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及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主神经系统由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入神经构成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内脏器官的调节作用一般相同
C.第一运动区中各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相关
D.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一般是由相关的单一脑区控制的
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C.能量的流动与物质的合成和分解没有任何关系
D.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能够加快物质的循环过程
3、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因素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窗的现象。研究小组对某自然保护区某林窗内不同阶段的物种组成进行了调查研究,部分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类型 | 植物物种种类/种 | |||
0~10年 | 10~20年 | 20~30年 | 30~40年 | |
藤本植物 | 3 | 0 | 0 | 0 |
灌木 | 22 | 1 | 1 | 0 |
乔木 | 23 | 26 | 20 | 10 |
A.研究的0~40年,林窗内物种的发展变化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B.林窗内藤本植物和灌木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是它们在与乔木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随着时间的推移,林窗内栖息的动物种类会逐渐增加,食物网会越来越复杂
D.当林窗区域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定期适量采伐可能会有利于提高物种丰富度
4、随着人类星际旅行计划的推进,如何降低乘员代谢率以减少飞船负载是关键问题之一,动物的冬眠为人类低代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图1显示某储脂类哺乳动物的整个冬眠过程包含多个冬眠阵。每个冬眠阵由入眠、深冬眠、激醒和阵间觉醒四个阶段组成,其体温和代谢率变化如图2。低温不能诱发非冬眠动物冬眠,但利用某种物质可诱导出猕猴等动物的低代谢状态,其机制是激活了下丘脑的特定神经元。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入眠阶段该动物体温渐降,代谢率发生变化,下丘脑是调控体温和代谢率的中枢
B.激醒过程中,脊髓发出的交感神经兴奋,使机体的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迅速回升
C.该动物冬眠季节不进食、不饮水,该动物维持低代谢率消耗的水主要来自脂肪的氧化分解
D.研究人体低代谢调节机制的关键是要找到降低新陈代谢相关的神经元和激活该神经元的物质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和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各种信息传递均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B.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存在于种群内部以及不同生物种群之间
C.一些动物可以通过不止一种类型的信息进行交流
D.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源产生的信息经过信道传播到信息受体
6、下列对膝跳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也可以引起膝跳反射
B.动作电位在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C.效应器的传出神经末梢受到叩击能产生动作电位并向脊髓传导
D.膝跳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受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控制
7、下列有关人脑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发生障碍后,患者将不能听懂话
B.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可能与短时记忆有关
C.情绪是人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D.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
8、下列关于群落对环境的适应性描述错误的是( )
A.荒漠生物群落分布在极度干旱地区,群落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稳定性低
B.草原群落中不同种群呈现明显的镶嵌分布,森林中的植物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热带雨林中的乔木、灌木和草本均为阳生,林中空气流通不畅,风媒花很少
D.湿地生物群落中的动植物常见的有芦苇、香蒲、鱼类、两栖类和鸟类等
9、下列关于种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海葵和寄居蟹的关系是原始合作,二者分开以后各自还能独立生活
B.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关系是互利共生,它们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C.两个物种之间的捕食关系可使两种群数量发生周期性变化
D.在多种种间关系中,只有竞争关系和寄生关系可用于害虫防治
10、下图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图中虚线用箭头表示,则双向箭头一般应有3处
B.血浆蛋白、抗体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
C.与内环境稳态有关的系统只有循环、消化、呼吸和泌尿系统
D.血浆和组织液的成分及各组分的含量完全相同
11、下列有关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公顷水稻的年产量是这个水稻种群的种群密度
B.调查某植物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取样方式常用五点取样或等距取样法
C.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D.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用黑光灯诱捕法估算其种群密度
12、甲状腺激素(TH)可调节人体多种生命活动。双酚A(BPA)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可抑制TH合成关键酶的活性,使甲状腺分泌功能紊乱。如图是BPA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位点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①②③属于分级调节,过程①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过程④⑤可维持TH的分泌量相对稳定
C.BPA引起甲状腺分泌紊乱,机体代谢会明显增强
D.长期摄入BPA可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
13、下图是人们设想的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表示宇航员通过细胞呼吸产生的CO2
B.如果b表示O2,则其在藻类植物的叶绿体中产生
C.分解罐中的无机物或有机物可被藻类植物所利用
D.如果c表示有机物,则c主要包括多糖、蛋白质等
14、某生态系统中有甲、乙和丙三个种群,某研究小组统计了这三个种群近30年的种群数量,并绘制了λ(λ=当年种群数量/前一年种群数量)值变化曲线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种群乙的数量增长曲线为“S”形曲线
B.在B点时,种群甲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可能为K/2
C.第30年时,种群甲的种群数量比种群丙的种群数量多
D.在30年之后,只有乙种群才能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15、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B位于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
B.B属于分解者,生物群落中的其他生物均可为它提供物质和能量
C.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
D.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16、下列事实或证据中,不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是( )
A.病毒的生活离不开细胞
B.单细胞的草履虫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C.膝跳反射需要一系列不同细胞共同参与完成
D.离体的线粒体在特定的人工培养液中也能完成呼吸作用的某些过程
17、稻田养蟹模式因操作简单、经济效益显著,在农村大面积推广。稻田为河蟹提供遮蔽活动空间和丰富的天然饵料,河蟹为稻田中耕松土、除虫、除草,且它们在田间的活动能促进水稻充分吸收养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稻田中的河蟹和水稻是一种原始合作关系
B.稻田养蟹模式提高了稻田的能量传递效率
C.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调整了能量流动关系
D.养蟹的数量不能超过稻田承载力的限度
18、人乳头瘤病毒(HPV)为DNA病毒,分低危型和高危型,子宫颈癌主要由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所致,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宫颈癌疫苗可以防止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能特异性识别HPV的有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等
B.免疫系统消灭侵入机体的HPV的过程表明免疫系统具有监视功能
C.消灭侵入人体的HPV,需要B细胞、T细胞、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参与
D.宫颈癌疫苗属于抗体,能够很好的预防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19、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他从化石中提取、测序并绘制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下图表示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黑猩猩之间线粒体DNA(mtDNA)特定序列的碱基对差异。(注:母系遗传通常指细胞质遗传,父系遗传通常指伴Y染色体遗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tDNA可通过母系遗传用于追踪人类起源
B.Y染色体可通过父系遗传用于追踪人类起源
C.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就越强
D.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的亲缘关系比现代人与黑猩猩更近
20、海星是常见的海洋生物,其腕、体盘受损或自切后能够自然再生。2019年,长棘海星在南海三沙海域爆发,严重威胁岛礁生态平衡。2021年多棘海盘车在青岛胶州湾疯狂掠食,使养殖产业损失惨重。如图表示长棘海星和多棘海盘车参与构成的部分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包含了12条食物链
B.多棘海盘车在该食物网占据两个营养级
C.适当增加法螺和掠食鱼类可以减轻蛤蜊养殖损失
D.长棘海星爆发的短时间内会使该地区的蛤蜊数量减少
21、激素,旧称“荷尔蒙”,是人和动物的内分泌器官或组织直接分泌到血液中的对身体有特殊效应的物质。关于激素的发现与探究历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给公鸡摘除睾丸和移植睾丸以证明睾丸分泌雄激素,应用的是“减法原理”
B.斯他林和贝利斯剪下小肠刮下黏膜的操作,是为了排除化学物质调节对胰液分泌的影响
C.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其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D.沃泰默将稀盐酸注入狗切除神经的小肠内,胰腺仍能分泌胰液,说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调节
22、当根横放时,根冠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会沿着重力方向沉降,并诱发内质网顺浓度梯度释放Ca2+到细胞质基质,最终将重力信号转化为生长素运输信号,从而引起根的向地性生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当内质网中初始Ca2+水平较低时,根横放时其向地性生长程度减弱
B.若切除根冠,横放植株的根不会表现出向地性生长
C.茎的背地性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作用特点
D.在太空中,根部生长素仍能极性运输,但根生长失去向地性
23、女子单人雪车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新增小项之一。运动员单人驾驶雪车在赛道中行进,最高时速可达160km/h。下列对该项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生理功能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心跳加快
B.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以维持血糖平衡
C.通过下丘脑—垂体—靶腺轴抑制甲状腺激素等的分泌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同时兴奋,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
24、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B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而细胞毒性T细胞没有增殖分化能力
B.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
C.抗原呈递细胞参与B细胞和T细胞的活化
D.靶细胞裂解释放出抗原后,抗原可与体液中的抗体结合
25、以下为人们对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的经典实验,请根据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l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1)在该实验中,萨克斯看到的现象是
A.叶片全变蓝 B.遮光一半变蓝
C.曝光一半变蓝 D.叶片全不变蓝
(2)萨克斯将绿色叶片先放在暗处几小时的目的是
A.将叶片中的水分消耗掉 B.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掉
C.增加叶片的呼吸强度 D.提高叶片对光的敏感度
资料二: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利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使它们分别成为H218O和OC18O2,然后进行如下图所示的两组光合作用实验(容器中为一种低等绿色植物﹣﹣小球藻悬液,将容器置于光照条件下).
(1)该研究方法是 ,18O具有 性.
(2)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原子来自 ,根据该实验写出乙图中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
26、正常细胞中进入内质网的蛋白质含有信号序列,没有进入内质网的蛋白质不含信号序列。科研小组除去内质网蛋白的信号序列后,将信号序列和细胞质基质蛋白重组,重组前和重组后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分布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结果可知,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能否进入内质网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信号序列对所引导的蛋白质________(填“有”或“没有”)特异性。
(2)研究发现,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有信号序列,而从内质网输出的蛋白质不含信号序列,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葡萄糖激酶在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催化功能,则在核糖体上合成的葡萄糖激酶______(填“有”或“没有”)信号序列。在细胞中,葡萄糖激酶分布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27、科自交不亲和性是指某一植物的雌雄两性机能正常,但不能进行自花传粉或同一品系内异花传粉的现象。如网某品种烟草为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却无法自交产生后代。
(1)烟草的自交不亲和性是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S1、S2……S15)控制,以上复等位基因的出现说明该变异具有_____________特点。
(2)烟草的花粉只有通过花粉管伸长(花粉管由花粉萌发产生)输送到卵细胞所在处,才能完成受精。下表为不亲和基因的作用规律:
亲本组合 | S3S4♂×S1S2♀ | S1S2自交 | S1S2♂×S1S3♀ |
花粉管萌发情况 | S3、S4花粉管都能伸长 | S1、S2花粉管都不能伸长 | 只有S2花粉管能伸长 |
①将基因型为S1S4的花粉授于基因型为S2S4的烟草,则子代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自然条件下,烟草不存在S系列基因的纯合个体,结合表格结果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杂交育种时,用两种自交不亲和的植株做亲本,可以省略杂交过程的__________操作。
(3)科学家将某抗病基因M成功导入基因型为S2S4的烟草体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后获得成熟的抗病植株。如图,已知M基因成功导入到S2所在II号染色体上,但不清楚具体位置。现以该植株为____________(父本或母本),与基因型为S1S2的个体杂交,根据子代中的抗病个体的比例确定M基因的具体位置。
Ⅰ.若后代中抗病个体占____________,则说明M基因插入到S2基因中使该基因失活。
Ⅱ.若后代中抗病个体占______________,则说明M基因插入到S2基因之外的其它部位。
(4)用遗传图解分析Ⅰ情况____________(转基因亲本基因型S4M,亲本表现型不做要求)。
28、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Ⅰ.(1)若在不受限制的环境下生活,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应是________;若在自然环境中,由于环境的阻力,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____________。
(2)若此研究的种群为一草原牧场的牛群,则此牛群的最大放牧量不应超过________只。
(3)从种群内部特征分析,b曲线自然种群数量达到稳定状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Ⅱ.(1)样方法常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甲是其中的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____株。
(2)乙图表示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该图显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该植物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 m2。
(3)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株/m2。
29、下图表示在光照条件下某正常生理状态的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完成⑥过程的场所是 。
(2)图1字母中,能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
(3)当图1中细胞有①过程发生而没有②过程发生时,该细胞处于的生理状态是 ;若要①过程也不发生,则对该细胞处理的方法是 。
(4)若图1中化合物f的含量在24小时内发生的变化如下图2,G点时f化合物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所致。 点的出现可能是由于白天天气暂时由晴转阴造成。
30、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材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一中的这种蛾已经发生了进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这两个种群是否已经进化为两个不同的物种?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为某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
基因型 | A种群(个) | B种群(个) |
XDXD | 200 | 0 |
XDXd | 50 | 160 |
XdXd | 100 | 200 |
XDY | 180 | 0 |
XdY | 170 | 270 |
①计算D基因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____________。你认为造成B种群的基因型分布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就D基因而言,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______________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下图为某同学根据杂交瘤技术的方法,设计生产破伤风杆菌抗体的实验方案。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方案能达到预期效果吗?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②为_______和筛选过程,常用______(生物因素)促进该过程。
(3)在制备破伤风杆菌抗体的过程中,进行了两次筛选,其目的不同,②是通过筛选获得____________细胞,该细胞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是通过筛选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个是矮秆易染锈病(ddtt),现有三组实验:
第一组:DDTT × ddtt → F1(自交)→ F2 → 矮杆抗病
第二组:DDTT × ddtt → F1 → 配子→幼苗→矮杆抗病
第三组:DDTT进行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矮杆抗病
实验结果发现:三组实验中都出现了矮秆抗锈病品种。试问:
(1)第一组的育种方式是 ___________,F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F2出现矮杆抗锈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____。
(2)第二组育种的方法,在遗传育种上称为______________,在培育中首先用到____________培养方法,然后用_____________处理使其染色体加倍,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3)第二组培育形成的幼苗叫______________。
(4)第二组培育的幼苗基因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组方法出现ddtt后代是偶然的、个别的,它是DDTT通过来______________实现的。