轻朕。”遂令往江南宣抚。三年,坐郜国公主亲累,检校左庶子,于饶州安置。四年,终于饶州,时年五十七。复门望高华,志砺名节,与流俗不甚通狎。及登台辅,临事不苟,颇为同列所嫉,以故居位不久。性孝友,居家甚睦,为族子所累,晏然屏退,口未尝言。
(选自《旧唐书·萧复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少秉清操/其群从兄弟/竞饰舆马/以侈靡相尚/复衣浣濯之衣/独居一室/习学不倦/非词人儒士不与之游/
B.少秉清操/其群从兄弟/竞饰舆马/以侈靡相尚/复衣浣濯之衣/独居一室习学/不倦/非词人儒士不与之游/
C.少秉清操/其群从兄弟竞饰/舆马以侈靡相尚/复衣浣濯之衣/独居一室/习学不倦/非词人儒士不与之游/
D.少秉清操/其群从兄弟竞饰/舆马以侈靡相尚/复衣浣濯之衣/独居一室习学/不倦/非词人儒士不与之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指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
B.仆,文中是萧复的自称。古人自称时还会用“某”“愚”及成年后取的“字”。
C.吏部尚书,吏部最高行政长官,掌管朝廷文职官员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务。
D.宣抚,朝廷派遣大臣赴某地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称为“宣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复赈济家小,拒绝利诱。萧复因家境贫困,准备出售昭应别墅接济家小,当时宰相王缙派遣弟弟以获高官为诱饵让萧复奉送昭应别墅,萧复拒绝宰相的诱惑。
B.萧复关爱民众,遭到弹劾。萧复任同州刺史时,州中发生饥荒,萧复劝说京畿观察使打开设在境内的粮仓来赈贷贫困,受到有关部门的弹劾而降了官阶。
C.萧复积极进言,刚直不阿。萧复向臭上进言,认为宦官恩宠过重,不可以参掌军事机密及政事的大权;卢杞对皇上谄谀迎合,萧复当廷厉声斥责。
D.萧复累受牵连,口无怨言。萧复因与郜国公主结亲受牵连面获罪,被安置到饶州任职,最终死在饶州;萧复还曾受族子连累而退位,但他从不曾口出怨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朋友唁之,复怡然曰:“苟利于人,敢惮薄罚。”
(2)及登台辅,临事不苟,颇为同列所嫉,以故居位不久。
15、“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首童谣所唱的便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天,人们包粽子,赛龙舟,悬挂菖蒲、艾草,吃咸蛋,喝雄黄酒……更重要的是,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1)请你将下面端午节对联补写完整。
示例:
蒲艾长青,箬叶飘香,芳草美人屈子赋。
汉江永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请你谈谈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屈原的精神。(1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