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州2025届高二语文下册三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随着冬季供暖的全面开启,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预计,本月中旬前后,我省关中地区空气质量将以中度到重度污染为主。

B. 与千万考生所命运攸关的高考改革将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结合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引导考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自我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

C. 针对交通拥堵以及环境污染,政府出台“限牌限行”政策是可以理解的,但选择突袭式做法,不给民众留适当的缓冲期,指责也就在所难免。

D.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网购中,手机等半大不小的物件在配送过程中经常遗失,可见监管是个大问题。

②时当五月,气温逐渐升高,高考日益迫近。高三学生个个从容应对,积极复习备考,目不窥园

③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确保治理公款吃喝效果的持久性,明确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之,这才是釜底抽薪之策。

④《沁园春·长沙》是诗人毛泽东的优秀诗作,实际上是诗人改造旧世界的宣言书,但诗人寓动于静,寓张于驰,其锋藏而不露,其势抛砖引玉,其词雅而不激。

⑤笑星全和、全力是一对孪生兄弟,长得几乎一模一样,我总搞不清谁是哥哥谁是弟弟,经常张冠李戴

⑥教育部日前宣布,将推出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很多在线学习者拍手称快,这样一来,名师们的课可以在家里听了。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③⑤

D. ②③⑥

3、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阅读是一项几乎没有门槛的活动,人人都可   文字之美;阅读又是一项由浅入深的精神 ,需要持之以恒才能   、窥其堂奥。这个世界需要书籍的火种来点亮,而一个追求内心丰富的人,也总有赖于阅读带来的精神刷新。

A.领略   历练   登堂入室

B.领略   砺炼   登峰造极

C.领悟   历练   登峰造极

D.领悟   砺炼   登堂入室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车,汉代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或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和现代“公车”含义不同。

B.微行,旧时谓帝王或有权势者隐匿身份,易服出行或私访。简言之,就是“微服私访”之意。

C.社稷,原为谷神和火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每年都要祭祀此二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D.对策,指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的考试方式。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5、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瀑布 宁静 遗撼 花苞

B.沉浸 条幅 繁密 辉惶

C.盛开 最嫩 藤萝 遮住

D.酒酿 沉淀 稀落 峰围蝶阵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那么,何谓“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并逐渐下降;“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产业调整、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我们早就有碳达峰目标,而把碳中和跟碳达峰放在一块,它的约束力就比较强,简单说就是碳中和使得碳达峰的意义比以前更加明显。

(摘编自2021年3月16日央视财经新闻《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材料二:

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发达国家大体上需要50至60年的时间,而我国仅有30年左右的时间。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实现碳中和,需要逐渐改变现实,进行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大幅增加非化石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绿色低碳能源)比例。中国“十四五”规划对碳减排有一些明确的目标和部暑,提出非化石燃料使用量占比要提高到20%。五年规划中,还提出森林覆盖率要提高到24.1%,要在未来5年提高0.9个百分点,意味着国土上要增加约9万平方公里的森林覆盖面积。

从相关数据看,中国碳排放占比最高的是电力部门,因为中国的电力部门煤炭发电还是主体,然后依次为工业部门、交通运输、人类居住等。为此,中国进行科学研究,制定长远目标,进一步强化实施举措。最重要的是加快绿色能源替代,这是未来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主要出路。它的重点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内陆核电、燃料电池以及新能源相关材料领城的先进技术突破和广泛应用等方面,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现代绿色低碳能源体系,以完成结构性替代。

(摘编自徐林《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举措与政策机制》)

材料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就碳达峰、碳中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接受了记者采访。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十四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怎祥理解这些目标?实现这些目标有我们自己的做法吗?

周宏春:确定2021年降低3%的目标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而13.5%的目标不是用3乘以5简单得出的,而是通过年度降低比例关系折算得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的目标中,涵盖了节能、新能源碳汇等方面的作用,是整合多方面数据得出的,具体到地方指标也和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公众消费等密切相关。

碳循环经济是值得关注的新领域。通过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可以把发电、工业生产等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净化之后加以综合利用。比如,通过把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净化后用于生产炭基肥料、发展富碳农业,可以提高作物品质,可以让土壤增加吸收保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在鄂尔多斯调研时我们发现有一种做法:把一种枯死的树或树枝砍下来后做生物发电原料,把发电产生的烟气收集起来通过净化引到水塘里,用来养殖螺旋藻。这种碳循环经济模式能实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摘编自2021年3月17日《中国环境报》,周宏春《碳达峰、碳中和对经济意味着什么?》

【1】下列对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碳达峰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数值到达顶峰,并逐渐下降;碳中和目标的加入,使得碳达峰的意义比先前更加明显。

B.碳中和要解决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需要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最终达到不排放二氧化碳的目标,即“零排放”。

C.碳达峰、碳中和关涉未来能源革命和转型,光伏、风力核能发电。燃料电池。新能源相关领域的先进技术突破和应用等是重点。

D.政府拟定“十四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依次降低13.5%、18%的目标,是有一定依据的,也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与中国实现目标的时间短、能源消费以煤为主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现实状况有关。

B.中国“十四五”规划提出森林覆盖率要提高到24.1%,增加约9万平方公里的森林覆盖面积,这对解决碳排放问题有较为积极的作用。

C.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的目标,具体到地方指标也和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公众消费等密切相关,因此这需要地方企业、个人的积极参与。

D.要想尽快改变碳排放在中国占比最高位次的现状,电力部门应借鉴鄂尔多斯人把死树做发电原料、将烟气净化用来养殖螺旋藻的方法。

【3】我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主要采取了哪些策略?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题,共 30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早起晚睡、辛苦劳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以亲身体验,通过“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两句的对比,强调与其整天去空想,不如努力去学习。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描写战地的苍凉悲壮。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用行路举动表达与“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相似道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侧面写出了初闻琵琶女演奏的神奇效果,“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从侧面听觉角度描写了琵琶女第二次演奏后的神奇效果。

(3)李白在《行路难》中用姜太公和商朝开国重臣伊尹的典故,表达对未来理想充满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左传·曹刿论战》中曹刿分析了敌我之间“_______________”的形势才建议转入反攻,而他建议谨慎追击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做法相似。

(3)   《赤壁赋》中客人听了苏轼一番话后,转悲为喜,继续痛饮,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距文章开头“泛舟”“月出”遥相呼应。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水不在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蜀道之难,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6)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8)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9)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醉翁亭记》一文中,“___________”一句写出山间冬季之景,“___________”一句写出泉酒的特点。

(2)《逍遥游》一文中,庄子认为,要想在无穷时空里遨游且无所待,需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一句借鸟声描写琵琶声的婉转流利,“___________”一句借泉水描写琵琶声的艰涩低沉。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2)________,靡有朝矣! (《诗经·卫风·氓》)

(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__________。(韩愈《师说》)

(4)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_______,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

(5)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6)__________,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讷于言,______,可谓好也已。(《论语·学而》)

(8)文章千古事________。(杜甫《偶题》)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次韵杨明叔见饯(其二)①

黄庭坚

杨君清渭水,自流浊泾中。

今年贫到骨,豪气似元龙②。

男儿生世间,笔端吐白虹。

何事与秋萤,争光蒲苇丛。

【注】①杨明叔是黄庭坚贬居戎州(今四川宜宾)时所收的学生。元符三年(1100)十二月,黄庭坚奉召东归,杨明叔写了十首诗送别。黄庭坚也步杨诗原韵,和诗十首回赠。杨当时正式“求泸州而不可得”之时。②元龙:陈登(字元龙)。《三国志·陈登传》中记载,陈登因看不起“求田问舍”的许汜,被刘备称许“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

1概括这首诗中杨明叔的人物形象特点。

2下列诗句,与诗作尾联中“秋萤”所运用的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B. 青灯风雪夜,黄卷圣贤心。(黄庚《夜坐读书》)

C.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D. 蛟龙得云雨,雕鹗在秋天。(杜甫《奉赠严八阁老》)

3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王汉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节帅高继冲欲召至帐下,汉忠不往。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 左右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累迁内殿直都知。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 挥使。刘继元降,以所部安抚城中。师还,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三迁右班都虞候、领涿州刺史。雍熙中, 改马步军都军头。端拱初,出为宾州团练使,历冀、贝二州部署,徙天雄军。二年,入为侍卫马军都虞候、 领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契丹南侵,汉忠合诸军击败之,斩馘甚众。真宗即位,自中山召归。俄 复出为高阳关都部署,进领威塞军节度。成平三年,又为泾原、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迁侍卫马军都 指挥使,改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使。契丹掠中山,汉忠率诸将阵于野,契丹遁,追斩甚众,获其贵将。加殿前副都指挥使,改领保静军节度。五年,罢西面经略使,命汉忠为邻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为钤辖,领戍兵二万五千人,委汉忠分道控制。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 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未上道,暴得疾卒。赠太尉,以其长子内殿崇班从吉为阁门祗候,次 子从政、从益为左右侍禁。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 者一毫不贷。”故所部无益。性刚果,不务小节,轻财乐施。好读书,颇能诗,喜儒士,待宾佐有礼,名 称甚茂,以是自矜尚,群帅不悦。

(节选自《宋史•王汉忠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B. 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C. 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D. 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 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在这里仅是虚衔。

C. 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D. 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汉忠身材出众,年少豪放不羁。他膂力甚强,身形魁梧高大,面对高继冲的征召,他却不肯前往应召,最后因为斗殴杀人而跑到京城。

B. 王汉忠作战勇敢,得到皇帝赏识。他在攻打太原的战斗中,受伤不下前线,受到太宗皇帝的赏识,皇上将其由内殿直都知升为东西班指挥使。

C. 王汉忠受到重用,英勇抗击契丹。他在两次抗击契丹入侵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杀敌甚多,并在第二次战斗中,活捉了契丹地位显要的将领。

D. 王汉忠爱好读书,军队纪律严明,他爱好读书,喜欢读书人,并且还能作诗,但是因为对待将士们要求严格,所以将领们都不太喜欢他。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校门外有一家杂货店,店子生意非常好。经常有学生在店里买东西时忘记带钱,如果他们对老板说:“我没带钱,晚上给您送来,好吗?”老板总是回答:“没问题!”奇怪的是,老板从不记账。有人问:“你不怕学生不还吗?”老板说:“没关系,我相信他,他会还的。”

(2)明代文人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中有这样一句话:“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3)卢新宁在北大的演讲中说:“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

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相信与怀疑”,青少年常常有很多困惑。楚鹏中学高三某班准备就这个问题开一个班会,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写一份发言稿。要求:自拟标题,明确立意,不得套作或抄袭,书写工整,8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