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鞍山2025届高三语文下册二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填人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蒋震认为,从学理上看,税费的专项扣除要充分考虑个人生活的必要成本,扣除应考虑两点,一是必要性原则,即维持人类生存的基本生活成本,教育、医疗等;二是公平性原则,即每个纳税人都面临的成本费用类型。目前不宜参照某些国家以家庭为单位的征收方法,中国人的家庭结构为复杂,等到信息条件成熟之后探讨优化。

 

A

如果

所以

虽然

/

B

/

因此

比如

而且

C

/

D

即使

就像

然而

 

 

A. A   B. B   C. C   D. D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某日,北京土城路,中国作家协会正举办贾平凹小说研讨会,茶歇时,一个文学青年手里拿着《极花》,冒然推门,进人休息室,走到贾平凹身边说:“贾老师,请您给我签个名,我想惠存。”贾平凹先是一愣,继而欣然应允。

B. 著名语言学家张漆华教授,曾带过一个性格很有些特殊的研究生,每次路遇,该男生都格外谦恭,总是双手贴着裤缝,一边弯腰致礼,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久仰,久仰”。张涤华教授也总是微倾上躯,还以两字“过誉,过誉”。

C. 某日,朱茵女士把自己获奖的一轴水墨中堂,送给曾鼎力帮助过自己的画界前辈,寒暄后说:“柳岩老师,冒昧造访,斗胆呈上拙墨,以谢您的提携,恳请老师您赏脸收下并指教。”柳岩接过画作展开览毕:“皆因你的聪慧勤勉。”

D. 郑新林走进灯火通明的图书馆,扫视片刻,发现几乎坐满了,唯东面靠墙处尚余一空座,遂轻步移过去,对坐在外侧和中间的两位女同学说:“劳驾,让个道。打搅了,务请海涵。”俩女生微微一笑,立起身,挪动椅子让他过去。

3、清代《四库全书》分古书为经史子集四部,下列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A. 《道德经》为道家最重要的经典,可在经部查阅。

B. 《左传》以鲁史为中心编年纪事,故列于史部。

C. 屈原作品收录于《楚辞》,故《离骚》需查集部。

D. 孟子为先秦诸子之一,故《孟子》一书列于子部。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热情的张阿姨听说小王是自己女儿的朋友,便拉着小王的手全神贯注地跟她拉起了家常,一直聊到深夜,害得小王都没赶上夜班车。

B. 深处春秋鼎盛的伟大时代,我们这些年轻人应该积极向上,刻苦学习,发愤图强,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 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 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

E. 如果一般读者不认为我的这本小册子言不及义,编辑出版工作者又觉得它有可借鉴之处,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推理出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因地制宜,优化布局,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            

①对地处偏远、生源较少的地方

②在乡镇设置寄宿制中心学校

③一般在农村设置低年级学段小规模学校

④方便农村孩子就近入学和留守儿童照护

⑤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⑥还要通过“互联网+”的教育形式提高乡村学校办学水平

A. ④③⑥①⑤② B. ⑤①③②④⑥

C. ②①⑥③④⑤ D. ②①⑤③⑥④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小巷深深深几许

李俏红

①小巷是这座城市最老旧的地方,其实几十年前还是很热闹的,如今成了最败落的场所。小巷的路口正对一条繁华的大街,原本那里有十六座石拱桥,如今经过不断改造,一座也没有了。

②我来小巷缘于这儿住着我的一个婆婆,她是我奶奶认的一个妹妹。婆婆最大的儿子-一我大伯,在小巷开了一家理发店。店门前挂了个一年四季不停旋转的彩色灯箱作为标志。其实没有灯箱,大家也认得这家理发店。因为时间太久,小巷的人们早已习惯了它的存在。

③理发店一般早上九点开门,里面设施陈旧。一条已经发白的挂在墙上的抹布刀,油光水亮的一块磨剃须刀的青石放在门口角落里。一只老大老沉的黑色吹风机挂在墙上——款式是挺老的那种,一开就“嗡嗡”作响,好像十几个马达在发动。大伯生意有旺有淡,来的基本上都是熟客。手推剪理过一阵后,开始刮胡子、刮后颈、刮脸,“滋——滋——滋”,声音绵长而有节奏……顾客便会享受地闭上眼睛,全身松弛下来。

④大伯是个侠义之人,虽然时间过去很久了,但小巷的人们依然时不时说起那年大伯奋不顾身抢钢瓶的事情。有一年,邻居家着火,消防队还没有赶到,火马上要烧到一个液化气瓶了,就在这危急关头,大伯二话不说,勇敢地冲进去,背起液化气瓶就往外跑。当时如果液化气瓶没有抢岀来,发生爆炸,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事后,邻居家对大伯千恩万谢,大伯说乡里乡亲的,谁也说不准什么时候有事,邻里之间帮个忙是应该的。

⑤小巷里还有一个做生意的女人,叫小芳。虽然叫小芳,但她既没有漂亮的容貌,也没有姣好的身材,更没有歌中所唱的粗又长的辫子,凡女人能引以为傲的东西她都没有。甚至在很长段时间里,我经常想,她这样艰难地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后来,因为经常到她的摊头买饼吃,混熟了才明白。

⑥小芳租住在小巷里七八年了。每天风雨无阻出来摆摊,他们的全部家当都是靠摆摊一点点挣下的。小芳是个苦命人,她有糖尿病,需要长期打胰岛素吃药。“我能活到现在太不容易了住院花掉了我们所有的积蓄,还欠了十九万元钱。日子过得不顺心,不过我还是尽量让自己开心点。虽然穷,但老公对我很好,儿子也听话。”那段时间,我正在为自己一个小小的目标不能达成而闷闷不乐,小芳的话让我知道,自己的那点烦恼根本算不了什么。

⑦小芳说,糖尿病会有很多并发症,如全身乏力、不会走路、眼睛失明等。她停了一下,眼晴蒙上了一层泪光:“你说悲哀吧?”我心沉沉的,不知如何作答。“儿子今年二十六岁,他打工赚的钱都给我还债了,到现在还没有女朋友,你说我怎么对得起他。老公摆摊都要凌晨两点来钟才回家,也很辛苦。”记得有谁说过,这世间,苦,也是一种成全。但这句话,我不敢用在小芳身上,若能不苦,祈祷上苍,让她脱离苦痛。

⑧好几次,我给小芳钱,她都不要,我只能时不时给她买点吃的和日用品。前两天,小芳在微信里突然说唱歌给我听,唱一首《拉着妈妈的手》——“想想小时候,常拉着妈妈的手,身前身后转来转去没有忧和愁……”是啊,小时候没有烦忧,长大就不一样了。小芳说唱歌解忧愁,她在医患沟通群里也常唱歌……“时间一天天过去,但心里的恐惧和身体的痛苦是没有人能理解的。有时候想想自己已经赚了,我十七岁时在门前河里差点淹死,是一个消防队员救了我。现在别无它求,就想病情发展得慢一点,有生之年能见到儿子成家立业,”看着微信里的这几行字,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觉得小芳活得太不容易了。小巷人知道小芳得病后,不时帮助他们一家。常常有人将一些水果或米面放在他们家房门口,大家都不留姓名。

⑨小巷确实很老了,但依然顽强地保持着自己的风貌,小巷的人,质朴中透着善良。小巷的岁月,从来没有神灵保佑,毎日上演的只是无数普通人的普通故事。

(2018年第9期《散文百家》,有删节)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小巷的今昔、小巷与繁华大街的对比,突出小巷的老旧特点

为下文写相关的人和事提供背景。

B. 第④段插叙大伯那年奋不顾身抢钢瓶的事情,既是对他个人行侠仗义的赞美,也含有对质朴人情的认同。

C. 小芳向“我”诉说病情时眼睛蒙上了一层泪光,还说“你说悲哀吧?”,透露出她内心的恐惧以及对生活的绝望。

D. 本文取材典型,以小见大。虽写的是普通人的普通故事,但通过这些事情,表现了作者

2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小巷确实很老了,但依然顽强地保持着自己的风貌”这句话的含意。

3你认为小芳“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讨。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题,共 30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疑问句来形容长桥似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两句和《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都体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信息时代,能力与年龄不再有直接的关系,各行各业涌现了一大批年轻的专家。这可以用《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

(2)《蜀道难》中,李白极写了水石相击、山谷轰鸣的场面,大呼其险后,不禁感慨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作者躬耕南阳时不求扬名,只愿在乱世中保全性命的心态。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刑罚不中,_____________。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人亦念其家。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__。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琵琶行》)

(4)_______、千里烟波,__________。   (《雨霖铃》)

(5)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逍遥游》)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颜渊喟然叹曰:“___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

(2)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________________,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杜牧《阿房宫赋》)

(4)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5)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生难有两全其美之事,如何抉择往往是人生难题。《鱼我所欲也》中,在“生”和“义”两者面前,孟子给出了他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篇中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长时间的空想不如短时间的学习有价值。

(3)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设问句式和借景抒情手法,自叙谪居卧病的境况。流露出迁谪之意。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千里之行”,要“始于足下”,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以“千里”为目标,从反面强调“积累”重要性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运用“黄鹤”和“猿猱”来进行夸张和侧面烘托,把崇山峻岭、峭壁峻岩间的蜀道写得惊心动魄,令人望而生畏。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晚

范成大①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②,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①此诗作于淳熙六年(1179年)春。淳熙五年六月,范成大参知政事仅两个月,便因与孝宗政见不合而落职,于是诗人怀着难遇明主想要隐退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②春涨动:春水开始增涨。春季涨水叫春涨。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意会即止;描写心境,也只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B.首联写“舞燕”“啼莺”两个意象,描绘了晚春时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透露出诗人游赏的兴致。

C.颔联“日长”“花老”点出暮春时令,也暗示了诗人心绪。日长难遣,窗前小睡,樽前花老,诗人诗情难觅。

D.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作,只能无奈“归去”。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2)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3)子曰:“乡原,德之贼也。”(《论语・阳货》)

(4)子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

1材料一中“和而不同”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并评述孔子“中庸之道”的思想学说。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熟悉的成语中有一个词叫“乐极生悲”;我们学过的课文《赤壁赋》《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中均有“兴尽悲来”的情感变化;国家经受磨难的时候,我们总会用到一句“多难兴邦”来提振民心……似乎快乐愉悦和悲伤痛苦之间、艰难困苦和振兴富强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你的学习与生活,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