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新疆铁门关高二(下)期末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各项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汉家寨不就是我们中国人坚守精神的证明吗?(反问)

B.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拟人)

C.青藏铁路是匍匐在青藏高原上的巨龙。(夸张)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偶)

2、下列与课文相关的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东宫,在汉代指长乐宫,为太后所居,因此借指太后。后又是太子所居之宫,借指太子。西宫是国君妃嫔居住的地方。中宫是皇后居所,亦为皇后代称。

B.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年三月之望”,即丁卯三月十五。

C.象笏,即象牙制的手板。笏,就是封建时代,官员们上朝时所用的手板,有事可记于上,以备忘。

D.“公、子、先”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尊敬的称呼,“婢子、小君”则常作女子谦称。

3、下列作者与课文相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中登泰山》 作者 李健吾

B.《寻找外星球栖息地》 作者 徐治平

C.《荷花淀》 作者  孙犁

D.《警察与赞美诗》 作者 欧.亨利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公子于是置酒②谢客就车

B.①公子闻,往请②今日嬴为公子亦足矣

C.①公子往请之②范增目项王

D.①终不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②不让,欲观公子

5、对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无善,无施劳   伐:夸耀。

B.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书法:记事的原则

C.之其所哀而辟焉   矜:怜悯, 同情

D.博学之,问之   审:问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英雄

立夏

他二十岁的时候,她正好十岁。

她坐在台下,晶亮的眸子映照出台上英武的他。

他是学校请来的英雄,笔挺的军装上一张黝黑却棱角分明的脸,因为激动透着健康的红晕。

他在台上大声地念着手中的演讲稿,只剩下三根手指的右手高高举起,如同一面灼目的旗帜。在一次实弹演习中,面对一枚“咝咝”作响的手榴弹,他毫不犹豫地拣起来扔向远方,挽救了被吓呆的战友。

她的眼中噙满了泪水,朦胧间台上的他是那么高大英俊,连他那浓重的乡音都充满了亲切的味道。

“他真是个英雄,我会一辈子记住他的。”她在心里默默地想。

他三十岁的时候,她二十岁。

学校组织学生们去农村体验生活。

如果不是村干部郑重地向大家介绍他曾经是个英雄,她是一丁点儿也认不出他了。

埋头在田里劳作的他跟其他的农民已没什么两样,披着一件灰扑扑的褂子,失却了红晕的脸还是那么黑,却变得暗沉。村干部介绍的时候,他憨憨地笑着,脸上,怎么也找不到十年前年轻的影子。

他坐在田头抽着烟卷,好几次她都想走过去跟他说几句话。看着烟头一明一灭,她终于还是没过去。

她实在想不出该对他说些什么。

他四十岁的时候,她三十岁。

他在她所在的城市摆了个摊,卖鸡蛋煎饼。

五岁的女儿吵着要吃煎饼,她先认出了他的手,再抬头看他的脸,恍若隔世般,已然很陌生了。

女儿香甜地啃着煎饼,她的心却一直不能平静。她忍不住悄悄告诉女儿,卖煎饼的是一个英雄,女儿吵闹着,要去看英雄。

她带着女儿折回去,女儿仔细看着那只残缺的手,然后“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她匆忙带着女儿离开。一边哄着女儿,一边回忆自己十岁的时候第一次看见这只手时的心情,一点都不觉得害怕,只有深深的敬意。

她还记起来当时听完报告回到家,小小的她弯曲起两根手指,模仿他举起三指的样子,想象着那种悲壮。

他五十岁的时候,她四十岁。

她在民政局混上了科长的位置,工作还算清闲,生活不好不坏。当他在她办公室外面探头探脑的时候,她根本就没认出他,原来他是来申请追加困难补助的。她给他倒了杯茶水,他受宠若惊地捧着,只会一迭声地说谢谢。她陪着他办完了所有手续,而他不知道为何受到如此礼遇,越发地惶恐不安,一个小时里说了不下五十声谢谢。

望着他佝偻着背离开,她开始努力回想他年轻时的样子,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他真的曾经是个英雄吗?”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她觉得那么茫然。

她五十岁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了。

那天她在办公室喝着茶,翻着报纸,四十年前的他突然映入眼帘。犹如被雷击般,她手中的茶杯怦然落地。

他在回乡的公交车上遇到一伙劫匪,一车人只有他挺身而出,搏斗中,被刺数刀身亡。报道还提到,他的右手只有三根手指,年轻时他就曾因救人成为部队里的英雄典型。那张穿着军装的年轻的照片,据说是他唯一的一张相片。

一瞬间,泪水又模糊了她的眼睛,恍如四十年前,小小的她坐在台下仰望。

(选自《读者》2009年第10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结构紧凑,首尾呼应。开头写“她”被英雄事迹打动,充满崇敬,最后一段的回忆照应第一段情节,表现出“她”对英雄自始至终的崇拜与敬仰。

B.小说语言意蕴丰富,颇具艺术表现力。文章开头“她”眼中噙满的“泪水”和结尾模糊了双眼的“泪水”背后承载的感情是不同的。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如英雄残缺的“三根手指”。这既是主人公英勇无畏精神的体现,也是在不同阶段让“她”和读者认出了英雄本来身份的重要特征。

D.小说第四部分的细节描写,展现出英雄作为社会底层人物的谨小慎微,也告诉我们,英雄也是和我们平常人一样,有生活的艰难和困境,也是需要帮助和扶持的“弱者”。

2小说第三部分“女儿”的出场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的叙事在线索设置方面很有特色,采用双线型结构(明暗线结构),这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其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题,共 30分)

7、补写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但寒烟衰草凝绿。

(2)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______

(3)__________,石破天惊逗秋雨。

(4)小楼一夜听春雨,__________

(5)__________,镜中衰鬓已先斑。

(6)痴儿了却公家事,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氓》疑问中,集中体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中。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声虽“暂歇”,却产生了更好的效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5)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琵琶女与贵族子弟奏乐饮酒时的奢华欢愉场面。

(2)《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士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3)《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周敦颐《爱连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

(2)荀子于《劝学》中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提升的看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一句用数字描述了阿房宫建筑面积之大,接着用“____________”极言阿房宫楼阁之高。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在《虞美人》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景物与人事对比, 写出物是人非之感。

(2)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却还要报效国家的愿望。

(3)《赤壁赋》中作者和友人游赤壁时举酒互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手法感叹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叹蜀道之惊险,表达对游者的劝告,意味深长。

(2)荀子《劝学》中论述学习要专心时指出,是用心浮躁的缘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师说》中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的错误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不可以   已:停止

B. 金就则利   砺:磨砺

C. 舆马者   假:借助

D. 非能也   水:游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顺流东也

B. 为轮   余与四人拥火

C. 风雨兴   三人行,必有我师

D. 蚓无爪牙利   不坠青云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学习要积累、专心的一组是 (  )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③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④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⑤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A. ①②⑤ B. ②③⑥ C. ③④⑥ D. ①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我们在学习上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把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向他人学习结合起来,这也是文章论述的中心。

B.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作者以设喻引出论断,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C. “终日而思”之所以“不如须臾之所学”的收获大,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利用外在的人或物。

D. 文中除少数地方直接说明道理外,几乎都是比喻。通过比喻阐述道理,证明论点,这是本文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进行写作。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一则深圳某学校招聘的教师好多来自国内外名校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帖子,并配有姓名、学历和毕业学校等信息的图片,一时引起网友热议。其实,关于深圳高薪招聘高学历大学毕业生的新闻并不新鲜,在去年就有一则“76名清北学子应聘深圳中小学老师,这是不是在浪费人才?”的帖子,也引起大家热烈的讨论。

很多年轻人对那些去应聘的高学历大学生表示支持和赞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为什么学历高了就不能教小学?”;但很多家长并不支持这些大学生的做法,“辛辛苦苦地这些年真是白培养了”“这简直就是大材小用”;同时,也有一些社会人士认为,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就是走在大家的前面,“教育才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观点和看法?请结合自己理解和感悟以“艾中华”的名义给年轻人或家长或社会人士写一封信,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