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2025届高一历史上册二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下图所示的作品(     

1958年出版的俞微波画作《拖拉机》

A.揭示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新方向

B.证实了农村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

C.展现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新气象

D.表达出民众对农业机械化的向往

2、下表为汉武帝统治时期(公元前133-112年)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下面对此表解读有误的是(     

时间

主要事件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

对匈奴开战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

收复河套,同年颁布推恩令

元朔五年至元狩四年(公元前124-前119年)

卫青、霍去病连续4次大战匈奴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同年实行盐铁专卖

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

统一货币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

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

A.反击匈奴的战争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B.出使西域使西域地区得到有效管理

C.采取经济措施为集中财力支援战争

D.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势力

3、明后期至清中叶,民间出现了大量侧重于孝行、贞节烈女、乐善好施、诚信、知恩善报等内容的小说。这些小说的流行(     

A.强化了社会主流价值观

B.推动了活字印刷术的发展

C.呼应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D.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

4、开平煤矿于1881年正式投产,当年产煤三千六百余吨,大量投放市场,获利甚厚。这反映了洋务运动时期(     

A.军事工业的兴起

B.民用工业的发展

C.外国资本的进入

D.封建经济的瓦解

5、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这有利于当时(     

A.儒学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B.玄学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

C.佛道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D.思想文化之间相互交融

6、假设在如图所示中央机构所在的朝代,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座宫殿,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

B.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户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刑部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7、十六国前期,北方除了流传的秦汉魏晋传国玺及六玺外,还先后出现了汉国刘渊玺、前凉张蹇玺、前燕慕容灰玺、前赵刘曜玺等六种伪造玉玺,玺名多以该玺出现时的关键人物命名。他们伪造玉玺的主要用意是(     

A.学习汉晋王朝的制度文明

B.追求民族政权的合法正统

C.为北方统一南方奠定基础

D.践行友好交流的民族政第

8、如表为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作出的部分规定。这表明国民政府(     

发表时间

出处

内容

1937年7月12日

《卢沟桥事件第二次会报》

必要时令第三者出绥东侵内蒙,以扰敌之侧背

1937年7月底

《第三者使用方面及经路之建议》

建议红军部队“一切旗帜、符号、服装,均改换”,并“以察东龙关为根据地,经赤城向丰宁、承德方面活动”

1937年8月3日

《卢沟桥事件第二十四次会报》

即令陕北朱、毛所部开绥东出察北,向热河挺进

A.意识到抗日根据地的价值

B.已经放弃反共的基本立场

C.调整对中国共产党的策略

D.主动建立与共产党的合作

9、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1911年辛亥革命、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串联这三大历史事件,可以体现的主题是(     

A.以推翻旧统治为目标

B.以均贫富为最高理想

C.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D.完成中国民主革命任务

10、尽管今天所有的中国居民都可以追溯为“中国人”,但这个词对于前帝国时期却是不恰当的。公元前3世纪,秦的征伐把这些不同的人群在政治上连接起来。这表明秦的统一(       

A.促使华夏族形成

B.推动了文化传播

C.增强了国家认同

D.消除了六国隔阂

11、下列一组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上海地区近代工业出现

B.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C.中国近代实现了工业化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12、从历史、考古学的角度说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以文字的发明,单偶制家庭的确立和阶级的产生为标志的,是人类或达到智慧水平之形式的存在形式和存在状态,是指一切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存在形式。下列对文明产生的表述正确的是(     

A.原始采集和渔猎 ——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工发展——阶级出现——国家产生

B.社会分工的发展——原始农业畜牧业——阶级出现——私有制产生——文字出现

C.原始采集和渔猎——早期城市出现——私有制出现——阶级出现——国家产生

D.原始农业畜牧业——社会分工发展——私有制出现——阶级出现——国家产生

13、在新中国,我们的一切几乎都是以“人民”来定义的。国家叫“人民共和国”,政府叫“人民政府”,军队叫“人民解放军”,警察也叫“人民警察”。归根到底,新中国的政治,就是主张“人民(民主)专政”。材料反映了新中国(     

A.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B.保障了工人阶级权利

C.确立了根本政治制度

D.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

14、在中世纪欧洲的“臣服礼”仪式中,封臣首先宣誓:臣下愿竭忠尽智,不顾生死以侍奉我主然后,封主就将一把泥土和一根树枝授予封臣,象征授予封土和封土上的森林。据此可知,这种制度的特点是(     

A.单向权利义务

B.地方领主相对独立

C.以血缘为纽带

D.双方没有契约关系

15、下面所示是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的青铜器“利簋”,器内底铸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学者考证“利簋”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一致。由此可见(     

A.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接近真相

B.历史研究需要通过多方采证

C.考古是认知历史的唯一有效途径

D.历史真相不可能被真正认知

16、20世纪初,中国人民发起了反帝爱国运动,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使人民购买国货的热情高涨。这有力地推动了(     

A.社会生活新气象的出现

B.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7、太平军所到之处,没收地主、官僚的财产及庙宇祠堂占有的土地、公田分给没有土地的农民耕种。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A.凸显小农阶级的局限性

B.具有反封建的斗争精神

C.体现出社会转型的趋势

D.致使清廷统治基础丧失

18、秦统一全国后,确立了“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地方上的表现是实行(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

19、《齐民要术·序》:“舍本逐利,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露。”贾思勰的这段话,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     

A.重农抑商

B.重商主义

C.工商皆本

D.以民为本

20、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众多氏族部落,先后转化为父系氏族公社,在考古学上相当于新石器时代的后期,属于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已被大量发现,有的已经进行科学发掘。下列关于这一时期文化遗存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②开始从事原始农业③出土精美的玉器④私有制产生得到实证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1、有学者提出,某时期出现了大量使用白话文或浅显的语体文面向大众的文艺作品,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传,产生了多民族作家所创作的大量优秀作品,最终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指的是(     

A.唐诗

B.宋词

C.元杂剧

D.明小说

22、宋朝时期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的职官是(     

A.通判

B.节度使

C.枢密使

D.参知政事

23、西汉司马迁认为:“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他肯定了秦朝的(     

A.世袭制

B.“焚书坑儒”

C.中央集权制

D.严刑峻法

24、汉武帝时,桑弘羊坚决反对私人聚众开矿炼铁,认为“铁器兵刃,天下之大用也,非众庶所宜事也”,如果允许私人开办,易“成奸伪之业”。由此可知,他认为(     

A.百姓炼铁导致聚众叛乱

B.炼铁私营会导致效率低下

C.私人冶铁降低兵器质量

D.铁业官营有利于国家稳定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以   为标志的电气技术,提供了更为强大便捷而又廉价的动力,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26、为防止袁世凯专权,3月11日,________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________

27、为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国和美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行过不同的政治制度。请在阅读下列表格的基础上完成填空。

 

 

中国

美国(18世纪晚期)

西周

秦朝

面临问题

在生产力落后、交通不发达情况下如何扩大疆域巩固统治

在一个刚经历了几百年分裂与割据的国家如何巩固统一

邦联制使美国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制度名称

 

 

 

 

 

(1)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给诸侯;

(2)诸侯有为周王镇守疆土、朝觐述职、随从作战等义务

(1)把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

(2)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

(2)各州拥有一定的自主权

历史影响

 

(1)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2)西周统治区域扩大,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1)____________

(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1)____________

(2)有利于发挥地方积极性

 

 

28、1901年中国与11国签订《________》主要内容有:惩办“首祸诸臣”;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2亿两;将北京________划定为使馆界,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拆除大沽炮台,各国可在此北京至山海关沿线驻扎军队;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加入任何反帝组织

29、手工业

 

 

 

 

 

制瓷技术

________

朝出现五大名窑

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元朝

烧出了________________

矿冶业

北宋

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________作燃料

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印刷业

宋元

发展迅速

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30、西南

(1)越南是清朝的藩属国。________年8月,________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中法战争于年底打响。

(2)1884年8月,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同年,法军进攻台湾,当地军民在台湾军务大臣________的领导下,严密布防,多次击退法军。

(3)1885年3月,清军在________率领下取得________大捷,法军败退,法国内阁因此倒台。这时,清廷下达停战令。

(4)6月,________与法国驻华公使签订了中法《越南条款》,承认________占领越南。

31、全民族抗战:在________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共同抗战。海外华侨捐款捐物,支持抗战。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32、宋朝是中国古代________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面向________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33、1917年黎元洪和段祺瑞造成所谓的“________随后张勋复辟

34、聚焦古代边疆中国古代的边疆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发展的产物和有机组成部分,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特点。在下列方位示意图上,填写古代王朝对边疆地区采取的措施。

A.辽阳行省B.澎湖巡检司C.宣政院D.驻藏大臣E.修筑长城

F.西域都护府G.雅克萨之战H.台湾府I.伊犁将军J.安西都护府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按照这一思路,从背景、内容、影响三方面对洋务运动作解释。

36、对内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是怎样的?

(2)城市改革时间和内容是怎样的?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以及过程是怎样的?

37、简要回答自1840年以来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要点:时间、战争、条约名称、简要影响

 

38、阅读下列材料: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活动中,政治活动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制度是人类政治活动的重要成果。下列是中外古代政治制度示意图。

请写出图1、图2、古代政治制度的名称。并简要评价罗马法的影响。

39、材料一海上(松江地区)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繇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非独松也,苏、杭、常、镇之币帛,嘉、湖之丝纩,皆恃此女红末业,以上共赋税,下给俯仰。若求诸田亩之收,则必不可办。

——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五《蚕桑广类·木棉》

材料二(19世纪晚期)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油、洋烛、洋电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不为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偷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所以然者,外国用机器,故工致而价廉,且亦成功;中国用人工,故工笨而价贵,且成功亦难。华人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作为传统产棉区的太湖流域东部,到1919年,仅常熟、嘉定、上海、宝山、南汇、奉贤、川沙、崇明八县的棉田面积,合计就达367万亩。原本棉花产量有限的浙东沿海地区,也是“海滨沙地皆棉田也,每岁所收,为出口一大宗

——陈国灿《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

材料四江浙两地的农民因为地理的优势和便捷,进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大城市做工的不在少数,而去当时的上海,则是流动目的地的首选之地。据统计,从1912年到1932年,20年间,仅在苏南颇具实力的荣家企业从2家增至21家,工人数也从1334人增至33416人,而其中绝大多数来自江浙两省农村。对此,时人评论说:“中国工人多……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徒,虽离家不计也。”

——仲富兰《试论近代江浙农村人口流动与习俗变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江南地区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概述江南经济出现的新局面?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国际因素是什么?

(3)材料四中江浙地区农民从业状况出现什么现象?并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历史因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