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吉林白山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琦病亡,鲁肃二讨荆州,又被诸葛亮以图得西川后即奉还为由哄骗回去。刘备之妻甘夫人病逝,周瑜与孙权设下美人计,派鲁肃把刘备骗到江东。

B.诸葛亮死后,三国各自罢兵。魏主曹睿耽于声色,在许昌大兴土木,将长安汉武帝时修建的承露盘拆往许昌。众官进谏,曹睿不听。

C.“三英战吕布”是指华雄被关羽斩杀之后,吕布披挂出马,无人能敌,关羽、张飞、赵云合力夹攻、未分胜负的故事。

D.周瑜和黄盖经过密谋,使用苦肉计,让黄盖诈降。黄盖受刑后,阚泽去向曹操进献降书,阚泽借助徐庶的帮助骗过了曹操。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臣以险衅,遭闵凶   而刘婴疾病

B. 戍卒叫,函谷   后刺史臣荣臣秀才

C. 六王毕,四海   所以兴怀,其致

D. 庶刘侥,保卒余年   缦立远视,而望

3、下列对《红楼梦》的内容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脂评”说:“撕扇子是以不知情之物供娇嗔,不知情时(事)之人一笑,所谓‘情不情’。”这是贾宝玉所独有的“情不情”观念而用于物的一种表现。但在读者眼中,恐怕就是贵族公子哥的“暴殄天物”了。

B.王夫人逐走病重的晴雯致其惨死,把芳官们放给他们干娘遣嫁,逼得芳官和藕官蕊官斩情为尼,落入了水月庵和地藏庵两个老贼尼手里——整治宝玉身边的妖精成了抄检大的主要目的。

C.在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中,黛玉已然了解了宝玉对自己的深情便抽身离开,遗憾而可怕的是,黛玉并没有听到他这番真情的表白,而是被赶来送扇子的晴雯听了去。

D.神瑛与绛珠的相互关爱之情,是产生于与人间相同的“自然之性”、“自然之情”基础之上的,而“金玉良姻”,则是贵族之家富贵传流、门当户对的象征。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将成家而

②良庖更刀,割也  

③以事秦之心,天下奇才

梁君臣之首

⑤而刀刃者无  

歌夜弦  

削月割,以趋于亡

则得邑

⑨项王军垓下  

⑩又何以吾生而安吾性耶?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 ②⑥⑦/①④⑤/③⑧/⑨⑩

C. ③④⑤/⑥⑨⑩/①②/⑦⑧ D. ①⑩/②⑥⑦/③④⑨/⑤⑧

5、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

B.尧舜其犹病诸   病:担忧

C.慎而无礼则葸   葸:畏惧

D.月攘一鸡   攘:拿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日之中国,世界之中国

王毅

历经70载风雨洗礼,中国外交初心不改、航向不变。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始终真诚相待、守望相助,中国与世界日益相互依存、命运与共。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局势,中国将保持外交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维护世界和平繁荣,促进人类发展进步。

环顾全球,世界并不太平,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冲击国际秩序,成为突出威胁。在攸关世界前途命运的重大关头,中国从未缺席。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中国愿与各国一道,携手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合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将坚定维护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面对保护主义逆流,我们不能袖手旁观。面对全球性挑战,竖起高墙不是办法。面对自身问题,诿过于人不是出路。上世纪“大萧条”的教训殷鉴不远。挥舞关税大棒,挑起经贸摩擦,将干扰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损害多边贸易体制和全球经贸秩序,甚至可能导致世界陷入“衰退陷阱”。对于经贸摩擦和分歧,中国坚持以冷静、理性、合作的方式加以解决,也愿意展现最大的耐心和善意。但如果不讲诚信、不讲平等、不讲规则,我们也必须做出必要反应,维护自身正当权益,捍卫国际公平正义。我想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中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14亿勤劳勇敢人民、960万平方公里辽阔国土的国家,任何威胁都吓不倒,任何施压也压不垮。

面对单边主义肆虐,我们不能姑息纵容。国际秩序需要法治规则,为所欲为恐将天下大乱。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属于全世界,其成果不能由个别国家垄断,更不能阻碍其他国家自主创新的努力。凭借自身优势搞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没有国际法依据,缺乏合法性和正当性。将自身利益凌驾于各国共同利益之上,是典型的霸凌行径,必将不得人心。《中导条约》对于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单方面退约造成多方面消极影响。中国反对在亚太部署陆基中导,敦促拥有最大核武库的国家切实履行核裁军特殊、优先责任。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国际军控进程,我在此宣布,中国已启动加入《武器贸易条约》的国内法律程序。

大国对于维护国际稳定负有特殊责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理应发挥表率作用。我们支持古特雷斯秘书长改革联合国系统的新一轮努力,让联合国更有效率、更加公平。中国8000人维和待命部队以及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已组建完毕、通过验收、整装待发。中国愿继续同各方一道,为世界的和平与正义承担大国应尽的责任。

在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当今世界,中国将一如既往站在和平与正义的一边,积极探索和践行中国特色热点问题解决之道,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通过国际合作应对共同威胁,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

——在第74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局势,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B.挥舞关税大棒,掀起经贸摩擦,会干扰全球经贸,导致世界陷入“衰退陷阱”。

C.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面前,个别国家不能阻碍其他国家自主创新的努力。

D.中国将发挥表率作用,同各方一道为世界的和平与正义承担大国应尽的责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表达了中国外交的态度,再言面对单边主义肆虐,中国不会姑息纵容。

B.文章运用了假设论证的方法表明中国政府不受威胁与施压的理性的外交态度。

C.文章在对国际现状的分析中明确指出了个别国家“长臂管辖”的霸凌行径。

D.文章多次阐明了中国的外交立场和对维护世界和平、安全的责任与决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冲击国际秩序,中国必以联合国核心国家的身份维护国际安全。

B.中国反对在亚太部署陆基中导,积极参与国际军控进程,并加入《武器贸易条约》。

C.《中导条约》对于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签署国家不可单方面退约。

D.当今世界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唯有以对话协商解决争端,方可确保世界安全。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题,共 30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写到,阿房宫所能见的钉头“___________”,屋顶的瓦缝“___________”,夸张地描绘出阿房宫的繁华富丽。

(2)李白《蜀道难》中把夸张与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以水险衬托山势高危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典故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朝廷的赦免并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听闻琵琶女自诉身世后,诗人白居易写了他听到几种乐声的不同感受,被贬浔阳之后听到乐声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而听琵琶女弹出的曲调则感觉“__________________”。

(3)“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将士们手持宝剑视死如归的英勇;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中“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北伐将领刘裕指挥的部队装备精良。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诗人以落花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指出木头经过火烤做成车轮后,再被晒干也无法挺直的原因是“________”,并提示人们“____________”才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失。

(3)看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谁能想到此地曾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 ”两句,作者凭吊英雄人物,以一杯清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2)李清照《醉花阴》中,既写出了时间漫长,又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词人百无聊赖的愁的两句是:“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大量运用对比手法描写阿房宫的奢靡,其中将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相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花径不曾缘客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图省识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月涌大江流。

(4)___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复醒。

(5)____________________,哭声直上干云霄。

(6)暂伴月将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青冥浩荡不见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江流宛转绕芳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诗写嘉宾驾着名车骏马造访这山高景美的腾王阁所在地。

(2)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孟浩然在《夜归鹿门歌》中山月朗照之下,诗人不知不觉来到庞公昔时隐居之地的情境。

(3)在《阿房宮赋》中,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依山而建的楼阁密集、高耸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3、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照料,自己寄身家外的状态。

B.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C.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D.本诗通过叙写经历和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并多用典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季氏将有于颛臾    事:战争

B.则将焉用彼矣 相:辅助

C.君子疾夫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舍:施舍

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 倾:倾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王以为东蒙主 不能

B.且在邦域中矣 既来之,则安

C.虎兕出柙 固而近

D.不患寡患不均 不能守也

3对“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一句有四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

A.国以外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B.偏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C.远方的人不归服,你们却不能前来归服。

D.远方的人不归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归服。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孔子与学生间的对话,阐明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第2段中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观点直接鲜明。

C.第6段语句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体现了浓厚的论辩色彩。

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直观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5翻译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2)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3月31日,凉山州木里森林火灾中,30人因救火而牺牲,这中间有27名是消防员,他们中1人是80后,24人是90后,2人是00后。王佛军,2000年7月生,来自甘肃陇南,在此次救火中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被评定为烈士,追记一等功。他总说自己太调皮,想在部队好好“改造”,入伍两年,从没回过家。刚入伍的王佛军,特别喜欢听老兵讲打火的故事,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说“以后要让新兵听我的故事”……

有什么样的青年,中国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你的青春有着怎样的印记?请以中学生“夏雨”的身份,给王佛军的父母写一封信。

要求:请结合材料内容和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