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湖北恩施州高二(下)期末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老刘,就看你身上吧:洋鼻烟,洋表,洋缎大衫,洋布裤褂……

B.张宅的鸽子飞到了李宅去,李宅不肯交还……唉,咱们还是少说话好。

C.自古以来,哪有……他就给十两银子?

D.你大名叫什么?……你站起来。

2、下列关于四位古代文人的对联,按照四人所处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②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③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④几番成败兴衰,引来笔下幽思,心中血泪;多少悲欢离合,写出人间青史,梦里红楼。

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样的气氛同我当时的心情是相适应的,我一向又不相信有什么鬼神,所以我住在这里,也还________。

②开始时此书的流行令作者本人和出版商都大吃一惊,但现在作者已经可以对最近的销量飙升________了。

③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凡事都得靠自己,行进艰难,但也只能________了。

A. 处之泰然 随遇而安 安之若素

B. 处之泰然 安之若素 随遇而安

C. 安之若素 处之泰然 随遇而安

D. 随遇而安 处之泰然 安之若素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共享单车虽然方便,但是当骑行距离较远的时候体验并不好,后续出现的共享电动单车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产品,但过了这么久共享电动单车却依然不瘟不火

②京剧与中医、武术、国画并称中国的“四大国粹”,半个世纪前,那些名角、“头牌”在演出时,往往万人空巷,一票难求。

③我理解中的工艺美术在造型或用色诸方面的装饰化,不是一般化的锦上添花,而是体现独特审美感受的特殊形式。

④这位金石学家集收藏、鉴别、研究于一身,其目光如豆,孜孜以求,直至终老,不但为后世保留了数以万计的文物珍品,同时他的著述亦是包罗丰富,卷帙浩繁,多达50余种,被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⑤这种四平八稳、安于现状的表现,这种因循守旧、抱残守缺的思维模式和陈规陋习,说到底还是怕字当头。

⑥在这100年中,前一半是四海翻腾内战频仍的时期,少数敦煌学的先驱者单枪匹马,万里孤征,靠个人的努力与牺牲,宵衣旰食,筚路蓝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⑤⑥

5、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平乐》这首词由暮春残景引出惜春之情,从似有人知的希望到仍无踪迹的失望,从问取黄鹂的期望到无人能解的绝望,寻春的失败之中包孕了无尽的惜春之情。这首词的妙处就在于不言“惜春”之情却表现得微妙曲折、淋漓尽致。

B.辛弃疾《青玉案》把“那人”放在火树银花的元宵佳节极其热闹的背景上,连用两层比衬手法来塑造的。词的开头写灯火场景,对那些“笑语盈盈”的观灯妇女来说是正衬,而对孤高的“那人”来说则是反衬。那“宝马雕车”中的人儿和戴着“竣儿”、“雪柳”的妇女,对“那人”也是反衬。词人运用两层衬托手法,对主要人物形象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

C.《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上片回忆当年佳会,用重笔渲染,见初会时情重;过片写别后思念,忆相逢实则盼重逢,相逢难再,结想成梦,见离别后情深;结尾写久别重逢,竟然将真疑梦,足见重逢时情厚。

D.《丑奴儿》中词人以“愁”为线索运用对比和反复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复杂的心情。从整首词来看,作者所说的“愁”绝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忧民,忧虑国家存亡的报国之仇。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   有宋以来,接地气的词、小说、戏曲的兴盛,促成了中国文化的下移,由此导致官方意识形态传播的因时而变。在承袭固有的诗文传播之外,如何使词、小说、戏曲担负起像诗文一样宣传正能量的职责,不仅要突破“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更要面对的是文化下移带来的意识形态有效传播途径的探索。

戏曲与意识形态的传播,虽有深刻的关联,但官府因其“不登大稚之堂”而疏于管理。随着戏曲从业人员的壮大,题材内容思想的拓边扩界,“优孟衣冠”式的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勾栏瓦肆的演出,这导致“违规越礼”之事时时有之。如《墙头马上》,剧中李千金与裴少俊在交往中违规越礼,颇为大胆。此类传播有违儒家教化,这一现象逐渐引起官府的警觉,于是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也多了起来。“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等条文在《元史•刑法志》中有明确的记载。明承元风,逐渐强化。《御制大明律》云:“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之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明初,朱元璋盛推《琵琶记》.《琵琶记》出现之前,蔡伯谐、赵五娘的故事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内容多为蔡伯谐应试及第,抛亲弃妻,被暴雷轰死。高明感于蔡伯谐行为有违教化,故在“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创作动机的驱使下,把原本负心题材的故事,演绎成“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谐”的教化剧。

朱元璋之子朱权,潜心戏曲,援引“治世之音安以乐”,为《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鸣锣开道,并云“杂剧者,太平之胜事,非太平则无以出”。理学家丘岑继承高明戏曲遗风,言“借他时世曲,寓我圣贤言”。清初流传甚广的《桃花扇》与《长生殿》,更是接续“资治通鉴”之史家意识,使情摆脱了晚明一己自由之立场,而放到一己之情与国运相关的宏大叙事之中。

戏曲传播的一个重要特性是易知易晓。丘溶直言,经书所载三纲五常,不如诗歌吟咏性情,容易感动人心。“近世以来做成南北戏文,人人观看,皆能通晓,尤易感动人心”,使人“手舞足蹈不自觉”。在感发人心这点上,丘溶不但看到了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的一致性,而且体悟到“性情”传播的个体差异性。

戏曲传播的另一个特性是剧场的群体接受。戏曲批评界崇尚场上之曲,鄙弃案头之书,这种批评旨趣反映了舞台性之于戏曲的重要,而对舞台性的衡量离不开台下受众的接受。丘溶著作中曾记录群体受众的面部表情:“座中观者不下数百人,往往有感动者,有奋发者,有追悔者,有恻然叹息者,有法然流涕者。”相较于诗文的个体阅读接受,戏曲之剧场的群体接受,更显示出戏曲传播的宽度及其演员、观众互动的特殊性。

(选自《有宋以来戏曲传播的有效利用》,有删改)

1下列对官方重视戏曲传播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戏曲虽然地位不如诗文尊贵,但与意识形态的传播有着深刻的关联,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途径之一。

B. 戏曲不登大雅之堂,且妄撰词曲,在演出中常有违规越礼之事,未能充分发挥意识形态传播的功效。

C. 戏曲从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勾栏瓦肆的平民演出,文化下移也迫使官方重视意识形态传播途径的改变。

D. 戏曲传播易知易晓,且受众广泛,传播面大,可以成为有效而广泛地传播官方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

2下列表述,不属于官方重视戏曲传播举措的一项是()

A. 元明时期拟定了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以法律形式对戏曲进行禁限和倡导。

B. 明朝统治者盛推能宣扬儒家伦常、实现传播教化的经典戏曲,如《琵琶记》。

C. 明朝朱权认为杂剧是“太平之胜事”,支持《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

D. 创作者怀着“只看子孝与妻贤”的创作动机,改编戏曲内容以宣扬教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文是个体的阅读接受,戏曲是剧场的群体接受,因此戏曲比诗文更能打动受众,更具有传播的广泛性。

B. 《御制大明律》中的“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体现了官府借戏曲传播意识形态的意愿。

C. 清初流传的《桃花扇》与《长生殿》,将一己之情与国运相融合,不但具有教化功能,而且接续了史家意识。

D. 虽然有“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但在感发人心上,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具有一致性。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题,共 30分)

7、在括号里选出最恰当的选项。

(1)姜夔《扬州慢》中写诗人对眼前的扬州的初步印象,一片荒凉,与传说中的繁华大相径庭的句子是_____

(2)姜夔《扬州慢》中用声音描写表现扬州城破败与凄凉的句子是_____

A.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B.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C.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D.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作者联系生活实际,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强调学习的意义在于反思、改造、提升自己。

(2)《阿房宫赋》用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穷奢极欲的生活。

(3)《左传》有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有类似的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画栋朝飞南浦云,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

(2)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______。(《旅夜书怀》)

(3)________________,孤城落日斗兵稀。(《燕歌行》

(4)___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复醒。(《将进酒》

(5)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尘世难逢开口笑,________________。(《九日齐山登高》)

(7)________________,长笛一声人倚楼。(《长安晚秋》)

(8)苟日新,日日新,________________。(《礼记·大学》)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雨霖铃》 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该有的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因为气结声阻 ,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说明宋荣子能够看成淡世间荣辱,不受外界影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阿房宫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述说自己长年谪居荒僻之地的经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谈及的“人之相与”的两种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兰亭集序》中,作者描写兰亭的“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兰亭的“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兰亭集序》中,表达作者生死观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王羲之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发出了相似的感叹。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发太城留别田父

范成大

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

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

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

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

[注]诗人题注:西蜀夏旱,未行前数日连得雨,父老云:“今岁又熟矣!”①太城:成都。②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联交代诗人离别于五月秋苗未入土的时候,他依依不舍,离愁满腹。

B.第四句中的“竞”字,写出田翁们争着告诉诗人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的喜悦。

C.第五句写诗人的高兴,第六句写诗人劝慰田翁们要好好生活,不要思念诗人。

D.全诗语言质朴无华,田园风格浓厚,充分表达出诗人对农事和农民生活的关心。

2请赏析最后一联“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的精妙之处。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察罕,西域人也。魁伟颖悟,博览强记,通诸国字书。奥鲁赤辟为理问,政事悉委裁决,且令诸子受学焉。从镇南王征安南,师次泸江。安南世子遣其叔父诣军门自陈无罪,王命察罕数其罪而责之,使者辞屈,世子举众逃去。从奥鲁赤移治江西。宁都民言:“某乡石上云气五色,有物焉,视之玉玺也。不以兵取,恐为居人所有。”众惑之。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果然。成宗大德四年,御史台奏佥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刺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竟除武昌。广西妖贼高仙道以左道惑众,平民诖误者以数千计。既败,湖广行省命察罕与宪司杂治之,鞫得其情,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且焚其籍。众难之,察罕曰:“吾独当其责,诸君无累也。”以治最闻,擢河南省郎中。武宗,仁宗哀恸不已。察罕再拜启曰:“庶民修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仁宗辍泣曰:“曩者大丧,必命浮屠,何益?吾欲发府库以赈鳏寡孤独,若何?”曰:“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初,察罕生于河中,其夜天气清肃,月白如昼。相者贺曰:“是儿必贵。”察罕天性孝友,田宅之在河中者,悉分与诸昆弟。昆弟贫来归者,复分与田宅奴婢。纵奴为民者甚众。故人多称长者。既致仕,优游八年,以寿终。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四》)

1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

B. 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

C. 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

D. 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浮屠,亦作浮图,有二种不同解释:一同佛陀,指佛教徒;二指,佛塔,文中指佛教徒。

B. 理问,元代设置行中书省所属机构叫理问所,掌管勘核刑名案件。理问所设理问、副理问、知事、提控案牍若干官员。明清沿置,属布政司。

C. 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的死叫“崩”。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叫“薨”,士死叫“不禄”。

D. 参知政事,中国古官职名。唐代始设此职,此后演变为常设官职,相当于副宰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察罕天资聪颖,博闻强志。奥鲁赤把政事全交给他裁决,并让自己的孩子拜他为师。

B. 察罕明察秋毫,断案公允。他在江西及时识破谣言,在广西区别处置以妖术惑众之人。

C. 察罕善于辞令,明于事理。他怒斥安南王子,使其哑口无言;他劝仁宗以国事为重。

D. 察罕善良友爱,德行深厚。他把田宅分给兄弟,接济贫苦兄弟,并释放奴婢为平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王命察罕数其罪而责之,使者辞屈,世子举众逃去。

⑵鞫得其情,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且焚其籍。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5、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新闻背景一:1月31日,权威自媒体人民日报微博发布消息称:上海医药所、武汉病毒所联合发现,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之后“双黄连口服液”线上全网已经基本脱销。

新闻背景二:2月1日,人民日报又发文表示,目前该发现仍是初步研究,该药已在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开展临床研究,对病人如何有效还要做大量的实验。

新闻背景三:人民日报特别提醒: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报告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特定的治疗方法正在研究中,并将通过临床试验进行测试。普通人请勿自行服用双黄连口服液。在最终研究结果出来之前,我们尚需保持理性,想要正确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还是以目前国家权威机构推荐的“戴口罩、勤洗手”等措施为主,而当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以及存在和疫情人员接触史时,仍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甚至造成疫情进一步扩散。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和立意,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