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竹2025届高三语文下册二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二项是

A. 网络文学已经成为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这也启发我们,要相信市场披沙拣金的能力,激活市场,文化传递就会“不待扬鞭自奋蹄”。

B. 最近天气反常,前几天一股接近寒潮量能的冷空气南下,最高温仅5℃,这两天气温骤升,忽冷忽热的气候让人们经历了一日三秋的变化。

C.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剑走偏锋,其改革思路充分体现了发展的辩证法,是针对时弊、着眼长远的治本之道。

D. 漆画制作以“冷、慢、苦、烦”著称,漆画事业发展异常艰难,但他甘之如饴,在漆画艺术领域默默耕耘了四十余年。

E. 俄罗斯总统专机在途经瑞士领空时,曾遭到该国三架战机的包围拦截,并在几分钟内被抵近跟踪,场面波诡云谲,险象环生。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宋代诗人登上诗坛时,他们仰望唐诗,犹如一座巨大的山峰,宋代诗人可以从中发现无穷的宝藏作为学习的______。但这座山峰同时也给宋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必须_______,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宋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唐诗并未______,而是有因有革,从而创造出与唐诗双峰并峙的宋诗。

A. 典范另辟蹊径亦步亦趋   B. 典型独辟蹊径邯郸学步

C. 典型另辟蹊径邯郸学步   D. 典范独辟蹊径亦步亦趋

3、下列各种表述中,语言得体的一句是

A. 我们刚走到饭店门口,服务员就打开门,微笑着说道:“欢迎光顾!”

B. 李刚把自己的书画给老师,并说:“请您雅正,学生真是敬谢不敏。”

C. 小明对小华说:“我们是好朋友,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D. 65岁高龄的爷爷说:“感谢各位屈尊光临贵府,我感到十分荣幸。”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切个人拥有的财产,  ①  是合法取得,  ②  应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被非法侵犯和剥夺。一切产权的变动、限制和剥夺,  ③  需要通过法定程序和法定方式来完成。  ④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确需征收征用公民或法人的财产,  ⑤  应严格限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和支付公平合理的补偿,  ⑥  应当赋予公民寻求司法救济的权利。

 

A

如果

必须

有时

B

倘若

但是

有时

同时

C

假设

那么

/

如果

虽然

但是

D

只要

如果

 

 

A. A   B. B   C. C   D. D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判定一种艺术样式是雅  ①  俗,  ②  要看其作者身份,  ③  要看作品的精神取向和艺术旨趣。中国古典戏曲热衷以“琐屑”的市井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将贩夫走卒,贫寒书生,风尘妓女悲欢离合的日常生活搬上戏台,许多剧作堪称社会生治的风俗画。是以历史为題材,古典戏曲 ⑤  多半摄取经过民间淘洗的历史演义和传说,少有雄浑冷峻的风云气,  ⑥  多显家长里短的世俗气。

 

A

B

还是

/

即使

C

/

虽然

D

还是

即使

 

 

A. A   B. B   C. C   D. D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描绘的是乡村常见的图景:秋天,收割好的水稻被捆成一束束,立在稻田里。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皱”写出了母亲的衰老,“美丽”蕴含着诗人对母亲的讴歌。

C.“收获日的满月”与“金黄的稻束”两个意象都是饱满、丰硕的,是承载了诗人情感和思考的客观自然物。

D.“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中,“这”指上文描写的满月、树巅、暮色、远山等稻田的周边环境。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与结尾“而你们,站在那儿”前后呼应,具有形式美。

B.“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是实写,描绘了暮色中远山环绕的景象,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C.“肩荷”“低首沉思”等词语将稻束人格化,把稻束与母亲的形象进一步联系起来,生动形象。

D.诗歌节奏舒缓、从容,与柔和的色调、静默的氛围十分吻合,共同营造出诗思与哲思相交融的艺术境界。

3“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4诗中“稻束”和“母亲”有哪些相同点?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题,共 30分)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指出长久思考不如片刻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只用十个字“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就写出洞庭湖水势浩瀚。

(3)“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给人类对山川的开发披上了神秘的色彩。

(4)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将秋日特有的清寒景色描绘出来。

(5)《琵琶行》中,琵琶女的身世,激发了白居易自我悲伤的情怀,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的感慨。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崇智尚学、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师说》中古之圣人超出一般人很远,却“_________________”;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向老师请教时“_____________”,态度异常谦恭。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3)在《鱼我所欲也》中,作者认为,在生命和大义之间,要毅然做出“____________”的选择,如果迷失本心,人则容易犯下“____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2)________,靡有朝矣! (《诗经·卫风·氓》)

(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__________。(韩愈《师说》)

(4)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_______,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

(5)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6)__________,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讷于言,______,可谓好也已。(《论语·学而》)

(8)文章千古事________。(杜甫《偶题》)

10、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

(2)表现男女曾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诗句是: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诗经·氓》)

(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岩扉松径长寂寥,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人、物对比,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  未来”的演讲。习近平强调,庄子说过:“________。”(《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让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________。”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______ ”两句词,描写出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烤牛肉,奏起边疆乐曲的场景。

 

12、按要求填空。

(1)君子去仁,___________?(《论语·里仁》)

(2)______________,燕尾绣蝥弧。(卢纶《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以“可怜白发生”与雄奇壮阔的梦境对 比,写梦醒后悲凉冷酷的现实处境,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同样手法写同样情境的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惜分飞·春思

辛弃疾

翡翠楼前芳草路。宝马坠鞭曾驻。最是周郎顾。尊前几度歌声误。

望断碧云空日暮。流水桃源何处。闻道春归去。更无人管飘红雨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之时。②周郎顾:语出《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后用为精于音乐者善辩音律的典故。③飘红雨:唐·李贺《将进酒》:“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表达了美人迟暮、伤春之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之开篇点出送别环境:翡翠楼前,芳草路上,营造了分别在即的氛围。

B.三四句运用典故,写分别筵前歌曲多次唱错,表达了依依不舍的痛苦心情。

C.第五句写作者望眼欲穿,暮色降临的远方只有一片片碧云,表达了失落的情绪。

D.第六句写面对眼前潺潺流水,作者不知“桃源”何处,更添无法归隐的伤感。

2本词后两句志深意长。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4、(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2)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1在与人交往中,孔子以“巧言、令色、足恭”三者为耻,此三者正好与我们在《论语》中学过的“损者三友”相对应,请你写出剩下两空相对应的内容。

“巧言”对应______________;“令色”对应 “善柔”;“足恭”对应______________

2“怨”是我们的常有的情绪,无法逃避,也无法消除。因此,在日常交往中,我们无法做到真正的“无怨而交”。请你结合孔子的交往观,谈谈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该如何处理“怨”的情绪。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登顶珠穆朗玛峰,采用传统测量方法,首次精确测定珠峰海拔高程为8848.13米。

2005年5月22日,中国采用传统大地测量与卫星测量相结合的方法,经过严密计算,确定珠峰高程为8844.43米。

2020年5月27日,中国珠峰测量登山队采用最新科技方法进行第三次测量。据推算,珠峰实际是以每年4.4毫米的速度在“长高”。世界之巅今年有多高?世界瞩目的数字即将公布。

一座山峰,一种人生,一个时代……都有着各自的高度。同时,人们对于这一高度的认识和把握也在不断变化。如何定义或重新定义这一高度,需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永不止步的追求等。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