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押题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老师,感谢你百忙中抽出时间,洗耳恭听我的倾诉,郁闷了好多天的心情,终于开朗了。
B. 我的同学王华博览群书,文思敏捷,不到半小时,一篇作文就一挥而就,真让人久仰。
C. 我正和老孙聊天,家里来电话,说来了客人,我忙说“失陪,失陪”,起身向老孙告辞。
D. 中国是深受文物盗窃和非法贩运之害的国家,国人强烈要求西方把中国文物奉还中国。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标签盛行的地方,理性则易于枯萎。在将对方以及自己的思维极端化的背后,标签是认知上的________,以及对________式教条的渴望,而公民的理性乃至德性需要好的制度来________。
A. 懒散 墨守成规 滋润 B. 懒惰 墨守成规 滋润
C. 懒散 一劳永逸 滋养 D. 懒惰 一劳永逸 滋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虞美人》这首词中,南唐后主李煜的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常流不断,无穷无尽。
②他们家生活拮据,但他们兄弟二人都很懂事,让枣推梨,关系融洽,很受邻居们喜爱。
③老赵一见人就说:“古人云,言而无信,不知其可。我这个人一辈子从不食言,绝对是一言九鼎。”
④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⑤他虽然年纪轻轻,作品也不多,但在绘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受到专家的普遍赞赏。
⑥奥巴马此次企图以贸易保护来维护美国本土企业的利益,却走上了一条极端的道路,从长远来看无异于釜底抽薪。
A. ①②⑤ B. ②④⑤ C. ③④⑥ D. ②⑤⑥
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 唐铁嘴在《茶馆》里属于反面角色,同是底层人物,却在损害着其他底层人物,是特定时期塑造成的社会人物,“有钱呀,就应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是他奉行的人生哲学。
B. 小男孩马诺林的形象贯穿了《老人与海》整本小说。这个人物既帮助制造了悲剧所需要的孤独感,激起读者对桑地亚哥的同情怜悯,又作为人间友爱和年轻一代的象征,将小说的方向对准积极乐观的未来。
C. 《三国演义》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对于刻画人物起到了映衬作用。比如隆中之地,卧龙岗上,山清水秀,猿鹤相亲,松竹交翠;此中之人,个个超凡脱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诸葛亮的高洁品质,与这样的环境不无关系。
D. 《哈姆莱特》取材于文艺复兴时期丹麦史中的一个古老的故事,通过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表现了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注。
E. 《边城》中的祖父是一位阅尽世事、饱经风霜的老人,他“硬扎结实”,因此在摆渡的职务上毫不儿戏,他把对不幸女儿的哀思寄托在对翠翠的关爱上,希冀排解孙女的凄凉迷茫,却并不理解她的躁动情感。
5、(09年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需要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
B.营救告一段时间后,他们把重点转向照顾幸存者,现在又在为避免地震滑坡形成的35个堰塞湖可能的灾害而奔忙,一刻也停不下来
C.犹豫单位优势逐渐丧失,身处僻壤的水电八局职工子弟,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尤其是8后的这一代更迫切地希望融入城市。
D.去年的大赛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好评,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疏忽。
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发现语文之美,享受阅读之乐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访谈
记者:李节
李:您觉得学好语文的关键是什么?
陈:“学语文”没什么捷径可走,首先是有兴趣,然后就是多读书、肯思考、勤写作。欧阳修说:“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做自能见之。”欧阳修尚且找不到读书作文的“诀窍”,我当然更是“无可奉告”了。据叶圣陶先生的长子叶至善称,父亲从不给他们讲授“写作方法”,只要求多读书;书读多了,有感觉,于是落笔为文。文章写多了,自然冷暖自知,写作能力逐渐提升。叶老这思路,跟欧阳修的说法很接近。
语文教学的特点是慢热、恒温,不适合爆炒、猛煎,需要时间和耐心。因此,“语文教学”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很容易。
传统教学与现代标准化教学有很大差异。过去主要靠自学,学生面对经典的文本,仔细琢磨,百思不得其解,这才去请教;现在则以“文学史”或“文学概论”为教学中心,经典文本反而成了“配合演出”。学生省了上下求索的工夫,迅速获得有关作家作品的“精彩结论”。一星期就知道《诗经》是怎么回事;两星期,《楚辞》也打发了。这样确实推进很快,可学生真的掌握了吗?
晚清西学大潮中,章太炎对标准化教学很不以为然,认为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必定注重“耳学”,养成“道听途说”的学风。而传统中国的书院教学,依靠山长的个人魅力,以及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自学为主,注重的是“眼学”。前者整齐划一,适合普及知识;后者因材施教,有可能深入研究。
当然,现代社会学生需要修习的科目很多,不可能只讲“四书五经”。但如何在“含英咀华”与“博览群书”之间,找到合适的“度”,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李:新课程以来,很多中小学语文教材都请大学教授担任主编,您对此怎么看?
陈:视野开阔、学识渊博的大学教授参与到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中,当然有好处。但中小学教育与大学教育毕竟不是一回事,切忌将原本应在大学才教的知识,提前压缩到中学课本中去。大城市里的重点中学,教师和学生水平都很高,可这不是整个教改及课本编写的主要目标。另外,过多站在大学教授的立场看问题,可能会忽略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接受能力以及欣赏趣味等。这样,调子很高,但所编教材可能不切实际。
在我看来,大学教授若想介入中小学教育,必须多与中小学老师接触、交流,了解中小学的教学规律,不能“居高临下”。
李:您是否愿意参与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工作?
陈:前些年我也参加过,但不久就发现,解决教材编写中的诸多问题,非我能力所及。
李:您的意思是说中小学教材编写本身是一个专业,并不是说搞文学的或者大学中文系的老师就可以编?
陈:对。举个例子吧,我翻看《叶圣陶全集》,偶尔读到《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这是我小学时念过的课文,怎么会出现在《叶圣陶全集》?原来,叶先生正编写小学语文课本,找不到合适的范文,干脆自己写一首。那一瞬间,我很震撼。当初叶圣陶、张志公等人编中小学语文教材,都是大行家,且全力以赴,一辈子把这当事业来认真经营。
(节选自《语文建设》2012年第9期,有删改)
【1】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学语文”首先要有兴趣,然后就是多读书、肯思考、勤写作的过程中获得能力,而不是依靠别人提供的“方法”“诀窍”“捷径”。
B. 语文教学“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很容易”中“难”在需要时间和耐心,“容易”在它没有什么高妙的招数,只要多读多悟多写,语文水平就会逐渐提高。
C. 陈平原认为传统教学和现代标准化教学各有优长,学生不能因为需要学习的科目众多,就只知道结论,而不自学、研读、交流经典文本。
D. “道听途说”的学风和中国传统的书院教学各有利弊。前者整齐划一,适合普及知识;后者因材施教,有可能深入研究。
【2】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平原在思考现代“文学史”或“文学概论”为教学中心,而忽视经典文本的基础上,对如何把握“含英咀华”与“博览群书”之间“度”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B. 陈平原举学生快速掌握《诗经》《楚辞》的例子,意在揭示这种现代标准化教学的弊端,强调学生上下求索、自主研读文本,必不可少,甚至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之一。
C. 举《小小的船》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小学教材编写本身是一个专业,因为当找不到合适范文的时候,需要编者自己去写,这不是搞文学的或中文系教授可以胜任的。
D. 大学教授编写中小学语文教材会有好处,但如果居高临下,不考虑中学实情,所编教材可能不切实际,好的中文系教授,未必能成为合格的教材主编。
【3】陈平原认为如何才能编写好中小学教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蜀道难行,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
(2)《锦瑟》写“泪”的一句是“__________”;《离骚》中的“涕”也写泪,写“太息掩涕”缘由的一句是“__________”。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手法、意境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相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空缺部分。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3)_______,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恨相见得迟,__________。___________,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王实甫《长亭送别》)
(5)早岁那只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__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疑问句来形容长桥似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两句和《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都体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叶子衰败的景象,预示不如意的事情就要发生。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蜀地之难行联想到了蜀地军事上的易守难攻,其中直接描写剑阁地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一句,说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这就告诉人们要善于借助各种外在条件。
(4)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诗人认为此时的北伐没有做好准备,只能是像刘义隆当年“__________”一样的结果。
(5)《阿房宫赋》中,杜牧提出了秦国应当爱惜六国的人民的观点,他认为,秦国如果做到了这点,就能“__________”无人能使其灭亡。
(6)独立寒秋,湘江北去,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录其所述。
(8)_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
(9)______________,半夜凉初透。
(10)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有两章都以桑树比兴,来喻指女子的容貌;其中“____________”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____________”比喻女子青春亮丽。
(2)刘禹锡《陋室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古代著名的陋室映衬今日之陋室以古代贤人形象来比喻作者自己。
(3)《赤壁赋》中写客听了苏轼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然后二人“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 ___________________”写恋爱中女主人公未见男子时的神态,而在见到心上人之后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渔人刚刚发现桃花源,虽然走得并不远,但是眼前却一下子开阔起来。
(3)苏轼《赤壁赋》中,在介绍客人之后,“______________”点出了箫声的来由,而“_____________”则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箫声余音的特点。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唐叔良溪居
张羽①
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②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
[注]①张羽:元末江南诗人。②香灺(xiè):灺,灯烛灰,此指香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野望通”三字,既交代上句“思无穷”的缘由,又统摄该句以下三联的描写与感喟,是全篇的“诗眼”。
B.首联叙事。“每到”可见是常来,对风景本当不再经意,却仍“思无穷”,看似无理,实则笔法曲折,引出并凸显四野风景之妙。
C.片雨,阵雨;隔村,村落挨着村落;疏林,稀疏的林木。颔联中所望之景反映了主人疏懒、淡泊的心境。
D.本诗描述了到好友唐叔良书斋所见景色。尾联看似是提问,其实是称赞友人。“几人同”三字,又暗示自己是其同道,表达了仰慕之情。
(2)本诗虽无惊人之笔,但措辞亦值得品味。请结合全诗,赏析颔联中的“犹”“已”两字的妙处。
(3)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虞奕字纯臣。第进士。崇宁,提举河北西路常平,洺、相饥,徙之东路。入对,徽宗问行期,对曰:“臣退即行,流民不以时还,则来岁耕桑皆废矣。”帝悦。既而西部盗起,复徙提点刑狱。时朝廷将遣兵逐捕,奕条上方略,请罢勿用,而自计讨贼,不阅月可定。转运使张抟以为不可,宰相主抟策,数月不效,卒用奕议,悉降之。擢监察御史。亲祭北郊,燕人赵良嗣为秘书丞侍祠,奕白其长曰:“今亲卫不用三路人,而良嗣以外国降子,顾得预祠事,可乎?”长用其言,具以请,不报。阳武民佣于富家,其室美,富子欲私之,弗得,怒杀之,而赂其夫使勿言。事觉,府县及大理鬻狱,奕受诏鞫讯,皆伏辜。自何承矩创边地为塘泺,有定界。既中贵人典领,以屯田开拓为功,肆侵民田,民上诉,屡出使者按治,皆不敢与直。奕曲折上之,疏其五不可,诏罢屯田。加直秘阁、淮南转运副使。入为开封少尹。故时大理、开封治狱,得请实蔽罪,其后率任情弃法,法益不用。奕言:“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 ”从之。迁光禄卿、户部侍郎。睦州乱,以龙图阁直学士知镇江府。寇平,论劳增两秩。还为户部。内侍总领内藏,予夺专己,视户部如僚属。奕白宰相曰:“计臣不才,当去之而易能者,不可使他人侵其官。”即自劾不称职。诏徙奕工部。袭庆守张漴使郡人诣阙请登封,东平守王靓谏以京东岁凶多盗,不当请封。为政者不悦,将罪靓,奕言:“靓忧民爱君,所当奖激,奈何用为罪乎?”靓获免。未几卒,年六十,赠龙图阁学士。
(节选自《宋史·虞奕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廷尉持天下平 / 京师诸夏 / 本法且不行 / 何以示万国 / 请自今非情 / 法实不相当/ 毋得辄请 /
B. 廷尉持天下平 / 京师诸夏本 / 法且不行 / 何以示万国 / 请自今非 / 情法实不相当/ 毋得辄请 /
C. 廷尉持天下平 / 京师诸夏本 / 法且不行 / 何以示万国 / 请自今非情 / 法实不相当/ 毋得辄请 /
D. 廷尉持天下平 / 京师诸夏 / 本法且不行 / 何以示万国 / 请自今非 / 情法实不相当/ 毋得辄请 /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路是宋朝行政区划名,河北路地处北宋北部,旧分东、西两路,后并为一路。
B. 大理即大理寺,是宋代的司法机关,掌管刑事案件的审理,长官为大理寺卿。
C. 秩指年终考评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文中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职级别。
D. 封指封禅,历代帝王都把封禅作为国家祭祀大典,封指祭地,禅指祭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虞奕善用策略,剿灭贼寇。西部出现盗贼,朝廷派兵追捕无效,最终采用虞奕计谋,降服了盗贼;睦州出现叛乱,虞奕因平定贼寇有功而加官。
B. 虞奕忠于职守,尽心履职。皇帝要去北郊祭祀,虞奕对秘书丞赵良嗣以降臣的身份陪同祭祀提出质疑,得到上级长官支持,此事得以上报朝廷。
C. 虞奕秉公执法,据实断案。阳武富家子对民妻欲行不轨,未遂而杀人,府县及大理官员受贿后枉断官司,虞奕接受诏命据实审案,涉案人员最终伏罪。
D. 虞奕仗义执言,奏罢屯田。中贵人以屯田开荒邀功,侵占民田,激起民愤,虞奕不顾前来查处的使者阻拦,上疏反对屯田,朝廷最终取消屯田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退即行,流民不以时还,则来岁耕桑皆废矣。
(2)计臣不才,当去之而易能者,不可使他人侵其官。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吹哨者。源自英国警察发现有罪案发生时吹哨子的动作,借以引起同僚以及民众的注意。现在多指为使公众注意到某些危险而采取报警、信息警示等方式提醒公众注意相关危险的人。拉响新冠肺炎警报的第一人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他第一时间向当地卫生部门发出疫情警报。
2.逆行者。原本指朝着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行进的人,后指为人民利益奉献自己,义无反顾朝着危险奔去的人。淄博的退伍老兵王晓,为了第一时间将医疗物资送至武汉,驾车2000公里送往一线;36000名军队及地方医务人员驰援武汉无数普人的“逆行”,才有了民族崛起的“顺风行舟”。
3.自省者。指自行省察、自我反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家、社会机构、个人从各个层面反思新冠肺炎疫情的声音不绝于耳:“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是时候革除吃野生动物的陋习了!”
对上述材料,你有何认识与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