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削减 (xuē) 特辑( jí) 霎( shà)时间 中规中矩(zhòng)
B. 戕害 (qiāng) 引擎( qíng) 着( zháo)眼点 实报实消( xiāo)
C. 醇厚 (chún) 戳穿 (chuō) 破天慌( huāng) 骈手胝( zhī)足
D. 尺椟(dú) 痕迹 (hén) 预( yù)选赛 张口结(jiē)舌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国内在册翻译公司近3000 家,但大多规模很小,翻译人员多是 兼职,翻译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
②优秀的文学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 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③中方对4 月3日发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地铁的恐怖袭击事件深感震惊并予以强烈 谴责,对一切危害公共安全的言行不赞一词。
④导师是位德高望重、儒雅谦和的师长,前后共招了十数名博士生。我忝列门墙,且 为大弟子,理应辅助导师的工作,为其分忧解难。
⑤风骨是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也代表着文艺作品的品质,但遗憾的是,近些年来, 风骨不再成为多数作家的自觉追求,风骨之说颇有些大音希声。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④⑤
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三国演义中,曹操派儿子曹影北征鸟桓时,临行戒之日。“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法不容情,尔宜深戒。“
B.《家》中写除夕的前一下午,觉慧买了一本小说《前夜》读给他的两个哥哥听,书里的内容激起了觉民的热情,也唤起了觉新的痛苦回忆。
C.《茶馆》讲述了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八方应酬,最终却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的故事:同时也揭示刘麻子等一些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状态。
D.雷欧提斯是一个心胸狭窄但自尊心很强的人。他本性善良,但是他经不起教唆,克劳狄斯稍微一挑唆,他就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刺中了哈姆雷特,至死也没有说出事情的真相。
E.海明盛在《老人与海》中成功地塑造了“硬汉”的形象,表现了“人可以被消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一崇高的主题,为人类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唱出了一曲高亢热情的颂歌。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暂时的失利,比暂时的胜利好得多”,阿拉伯学者阿卜·法拉兹的这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启发。
②藏羚羊是中国重要珍稀物种之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对藏羚羊绒巨大的市场需求及其昂贵的价格让盗猎分子前赴后继,给藏羚羊带来了灭顶之灾。
③关于公司的改革方向,大家议论了好长时间,讳莫如深,最终没有结论。
④法布尔的《昆虫记》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平易近人,受到很多中学生的青睐。
⑤《朗读者》中,无论是专业主持人、表演艺术家还是普通人,朗读技巧都可谓炉火纯青,让听众心潮澎湃,深受震撼。
司空见惯了为利益不择手段,他却始终能够保持初心,淡泊名利。
A. ①②⑥ B. ②④⑤ C. ①④⑤ D. ①③⑥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头号玩家》看起来是一部相当有趣的电影,在它短短的数分钟预告片中充斥了令人目不交睫的游戏彩蛋。
②新闻出版署图书司有关负责人这样说:“套书出版存在的问题是出版者的眼光鱼龙混杂,有的只单纯地讲求经济效益。”
③作为中国最早的现代出版企业之一,中华书局90年的历程本身就是一部可圈可点的历史,也是我们国家文化建设史的组成部分。
④有些党员干部确是很苦很累,脸上多有辛劳之色,却少有倦怠之情,每个人都神采飞扬,蠢蠢欲动地要干一番事业。
⑤《水浒传》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像李逵、武松、鲁智深等,都是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⑥一个比较正派,比较善意的人,入世或者出世,都会正派与善良一些。而一个偏狭峻急或者虚伪刚愎的人,人世则为酷吏,出世则为伪君子,皆不足为训。
A. ①③⑤ B. ②⑤⑥ C. ③⑤⑥ D. ②③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采菊东篱说道今
古禾
自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金句横空出世,菊花就和东篱结下了不解之缘。仿佛此前居无定所、被屈原先生当作夕餐的“秋菊之落英”,终于在陶渊明那里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以后的诗人,再见菊花时,也总会想到它已名花有主,心有所属。比如唐代的元稹在表达对菊花的偏爱时,先道“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再言“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而诸如“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等以“东篱菊”称呼菊花的诗句,就更数不胜数了。
中国古代的文人志士们喜欢以花草自喻,托物言志,菊花在他们的笔下,一般被用来比喻某种与众不同的气节。所谓“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这种不畏严寒、傲霜而生的品质,也让菊花跻身“花中四君子”之列。
菊花是高颜值的观赏植物,曾被誉为“芳薰百草,色艳群英”。观其外貌,其花型可分为翻卷型、莲座型、飞舞型、龙爪型等。是的,菊花都是一簇一簇的,重重叠叠,丝丝絮絮,环抱成团,正是这股向心力和“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的品格,才成就了“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壮阔之美。当然,菊花的颜色也有多种,或“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或“孤丛色似霜”,都带着一种高冷范儿。
然而,从某种程度上看,我们赞美的菊花的孤绝和冷艳,恰似一个人的少年意气和伶牙俐齿,譬如“但令逢采摘,宁辞独晚荣”,“宁可枝头抱香死”等。人们随着年岁增长,见过更多的风霜严寒,终将与自己、与世界和解。就像莫言对自己年少气盛时抢白老师深感愧疚,那种争强好胜的面红耳赤,终将变为容忍、宽和的慈眉善目的模样。即便秋天开花时“蕊寒香冷蝶难来”又能如何呢?和菊花气质颇相近的林黛玉曾问菊道:“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然万物有时。有的喜欢在春天里争奇斗艳,就随它热闹吧。有的偏爱“凌寒独自开”,就随它去吧,何必非要“报与桃花一处开”呢?
在中国,因为菊花盛开的时节与重阳同步,所以在一些诗词里,菊花和重阳常携手并肩出现,重阳节也一直有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宋代还举行一年一度的赏菊大会,菊花被视为吉祥和长寿的象征。汉朝《神农本草经》载:“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西汉《西京杂记》中还有制作菊花酒的记载,菊花酒被当时的皇帝后妃们称为“长寿酒”,当作滋补药品,相互馈赠。今天,菊花茶仍是备受欢迎的清热降火饮品。
在书画和陶瓷等艺术作品里,我们也常常见到菊花风姿绰约的身影。菊花高雅幽静,低调又绚烂地开放在圆圆的盘子里,开放在精巧的杯盏上,开放在硕大的碗盆里,我们赞叹它繁复精细的纹路,它也终于放下“隐逸”之态,融入我们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皇家的家族徽章也是菊花纹,日本甚至被称为“菊花王朝”,菊花纹也被印在日本的护照上。有一种说法是,日本皇朝深受我国唐宋文化的浸染,推崇菊花的绝世之美和高洁之气。
一千年前,辛弃疾曾期待自家的新居轩窗临花,遍种竹梅菊兰,他在《沁因春·带湖新居将成》中写道:“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载。”直到今天,菊花的美艳,仍是令人喜欢的;菊花的药食价值,也是颇受肯定的。还是《红楼梦》中魁夺菊花诗的林黛玉说得好:“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选自《月读》,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吟咏菊花的诗句众多,有的描写菊花的颜色等自然属性,有的歌咏菊花不畏严寒、孤绝冷艳等内在品质。
B.作者认为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最早把菊花写进诗词中的文人,此后才有了众多文人骚客托菊言志的诗歌。
C.文章结尾引用林黛玉的诗句既巧妙回扣标题,又高度概括全文内容,自然收束文章,使文章余味无穷。
D.文章围绕菊花行文,论及菊花的品质、价值,以及菊花与爱菊者的关系,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人和事。
【2】菊花有哪些价值?请结合全文概括。
【3】请简要分析文中“随着年岁增长,见过更多的风霜严寒,终将与自己、与世界和解。”这句话的含义。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岳阳楼》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千古传诵。
(3)李煜《虞美人》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古诗文常以“风”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苏轼《前赤壁赋》“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如李煜《虞美人》“____________,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仙人盛会异彩纷呈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③《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描绘春日畅游图的句子是“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 __________,咏而归”。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左传·曹刿论战》中,在战胜齐国军队后,曹刿回答鲁庄公最终追击齐军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指法变化和曲目的难度来表现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气象。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文末写出了作者与客人谈话结束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心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游山西村》中描摹山村社日迎神祭祀的热闹风俗,表达了对古老文化的赞美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耸入云霄,而“_________”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
11、名句名篇默写
(1)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________________?”阐释竭尽心力去做一件事的重要性。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两句写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可以把握。
(3)荀子在《劝学》中,从反面比喻论证“学习应当专一”这一观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李白在《蜀道难》中用“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五丁开山而殒命,终于打通艰险蜀道的故事。
(5)在《诗经•氓》中,男子在与女子结婚之前,求助神灵,验证良缘的句子是 “尔卜尔筮,_____________”表明婚后一切顺利,与下文人物命运形成巨大反差。
(6)李白《蜀道难》中,写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登高》)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_____,_____。 (《念奴娇·赤壁怀古》)
(4)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5)五月渔郎相忆否?_______,_________。(《苏幕遮》)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岸”两句用罗列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成句的手法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B.诗歌表现的是诗人凄苦的心境,却以明媚的江上春光开头,然后用“沾襟”把明朗欢快的气息抹洗得干干净净,产生了先扬后抑的艺术效果。
C.“老病南征日”和《登高》“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因病而不能上战场,都表达了一种无力报国的悲哀。
D.“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过工对,把诗人矛盾心情加以鲜明对照,给人很深的印象。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说明。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后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迁为乐安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奉公之人,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实。”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永康元年,帝崩。窦后临朝,以蕃为太傅,录尚书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候,食邑三百户,蕃上疏让,竟不受封。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改事,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式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及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驱驰险厄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汉世乱而不亡,百余年间,数公之力也。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洁之土/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
B.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
C.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洁之土/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人
D.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洁之土/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榻/去则县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服阕,古代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文中指陈蕃为母亲守丧期满。
B.投传,即投弃符信,陈蕃因与刺史周景意见不合而转投他人。
C.食邑,古代君主赐予臣子作为世禄的封地,食邑大小按封爵等级而定。
D.矫诏,即假托诏令,文中宦官曹节-一伙伪造诏令杀害了窦武等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蕃刚直不阿,决不以权谋私。大将军梁冀位高权重,威震天下,他派人送信给陈蕃,请托陈蕃办理私事,陈蕃连来人的面都不见。
B.陈蕃上疏直谏,敢于据理力争。他认为山民作乱的根源在于官吏贪虐,主张整顿吏治,选拔清正廉洁的官员任职,由此得罪了皇上身边的人。
C.陈蕃爱憎分明,保护正直之士。白马县令李云因言获罪,汉桓帝震怒之下命令处死李云,陈蕃上书营救,李云最终被罢职,回到了家乡。
D.陈蕃英勇无畏,立志诛杀宦官。在事情泄露、窦武被害之后,他不顾年迈,亲率属官和生员共八十多人冲进官内,失败被执,当天就被杀害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者诈求谒,著怒,答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2)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
【5】本文对陈蕃等人的作用做出了怎样的评价?请简要说明。
1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林语堂在其著作《吾国与吾民》中说:“‘容忍’是中国文化的最大品性,也将成为现代世界文化的最大品性。”
你对林语堂的观点有怎样的思考? 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 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